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最新帖子会员列表统计排行
主题 : 广东五华塘湖村志(转自广东锺氏宗亲网)
钟文海离线
呼朋唤友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
精华: 1
发帖: 688
铜币: 713 枚
威望: 588 点
贡献值: 92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1
最后登录: 2014-01-21
楼主 发表于: 2010-07-05  

广东五华塘湖村志(转自广东锺氏宗亲网)

广东五华塘湖村志 xV=Tmu6l  
\1QY=}  
作者:admin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07月26日     NOKU2d4 G  
FW|_8q?}<  
DgY !)cS  
钟姓五华、兴宁肇基祖,讳壁,字提龄,南宋后期由梅州溯江而上,然后在古长乐县华城禅定村定居。又到兴宁岗背“鸿基再拓,丁口蕃盛,代启贤良” 。真可谓:一枝六叶、叶叶芬芳、中原望族、南国大光。 g!9|1z  
长房有始公,生于铁炉坝,立业铁炉坝,玄孙钟文进于元朝至正二十年庚子岁(公元1360年)前后,为谋求发展,祖居由胞兄文俊居住,西上岐岭另立新基以图发展。德配谢、余两妣。生得洤、得浦、得清三子。因岐岭矮岭坝地域小,族姓多,不足于发展。得洤公后裔,部分到龙川发展。得清为谢妣所生,母子出华河,溯琴江而上另觅宅场,在琴江上游,大河旁有一片绿洲,只见四面青山,一湾绿水,方圆十数里,形似圆盆。圆盆中间,自东而西有七个小山丘,神似七星伴月。山丘二侧是平坦的谷地,谷中池湖星罗棋布,波光闪闪,不下百口,是一处理想的风水宝地,决定在此建立新家,遂取名“塘湖” 。塘湖山清水秀地处“三市四县”接壤的山区,是五华琴江流域除横陂外最大最平坦的山间盆地,因此也被称为“上山明珠” 。 E>`|?DE@  
先我钟姓来“塘湖”开发者,有朱、宋、谢、甘、黄、李多姓,他们的住宅都建在沿河的坝上,村中心的塅上,我祖妣祖孙三代只好在东边独岭山下结庐暂住,披荆斩棘,开荒种植,一天晚上,郭孺人梦中得白衣妇人指点:“你母子在此立居甚佳。妣问:何处最佳” ?白衣人曰:“面向南山之表,后座独山” 。妣又问:“何以为记”?白衣人答:“结草为记” 。晨起观之,草房旁边有一丛草头被扭成结样。站在此地,遥望南天,双峰直插天际高耸入云,秀美异常。于是就筑室于独岭山下。(现为道山公祠)。 |.L_c"Bc  
谢妣成为我塘湖钟姓开基祖妣。祖考文进公在岐岭矮岭坝建老屋“文进楼” ,现改名为“文进祠” 。文进公由提龄公六世孙,转为塘湖一世祖。现已传二十六代,有一万多人。 ZDov2W  
(NN;1{DB8  
鱼米之乡 Iga#,k+%  
登独山,望南天,云嶂、圣峰作镇;观北阙,来石铁扇双关;东方莲花山脉,如屏似幛,群峰罗列,林木葱茏。双髻山、杜坑嶂两边卫拱;西面马鞍山、鹰塘岙松涛阵阵爽气西来。琴江河从村东山脚流过,塘湖人住在大河边,入村不见河,水土不流失。腑瞰全村,村似圆盆,池湖如珠,田畴滴翠。田产优质米,塘养肥美鱼。大河背,塘湖前坝,柳树坝,石下坝,所产柑、蔗果菜质优味美。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清末上山诗人,名士古柳石曾作诗赞曰:“大似辋川风景好,王维图画入山云” 。 Lj3Pp$h  
还流传几句俚语,专道塘湖农副产品之优良:“塘湖米,可剥三层粥水皮;塘湖鱼,一摔二截最肥美;塘湖柑,州里县里都有名;塘湖糖;味道清甜色金黄” 。上世纪50年代末,《五华文艺》在五华“特产”栏目中也称:“龙村蜡蔗下坝糖,塘湖柑桔有名扬,金黄桔子销全国,远销苏联出外洋” 。 m;t&P58f  
1aCpeD4|)  
文化之乡 mrr~#Bb>  
塘湖人最重视教育,英才辈出。始基祖例授文林郎。任广西河池县正堂。二世得清公敕封文林郎,郭妣为海丰炎水场户部侍郎郭元泰之女。三世道生公、文林郎、文渊阁篡修。福建汀洲府、韶安、宁化二县县令。后再任广西河池县正堂,是有名的廉吏。至清代乾嘉年间,入泮而高中者,科科不断,自秀才至翰林,各级品位都有,十四世钟丕谟进士及第,官至翰林院检讨。为五华清代文官第一人(五华文史称)。民国钟问陶,读书过目不忘。诗、词、文俱佳,任河源、五华两县县长。当代,塘湖是五华上山最早办新学,设完小的地区。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活跃在省、市、县各级政坛和科教技界精英就是当年的小学毕业生。以学位而论,有博士、硕士,职称而言有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主任医师等,以职务而论,有厅级、处级干部,有广州市委组织部长(正厅级),清远市委副书记,省公路局长,大学校长,军界有大校、中校、师长、团长、后勤处长。就办学规模而论,有中学一间(学子1000多人)、小学3间(3000多学子)适龄儿童入学率超标,上山第一位北大学生还是塘湖中学所出。高考时梅州市数学满分第一名。真可谓人杰地灵、人文蔚起。 |q z%6w=  
n9n)eI)R  
美称“小兴宁” < fV][W  
昔日之塘湖,圩场街道长一里近300间商铺,街道有老街、新街、上街、下街、上横街、下横街;百货、潮行、猪屠、酒、米、烟、中西药房、官私盐站等门店。货物齐全。抗战前后期间,日本占领香港、东南亚,水陆交通遭封锁。各种货物均靠人力肩挑,由海陆丰经葵头嶂到塘湖圩转运到兴宁、梅县、龙川、和平、江西等地。蒋介石封锁江西苏区,盐被官家垄断。中央红军及当地民众的食盐都是靠人力肩挑的私盐供给。此时期塘湖商业最为繁荣,为紫、五、海、陆通商要地。诗人古柳石竹枝词云:“海陆通商货发行,塘湖生意异寻常,搞得家家男及妇,竞日纷纷过嶂忙” 。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圩日。琴江河中,货船数十艘,商贩脚夫往来繁忙。当时称为“过港货”时期,崎形的繁华被誉称为“小兴宁” 。现水运已不存在。省道“金登公路”通紫金,陆五公路连陆河,琴江河仅塘湖村内架起四座水泥桥和石桥,其中有大型陆五公路之塘湖大桥,其余三座可行农用车。桥似长虹卧波,将塘湖连成完美的整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G=SMz+z  
d ez4g  
年丰人寿 3!vzkBr  
塘湖由于先人有眼光,勤劳,聪明,择善而居。既有好宅场,又有好食场,代出富翁。清代乾隆朝,十二世钟而敏“六子八万富” 。乾隆亲赐“千顷牌”和“父子贡元”匾,以示褒奖。土地肥沃,耕作精良,单产高,米质优,粮食生意做到兴、梅等地,梅县丙村设有专用码头。当时全村建起数十座石灰混合土为外墙的砖瓦房。全是上五、下五、三栋、二横、花台、围龙的大屋。石灰粉刷,栋头瓦口墙身雪白,外地人皆称当时的塘湖为满山白。最为著名者“五栋楼” 。每栋五间共五栋、二横、二围龙,九厅十八井。改革开放前有4个生产队400多人。现在的塘湖,更是高楼林立,全为水泥红砖结构楼房,塘湖圩,街道几里路长。标志性建筑,塘湖中学教学大楼屹立琴江边,陆五公路入口处建有牌坊式门楼,美轮美奂,蔚为壮观。 >?rMMR+A  
生态环境好,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塘湖又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就有100岁以上老人7人,其中一男性。现仍健在的邹七妹104岁,温十妹102岁。已逝者有洋左村的宋太婆,(1974年100岁),衍庆楼的廖叔婆(2000年101岁),上星的钟传书,男(2001年101岁),独岑的黄叔婆,(2001年101岁),红旗队的黄桂妹,(2003年103岁),现在80岁以上老人仅钟姓就260多人。 &/WE{W  
x0:BxRx*  
崇文尚武,敬宗睦族  ?r@^9  
塘湖人重文化,兴学育人。昔时,每一居住点有私塾,著名者有“鲤化斋、补读轩、耕读轩、新学堂”等。公尝有学租田(钟承立公裔孙凡就读中学者有3亩田的田租作助学金)。还在琴江两岸的村之头和村之尾建二座文祠,祀奉孔夫子,并作教室办学。解放前由公尝收入建起一座完善的文英小学(现为塘湖小学),为五华办学最早,人数最多的山区学校。上世纪八十年代,社员们勒紧裤带按人口摊派粮食,开办塘湖中学,开山区自然村办中学之新河。 MU(I#Prpe  
设祠祀祖,一祠多用,为纪念道生公从广西河池任上请回的“玉封五显华光大帝”在独岑山下大路边建有“大帝庙”一座,供奉五尊大帝神像,配厅供公之神位,数百年香火不断,是为本邑之福神。全村共建有祖祠12座。旧时无学校时,祖祠厅廊为办学之教室。春秋两祭,平时商讨大事就将祭祀场所作会议室使用。致先灵安妥,裔孙孝思得展,宗亲聚集有地方。 V; CPn  
塘湖村民风刚强,既崇文又尚武。清代名武师钟四(迪胜公)曾在江西和本邑设馆授徒,武功之强,名闻遐迩。高徒铁脊公,力拔松树,拳穿尺厚田埂。单手提砻扫地,肩�*****9拧2统远访祝篮蠊呛∮盟祝ㄐ『牛┳埃两袢栽诿窦淞鞔;褂幸桓觥昂塘� ,轻功著名,前冲一丈、后退八尺,沙滩上与狗赛跑能捉住狗尾巴。金狮班远征紫、五、海陆数县。 S(?A3 H  
_SJ:|I  
山水殊佳、传说美好  bI8uw|c  
一、仙人脚迹水 S#$Kmm |  
塘湖山川秀美,多处胜景仙迹,留下不少美好传说。昔时读书人曾评出塘湖八景 “七星伴月,独岭迎旭,狮峰夕照,鸬鹚仙踪,石?仙泉,将军(潭)夜月,冲天蜡烛,夫子弹琴” 。而最著名者当推:仙人脚迹水和冲天蜡烛。仙人脚迹水(石?仙泉)。在塘湖西边。古塘水,鸭麻塘,南稼坑三水至西坑石?汇合(现为中型水库),从石?直冲而下至回龙寨汇入琴江。在?间石壁上有一股清泉,水味甘甜,经现代科学鉴定为:含有二十多种对人体有益元素之治疗型优质矿泉水,日流量近十吨。故老相传,有一老妪携孙路过此地,小儿忽腹痛难忍,正无计可施之际,忽见一白发老翁,脚踩石壁,迹深二寸,清泉汩汩冒出,叫小儿饮之即愈。旋即不见。疑仙人所赐而得名。此泉不知其源出何处,长久以来,涝不多,旱不少,久储无沉淀物。原拟开发,广告词专道此泉水好处:西坑仙迹,优质矿泉,常饮健身,解渴除烦。诗云: m}\QGtJ6  
石显足迹话若仙,地脉钟灵天河连。 ^_<|~  
天公为解民疾苦,长留甘泉在人间。 RAP-vVh/C  
l`i97P?/W  
二、冲天蜡烛与夫子弹琴 2E[7RBFY+\  
西边有水,水为仙泉。东边有山,山有龙穴。琴江边之朱屋坝上,有一高、尖、秀之山峰,峰巅下,有一石岩,不须人工雕琢,天然生成坟茔形状,这就是塘湖钟姓二世祖妣郭太孺人墓,形似光焰冲天之蜡烛。更奇者是裔孙扫墓时,无论春秋季节,烛火直指蓝天,风吹不灭。据说夏秋之夜,常自然发光。能见此光者必富必贵。固诸峰皆低矮,唯我独尊,故名为“冲天蜡烛” 。登上此峰,可腑瞰塘湖全貌。农舍俨然错落有致,阡陌纵横,田畴滴翠。微风过处,碧波万顷。收割季节,稻浪千层,一片金黄,琴江河似罗带从山脚流过,河边翠竹万竿,花果飘香。 v8j3 K   
相传我祖妣后裔,怀妣金骸从此路过,偶遇暴雨,见峰有石岩,即上山将金骸置于石岩之下。天晴后视之,见整个金罂已被山蚁含泥掩之。后经明师证实为生龙口。据传,下葬当晚,朱屋坝之朱、谢等姓鸡不啼、狗不吠,后遂迁他处。而钟姓却日见兴盛,成为村之大姓,占全村人口九成以上。诗云: ^|]Dg &N.  
一峰如笔指太空,都说蜡烛冲天宫。 Y)+q[MZ R  
最是石岩龙穴好,开创塘湖万世钟。 c38XM]Jeq  
同在琴江边,离冲天蜡烛一公里的琴岭上,为祖考得清钟公墓地,形曰“夫子弹琴” 。而且形神兼似。山名琴岭,水为琴江,坟曰:夫子弹琴,乃大自然之杰作。诗曰: 'A3skznX{  
琴江琴岭琴作茔,三琴三景天生成。 XNv2xuOcJ  
高山流水情无限,夫子弹琴谢知音。 !hhL",  
腑看流水仰看松,水声松韵意融融。 yxo=eSOM  
夫子抚琴无日夜,只缘斯民尽姓钟。 0FgF,  
两间之灵气,好像对我们塘湖钟姓情有独钟,先我钟姓到塘湖开居的许多姓人,都是迁徙他乡,现在的塘湖3个行政村,12000人左右,有毛姓约1000人、黄姓100多人、刘姓300多人、李、魏、胡等姓都只有几十人,钟姓有10000多人。因山川秀美、地灵人杰,代启贤良,在朝者能忧国忧民,在野者能爱国爱家,从明代以来,600多年。翰林、进士高学位者历朝皆有。各级地方官都政声绩著,清正廉明,现时在各级政府任职的都能克己奉公,局级以上的行政,技术干部没有一个受党纪国法处分者。每一年考上大专以上各类院校的有20多人。详细情况,在本谱人物部分之各县市明清以来科举及民国以来到共和国任正科以上部分人物表。这里不再一一重述。 V?1 $H  
,<r&] eC  
<7`zc7c]#  
呼朋唤友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