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历,16岁,跳级考取湖南大学;20岁,出国攻读博士;30岁,成为瑞典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43岁,执掌湖南大学帅印;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W:2]d
^4{{ +G)j
相关新闻 U8zs=tA
j<L!(6B
光明日报:钟志华:麓山巍巍汽车情 |j$$0N
来源: 光明日报 发表时间:2010-06-18 点击数: 702 4HGR-S/
U
a1Z,~ *
`O?j -zR
在岳麓山下的“千年学府”,在充满创新的汽车天地里,钟志华一路前行,稳健而迅速。 :IozWPs*
)fc+B_
5月27日,“2010湖南车展”开幕的第一天。 m khp@^5
$oi8<8Y
ZVCa0Km
“‘中气’来了!”随着人群中的欢呼,一辆纯黑色轿车缓缓驶入特设展区。身长超过5米,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扇叶般的10辐轮毂,出色的外形牢牢吸住了观众们的目光。 7t6TB*H
k_ijVfI9
Dwah_ p8
“中气汽车”,一个全新的品牌,吸引人的不只是外观,更是其标志性意义——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档汽车,大到车身,小到每个零部件,都由中国自主开发,各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部分性能国际领先。 HU-#xK
S$nEflcz
sfCU"O2G
车稳稳停住,驾驶员潇洒地走了出来。“没有自主创新,我们只能给别人打工。这个项目之所以取名为‘中气’,就是要为中国人争气!”短短数语,掷地有声。 ET~^P
` =I@W
FC8#XZp
头发花白、面容清俊,这位不寻常的“驾驶员”,就是“中国高水平汽车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领衔负责人、我国汽车领域仅有的两位院士之一——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 5Ja[p~^L
Kd3EZo.
>jm^MS=
钟志华的“中气”汽车,此前已在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等多个重大展会亮相,目前已顺利通过所有测试,并得到了长丰、上汽等汽车厂家的青睐,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R|!4klb
j$khGR!
UphZRgT!N
翻看这位汽车院士的履历,16岁,跳级考取湖南大学;20岁,出国攻读博士;30岁,成为瑞典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43岁,执掌湖南大学帅印;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数年,他带领团队攻克类菱形汽车、月球车等多个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有人说,研究汽车的钟志华,把自己和湖大带上了“快车道”,一路飞驰,一路收获。 Opf^#6'mq
K%NgZ(x(
F3<Ip~K
创什么新,为谁创新 [J43]
~> 5
6i*LP(n
“创什么新、为谁创新?只有围绕国家和社会需要创新,才最有价值。”——钟志华 >Gr,!yP
rA1;DSw6E[
^a;412
连续几年,在北京国际车展的会场上,都少不了湖南大学的身影。作为唯一的高校参展商,他们带来的月球车、类菱形汽车等展品,屡屡跻身各大媒体的“最具创意车型”榜单。 n,%/cUl
F!ra$5u
RRR=R]
钟志华至今还记得类菱形车的首次“国际亮相”。 ug9]^p/)^
k3r<']S^
3Cl&1K #5
2007年1月初,美国底特律国际车展现场。中国汽车展台前,一辆枣红色汽车沐浴着众人的目光。车头是尖的,前、后、左、右,四个车轮呈菱形排列,驾驶位在前排正中……人们惊讶于这辆“中国来客”的特别。 ,M$J
yda
#i[V{J8.p
7B#HF?,?
“这是由中国湖南大学研制的类菱形汽车,它最大的特点是安全性好。当普通汽车对撞时,由于是平面式接触,通常会顶死,而菱形车是点式接触,对撞时车体可以‘擦肩而过’,大大增加了安全性……”听着讲解,观者脸上的疑惑渐渐被赞许取代。 TDHS/"MbA7
6yXMre)YV
8Z(\iZ5Rgj
这件被誉为“中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新概念车”的作品,最初只是钟志华脑中的灵光一闪。但他抓住了这道灵光,从1997年到2001年,率领团队一步一步将其变成了现实。目前,该车型作为轿车平台已研发至第七代,还据此研制出了“四轮三轴”菱形月球车,成为中国登月工程的有力候选车型。2009年,作为教育部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代表,月球车参加了“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成为一大亮点。 5:X^Q.f;
}n$I #G}\/
$1;@@LSw
对菱形车,钟志华情有独钟。“因为它是创新思维的产物。提高汽车碰撞安全,传统思路是在装置性能上下功夫,可我一直在想,还有新的角度吗?于是,我想到了改变车型。这辆车没有任何参照物,我就是要以此告诉学生:创新无止境。”钟志华说。 XFWo"%}w
(j884bu
.Sjg
“还有新的角度吗?”在钟志华的同事和学生们听来,这句话再熟悉不过。平时的每个试验,每次讨论,他们都被钟志华这样一再追问,直到各种“异想天开”的招数被激发出来。 `NARJ9M
eAbp5}B
L s(l
“看钟老师做事,你就知道什么叫创新。他善于琢磨,比如把传统的安全气囊变成管式气囊,减少了充气量;再比如筹建实验室时,为了缩短周期、降低成本,他别出心裁地设计‘楼板方案’,真的被采纳了。”2004级车辆工程博士莫旭辉记忆犹新。 ^F`\B'8MF
W3-g]#\?
FpFkZFtG'm
从2008年至今,钟志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两会,每年撰写的提案里,都会有几份专门呼吁“自主创新”。不喜多言的他,关于创新,却有太多的话要讲—— $'
>|r]
iVqXf;eB!5
#i}:CI>2
“目标驱动加想象是创新的有效途径。想象要有科学依据,这就要求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I<LIw8LI
2)47$eu
Ur2)];WZ
“创新型人才应该涵盖各个方面。尽管我们的工程师队伍还需加强,但我们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管理决策人才,也急需更多更好的创新型技师”…… >19j_[n@VC
K:8.
Dvn
Jqgo\r%`
鼓与呼的同时,他尽自己所能,为学生们搭建起创新平台。2007年12月,钟志华面向湖大全校本科生贴出“招贤榜”,吸收他们加盟自己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国高水平轿车自主开发能力建设项目”,并在项目内为其专设了“毕业设计团队”。“我希望把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让他们尽早站上高起点,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钟志华饱含期冀。 pm k;5 d
2kVQ#JyuRI
中国制造?中国创造! V}+Ui]ie|I
V"R ,omh
+n&9ZCH
“我们是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在做国外一百年做到的事情……中国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钟志华 &&
E)
o1]Ze F
4'BZ +A,p
要实现菱形车的产业化,必须根据车轮的菱形布置重新设计全部零部件,并达到最优匹配。这项工作究竟有多难,工作量有多大?钟志华常做这样的对比:传统汽车经过100年的历程,在全世界众多单位的共同参与下,才使其各项性能达到目前的优化状态;而我们仅靠10年的努力,自力更生,已使菱形车的发动机结构、车身和底盘零部件设计达到产业化要求。整个团队的工作有多拼命,可想而知。 G>w+J'7
UZb!tO2
lF*x\AT
与菱形车的“眼球效应”相比,钟志华的其他项目多少有些静寂无闻,但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中国国产汽车的命运。 _&|<(m&."
fMZzR|_18
y?.l9
2006年12月20日,“五菱之光”年度30万辆下线仪式在柳州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从2003年上市到2006年拥有60多万用户,“五菱之光”成为我国单个车型销售最多的自主品牌,被誉为“微车增长速度最快的神话”。 1@{qPmf^
gzeTBlXg
!J-oGs\ u
钟志华出现在了庆典现场。当公司负责人将“最佳战略合作伙伴荣誉奖”的奖杯送到他手中时,全场掌声雷动。 h1jEulcMtq
2}jC%jR2
Z"Byv.yq b
一座奖杯,无言地诉说着“五菱之光”背后钟志华和其团队付出的辛劳。 XL!^tMk
!R@s+5P)U
8lfKlXR78
2002年,中国强制性碰撞安全法规实施,当时的上汽通用五菱面临引进国外产品或请英国MIRA公司开发新产品的选择。经过反复论证,该公司决定联合湖南大学自主开发,由钟志华全面负责碰撞安全性的设计工作。 aYd`E4S+
YMD&U
N,~"8YSo
“越是硬骨头,越要啃下来!”钟志华迅速整束队伍,投入战斗。经过数百个日夜的辛劳,成果接踵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