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八卦,阴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阴阳配合: kzZtKN9Az
:c"J$wT/
鸾六声,凤六声,六六三十六声,声声鸾凤和鸣。 %f\ M61Z
'm# -)R!
上副对联是我族中的先人钟丁先公少时应对的一副轿门联,至于轿门联,我们的博友《散漫斋》主,联坛前辈李文郑先生曾经介绍过,那就是男家抬着花轿到女家迎娶媳妇时,由男家族人拟一上联贴于轿门,下联是由女方家族对上去的,如果对不上来,女方整个家族就会颜面全失,被人看不起。 + ^{;o0kcx
"ZEJL.Wy
丁先公是我广东省紫金县(原为永安县)南岭开基一世祖毡公的十五世孙,(排到我本身是25世),祖居地是紫金县腊石坑村,年少时与母亲曾氏一起到舅舅家,恰逢母舅家族中有人嫁女,男家是邻村的廖姓,该上联即廖姓举人所作,母舅家族内竟无一人能对,后由母舅举荐少年丁先公,很快对出这天衣无缝的下联,口口相传至今。 :!;BOCTYI
j )Zi4<./
丁先公,字后觉,又名井龙,从小就有独特之才,夙怀壮志,奋发芸窗,于明末壬午科八月赴省考试秋榜高中解元,年方十八岁,名登金榜,又癸未科因闯王李自成起义,各举子未敢上京赴考,直至甲申年,经崇祯皇帝面试,见到丁先公惊人的才华及武略,即赐补为癸未科春榜状元,戴桂冠,插金花,穿锦袍,缠玉带,执朝芴并谕南下勤王,官封福建省监军道,后又封参军和广东按察使。
81V,yq]
P.$U6cq
只可惜丁先公生于乱世末朝,和文天祥一样,无力回天,无法一展抱负,当复明抗清失败后,他即隐居于紫金天子嶂万寿庵,削发为僧。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联及其它文学作品, Mcj4GjV6:"
鹿鸣无份速归舟,劳碌江湖冷淡逰; ;'!U/N;-
z{bMW^F
魁解让人知此日,诗书苦我几春秋 1*S It5?4
L^yQb4$&M
名难成就心难慰,文不惊人志不休 ZZA!Y9ia2
iaQ[}'6!$
料想嫦娥应有约,三更灯火再添油。 (l{+T#
A9qCaq{
这是丁先公赴省考试前写的,显示了他的自信与决心,到考试后,高中了解元,满怀激情,又在饮酒之间赋诗一首: ^_9 ^iL
n{d}]V@
战罢文场笔阵收,忽闻更鼓报中秋 t1b$,jHmKl
bYQ h{q
月辉银汊三千界,人醉金风十二楼 O_K@\<;~
'!Ps4ZTn_
竹叶 添豪士兴,桂花香插少年头 D;Fvd:
}oYR.UH
今宵先与嫦娥约,明日蟾宫任我逰。 J_}&Btb)e
0(|R NV_
(注:在我家族谱的手抄本里,“竹叶”后面那个字看不清,电脑也打不出,我只好将它空着。我猜想这“竹叶”可能是一种酒,因为有种叫《竹叶青》的酒,据说以前最好的酒就是《竹叶青》与《状元红》,我想丁先公是正在饮着《竹叶青》酒,但那句话却绝不会是“竹叶酒添豪士兴”,因为那个看不清的字的偏旁不是三点水,而是一个“毛”字,且在毛字的弯钩内不知装个什么字,所以我打不出来。)那时正巧是中秋时景,恰值十八岁的丁先公高中后,很是兴奋,偕友赏月至深夜,依栏看剑,又吟一首云: GsqR8n=
twz
夜半归来月正中,满身香带桂花风 a[\,K4l
IE$x2==)
流萤数点楼台静,过雁一声天地空 ABNsi$]r0
F){f{-@)
沽酒唤醒茅店客,狂歌惊起石潭龙 eM/|"^%
o%h\55 S
依栏试看青锋剑,万丈豪光透九重。 l6xC'c,jg
ZgtW
(注:“试看”青锋剑,一些抄本写“抽出”青锋剑。)这是明朝末壬午年八月间的事,故称秋榜,按说次年即癸未年春就要进京赴考,称春榜,但因当时正是李自成起义的战乱期间,各举子均未敢上京赴考,后至甲申年,丁先公经崇祯皇帝面试而赐补癸未科春榜状元,因而又叫钦点状元,状元回家后又挥毫写诗一首: ll1?I8}5|
;&WN%L*
岭南今日破天茺,一中联魁表八方 1k2Ck
^>GL<1
1
春榜客为秋榜客,解元郎作状元郎 da\K>An>
j0=`Jf
金花簪处欢无极,御笔提名梦亦香 7Yk6C5C
m
oFK/5cJ
从此今朝归报后,永安山水尽皆光。 xw%?R=&L
Q;m
.m2
(注永安县就是现在的紫金县) .
Nog.
种果发新枝,叶落九州皆茂盛; umrRlF4M;
S31:}
饮泉思旧脉,宗黄一派许复兴。 (d#?\
px4Z
上面的对联是丁先公为许氏祠堂写的梁联,相传我邻村的黄姓族中有一支派转姓为许,(个中原因有多种说法,实际祥情他们族内才清楚,),许氏为光大自已的族姓,立了一个祠堂,请丁先公撰写了这副梁联,大意也只是隐隐地说该许姓是黄姓宗族里分出来的一个新的支派,立居于中国的任何地方都会兴盛起来。(中国古称九州)从复兴到不断的昌盛都不能忘了旧的家族衍源,据说此后许姓果然逐渐地兴旺了起来,但,黄姓却是多有败亡,竟从此有衰落下去的迹象,于是丁先公把“宗黄”改成了“宗潢”,黄姓从此便平安无事了。 \VtCkb
LYWQqxB
事情是否真的如此当然无法佐证,只是口口相传至今,附近村里很多人都常常会在茶余饭后聊起此事,并说那个“派”字与“败”谐音,因此,“宗黄一败”当然就不得了了。也说丁先公是星宿临凡,口若圣旨,说了就准。比如有一年天大旱,村民筑神坛求雨,请丁先公作一联贴上,果真天降大雨。联曰: IFG`
7acAU{Rr
嫩豆出芽,合掌躬身求雨降; >IoOCQQ*
IH>+P]+3"3
老稻初熟,低头俯首祷甘霖。 4+v~{
dR$P-V\y`%
又一次,丁先公任福建监军道时,雇舟携众作江西贑州道之游,当地文人听说钟丁先要来,都站在河岸上,说是欢迎,实则要丁先公对对子,对好了才可上岸,他们出的上联是: QQC0uta`
&X|z(vSJ$
“东鸟西飞,遍地凤凰难下足;”丁先公立即朗吟: 0CTI=<;
QF%@MK0zC
“南龙北跃,满江龟鄨尽低头。”那些文人们什分尴魀,果真低着头无声地走了。 <Xl G :nmY
好将冠冕付东流;养性持斋寄嶂修。 -Ep-v4}
{{2ZWK 6|
佛国烟霞留古寺;明宫花草忆荒丘。 B'~.>,fg
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