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地平线网站 Zyr|J!VF
PYC
u $[&'D6
長袖善舞四十載 bDIhI}P
——印尼歸僑鍾浩的舞蹈人生
E.;Hm;
-------------------------------------------------------------------------------- jbq x7x
8 e_]
禾木 sVFX(yx0
2009-6-18 FWU>WHX
!~RK2d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無線電視臺的“歡樂今宵”節目無人不曉,其中,明星的舉止和風采,歌星豐富多彩的伴舞,以及電視臺舉辦的港姐選舉和模特兒大賽中參加者婀娜多姿的舞步,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許多香港人,包括歸僑,卻不知道這些明星的形體動作、舞步以及伴舞,是印尼歸僑鍾浩指導和訓練出來的。在香港的歸僑是特殊的群體。他們不是從僑居國直接移居過來的,而是絕大部分是先回到中國內地再移居香港;而歸僑的大部分又是青年學生,他們回到祖國後,在內地接受教育,由於內地的教育體系和體制與香港完全不同,再加上偏見和成見,他們到香港後面臨學歷不被承認、就業困難的尷尬局面。醫科大學畢業的,需要在香港再經過資格考試才能獲得行醫執照,而考試又完全是以英文進行的。他們在內地接受的是中文為教學語言的醫學教育,學的醫學辭彙也都是中文的,他們要在香港考取行醫執照,無疑是一大難關,他們中的許多人只好改行,用非所學。在內地學師範的,到香港後連考取執教資格的機會都沒有。學文化藝術的,由於兩地在文化藝術環境的不同,許多人也被迫改行,有的只是將文藝作為業餘愛好,或第二職業。 6W
@YRy)+
鍾浩無疑是幸運的,他到香港後很快就融入到香港文藝界,在香港佔據較高收視率的無線電視臺謀得一份令同行羡慕的舞蹈編導和導師的職業,為香港舞蹈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n-/~7
F'>yBDm*OM
同時,鍾浩的成功也非偶然,除了幸運之外,他主要靠的是實力和勤奮,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uH?4d!G
w2V:x[
這一次專訪,乃筆者第一次見到鍾浩。鍾浩面目清秀,身高中等。就像許多舞蹈家一樣,身材保持苗條,七十幾歲了,仍未見中老年人發福的體態。鍾浩很健談,又很真誠,談吐中顯現其開朗豁達的個性,以及廣博的學識和涵養。 KztQT9kY
8@+<W%+th
出生印尼,從小接受舞蹈訓練 *2N0r2t&
(pM&eow}
鍾浩原籍廣東梅縣,出身在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勿裏洞。在當地就讀華文學校,小學尚未畢業,就轉到首都雅加達,在八華學校念書直到高中畢業。 wj0_X;L
S&y${f
鍾浩從小就立志長大後要成為翻譯家。在外文程度較高的八華學校念書為他奠定了較好的外文基礎,他當年回國就是為了學習西班牙語或法語。但是他又很早就與舞蹈結下不解之緣。他在念書期間,就喜歡舞蹈,成為學校的舞蹈骨幹。1953年,鍾浩十五、六歲,在雅加達念書期間,就積極參加了僑總領導的舞蹈班。這個舞蹈班是把各個社團的文藝骨幹集中起來,聘請教師授課指導,然後推廣普及到各個社團及更廣的範圍。當時舞蹈班主要教的是芭蕾舞,沒有系統地教中國舞蹈。中國舞蹈主要是從電影中的舞蹈片段逐段學。除了在舞蹈班外,鍾浩還另外向當地舞蹈導師石聖芳(著名音樂家林克昌的太太)學芭蕾舞,向贊西巴爾學習西班牙舞和向古斯曼蒂學印尼舞。當時學習舞蹈的條件比較艱難,但是舞蹈開展得比較好。僑總認識到開展文藝的重要性,重視舞蹈班的工作,這對當地舞蹈的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本來雅加達在舞蹈推廣方面不及棉蘭,但是後來居上,並帶動萬隆等周圍地區的舞蹈活動。 iD%a;]
S76MY&Vx23
鍾浩當時在印尼的舞蹈活動為他以後正規學習舞蹈並將舞蹈作為終身職業創下了基礎。 P0_Y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