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最新帖子会员列表统计排行
主题 : 钟荣光:中国大学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网转)
钟文海离线
呼朋唤友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
精华: 1
发帖: 688
铜币: 713 枚
威望: 588 点
贡献值: 92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1
最后登录: 2014-01-21
楼主 发表于: 2010-07-07  

钟荣光:中国大学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网转)

管理提醒: 本帖被 txyzwh 从 锺姓人物故事 移动到本区(2011-04-18)
北有蔡元培,南有钟荣光”,这是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界流传的一句话。作为第一代中国大学的校长,同为举人出身的蔡元培和钟荣光承担起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历史重任。今日,对比蔡元培先生和北京大学的名扬四海,钟荣光先生和岭南大学则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kFfNDM#D  
历史的风尘掩盖不住其真实的纹理,最早与美国名牌大学互相承认学位、交换留学生;最早实行男女同校;全球筹款办学;“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岭南大学红灰精神之提倡,钟荣光先生和他所在的岭南大学为中国大学教育现代化所作之贡献不会被人遗忘,在大学改革成为有识之士共识的今天,这份遗产显得尤为珍贵。 W:8{}Iu<  
4dI`  
在中国大学教育史上,曾经流传过那么两句话。 [_C([o'\KY  
NR^3 1&}It  
第一句是,“北有蔡元培,南有钟荣光”,蔡元培当然是如雷贯耳,钟荣光又是谁?还有第二句,“北张(伯苓)南钟”,南开大学的张伯苓先生也是耳熟能详,这个“钟”却又是那位“陌生”的钟荣光。 {s2eOL5I|%  
#=F{G4d)!=  
能够与上述两位齐名的钟荣光先生自然就非泛泛之辈,他是广州岭南大学的第一任华人校长。钟荣光先生于今日之默默无闻,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校名取消有关。 (;N#Gqb6l  
|B2>}Y/  
而钟荣光先生和他所在的岭南大学,直接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示范作用。岭南大学是中国最早与美国名牌大学互相承认学位、交换留学生,最早实行男女同校的大学;而钟先生本人,先是在1908年到1926年间,环游全球,向爱国华侨和国内各界集资办学,使岭大成为国内社会办学的先驱。再于1927年将岭大从美国教会手中收回,并竭尽所能,把岭南大学建成拥有文理学院、商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的拥有现代学科设置和学术精神的综合性大学。这一切都发生在民族经济十分困难、国内外形势纷乱的80年前。难怪哈佛大学威廉教授曾说:“岭南大学的校史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敢精神与冒险经历的极珍贵的故事,它有时比传说更令人难以置信。”这个传奇的核心人物就是这位如今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的钟荣光先生。 T7?z0DKi  
4Le{|B  
笔者抖落这些沾满历史尘埃的传奇,并非为掉书袋而耸人听闻,时至今日,中国大学现代的路途仍任重而道远,无论从体制、机构、计划、课程乃至教学理念,尚有可检讨改革之处,重新审视钟荣光等先驱者之努力过程,仍是一门必修课。 c'bh`H4  
+\.0Pr  
钟举人的转变 b: I0Zv6  
mF>{cVTF  
有论者指出,中国早期承担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还是传统的读书人,他们的基础教育是在封闭的环境下完成的,但他们又是能开眼看世界的中国读书人。 {{ 1qk G9$  
(|tR>R.Wxg  
所以说“北有蔡元培,南有钟荣光”,不仅是他们俩在中国教育史所作之贡献相似,他们的经历也相似:早岁中举,后来投身革命,终以教育为名山事业,这一点他们有别于梅贻琦、竺可桢、茅以升诸先生的科学家出身,“传统士人——职业革命家——现代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是他们人生的三部曲,蔡举人和钟举人在蒙童之乎者也的时候,恐怕不会料到这样的人生旋律。 1_@vxi~aW_  
C5X!H_p  
岭南大学校友记忆中的钟校长,却是一西式人物:他的学生杨华日有一传神的描写:“先生一表人才,体修长,貌清矍,双目含笑。日常穿洋服,结长狭领带,头戴巴拿马帽,手持行杖,目戴眼镜,气象朴实,与归国华侨外表无异。” &5%~Qw..  
T IyHM1+  
谁曾想到,这位以道德见长的西式人物钟校长,在1895年中举报国无路后,愤世嫉俗,自甘颓废,沉沦于声色犬马,流连于风月场所,曾经过了一段明末士大夫式的放荡生活。 >GDf* ox[  
8K\S]SZ  
甲午中日之战后,国人对清政府失去了最后的信任。刚从香港学医毕业的孙中山先生奔走在广州和港澳之间,密谋革命推翻满清政权,钟荣光非常赞同此等救国主张,他很快加入兴中会,并与革命志士相往来。 \`*]}48Z  
BMn`t@!x  
而在这之前的1884年,美国长老会哈巴医生欲在华开办西式的大学,对校址设华北、华中抑或华南,犹豫未决。时广东省名流四百余人,以李荣彰、陈子桥(陈少白之父)为首,备陈理由,并表达欢迎之忱,加上留美学生监督容闳等的支持,1889年,正式定名格致书院(岭南大学前身)。 PoRP]Q*n  
0p*Oxsy  
在格致书院最早的学生名单中,已年过而立的钟举人也在行列之内,钟荣光认为,要救国救人救己,必须要学习一种新的学问,钟举人也同时被格致书院聘为中文总教习。名望很大的钟举人入读格致书院的消息传出,士大夫们起初很是又惊又疑,继而慢慢接受,一些开明的士大夫甚至让自己的孩子也随钟举人之后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新学问。 ;_/!F}d  
@[TSJi  
钟举人让时人惊讶的举动远远不止这些,他下大决心洗心革面,皈依基督,剪发易服,遣散婢妾,戒除一切恶习,并公开与小妾邓女士脱离关系,帮助她入读广州路德学校,后邓女士成为一名助产护士,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此为后话。 +4[Je$qYa  
v\=k[oOu  
环球筹款办大学 Q_k'7Z\g$  
"(p&Oz  
1904年,格致学校更名岭南学校,在中文总教习钟荣光的力劝之下,岭南学堂的伊士嘉监督(即现在的校长)将广州河南康乐村(中山大学现址)定为永久校址。 bhW&,"$Z  
^jk-GRD*  
建校之初,岭南学校只有两座临时平房木屋立于珠江南岸,钟荣光开始发动广州的乡绅巨贾捐款建校,1910年,岭南学校第一宿舍落成,每一个寝室的门楣上都用铜片刻着“某某书斋”,以纪念捐助人的善心。 6""i<oR  
4y,pzQ8a  
钟荣光对此并不满足,他决心在更大的范围内去募捐。1909年到1910年两年时间里,他走遍东南亚与北美16个城市,那时,美国的华侨多集中在旧金山、纽约等地,当然募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钟先生还没到旧金山,就有人传言诽谤,不但自己不捐,还劝其他华侨不要捐,钟荣光知道消息后,让华侨联会请来名戏班,附带展出广州和岭南学校的照片,以唤起华侨们对故乡的感情。 7Ewq'Vu`y  
Jg6@)<n  
钟荣光还向侨胞描述岭南大学的美好远景,并劝说侨生回国读书,一向希望子女受到更好教育的华侨们积极响应,单是在美国一地就募得7万多港元。 U6YQ*%mZ_  
#V@vz#bo=  
巧合的是,正当钟荣光在海外积极募捐的时候,另一名热情的中国人在募捐建国的事业,他就是孙中山先生,同龄同乡的两人在用相同的方式为中国的振兴奋斗不息。 fDChq[LAn  
xr^fP~V|)0  
1924年,已经58岁的钟荣光展开他最后一次环球筹款之旅。他和学生驾车由巴拿马沿太平洋南下,来到古巴与墨西哥,那些远赴南美打工的华侨,一见钟荣光与学生驾车过来,便招手说:“钟先生,你又来了!”然后打开箱柜捐出平日积攒的金钱。 }~v0o# I  
gjB(Pwx  
钟荣光20年辛苦奔波,换来的是岭南大学内十多栋美轮美奂的建筑,怀士堂、格兰堂、十友堂、张弼时堂、马丁堂、广寒宫,这些富有西洋风味的红砖楼,凝聚着钟荣光的心血,为了表彰钟荣光的成绩,岭南大学在1924年建造了一栋以先生名字命名的荣光堂。 }l5Q0'  
T^2o' _:  
1926年,国内形势风云变幻,钟荣光在学校的催促下从墨西哥返回广州,现在年近九十的岭大校友们回忆当时的情形时写道:当校船泊岸,教职员及学生数百人群集江干,欢迎劳苦功高之钟先生,对其数万里长征之成功,莫不深致敬爱焉。 %^iBTfq2hc  
XU`vs`/   
爱国校长 "OrF81  
)jw!, "_4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远在广州的岭大学生也迅速地投入了这场爱国斗争中,“外争国权”其中包括收回外国人在中国办教育的权利。1924年初,钟荣光还在南北美洲为岭大筹款时,已经积极宣传收回教育权的主张。 22EI`}"J  
P#,g5  
钟荣光最先主张收回岭南附设的农科自办,并得到孙中山和廖仲恺及广东政府的支持。自1921年起,广东军政府拨常年费每年10万元,拨地900亩,建立农林试验场。因纽约岭南董事局无意扩办岭南农科,于是,钟荣光决心摆脱对外国人的依赖,单独由中国人组成岭南农科大学董事局,负责学校的领导和经费筹措工作。这是中国人收回岭南大学管理教育行政权的先声。 fQ f5%  
Z:VT%-  
1925年,上海“五卅”反帝运动波及全国。6月23日,英法军队向广州游行队伍开枪酿成历史上有名的“沙基惨案”。岭大教师区励周、学生许耀章在这次游行中中弹牺牲,十余人受伤。 I\= &v^]  
yk2XfY  
当时钟荣光正在美洲筹款,对帝国主义暴行非常气愤。次年,在岭南大学纪念沙基惨案一周年大会上,一向目中带笑的钟荣光少有激动地发言:“传教西人挟不平等条约而来,故我同学应继续努力,与群众一致奋斗,以期打倒帝国主义。总之,对外人之侵略,取抵抗主义;欲达吾人之目的,必持以必死之决心……” u X(#+  
h- %RSei5  
1926年至1927年,广东成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中心,在北伐战争高潮的影响下,岭南大学学生上课断断续续,学校经费陷于枯竭。 Ge*N%=MX 8  
6PLdzZ{  
1927年8月1日,岭南大学举行新旧校董交接礼,新校董主席兼大学校长钟荣光行接收礼,钟荣光则是岭南大学第一任华人校长。 LiJ./  
Bdib)t[  
作育英才,服务社会 58PL@H~@0  
x!fRT.,}  
现在中山大学中轴线上有一座怀士堂,为中大的小礼堂。怀士堂的东边二十米远,有一座名为黑石屋的洋楼,笔者前往拜谒之时,曾询问几位中大学生此楼来历,可惜他们都不甚了了。 <,&t}7M/:  
~AcjB(  
1923年12月21日,黑石屋热闹非凡,当时还是岭大副校长的钟荣光在自己居住的黑石屋门前跟岭大的师生一起欢迎前来岭大演讲的孙中山先生及其夫人宋庆龄女士,当日,孙中山在怀士堂对岭大学生发表了著名演讲,勉励学生们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而1922年陈炯明叛乱之时,也正是钟荣光派出岭大电船“域多利号”救出落难的宋庆龄女士,宋庆龄暂居的也正是黑石屋。 \Bl`;uXb  
i >BQRbU  
钟荣光接掌岭大,明确提出学术第一的原则,他任命了岭大校友、哈佛大学哲学博士陈荣捷为教务长,先后增设农学院、工学院、商学院,尤其是1930年,岭南大学接收长堤外国教会创办的博济医院,这是孙中山青年时代开始学医的地方,将博济医院改建成广州最堂皇的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使岭南大学成为拥有6个学院30个系400门课程的南中国一所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wHs4~"EY9  
dF+:9iiAm  
岭大的校训为Education for Service (作育英才,服务社会),钟荣光决心把它发扬光大,他尤其重视实用学科设置,把教学科研与社会应用结合起来,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成为新的办学目标。 q)RTy|NJ^  
[XD3}'Aa  
当时岭大农业研究工作是中国高等学校中最出色之一,这得益于钟荣光对中国农民贫苦生活的感同身受。岭大设立的蚕桑学,采用科学技术进行蚕种培育,把生产出来的免疫蚕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推广,并建立了10个蚕种推广站。农业看天吃饭,岭大还建立了先进的气象台,把广东几十年的气象记录进行研究,为农业和其他行业提供可信的气象资料。 Y>CZ  
#D%l;Ae  
在任岭大校长期间,钟荣光还实施了一个与外国学校交换学生的计划,岭南大学与与美国纽约大学互相承认学位,交换留学生,这个计划最大的创举就是首次出现女性的留学交换生,而早在1908年,岭大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女大学生,比北大早了十年,而岭南大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外国学生。仅1936至1937年间,就有33名美国交换生及其他外国学生在岭南大学就读。 Shu=oweJ  
|1m2h]];Q  
枯燥的列举已经无法重现钟荣光治下的岭大之盛景,当年的岭大校友也只能反复怀想当年黑石屋的历史剪影,借此怀念当年的岭大和他们尊敬的钟校长:在这里,钟校长雷打不动地坚持每天在灯光中写着日记,而夫人钟芬庭女士则默默地为他披上一件外衣,在这里,他经常跟师生们聚会,“叹”校长夫人烹饪的好手艺。在这里,校长在睡房门上贴上这一首令人捧腹的打油诗:“有客到来不起身,饭后需眠五十分。若语主人无礼貌,先见周公后见人。” odTIz{9qG  
B~u`bn,iQ  
岭南牛之红灰精神 9i!|wkx  
PC& (1kJ  
有人说,过去的大学生,从他言谈举止就可以判断他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因有校格存焉。校格的养成,有赖于校长。 %p^`,b}  
B1J2m^  
一个世纪前,珠江三角洲乃至港澳一带都流行这一句话:“真光猪、岭南牛、培正马骝头。”真光、岭南、培正是当时广东的三所私立名校,这句话是描述三所学校学生的本色,岭南人不但接受了这句话,而且还以“岭南牛”自豪,什么是岭南牛?就是有活力有冲劲。 _TVKvRh  
GAlM:>  
由于岭南大学的校徽是红灰色的,岭大人就把自己称为红灰儿女,把岭大的精神称为红灰精神,而这个红灰精神的存在跟钟荣光重视学生精神的培养关系很大。钟校长鼓励教职工把“诚实第一”“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人格救国”“独立创造”“不自私”等精神融入教学,而且要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润入人心。 {fn1sGA  
S\6.vw!'  
笔者读了一些岭大校友对当年校园生活的回忆,岭大校园生活之生机勃勃,实在让人惊叹。 `m-7L  
D|/ 4),v  
岭南学子无论是大学生、中学生还是小学生都爱演戏,这也是很有趣而且并不太多见的。当时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担任任岭南大学戏剧比赛的评判员,他感叹道:“岭大的确有不少演剧的天才。” ^7Z.~A y  
er2#h  
当年的岭南大学,校园中一位位华侨、校友捐资兴建的小礼堂、宿舍、课室,都使人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岭南人有很多自己的校园歌曲,培养出非常多优秀的人才,音乐有冼星海,戏剧有欧阳予倩,体育有伍舜德,这是何等快乐的场面啊。 eY(JU5{  
Yo,n#<37  
尾声 7Dz-xM_?  
Q\z9\mMG-  
1942年,钟荣光先生在日军的炮火声中在香港去世,终年76岁。 28lor&Cc  
piAFxS<6  
钟先生一生没留下什么著作,他七十岁那年写了一副对联总结自己的一生: (q=),3/<pU  
'CvV Ktk  
三十年科举沉迷,自从知错悔改以来,革过命,无党勋;做过官,无政绩;留过学,无文凭。才力总后人,惟一事工,尽瘁岭南至死。 =la~D]T*g  
Z:>ek>Op  
两半球舟车习惯,但以完成任务为乐,不私财,有日用;不养子,有众徒;不求名,有记述。灵魂乃真我,几多磨练,荣归基督永生。 AL[,&_&uV  
]J.|XRp/  
钟荣光去世后,岭南大学师生将黑石屋视为圣地,各继任校长也都谦让不肯居住。 $6/CTQ  
rf =Wq_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合并,岭南大学消失。 OJ<V<=MYZ  
e^-CxHwA-  
1988年,岭南大学百年校庆,全球近二千红灰儿女汇聚一堂,为弃置在仓库许久的钟荣光先生铜像举办隆重的重新安放剪彩仪式。 y2>AbrJ  
R(#ZaFuo[  
第二年,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在经过十年酝酿宣告成立,岭南大学老树发新芽,将已经解散了的大学复办成现有大学的一个学院,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从未有过先例的创举,钟荣光先生倡导的红灰精神得以在年轻一代身上薪火相传。  $kY ]HI  
}%S#d&wh$_  
历史的风尘可以让昔日的青春红颜也沾满皱纹。只有黑石屋仍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它总显得雅致而深沉,就像它永远的主人——钟荣光校长。 #9q ]jjH E  
呼朋唤友
钟文海离线
呼朋唤友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
精华: 1
发帖: 688
铜币: 713 枚
威望: 588 点
贡献值: 92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1
最后登录: 2014-01-21
沙发 发表于: 2010-07-07  
编者按,钟荣光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岭南大学第一任华人校长。中山大学为了纪念钟荣光先生。决定出版《钟荣光生纪念文集》。本文是文集的一部分、作者是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李坚和余齐昭老师,现将本文作为征求意见稿先行刊登。望海内外岭南校友阅后向本刊提出宝贵意见。如有重要资料补充·亦请给予推荐, v}Kj+9h  
uQz!of%x  
    在旧中国,办大学为国家培养人才作出重大页献的著名教育家,除了被誉为"学界泰斗,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外,创办私立大学·鞠躬尽瘁。蛮声海内的大概就要数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和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先生了。而蔡钟两先生尤多相似之处,他们同属科举出身,同在中年以后学习外义和自然科学,同样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革命,主持过教育行政工作。并在婚姻方面同样进行过反封建陋习的革命, I$oqFF|D  
=8Gpov1!V~  
    钟荣光,号惺可,一八六六年九月七日出生于广东省著名的华侨之乡""香山县小榄镇一个富庶的农家,父亲玉龙初在家务农,后赴香港经商。钟荣光自小随父亲到香港读私塾·其后回广州就读大馆,曾随岭南国学家海堂学长吴道熔学习。十七罗中秀才¨二十八岁中举人,其后在广州设馆授徒。以擅长八股艾闻名于世。这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举国骚然。钟荣光眼看国家内忧外患,纷至沓来,而清政府奴颜碑膝,惧外忌新,感于爱因有心,报国无门,因而意气消沉,与同年举人江孔殷等,流连烟赌,纵情花 酒,过着旧式士大夫沉迷颓废的生活。 (vwKC D&  
k6(0:/C  
    正在这时,比他年岁小二个月的香山间乡孙中山,已在擅香山组织革命秘密团体 兴中会,以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为职志,并于翌年一八九五年二月回到香港设立兴中会总 部,发动第一次广州武装起义。这次起义以陆皓东等革命党人死难、七十余人被捕宣告失 效,但对于当时死气沉沉的社会却如暮鼓晨钟,振发聋聩。振奋人心。这年夏天,与钟荣光同样在广州讲学授徒的康有为,也到北京联络会试举人公车上书,要求清政府变法维新。 国难当头,人心思变。年青的钟荣光受时代风潮的刺激,也开始了他一生最重大的转变。    就在这风云激荡的年代,钟荣光结识了革命志士陈少白、郑士良等,了解到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参与了第一次起义的筹饷工作,并于一八九六年加入了孙中山的秘密革命组织兴中台,从此一改过去放荡不堪的生活作风,积极从事爱国活动。他剪辫易服,以示和清  初决绝。释放碑妾,资助她们上学习医。他认为救国宜首先开通民智。鼓吹爱图思想,于是投身新闻界,为《课艺日新报》、《文坛报》等撰稿,其后又与人创办《博闻报》(不久改名《安雅报》)及《可报》,发表了许多抨击朝政,切中时弊的文章。不到两年,报馆连遭清延封闭。这些年代,钟荣光在与教会人士区凤鼻。左斗山以及美国传教士等来往中,对基督教义逐渐发生兴趣,接受洗礼大教。他深感要救国救民非学西方先进科学不可,遂决心转而从事教育事业。 J(Zz^$8]<?  
nc.:Wm6Mj  
  3NN )ql  
Z8\/Fb  
.hK:-q,  
,(z"s8N  
    一八九九年,钟荣光被格致书院(岭南大学前身)聘为汉文总教习。同时报名为该校学生,随班学习英文、算学和自然科学。至一九0五年在该校第二届预备班(中学)毕业。这时钟荣光巳三十九岁。 r)[Xzn   
@ [%K D  
    格致书院是一八八五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的哈巴与香便文两牧师发起创办的,得到中国留美学生监督容宏和海内外名流的支持赞助,在英国募捐基金,成立基金会董事局,一八八八年在广州沙基金利埠(现在的六二三路)设校招生,哈巴任监督(校长)。宣布该校宗旨"乃造就教育人才,从事牧师、教员、医生以及其他人生历程之使命,用以传授西方科学、医学以及宗教。。众所周知,帝国主义教会,往往借传教和开办学校、医院,作为文化侵略的工具,但也有不少外国人士对中国人民抱有真挚感情来到中国,热心教育,从事中西文化交流的工作。岭南大学的前身格致书院也是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创办起来的。起初学生只有十七名, "四大寇"之一的陈少白,就是格致书院首届入学的学生。  一九00年秋,孙中山组织惠州三洲田武装起义。派兴中会员格致书院学生史坚如在广州谋炸署理两广总督德寿,不幸事败被捕,钟荣光多方营救无效,史坚如终于被清政府严刑杀害·  同年,格致书院迁至澳门,改名为"岭南学堂"。岭南邻街有一间著名的灌根学校,校长陈荣衮是钟荣光的旧友,一位以主张改革文言提倡白话的若名学者。两人异地相逢,格外亲切。每到暑假,钟荣光就请陈荣衮到岭南国文讲习班讲课。灌根毕业的学生也都保送到岭南升学·后来的女诗人洗玉清教授,就是在灌根毕业后被保送岭南升学的。这年,沙俄乘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之机,出兵侵占我国东三省,第二年,中俄谈判,沙俄名为交还东三省,实则限期勒令清政府签订出卖东三省条约,草约公布后,举国哗然。当时在澳门的钟荣光奔走呼号,联合海外名流一百五十人,于同年四月致电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力促"严拒’签约,"以救危亡"。充分表现了他反帝爱国的热诚。不料却遭到李鸿章复电申斥,这个卖国老贼,不到半年终于在人民的咒骂声中呕血身亡了。 "一九0四年,岭南学堂由澳门迂回广州,在河南康乐村购地建校(即今中山大学校址)。钟荣光举家迁住学校临时木屋宿舍。从此他以岭南为家,为教育救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岭南建校之初,只有木屋平房两座,男女学生六十一人,全部寄宿学校,六七名女生没有宿舍,钟荣光就拨出自已住宅二间给她们寄宿,把学生视同自已的子女,民国初年,他任广东教育司长期间,义派女生出洋留学。钟荣光力排二千多年来的封建陋规,开创我国教育史上男女同校的先声,比北京大学于一九二0年招收女生早十六年。这种反封建的无畏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oVIc^yk5a  
y*#+:D]o*  
    一九0七年,钟荣光赴日本参加世界基督教学生组织会议,顺道往华北考察教育,在天津参观北洋大学时,被清政府以"革命党"图谋不轨。罪名逮捕入狱三十五天,最初他自付必死,曾作诗:“世间并无不死药,我生最爱自由花"。以抒写他准备牺牲去换取祖国的自由的怀抱。其后得到同乡的营救,才免于难。 B1b9 JS(>  
sv+ 6#  
    一九0八年,钟荣光任岭南学堂教务长。学校用纽约董事局捐款建成马丁堂(今中大中区旧图书馆),钟荣光不愿长此仰赖外国人的捐款来进行学校建设,发起向学生家长捐教建造中学生寄宿舍和添置图书仪器,第二年他环游世界各国,凭着一张咀巴,满腔爱国热情,向华侨苦口婆心宣传募捐建校的意义,号召华侨子弟归国升学,接受祖国文化。当时美国旧金山、芝加哥、纽约和檀香山等大城市都有华侨聚居的“唐人街”。华侨在海外长期遭受种族歧视,特别热爱祖国,故对钟荣光提出的创办华侨子弟学校的计划,极表欢迎。一九0九至一九一0年间,钟荣光先后在新加坡、越南和美国各大城市募得巨款,用以建设中学生寄宿舍。 一八九九年,钟荣光被格致书院(岭南大学前身)聘为汉文总教习。同时报名为该校学生,随班学习英文、算学和自然科学。至一九0五年在该校第二届预备班(中学)毕业。这时钟荣光巳三十九岁。 FR6 PY  
xi15B5 _Ps  
:d wP  
.FA99|:  
     )Qh*@=$-  
gm7 [m}  
    一九一一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广州爆发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这是辛亥革命前夕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武装起义。岭南学生高剑父(岭南画派三杰之一)等参加了这次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岭南除了有一部分学生参加广东学生军随师北代外,全校停课,组织"筹饷队",分赴全省城乡演戏宣传·为新成立的广东军政府募得五万余元饷饱款。一九一二年春,由于衰世凯篡权,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回到广州,应钟荣光之邀,于五月七日位岭南学堂向师生发表题为《非学问无以建设》的演说,勉励青年学生为祖国建设努力钻研科学。孙中山对于钟荣光办理岭南的规划和成就,寄以极大的期望。就在这个月,钟荣光应邀出任广东军政府教育司司长,当时军政府的民政、外交两司长钱树芬、陈少白都出身岭南,被称为"岭南三司长。。钟荣光在任职教育司长期间,大力推行教育总长蔡元培的民主办学方针,改革旧学,提倡新学,废除清代关于学生尊孔读经的规定:鼓吹信教自由:下令拆毁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原额旗仟及神像,并将清代的科举试场改为公共体育场;成立中小学教科书政编委员会·革新教学内容,又请准省议会通过拨款二十万元,选拔男女学生一百多人分赴德、美、日等国留学。他根据我国文盲众多的社会状况,特别重视社会教育,设立图书馆、图书室,并派出巡回演讲队到各县市,宣传新文化和科学常识,破除封建迷信,通过各种图片、幻灯。白话戏、通俗小报、新式通书等向民众进行宣传教育。为了实行阳历,一九一三年元旦和春节时间,他下令各校元旦放假二周,春节严禁放假,学生一律上课,如学生请假过半,校长记过处分,若学校擅自放假,则扣发校长薪俸半月,以此使广州各校一律遵行。 O-qpB;|  
.T#}3C/  
kp^q}iS  
Y {|is2M9'  
    一九一三年七月,随着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的失败,袁世凯走狗龙济光入据广东,大事镇压革命党人,钟荣光被列入黑名单,遭到搜捕幸得岭南学堂监督晏文士掩护,才侥幸脱险。当夜乘美舰出走香港。经檀香山赴美国。在太平洋舟中,他感怀时局,痛惜革命事业横遭挫折,写成《广东人之广东》一书,列述辛亥革命后,符别是他任教育司长时期广东军政府革旧布新的各种措施和革命精神,详述教育司的改革工作。用大量事实揭露袁世凯收买爪牙为祸广东的罪行,使海外华侨及时了解辛亥革命后广东的真实情况。  这年冬天,钟荣光访问檀香山,发动华侨子弟回国升学,同时联络热心人士,扩大海外"岭南之友"的组织,以加强对岭南的支援。一九一四年,钟荣光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选修教育,研究西方教育原理和办学经验。这年,他的妻子何氏在岭南病逝。有个曾在香港创办安怀女校的老同盟会员钟芬庭任教于檀香山,青年丧偶,是钟荣光的旧识,两人于一九一五年在纽约宣布结婚。当时的社会风气同姓不婚,夫丧守寡的封建旧习还根深蒂固。两钟订婚的消息传出后,亲朋议论纷纷,有的还出面反对。钟荣光以早年反封建的无畏精神破除陋习,行其所是,力树新风。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期间,钟荣光担任国民党纽约支部长,创办《民气报》,团结海外华侨,积极响应孙中山进行推翻袁世凯反动统治的斗争。自一九一四欧战爆发后,西方帝国主义各国忙于应付战争,无力东顾平素仰赖外国捐款维持的岭南学校,也顿时失却了财源。为了摆脱困境,岭南学校董事局于一九一七改聘钟荣光为学校副监督(副校长)钟荣光意识到依赖外国人捐款办学终非善法,中国的学校还是应由中国人自己出钱自己办,才是正理。他周游美国各大城市、呕心沥血,想方设法费尽唇舌发动华侨捐款和动员遣送子弟回国升学。  一九一六年袁世凯在人民声讨中死去了。龙济光被逐出了广东。翌年,孙中山为反对北洋军阀,维护"约法",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组织南方护法军政府,被选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钟荣光自美国回到岭南为解决学校财政困难向孙中山和广东省长朱庆澜要求援助。当时桂系军阀盘踞广东,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经济异常拈据,靠借债和华侨捐款勉强度日,为了支持钟荣光办教育,孙中山还是捐了两千元给岭南(注1)。再加上朱庆澜省长的拨款和华侨学生家长的捐助,钟荣光终于使岭南度过了难关。 -b=A j8h  
[rReBgV  
    一九一八年秋天,钟荣光再次越海奔波,出发南洋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等地向爱国华侨募捐,兴建归国侨生的寄宿舍。这年岭南特设华侨班,招收百余名海外回国侨生入学,为我国大学开设华侨班首创先例。  这几年间,经钟荣光先后方学校捐款建成四座中学生寄宿舍,以及张弼士堂、爪哇堂、嘉庚堂.陆佑堂、十友堂.马应彪招待室、马应彪夫人护养院等,使岭南不仅成为当时广东陈最堂皇秀丽的花园式的学校,而且是主要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起来的华南第一所大学。 lec3rv0)  
.a9f)^  
v>0} v)<v  
b8|<O:]Hp  
    钟荣光的教育思想,重视学以致用。他环游美洲、南洋各国,参观当地农业,感于中国以农立国,而农业落后,广东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八成以上,而粮食不能自给,认为欲求中国富强,非急谋农业之改进不可。因此决心筹办岭南农科大学。他说:"创办农科的目的,一面在养成实用人才,一面在改进农民生活"(注2)。一九二0年冬,陈独秀应邀来广州出任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教育厅长),提出整顿革新广东教育计划,其中要项就是创办大学和因地制宜,设立各种职业学校。这时钟荣光兼任省教育会付会长,在创办大学和发展社会教育方面,他和陈独秀的看法基本相同。岭南农科大学(一九二七年改称学院)的创办还得到孙中山和军政府财政部长廖仲恺的大力支持,由省政府拨给开办费三十万元,自一九二一年起每年补助常年经费十万元,并拔给坟地九百亩建立农林试验场,纽约的岭南董事局无意扩办岭南农科,于是钟荣光决心摆脱对外国人的依赖,单独由中国人组成岭南农科大学董事会,负责学校的领导和经费筹措工作,这是我国人收回岭南大学外国人管理教育行政权的先声,岭南农科大学设蚕桑、园艺、田艺、畜牧等学系,它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专家教授和科研骨干,而且为华南农民在改良稻种,推广瓜果优良品种和农产加工等方面作出了贡献。这与钟荣光苦心孤诣,为创办岭南农学院而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 5>aK4: S/  
q5\iQ2f{WV  
    一九二二年六月,广东军阀炼炯明背叛革命,炮击总统府孙中山只身走驻永丰舰孙夫人宋庆龄与卫士在总统府抗击叛军,弹尽援绝,始化装脱险到沙面。钟荣光接到电话后派电船把她接到岭南,转船到黄埔与孙中山会合,然后经香港转上海,  一九二三年,孙中山返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后又曾两次偕孙夫人视察岭南,并发表演  注11918年3月20日岭南学校接大元帅府秘书孙科函称:“来函己悉,鄙人奉孙大元帅命致复如下,大元帅对贵校极感兴趣,对其超卓之成就,亦极为嘉许。附支票二千元。如时机成熟,彼必对此优异之学校悉力赞助",转引自岭南同学会编《钟荣光先生传》1976年版。 ` pfRY!  
}gKJ~9Jg  
注2引自《南大与华侨》第二卷第一号第1一4页。 =kBN&v_(!  
5'n$aFqI  
_3q}K  
gPIl:, d(  
    "学生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和学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革命精神,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由此可见孙中山对钟荣光创办岭南大学的高度关怀和亲切期望。  收回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教育权,中国学校由中国人自办的主张,钟荣光早在五四时期就已提出,其后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出国募捐的各种集会上,屡次宣传这一主张,受到各界人士和广大华侨的热烈拥护。 z+<ofZ(.  
{pC$jd>T  
    一九二四年初,钟荣光与香雅各一同任岭南大学监督(不分正副)后,他前往南北美洲为岭南农科大学筹款时,就更加积极宣传收回教育权的主张;他在美国芝加哥城青年会上演说:"兴办学校,实为现在救乡救国之事","岭南为中西合办,但靠人终非久计,应当尽最发达,以得将来接收华人自办"·(注1)同年六月,他在致书美国芝加哥少年报主笔时又指出:"中国教育何以免外人管辖?外国政府及教会在中国所办学校,如与国际条约无背,不容易收归吾人自办,吾政府但按教育部章取缔之足矣。日本对于外圈人在日本所立学校亦如此。岭南则并非美国政府及教会所办,其始只一位美国传道中国之牧师所发起,托某教会管理,其后脱离教会,在纽约改组董事局(一八九三年)担任筹款与派教员等事,至今董事屡易,全赖三五名望人物勉力维持,并加入中国董事三人协助,至执行部则设论岭南校内,中国任部员者逐年增加人数,随时可收回自办。"他说,"论情应该感谢,在理则不应该长期倚赖他人,论事实则本校非美国政府所办之学校"。他认为,"收回岭南之第一步,即今岭南农科大学。再进而收回岭南之教育科、商科各立一大学,更进而收回岭南全校",钟荣光还申明,他多年经营。“期以逐渐脱出外人管辖者”,盖出于"念吾家子弟学生何以全靠邻人教育,吾国土地(农场)何以得交与外国管辖。。又说:"光服务岭南二十五年,由学生而教习而至今职,自信深知底里,苦心全力,以收回岭南自办为唯一之日标。幸农科大学成立,第一步已达到矣。"他向华侨呼吁:"大家鼎力则收回外人在中国所办学校,当以岭南为嚆矢"(注2)。钟荣光多年来苦心经营,力求从外国人手中收回岭南大学教育权由中国人自办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十分值得后人称赞的。 06[HE7  
L#\5)mO.v  
    一九二六年六月九日,岭南大学师生开盛大欢迎会,欢迎为农科大学筹款遍历南北美洲二年半归来的钟荣光监督,在公宴会上,钟荣光发表演说,再次表明他"此次出洋捐款,完全为农科大学收回我华人自办,向华侨募捐。近年来收回教育权之呼声日商,予不敢说有先见之明,但六七年前已觉教育有收回自办的必要"(注3)。岭南大学师生,在钟荣光的热爱祖国的精神影响下,积极参加了历次政治运动。"据一位在五四当年参与省学联领导的广东高师学生回忆说, "广东在五四运动中,高师和岭南的学生,成为反日反军阀的有力群众。。"岭南学生都和我们在一起,并不后人l"他还说,作为广东省教育会和岭南大学领导人的钟荣光,曾策划组织学生军配合粤军驱逐盘据广州的桂系军阀,要他去上海向孙中山报告,因孙中山不同意而作罢。(注4)。 u]& +TR  
;3+_aoY  
     HSEz20s  
`Nv P)|  
注1《南大与华侨》第二卷第一号第l页· j8;Uny9  
|2Uw8M7.E  
注2《南大与华侨》第二卷第三号第1一6页。 XzPUll;ZU  
x@tI  
注3《南大与华侨》第四卷第二号第四页·  C~T*Wlk  
C0CJ;   
注4《传记文学》第六卷合订本第三期第31一32页。 ;Swy5z0=ro  
3zMaHh)mj  
8LUl@!4b  
6_>(9&g`zV  
    一九二四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钟荣光积极支持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当时帝国主义者和国民党右派在华侨中散布广东"赤化"的谣言,攻击国共合作。钟荣光在美国芝加哥向华侨演说,"粤省现有八省客军……中山政府百臂画自属不易,我人为粤省计,皆应协助之,而多加谅解"(注1)。 o^b5E=?>C  
`@8O|j  
    一九二五年,岭南大学师生与广州各学校师生响应上海五卅反帝运动,举行六二三游行示威,在沙基被沙面租界的帝国主义者开枪杀害游行群众,死伤一百余人,酿成历史上著名的沙基掺案,岭大教师区励周。学生诈耀章中弹牺牲,十余人受伤。岭南学生会为此出版《沙基惨案真相》分发国内外,以揭露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领导这次爱国运动的岭南积极分子中有李少石烈士和度梦醒、廖承志等人。十七位美籍岭南教授也联名通电美国,要求主持公道,支援中国。独有英籍付监督白士德,发表为帝国主义暴行辩护的反华言论,受到全体师生的强烈谴责,被逐离学校。这时钟荣光还在美州为岭南农科大学募款,闻讯,悲愤异常。次年六月他从美国返校,在纪念沙基惨案一周年大会上演说,满怀激愤地公开发表反帝声明:°传教西人挟不平等条约而来。故我同学应继续努力,与群众一致奋斗,以期打倒帝国主义。总之,对外人之侵略,取抵抗主义,对内部之攻击;取不抵抗主义,欲达吾人之目的,必持以必死之决心……,人谁不死,只死得其所耳,(注2) %$67*pY'JH  
r(JP& @  
    当时有些人在极左思潮影响下,误以为凡在外国教会学校任职或读书的,都免不了充当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工具,对岭大人也不无微词。钟荣光这种对敌人很,对人民和的高尚品德和反帝爱国的精神是何等的可贵啊!他受到岭南师生的热烈拥护,是理所当然的。 RM>A9nv$\  
$f+cd8j?o  
    这年十月十日,钟荣光在双十节纪念会上勉励岭大师生要真诚信仰中山主义,拥护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只要大家实力奉行,革命自然成功。他说,"现在我国尚为帝国主义者所压迫,不平等条约尚束缚我们的国家。但是我们如果遵从孙先生之遗嘱,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也不久可以达到解放目的的。。他又说,"现在非快乐的时期,是奋斗的时期。在这革命时代中,最不可中立,最不可旁观,因为辛亥革命至今中立和旁观的两派人,可东可西,不冷不热,己弄成今日不消不楚之政局·我们到今只有分别是非,今日之北伐战争是是非之争,应该一齐加入革命战线,然后能对外打倒帝国主义,对内打倒军阀。本校有工界,有学界,总要两家携手协助,同走上革命战线,以辅助革命之进行;"最后他告诫学生,"学生时代,旨在求学,但在求学之中,应不忘救国:有可以为国民利益的事,我们就要加以赞助,那末,我们今晚恭祝国庆始有意义。"(注3)可见钟荣光在孙中山逝世后,仍然一贯坚决支持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号召学生拥护工学团结,拥护北伐战争。 XT1P. w[aA  
1,+swFSN  
    在北伐战争的高潮影响下,经过钟荣光和爱国师生的多年奋斗,岭南大学终于从美国人手中收回中国人自办。一九二七年一月,岭南大学在国内成立了新的校董会(注4)。 DSlO.) dHu  
e'.CIspN  
注1南大与《华侨》第二卷第一号第1一4页。 |nBZ:$D  
DC0O N`  
注2引臼《南大与华侨》特刊第四页。 WG +]  
gi$'x^]#  
注3引臼《南大与华侨》第四卷第三号第1一2页。 co-1r/ -O  
ZP ]Ok  
注4引自《南大华侨》第六卷第一号第十页  第一屈私立岭大校董职员表 "iUh.c=0F,  
svtqX-Vj"  
校董:钟荣光、黄启明、 文士、林逸民。孙科、黄典娴、林护。郭琳爽,马应彪,李煜堂、李星衡、陈秋安、金佛、屈时、谢作楷、廖奉恩、龚约翰、金曾澄。 ZtY?X- 4_  
Xq}}T%jcd  
行政职务:校长钟荣光。副校长李应林,顾问香雅各。 +3Z+#nGtk  
IUz`\BO4  
钟荣光被举为校董会主席兼校长 c[Z#q*Q  
$.4N@=s,?c  
呼朋唤友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