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名瑞,楚国郢都人氏,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荀况《劝学》赞云:“昔者瓠巴鼓瑟,沉鱼出听;伯牙鼓琴,六马仰秣”。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伯牙自觉没有遇到真正的知音。。 y<I Z|f
R{2GQB
后伯牙于晋国官至上大夫,有次伯牙奉晋主之命出使楚国,公事已毕,拜辞楚王,打从水路转回,一路览胜,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舟楫泊于山崖之下,此时风恬浪静,云开现月。伯牙在船舱,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抚琴一操,以遣情怀。曲犹未终,指下“刮刺”的一声,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想道:“这荒山下,哪有听琴之人,为何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忽听岸上有人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闻君雅操,少住听琴。”伯牙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我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 h2*$
/ze_{{o
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即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早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断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留得贤名万古扬。’”伯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请先生登舟细叙。”左右掌跳,樵夫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安在舱门之外,脚踏芒鞋,步入舱来。樵夫见伯牙长揖而不跪,道:“给大人施礼了。”俞伯牙恐失官体,只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叫童子看坐,那樵夫亦不谦让,俨然坐下。 :N+K^g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