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搜神记之锺馗传奇 v}z{OB
[;INVUwG^
孙淮滨锺馗画 U./1OZ&
OEN'c0;5
锺馗,是中国古代诸神中形象最为丑陋的一位。并且总是与阴间恶鬼相伴为伍。但人们并未因此而厌弃他。每到年节喜庆日子,人们都要张挂他的画像镇鬼祛邪。这种风俗远自唐朝持续至今,一千多年,从未间断。 oakm{I|k}
[SLBA_d
然而长久以来,锺馗的真实来历却一直是未解之谜。 nr9cG/"
Riz!HtyR
锺馗,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如何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知名度的神祇? _RzcMX
1(U\vMb
我们了解的锺馗大多来自戏剧和民间传说故事。 +4p gPv
MU&P+Wr
《锺馗嫁妹》故事中,讲到他是唐朝时一位出身贫寒的书生,自幼饱读诗书,才华出众。然而他相貌奇丑无比,丝毫没有读书人那种风流倜傥的儒雅气质。也就是因为这丑陋的相貌,使他在科举考场上遭受歧视。 _52BIrAO2
[R[Suf
锺馗凭借过人的才华,一路过关最终考到殿试。但这位唐明皇偏偏无法容忍锺馗的丑陋,大笔一挥,儿戏般的取消了他的录取资格。十年寒窗之苦,瞬间化为乌有。性格刚烈的锺馗于是选择了死…… ep"54o5=d
jG3i
)ALx
这个故事的最早版本见于博物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的《补笔谈》,与今天故事稍有不同。 3~!PJI1
5zBsu lRt
包拯像——拷贝 r5?qz<WW~
Y|iALrx
那次考场冤案后不久,唐明皇身患重病,梦中总被小鬼骚扰,无法安睡。一天深夜,他梦见一个小鬼偷偷潜入宫中,盗走自己心爱的乐器,还在宫中狂呼乱叫。懊恼间,唐明皇忽见一个蓝衣身影从天而降。一把抓住小鬼,撕扯一番吞下肚去。唐明皇惊醒过来,怪病从此不治而愈。回想梦中蓝衣人,就是那位丑陋的书生锺馗。于是请画家绘制锺馗神像,悬挂皇宫内外以求祛邪保平安。自此锺馗名声大噪,成为名扬天下的捉鬼大神。 _7zER6#}
O8:,XTAN
北宋以来,几乎所有的锺馗故事都与此相类似。 k/#& ]8(
i;>Hy|
那么这个流传了近千年的故事有多大真实性呢? 8^N"D7{mO
Et+N4w
先来看锺馗其人。 ^CwzAB
WV"{oED
我们参阅了唐代的历史文献,在所有唐代的官方文献中都没有找到锺馗这个人名。关于类似的考场冤案也没有一字一句的记载。 AcYL3
|3MqAvPJ
唐代有关唐明皇李隆基的奇闻轶事多有记载。可是也没有发现锺馗梦中显灵为唐明皇治病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考察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唐明皇不可能主持殿试考试。因为殿试考试制度,是一百多年以后才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创立。 oY{r83h{
%!HmtpS
如此说来,锺馗其人以及他死后成神的故事很可能是宋朝以后才被虚构出来的。但这个故事至少有一处是真实的,那就是在唐明皇时代,锺馗已经是声名显赫的捉鬼大神。 +'x`rk
)nS;]7pB@
《全唐诗》里收录了这样一首诗,名为《谢赐锺馗及历日表》。作者是唐明皇时一位宰相,名叫张说。诗中说感谢皇上赐给自己的锺馗神像和历日表。后来的大诗人刘禹锡也曾写过类似的诗篇。由这些唐人诗句不难看出,作为神锺馗在唐朝时已是声名赫赫,张挂锺馗神像成为上层社会流行的年俗。 `1KZ14K
Rd5r~iT
桃花坞年画锺馗——拷贝 rK2*DuE
% ;2x.
可是锺馗到底是怎样的身世来历,又是如何走上神坛,诗中并未解释。 ,bCPO`45
swnov[0
这或许就是宋朝以后人们虚构锺馗成神故事的原因:宋朝时锺馗也是名声显赫一如唐朝,可是人们无法解释他的来历。而从流传下来的诗和锺馗画像来判断,早在唐明皇时这种风俗就已经兴起。于是人们引入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唐明皇,并虚构锺馗读书人身份和冤死后显灵成神的故事,来解释锺馗的来历。 UGPD5wX?
%
j7lLSusX
那么唐明皇赐给大臣的又是怎样的锺馗神像? Au"[2cG
#uT-_L}sw
为什么宋朝人据此判定锺馗的读书人身份? J%;TK6
atFj Vk^
我们能否从那幅神像中探知锺馗的真实来历呢? pscCXk(|A`
HT5G HkT
有记载唐代的画圣吴道子是第一位擅长锺馗画的大师,虽然他的锺馗像画作现已失传,但北宋时还有人在皇宫里见到过。北宋鉴赏家郭若虚,详尽描述他所见吴道子的锺馗像真迹。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六《近事》中写道: yKa}U!$
-X
Bh\w
“昔吴道子画锺馗,衣蓝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 LC\Ys\/,U
OlFls 8#>
所谓“衣蓝衫”的蓝字与褴褛的褴字同义,是破旧的意思,也就是身着破烂的衣衫。“腰笏”是说腰带上别着笏,是大臣上朝时手中持的木质礼器。“巾首而蓬发”则是描写他儒生身份和落魄的仪表。从北宋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对吴道子的锺馗画描述来看,锺馗的确是面目丑陋,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形象。 VD.p"F(]
Sz"J-3b^
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锺馗画像,是五代时期人物画家石恪的作品。锺馗形象一脉相承,始终是贫寒的读书人形象。 ?4_^}B9
'\dFhYs{*
看来从早期画像里,还是无法找到锺馗真实来历的蛛丝马迹。 \A5cM\-
W9Bl'e
也许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在民间社会中的锺馗形象。 ALwkX"AN
xue-5 '
要想探知锺馗的真实来历,还要把目光转向民间。然而在唐朝的史籍文献中,对于民间锺馗形象的记载却是一片空白。 (ZjIwA9>
gV!Eotq
1900年,敦煌。一位王姓道长偶然发现在唐代写本经文当中,有一篇提到锺馗。篇名为《除夕锺馗驱傩文》。 Uz\B^"i|
OtF{=7
文章大意说:在一种叫做傩的仪式中,锺馗钢头银额,身披豹皮,用朱砂染遍全身。带领十万丛林怪兽,四处捉取流浪江湖的孤魂野鬼。 =6j
5,
-Z<e`iFQS
看来在唐代民间还有另一种锺馗,与上层社会流行的书生形象大异其趣。所谓的傩,到底是怎样一种仪式,锺馗又在其中担当何种角色?他的起源是否与这种仪式紧密相关呢? i,S%:0c7)
YurK@Tq7
翻开《新唐书》我们可以读到有关傩的记载。 +yS"pOT
~VUNN[
《新唐书·仪礼志》中详细记述了一次皇宫里举行的傩仪式。从《仪礼志》中记载来看,虽然仪式的名字都称为傩,但宫中的傩和敦煌《锺馗驱傩文》里的傩还是有着显见的差别。首先是规模的不同,其次是在国家典礼中傩舞的领头者是方相氏,而并非敦煌驱傩文里的锺馗。 5cxA,T
xh@H@Q\
为什么同是唐代的傩,却有着如此的差别?这是因为在唐代,的确存在着两种傩;一种是官方主持的傩称为宫廷傩或国傩,另一种流行于民间,称为乡傩。 c"H4/,F
%6L!JN
这种差别不仅在唐朝,甚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 \@['V
6}x^T)R
端午节大红锺馗 68Wm=j.m
h}z^NX
敦煌出土的《锺馗驱傩文》是最早锺馗出现在傩仪式中的记载,从唐代以后一些风俗志和诗歌里的片断文字描述来看,也只有在乡傩中才能见到锺馗的身影。 ECg/ge2
yXppu[=
幸运的是,这种古老的乡傩仪式,现在还能看到。江西省萍乡市石洞口村,以傩舞远近闻名。村民们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唐朝时迁居到这里的中原人。傩舞也就是那时从中原带来,祖祖辈辈一直传到今天。 }/(fe`7:
k2<VUeW5
傩舞里最活跃的角色就是锺馗。由于他频繁出场,又是场上绝对的主角,所以有时候人们也直接称傩舞为跳锺馗。与唐朝的傩仪式稍有不同,这里的锺馗已不是身着豹皮,而是一副将官打扮,手下的十万丛林怪兽也简化成四员副将。但他在仪式中的职能并没有变,仍旧是捉鬼。 -:a
9'dT
/r[0Dw
一旦仪式开始,傩舞艺人就立即采用这样的步法。而这步法透露锺馗的真实身份。这步法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称作禹步,是大禹行走的步法。 k-Jj k3
eO(VSjo'`
一千七百年前,晋代的道教学者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了这种步法。传说大禹在治水时两腿受伤,行走时只能碎步向前挪移。但人们感激他治水的恩德,并不视之为缺陷,反而因其与众不同而视为神圣的证据。 7,j}]
lb{*,S
那么锺馗采用这种步法的由来也就可以作如下推想:大禹所处的时代是氏族社会,氏族首领又往往身兼巫师的职务。所以他所主持的祭祀仪式,也因为这种特殊步法而显得与众不同。后世的巫师沿袭了这种步法,既为了纪念大禹,也为了增加仪式的神秘性,就称其为禹步。 !ygh`]6V
JT[|l-\zo
这种推测有没有道理呢?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跳锺馗傩舞是古代巫术活动的一种,而且的确起源很早,甚至比传说中的大禹时代还要早,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从早期岩画石刻和陶器上的图案来看,早在文明诞生之始,具有巫术色彩的祭神仪式就已出现,而傩舞很可能也是那时相伴而生。 /]F3t]FlC
RA>xol~xy
那么锺馗是否也在那时就诞生呢? *;Hvx32I
r$=iM:kERC
考察锺馗的面具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全国流行的跳锺馗傩舞中,面具都是不可或缺的道具,而早期的巫傩祭祀仪式里,面具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e=tem~/
&=<x&4H+
面具在傩舞仪式里的重要性,在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在仪式结束后,人们将面具放置到原来的位置,燃香礼拜。仪式主持者照例会有一段唱词,来表达感激赞美之情。人们对这些木质面具饱含敬意,一如往昔。 FGzB7w#
jGb+bN5U7
由于跳锺馗面具与商周时期面具在仪式中的作用相似,因此对于锺馗的起源,有一种假设:早在商周时期,锺馗就已出现。而锺馗的名字,很可能源自那时一位著名的巫师。 9{'GrL
;pBSGr9
有学者考证,在殷商时期,也就是三四千年前,传说出过一位叫仲虺的著名巫师。他最擅长的法术是求雨,每每他出面主持的求雨仪式,最为灵验,所以人们用他的名字来代指巫师这个职务。而仲虺、锺馗两词发音相近,在流传过程中被误记为锺馗二字。这就是锺馗的来历的第一种说法。 %%G2w63M
2%. A{!
但萍乡地区的人们还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他们说锺馗是洗衣服的大棒槌。用桃木大棒敲打衣服,荡涤污浊,与锺馗打鬼祛邪的确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L'H'E,
crz )F"
锺馗小龛 *6df|q
:~~}|Eu
在两汉时期画像砖里,我们的确可以看到很多挥舞大棒的勇士形象。这是洛阳西汉墓壁画里的大棒打鬼图。可是大棒为什么不叫大棒而偏偏要叫做锺馗呢? L1VUfEG-
ZMt9'w;
三百年前,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从汉字的发音方面作了有趣的考证。顾炎武认为,在训诂学里“锺馗”两字发音的反切,也就是锺字的声母,加上馗字的韵母相拼—发之为“追”的音。所谓椎,在古汉语里的意思,就是大木棒。 7!]$XGz[
l"W9uS;\T
另外锺馗二字通终葵,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现在已经非常罕见。这个姓氏的来源,也与大木棒紧密相关。据史书记载殷时代遗民有七大家族,分别是陶氏,施氏,繁氏,树氏,樊氏,饥氏,终葵氏。他们的姓氏来源于他们所擅长的手艺----陶氏是制作陶器的。樊氏是做围墙篱笆的,而终葵氏家族的专长是做木棒木槌。 4;<?ec(dc
Rf^$?D&^
于是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推断:很久很久以前,傩舞仪式的主持者是一个手舞大棒的巫师,他手中的大棒称为终葵,也叫椎。巫师频频使用终葵打鬼驱邪,久而久之人们认为大棒有神奇的力量,进而认为终葵这个名字也寓意吉祥,甚至有用终葵二字取作人名,比如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些人名中包含终葵二字,如乔锺馗,取其吉祥辟邪意味。到了唐朝,人们早已忘记锺馗原本的大棒身份,误以为是古代一位姓锺名馗的打鬼能手。而上层社会流行张挂锺馗神像的风俗,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锺馗的名望日益高涨。 Zz!XH8sH
4`I2tr
到了宋朝,人们无从考证唐朝这位大神的来历,于是虚构他的读书人身份和冤屈而死的凄婉经历,并演绎出唐明皇和锺馗之间一段恩恩怨怨。就这样,一根大木棒变成了人,又走上神坛,成为人们敬重的神。如此阴差阳错的经历,可算是古代造神史上的一大奇观。 fFMGpibkM
[ %cW ?@
然而,造神的故事还远未停止。 -+Axa[,5=
)D{L<.i_
元代锺馗嫁妹图局部 P(l$5x]g,
<1YINkRz
安徽省灵璧县,自古以锺馗画出名,经营此道的书画店挤满整条街道。每年有近万张锺馗画像,从这里流向全国,直至异国他乡。翻开清初编修的灵璧县志我们看到,明清之际,这个数字还要加上两倍,达数万张之多。在其他年画产地,锺馗像也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品种。这表明,人们的确非常信赖锺馗的捉鬼神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古代民间鬼神观念的根深蒂固。也就是因为迷信鬼神的存在,人们才塑造了捉鬼的锺馗。 0M7Or)qN
4w\
r
`@
但鬼神观念早已有之。从半坡村出土陶盆上的图案来看,鬼神观念的出现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也就是距今7000年以前。而锺馗成为声名显赫的捉鬼大神,还是唐朝以后的事。那么锺馗出现以前,是谁曾经担当捉鬼的职责?后来,又为什么被锺馗取而代之呢?
0w>V![
4zkn~oy
让我们来看早期专职捉鬼的神明。这是西汉时期的画像砖,那时的捉鬼专家是神荼和郁垒。汉代神话故事中,他们是亲兄弟,素以勇猛著称。在两汉时期的画像砖里,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形象,神荼和郁垒两兄弟可说是资格最老的捉鬼专家。 P"Lk(gY
;IZ*o<_
这一位名叫尺郭,是更为另类恶鬼终结者。《神异经·东南荒经》里讲,这位尺郭捉鬼是出于****----为了吃饱肚子。传说光是他的早餐就要吞下三千只恶鬼,到了晚上还要三百只作夜宵。 t~U:Ea[gd
b`){f\#t
在唐朝以前这几位都是威风八面的捉鬼能手。但锺馗的出现,令他们黯然失色。锺馗为什么能够迅速走红,成为人们信赖的捉鬼大神呢?这还要归功于宋朝以来,民间故事的成功塑造。 S96H`kedZo
@}eEV[Lli
首先人们赋予他贫寒读书人的身份,使他具有了现实意义。 x)N$.7'9OJ
m?'H7cFR
锺馗是古代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故事里锺馗距离梦想仅仅一步之遥,却因皇帝个人好恶,而痛失仕途美好前程。想必他的冤屈经历引起历代读书人的共鸣,宋代以来几乎所有版本的锺馗故事中,这段情节都是惊人的相似。 \UA\0p
d3-F?i
5d
民间传说中锺馗原本是书生 *j5>2-C &
uu ahR
以今天人看来,这有些不可思议:只因相貌丑陋,就被剥夺入仕做官机会,这样的荒唐事真的会发生吗?以貌取人,容貌长相决定一个人的仕途命运;这在唐朝并非新鲜事。 P 4Vi~zMX
jz,Mm,Gi
根据《旧唐书》中记载,考试合格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最终得到官职,还有吏部的四道关卡要过,其中有一条便涉及到长相。看来锺馗蒙受冤屈的情节是有着现实依据的。 HYcLXh vgu
W>f q 9
而故事的高潮部分锺馗愤然赴死,以极端方式反抗不公正制度,则是他刚烈不屈性格的体现。如此刻画锺馗性格,为他后来成为最受信赖的捉鬼大神埋下伏笔。 g)0>J
F6
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