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八卦,阴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阴阳配合: 6W[~@~D=
|wINb~trz
鸾六声,凤六声,六六三十六声,声声鸾凤和鸣。 @|([b r|O
O+OUcMa,
上副对联是我族中的先人钟丁先公少时应对的一副轿门联,至于轿门联,我们的博友《散漫斋》主,联坛前辈李文郑先生曾经介绍过,那就是男家抬着花轿到女家迎娶媳妇时,由男家族人拟一上联贴于轿门,下联是由女方家族对上去的,如果对不上来,女方整个家族就会颜面全失,被人看不起。 LY;FjbyU
M>[e1y>7
丁先公是我广东省紫金县(原为永安县)南岭开基一世祖毡公的十五世孙,(排到我本身是25世),祖居地是紫金县腊石坑村,年少时与母亲曾氏一起到舅舅家,恰逢母舅家族中有人嫁女,男家是邻村的廖姓,该上联即廖姓举人所作,母舅家族内竟无一人能对,后由母舅举荐少年丁先公,很快对出这天衣无缝的下联,口口相传至今。 g5:?O,?
fLS].b]1N
丁先公,字后觉,又名井龙,从小就有独特之才,夙怀壮志,奋发芸窗,于明末壬午科八月赴省考试秋榜高中解元,年方十八岁,名登金榜,又癸未科因闯王李自成起义,各举子未敢上京赴考,直至甲申年,经崇祯皇帝面试,见到丁先公惊人的才华及武略,即赐补为癸未科春榜状元,戴桂冠,插金花,穿锦袍,缠玉带,执朝芴并谕南下勤王,官封福建省监军道,后又封参军和广东按察使。 we8aqEomr
7!Qu+R
只可惜丁先公生于乱世末朝,和文天祥一样,无力回天,无法一展抱负,当复明抗清失败后,他即隐居于紫金天子嶂万寿庵,削发为僧。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联及其它文学作品, H)+QkQb}
鹿鸣无份速归舟,劳碌江湖冷淡逰; Z7XFG&@6
!|Wf
mU
魁解让人知此日,诗书苦我几春秋 !|\l*
7YFEyX10d
名难成就心难慰,文不惊人志不休 D$N;Qb
>#VNA^+t
料想嫦娥应有约,三更灯火再添油。 ^B:;uyG]M
$C{,`{=
这是丁先公赴省考试前写的,显示了他的自信与决心,到考试后,高中了解元,满怀激情,又在饮酒之间赋诗一首: rCUGaf~
l];/,J^
战罢文场笔阵收,忽闻更鼓报中秋 wJj:hA}
GZ^Qt*5 {
月辉银汊三千界,人醉金风十二楼 !<24Cy
\PWH(E9
竹叶 添豪士兴,桂花香插少年头 T+e*' <!O
dci<Rz`h
今宵先与嫦娥约,明日蟾宫任我逰。 _b$ yohQ
(9R;-3vY:S
(注:在我家族谱的手抄本里,“竹叶”后面那个字看不清,电脑也打不出,我只好将它空着。我猜想这“竹叶”可能是一种酒,因为有种叫《竹叶青》的酒,据说以前最好的酒就是《竹叶青》与《状元红》,我想丁先公是正在饮着《竹叶青》酒,但那句话却绝不会是“竹叶酒添豪士兴”,因为那个看不清的字的偏旁不是三点水,而是一个“毛”字,且在毛字的弯钩内不知装个什么字,所以我打不出来。)那时正巧是中秋时景,恰值十八岁的丁先公高中后,很是兴奋,偕友赏月至深夜,依栏看剑,又吟一首云: 2VzYP~Jg
||?@pn\
夜半归来月正中,满身香带桂花风 u*/+cT
/,`OF/%
流萤数点楼台静,过雁一声天地空 v&bG`\ !
p6Z|)1O]
沽酒唤醒茅店客,狂歌惊起石潭龙 7Ja*T@ ! h
yzv"sd[8N
依栏试看青锋剑,万丈豪光透九重。 yM~bUmSg
UWidT+'Sa
(注:“试看”青锋剑,一些抄本写“抽出”青锋剑。)这是明朝末壬午年八月间的事,故称秋榜,按说次年即癸未年春就要进京赴考,称春榜,但因当时正是李自成起义的战乱期间,各举子均未敢上京赴考,后至甲申年,丁先公经崇祯皇帝面试而赐补癸未科春榜状元,因而又叫钦点状元,状元回家后又挥毫写诗一首: L$BV`JWPw
{
:1XN
岭南今日破天茺,一中联魁表八方 N<1+aL\
Q;J(
5;
春榜客为秋榜客,解元郎作状元郎 5'c#pm\Q
X
=%8*_
金花簪处欢无极,御笔提名梦亦香 G:p85k`
] |nW
从此今朝归报后,永安山水尽皆光。 s8)`wH?
IzJq:G.
(注永安县就是现在的紫金县) pQK SPr
种果发新枝,叶落九州皆茂盛; FF~r&h8H
|-G2 pu;
饮泉思旧脉,宗黄一派许复兴。 z}B39L
PO?_i>mA
上面的对联是丁先公为许氏祠堂写的梁联,相传我邻村的黄姓族中有一支派转姓为许,(个中原因有多种说法,实际祥情他们族内才清楚,),许氏为光大自已的族姓,立了一个祠堂,请丁先公撰写了这副梁联,大意也只是隐隐地说该许姓是黄姓宗族里分出来的一个新的支派,立居于中国的任何地方都会兴盛起来。(中国古称九州)从复兴到不断的昌盛都不能忘了旧的家族衍源,据说此后许姓果然逐渐地兴旺了起来,但,黄姓却是多有败亡,竟从此有衰落下去的迹象,于是丁先公把“宗黄”改成了“宗潢”,黄姓从此便平安无事了。 ~7 U~
X.#)CB0c1Q
事情是否真的如此当然无法佐证,只是口口相传至今,附近村里很多人都常常会在茶余饭后聊起此事,并说那个“派”字与“败”谐音,因此,“宗黄一败”当然就不得了了。也说丁先公是星宿临凡,口若圣旨,说了就准。比如有一年天大旱,村民筑神坛求雨,请丁先公作一联贴上,果真天降大雨。联曰: g(WP
EG;E !0
嫩豆出芽,合掌躬身求雨降; tKeTHj;jO
[IQ|c?DxpL
老稻初熟,低头俯首祷甘霖。 CF2Bd:mfZ
f+Sb>$
又一次,丁先公任福建监军道时,雇舟携众作江西贑州道之游,当地文人听说钟丁先要来,都站在河岸上,说是欢迎,实则要丁先公对对子,对好了才可上岸,他们出的上联是: -X~mW
JD~;.3$/k
“东鸟西飞,遍地凤凰难下足;”丁先公立即朗吟: 4uo`XJuQ
6:O<k2=2
“南龙北跃,满江龟鄨尽低头。”那些文人们什分尴魀,果真低着头无声地走了。 `}$o<CJ
好将冠冕付东流;养性持斋寄嶂修。 c&!mKMrk
:t]HY2
佛国烟霞留古寺;明宫花草忆荒丘。 n+Kv^Y`qxO
1XMR7liE
云横南岭家何在;石炼西山势若浮。 yGf7k>K'
0{|HRiQH9+
作个高僧无俗事;粗茶淡饭也王侯。 w_xca(
67YC;J]n=z
丁先公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壬午科解元,后为癸未科钦点状元,当时清兵入关,大举南下,丁先公率师勤王,反清复明,最终失败,却又不愿做清朝的官,因而削发为僧。于是就有了上面这首诗。与此同时,丁先公又希望平民百姓都能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把他的理想和愿望写了渔,樵,耕,牧四首词: :q]9F4im
uv27Vos
渔 @)?]u
U"L
Ve3z5d:^
烟浪几重,波浪几重,烟波浪里过秋冬,执丝纶,钓鱼龙, /.Ak'Vmi
^taN?5
渭滨千古有遗风。得鱼沽酒歌沦海,不脱蓑衣卧月中, /Hyz]46
]R#:Bq!F
那菅流西,那菅流东。 _U<fS
En?V\|,
樵 DK)W
,z|
<Ep L<K%
富也无心,贵也无心,生平本份在山林,歌薪曲,傍松阴, XH"+oW
_\}'5nmw\
聊将野史漫推寻。客来借问山何闹,唯有樵夫与百禽, [@vz0!@s5
EiL#Dwx
一半歌声,一半鸟音。 qd*}d)!
3'0Pl8
耕 *1b|j|5v
qTd[DaG#
朝雾满蓑,暮雾满蓑,春来布谷在山坡。三春雨,数亩禾 ;sZG=y@
5ilGWkb`'X
含哺鼓腹乐何多。历山事业无今古,一曲清音任我歌。 H5=kDkb
/kW Z 8Z
此际唐虞,此际耒锄。 =
xO03|T;6
}TmOoi(X@
牧 P[nc8z[
I0Pw~Jj{
郊草芳菲,野草芳菲,云烟郁郁锁柴扉。鸡鸣起,日暮归, UN]gn>~j
$MQ}+*Wr
短笛无腔信口吹。名利不关身外事,秋冬饱暖乐牲肥。 1i76u!{U
K p3}A$uV
不理闲是,不理闲非。 "|SMRc
kQ`tY`3F
钟丁先公生于乱世末朝,空有满腹文才武略,无法一展抱负,因而只好追求自由和浪漫吧。 Rh!UbEPjC
eUyF<j
反清复明失败后,丁先公不愿做清朝的官,即隐居紫金山天子嶂万寿庵削发为僧,也常与庵内其它僧人和诗作联,一僧人看着燃烧的腊烛即吟一上联曰: Td=4V,BN
mmAm@/
“腊烛泪流因舍事?” d7OygDb <
U
v2.Jo/Q
丁先公即答: “汤湖气滚怨谁人。” ~MC|
Dyov}y
在修行中,丁先公感到了佛的教义是那样的博大精深,刚一接触,以为就只是修心行善那么简单,其实却是深奥无穷,因此,他写了一联: bx0.(Nv/X
iNO>'7s7
佛法幽瞑,犹如云挂山头,行到山头云又远; ejROJXB
diq}\'f
禅机浩荡,恍似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 oaY_6
DBT4 W/
又有一联云: 泉声,鸟声,钟鼓声,声声是幻; gq+SM
i=
1Ms[$$b$
山色,雾色,草木色,色色皆空。 lSj
gN~:z
Y[
G_OoU
或许这才是真正悟出了人生的真缔呢。 yk+ 50/L
[BWq9uE
有一次,潮州一李氏戏班来紫金做戏,当时做戏的人是处于社会的底层,表面上风光快活,暗地里却有着许多辛酸,生活不稳定,受人欺压,饱尝世态炎凉,丁先公很是感慨,赋诗一首: *FS8]!Qg
j{@O%fv=
弦萧鼓乐响高楼,男人扮出女人头 H?$dnwR
A~zn;
金榜题名空富贵,洞房花烛假风流。 :ym?]EL4o
,/;Aew;
容易少年容易老,几多欢喜几多愁。 th?+TNb^
iSW2I~PD
劝君早觅生涯路,莫作江湖浪荡游。 qt"D!S_
"F
F$Q#)
其实丁先公的故事还有很多都是鲜为人知的,我这里介绍的只是我族谱中记述的部分,而这族谱又是经过反复传抄,缘于各转抄者的文化程度所致,因而有些是字体不清晰,有些是以误传误,且中间也许有不少错漏,为此我只能选取这一部分。 5E!C?dv(z
rTPgHK]?l
我们村子里原先也有不少人家藏有族谱,只是都在文革中被毁了,直到前些年,族人倡议整理族谱,我才几经周折找到几本手抄本和油印本,其内容却是诸多出入,而丁先公的作品我也仅在一本手抄本中看到。在以前的《钟氏重修族谱序》中,我还看到了丁先公所撰的序文,如下: mypV[
UhxM85M;x
“族志不明,则世系失,则名分淆,小加大,卑凌尊,淫破义,甚至耒锄德色,取箕帚而谇语,煮豆燃箕,忍听釜中之泣,斫荆分树,甘为连理之伤。公艺高风难追,陈竟美谊不继,何以振家风而为后人法也。余本南岭瓜瓞之绵,自唐迄今数十传矣。苟非别其世之远近,定其人之亲疏,则后人之孝子贤孙,昌木本水源油然而兴致敦宗睦族之谊乎。爰集同姓鳌正族志,俾后人览者於数百年,枝分派别,则炳如日星云尔。” tpfgUZ{
wi(Y=?=
由小及大,我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本都同是炎黄子孙,竟是不乏象曹丕一样煮豆燃箕,忍听釜中之泣,不顾连理之伤而行斫荆分树之事的人。我真的希望我们通过家庭的团结,族人的团结发展到全民族,全社会的大团结,大和谐。 '-iEbE
CSM"Kz`
丁先公的故事说到这里告一段落吧,族谱里还记述有很多丁先公少年时代的趣事,也有不少迷信的传说,就不赘述了。 PmR].Ohzi
Y.^L^ "%dF
丁先公娶三妻,朱氏,龚氏和黄氏,生六子,后人多移居四川,丁先公去世后却是葬在紫金县凤安乡觉明村,其坟墓形为“狮子滚球”,墓碑上一副对联曰:“节义无双士,文章第一人。”横额:“芳名永著”,系民国初年紫金县长杜林芳亲笔。其衣冠盔甲却是葬在紫金县龙窝乡礼坑村。他的精神鼓舞着后人,他的文彩滋润着后人。 b--=GY))F
M'*s5:i
Hon2;-:]{]
?
SFBUX(p
=i/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