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时龙:光影交织人生路 上杭第一代电影工作者 6mr5`5~w
ln#Jb&u
2010-04-19 10:12 来源: 作者: <QGf9{m
当电脑、电视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电影正悄然远离我们时,或许在如今的上杭县,很少会有人知道解放后第一个电影放映场所在什么地方?当时的情形又是如何……近日,带着这些谜一般的问题,我们慕名来到了上杭南岗南门大桥旁一座名为“曲园”的房子,拜访这里的主人,他是上杭 Z}(,OZh
(^-i[aJY
县第一代电影工作者之一的钟时龙老人。 Hf( d x\5
x4jn45]x@
一进门,我们便被满屋的老照片和图画深深吸引,从这些老照片和图画,足以看出主人当年的辉煌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一坐定,笑容慈祥、已八十五岁的钟时龙老人就开门见山地为我们讲述过去:上杭县第一个电影放映场所在城区孔庙的侧厅……作为一位1952年就参与筹建县人民电影院的工作人员,他一直保留着当时全县第一家电影院的照片。他说,数十年来自己从事电影放映和美术广告工作,与电影有着不解之缘。2005年,在他八十周岁时,还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共同颁发的“从事电影工作50年以上的老一代电影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I7"9}j3
yjUSM}$
回忆起当年艰苦的工作情形,钟时龙老人至今还记忆犹新。当年,他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不断探索和实践宣传艺术,用最简单的工具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电影宣传品,用钢板铁笔刻印彩色海报,用浆糊调色制作电影广告,用自制的幻灯片播放最早的“上杭新闻”……他还因此熟练掌握了书法、绘画、摄影等多门技艺。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当造反派要揪斗他这个“资本主义文艺路线的黑爪牙”时,他又运用娴熟的绘画技术到处为全县各个公社、大队绘制大幅毛泽东主席画像,使得造反派无法批斗他,得以躲过凶险一劫。1968年至1979年的十一年间,他先后参加了古田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和临江楼纪念馆的筹展工作,创作和复制了大量的展览图画和照片。1988年,他又被汀江书画院聘为画师。 hX\z93an
=p 9d4smbn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正值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钟时龙在城区南岗南门大桥旁建了一幢新房,取名为“曲园”,并别出心裁地把顶层建成楼亭花园,开设露天咖啡厅,让人们在盛夏之时享受江风,品尝咖啡,坐观杭城夜景。在那个还缺乏更多娱乐生活的年代里,“曲园”也就成为当时青年男女休闲消暑、谈情说爱的好去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又和几个志趣相投的退休人员一道开发城郊的七峰山风景区。他自己动手策划、设计兴建出福建省最大的室外释迦摩尼坐像和孔子塑像、敬师厅等二十几处景点。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使得原《上杭县志》里所记载的杭川十景之一的“七峰拥翠”重放光彩。 |EuWzhNAO
0*S2_&Q)
岁月流逝,青松不老。钟时龙老人已经年逾八旬,尽管头发已雪白,但他依然精神饱满、思维敏捷、心胸豁达,对生活十分乐观。现在他正全力以赴撰写回忆录,把自己的普通人生写下来,把过去的一些作品用照片留下来,通过自己平凡的故事告诉后人:普通人的生活也很精彩! Pa PQ|P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