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钟瑞酬: 小人物“填”大空白
(7"qT^s3 7+ c?eH http://www.jmnews.com.cn 2009-9-30 19:27 江门日报 第7305期 D50版
+_+_`q>] ,5q^/h 钟瑞酬,江门市新会区工业用布厂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织整车间副主任。1987年9月一直在车间基层负责进出口片梭机的保养、维修工作。10多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工业用布厂有限公司优秀员工,江门市劳动模范、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n_5g:`Y d;f,vN( 长得白净、不善言辞、甚至有些木讷,这是钟瑞酬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bf3)^ 49} C~
>'pS6%5 然而,工作上的钟瑞酬却是满腔热情,一丝不苟,工厂上下无人不佩服:他把进口纺织机调试后就能织造NG52BD烟空除尘布,结束了我国无法大量织造该品种滤布的历史。
?p`}6s Q} CnO$xE|{ 近几年他每月平均加班80个小时,很少人知道他家里有个中风的母亲和行动不便的父亲需要照顾。
B]jh$@ Od"-w<' 自学成才
y};qo'dlt D}:D,s8UP 钟瑞酬工作的工厂在大泽镇李苑村。尽管每天都有厂车从家门口经过,但钟瑞酬宁愿开摩托车上下班。记者坐着钟瑞酬的摩托车,迎着朝阳、跟随着城市上班族的车队来到大泽。“其实,工厂离我家很近,15分钟就到了。”钟瑞酬说。
Ros5]5=dP i;)88 后来记者才得知,原来厂里每天下午4点30分下班,但是钟瑞酬总是要忙到6点以后才回家,自己开摩托车上班是为了方便加班。
3o/f#y GU!|J71z 钟瑞酬对工作的踏实来源于他对工作的珍惜。“我高中毕业后就到厂里工作,这对农村人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一直以珍惜的心态来面对工作。”钟瑞酬说,他是大泽人,家里以耕田种地为生,高中毕业后就在大泽一家纺织厂打工。
G G7N!eZ 4*'NpqC(_ 由于“半路出家”,为了掌握全面的业务知识,钟瑞酬在1986年考入中国纺织大学函授班,主修纺织工程专业。经过5年半的自学,获得了该专业本科毕业证书。1987年,钟瑞酬调进新会区工业用布厂。在工作中好学上进,成绩出色,1988年,钟瑞酬被厂里派往河北省石家庄学习瑞士片梭织机的维修保养技术,回来后被提拔为该厂的车间片梭机保全队长。
NvYgRf}uh 7FWf,IjcGY 每月加班80小时
`W"-jz5#= $
\jly 记者跟着钟瑞酬走进工厂的织造间里。光线阴暗的车间里没有空调,白色的滤布“嗤、嗤”地从织造机里吐出来,10多台机器不停地轮转。如果不扯着嗓门说话,对方根本听不到。
,u$$w a"~W1|JC" 在这样的环境下,钟瑞酬一干就是23年。“刚开始觉得有些吵杂,现在已经习惯了。我们每天不停地到车间巡逻,听听看看,哪部机器有没有问题。不能等到有了问题才去修理。”钟瑞酬说。
DK:d'zb Yd]f}5F “我们厂一到赶货时间,机器有时会出问题,经常晚上21点、23点,有时甚至零点还给钟瑞酬打电话。一接到电话,他二话不说,立马开着摩托车回厂帮忙检修机器。”和钟瑞酬共事10多年,生产科钟科长告诉记者,“像钟瑞酬这样,有学历,有技术的人才,却甘心扎根在生产一线做出了不俗的成绩,很了不起。”
DD;PmIW `OduBUI]] 很多同事都知道,一直以来,钟瑞酬很少在厂里的下班时间准时下班,他总是推迟下班时间。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因为工作需要,钟瑞酬经常加班加点,只要有紧急任务随叫随到。
bMgp LV`- eW 他每月平均加班80个小时,然而,很少人知道,他家里还有半身不遂的母亲和患骨质增生、行动不便的父亲需要照顾。
\2W( >_z kQ|}"Tw7 小人物创造历史
|s|RJA1 yp8 .\. 钟瑞酬负责生产一线织造机的检修维护工作,虽然是一个小人物角色,却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dNIY`u C}45ZI4 1988年,进口片梭机担负着全厂新产品开发和试制的重要任务,滤布织造具有密度高、张力强的特点,在织造时往往比较困难,一些新品种的工艺参数要在织造时不断摸索才能织造。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钟瑞酬结合所学的知识,对设备进行大胆调试,多想办法找出较合理的工艺参数,先后参与完成了环保、食品、冶金、土工、军工、民用等行业用布的试织。
Yzd-1Jvk >5 Ce/P'R 上个世纪90年代,NG52BD烟空除尘布是用52D锦纶纤织造的,经纬密度很大,织造困难。以前该布只能从国外进口。钟瑞酬通过改停织造机的经架、变换后梁位置、降车速等小心调试开口时间,开口大小、投梭力、后梁张力等各部分结构,终于把该产品顺利织造出来,从而结束了我国无法大批量织造该品种滤布的历史。
_w)0r}{ `,TPd ~#~ 新会是国内最早开展化学纤维生产的县市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用葵纤维进行纺织。
2H4+D) GJ!usv u 1979年9月建成年产150吨的合成纤维试验厂,1980年通过国家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成为广东省第一家化纤生产企业,其后又兴办了新会涤纶厂和锦纶厂,“三纶”成为当时新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闯出了一条成系列发展纺织化纤业的新路子。
LM0TSB? Lc+)#9*d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会纺织化纤已形成一条从聚合到纺丝、织造、染整、印花、服装的完整产业链,打造了一批名牌产品和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形成了较强的化纤纺织产业群体,成为推动新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有力的经济“引擎”。
NJn~XCq OS,-dG( 新会既有以生产化纤聚合及纺丝为主的上游企业,又有纺纱、织布、染整、服装生产一体化企业。 ( 冯瑶君)
Rnj2Q!C2 TLi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