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王国平 杨法礼 宋钰培 \*7Tj-#
曾与张恨水、钱钟书、周汝昌、丁聪等名家交往频繁,成都学者钟树梁辞世,享年93岁 *k/_p^
大成网 C..O_Zn{g
2009年11月9日晚上11时30分许,杜甫研究专家,著名学者、诗人、社会活动家钟树梁老人辞世,享年93岁。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钟老依然不断校对生前的诗作,最后一次动笔时间是“9月20日9点半”,写上日期是钟老生前的习惯。 li'#< "R?'
$ _zdjzT
《钗头凤·街道清洁工》 ^U52
*6
g)zy^aDf
长街直,黄衫立,曲腰挥帚不停息。天刚晓,来得早,残枝败叶,烟头废报,扫!扫!扫!街清洁,垃圾绝,抬头四看心欢悦。霜风绞,火盆烤,不分冬夏,行人称道:好!好!好! QS[%`-dR2
Gh j[nsoC~
半工半读 7年大学毕业 X- zg
0F"xU1z,
钟树梁于1916年出生于成都书香门第,兄妹四人,他排行老三,父亲早逝,自幼家境贫寒。因为家学渊源深厚,他对古文学的理解比常人更加深刻,1938年,22岁的钟树梁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这一次入校,他整整读了7年大学。 $ysC)5q.
j=7 ]"%
钟树梁的侄女李隆琼说,当时叔父家吃饭都要靠政府救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叔父一直半工半读,“挣点钱就回到学校读书,没钱了再去打工,期间还经常补贴家用。”就这样,抗战结束前,钟树梁大学毕业。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解放后,钟树梁先后在四川大学、成都师专、石室中学、成都大学等校任教,并担任过第九届成都市政协副主席。 &{>~|^
E7N1B*KI
成都大学副教授王宇可说,1966年,钟老是他高三的老师;11年后,钟老又成了他的大学老师。“这个缘分是可以预料的。当时成都的高校都在挖钟老,只要我考成都的大学,读的是中文系,再次做钟老的学生,概率是很大的。讲中学课程时,钟老注重情感的表达,讲大学课程时,钟老强调的是学术的严谨。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钟老特别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要求学生一定要关注民生,关心民间生活。” ']V 2V)t
GYBM]mW^ W
以诗会友 钱钟书给予好评 B|8(}Ciqx
{d)+a$qj
钟树梁与张恨水、钱钟书、周汝昌、丁聪等名家大师交往频繁,时有唱和。钟老作《金缕曲》以“听高山,流水情何厚,朋友乐,得消受”,敬予周汝昌先生的知音之乐;作《西江月》以“几笔挥涂万象,频年刻削多棱”,“味在酸咸之外,情通啼笑之门”,刻画丁聪漫画的神韵;钱钟书也曾赞赏钟树梁的音韵学研究有很高水平。至于钟树梁赠友人、同行、学生的词作更是不计其数。
H='`#l1
[p(Y|~
钟老9月病重住院,医院的3个实习生因景仰老先生的诗词,也曾索要到钟老的签名诗集,另一位王医生则因为钟老辞世、索书未成而深感遗憾。 :)+cI?\#
)Aj~ xA
联手弟弟 致力于两岸交流 %P?W^mI
DpA)Z??
李隆琼说,叔父的弟弟钟树楠1945年到台湾,改革开放后,他凭借自己民主党派的身份和台湾的弟弟一起,积极开展两岸的交流工作。叔父除了学者的身份外,多了一个“社会活动家”的头衔。后来因为钟树楠在台湾去世,叔父的工作才告一段落。 1iUy*p65:
@>BFhH
钟树梁的保姆说,晚年,钟先生除了仅有的社会活动外,其余时间都用在改诗、写诗上,9月20日留下“黎元乐颂太公年,杜老忧时吊蜀鹃”两句“未定稿”诗作后,从此放下一生诗事。 `=oN &!
9 eP @} C6
图片:2365601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