走进石门岭——记徐闻石岭钟宅村,相关链接:
http://www.xwie.com/xuwen/news/20070520/7572.html j8WnXp_ |E&a3TQW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 特约摄影师 曾 青 通讯员 吴 凯 何 强 编辑/皓 雪) 徐闻县城西约十里处有座山石岭,古称石门岭,以岭上有巨石峭立似门而得名,被誉为古徐闻八景之一——“石门玉立”。还有仙人石、八音石,十余米方圆的大石盘。
.&=nP?ZPC6 趁着生态文明村建设之机,我们一行驱车前去石门岭钟宅村。从石园岭国家热带作物示范区大门向北,一条宽6米的水泥道路直通钟宅村, 汽车进入石门岭的古火山口,一路绿油油的热带作物,山色青青。鸟鸣果香,好一幅阡陌秀丽的画卷......
.Ebg>j:\ 不一会儿,汽车缓缓地在石门岭钟宅村村口停下。下了车,我们沿着石子小路向村中走去。走几步,但见一株大敢当树,枝繁叶茂,高高耸立。百闻不如一见,这株敢当树竟长得如此巍峨,胸径约2米多,树高20多米,根瘤犹如仙冠佛首,妙不可言,树冠枝叶浓密,树荫下阴凉清爽。村人说这树是母树,周边尚有几株子树,与母树相依相傍。母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曾屡遭遇劫难但都得以幸存至今。
jQ@z!GirT u;H SX 敢当树左,便是石岭钟氏祠堂,规模不小,现存正祠和配祠各一座,正祠面阔13米,进深9米,高约6米,硬山顶。正祠额题“钟祠”两字,笔力苍劲雄强,有联:世代联名宗祖连科登雁塔,盛年声誉儿孙继起踏龙门。此联以其明代先祖上海松江府教授钟世盛之名起联。
XzgJ@ :^j`wd1
h 钟宅村的古建筑大都是四合院或二退二厢,青瓦白墙,石子路。
d4t%/ Uh ob05:D_bc9 《钟氏族谱》记载,石门岭钟氏始祖为福建人钟宸湖,明代从福建南迁至徐闻,先居徐闻县城大水溪畔,后移居城内圣殿西,不久又迁至迈戴村。宸湖公养五子,四子钟世盛(松江府教授)之孙钟以经遵循先祖“非山不驻”的祖训,于明嘉靖二年率家人迁至今石门岭山居。
f/&gR5 A
'rfoA6 自明至清,钟宅村勤耕勤读,兴学科举,人才辈出。钟家定居徐闻后,有钟克敬,太平知府;钟辑熙,浙江按察副使;钟儒,交趾永通知县;钟山,拔贡生吴川教渝;钟大猷,贵州知县;钟声绎,明乙酉科举人;钟声林,恩平训导;钟声缉,康熙十一年举人;钟震国赐封武略骑尉,任安徽省婺源县县丞;钟铭泰得乾隆庚子科(1780年)武进士…….
thIuK V{CO QI'ul e 在钟祠左侧,存配祠,配祠面阔13米,进深8米,高约4米,硬山顶。配祠额题:“绳其祖武”
Vb az#I 门联题:
_so\h.lt kL\
FY 石肇鸿董祖德流芳绳百代,
cm@q{(r 岭开骏业宗公垂荫炳千秋。
[Nbs{f^J= <SGO+1ztp 又联:
WM$}1:O .(^KA{ 石刻名诗宗祖遗徵传汉苑,
RTHD2 岭存古迹子孙声势震文坛。
MdmS 3Cmbt_WV 钟祠前大门右侧现存完整的旌官柱石一对,高达1.4米。相传为武进士所立。石岭钟宅人文鼎盛,世代相承,正应了古人题“泄秀于鹰峰石岭之奇”。
eG*<=.E X*hY?'Rp 沿着祠后山路,寻访古要痕迹,最使人称奇的是那眼清泉井,泉井位于石岭西侧腹部,泉水涌涌,甘甜清洌,可供全村食用。现已废弃,全村吃上自来水。据传,当年钟以经到石岭相地,在这里砍削藤棚,发现了这一眼井,故决定在此定居。后来,村人绕塘种植榕树,如今古榕成荫,垂根逗水,雅致非凡。
9`VgD<?v ZpvURp,I 沿着塘后山路再上三十余米,又是一口塘,称为石门岭塘。石门岭顶有塘,塘边多为火山岩石,近人认为此塘为死火山口。塘水供邻近村庄人畜饮用。我们只看到处处有奇石、奇塘、奇树。石岭人用现代文明的眼光审视自己独特家居环境,抛弃了应该抛弃的东西,保留应该保留的东西。
GM=r{F
&
图片:钟宅村“钟祠“左侧的配祠.jpg

图片:钟宅村祠堂前的旗杆石.jpg

图片:钟宅村的“钟祠”.jpg

图片:三连树.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