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地平线网站 Q;
DN*
R7YLI1ov
dd4g?):
長袖善舞四十載 Z6@W)Q X
——印尼歸僑鍾浩的舞蹈人生 hxcRFqX"
-------------------------------------------------------------------------------- B?d^JWTZ
O3,IR1
禾木 Y>v(UU
2009-6-18 0N02 E
* N5cC#5`=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無線電視臺的“歡樂今宵”節目無人不曉,其中,明星的舉止和風采,歌星豐富多彩的伴舞,以及電視臺舉辦的港姐選舉和模特兒大賽中參加者婀娜多姿的舞步,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許多香港人,包括歸僑,卻不知道這些明星的形體動作、舞步以及伴舞,是印尼歸僑鍾浩指導和訓練出來的。在香港的歸僑是特殊的群體。他們不是從僑居國直接移居過來的,而是絕大部分是先回到中國內地再移居香港;而歸僑的大部分又是青年學生,他們回到祖國後,在內地接受教育,由於內地的教育體系和體制與香港完全不同,再加上偏見和成見,他們到香港後面臨學歷不被承認、就業困難的尷尬局面。醫科大學畢業的,需要在香港再經過資格考試才能獲得行醫執照,而考試又完全是以英文進行的。他們在內地接受的是中文為教學語言的醫學教育,學的醫學辭彙也都是中文的,他們要在香港考取行醫執照,無疑是一大難關,他們中的許多人只好改行,用非所學。在內地學師範的,到香港後連考取執教資格的機會都沒有。學文化藝術的,由於兩地在文化藝術環境的不同,許多人也被迫改行,有的只是將文藝作為業餘愛好,或第二職業。 + ;u<tA
>|h$d:~n
鍾浩無疑是幸運的,他到香港後很快就融入到香港文藝界,在香港佔據較高收視率的無線電視臺謀得一份令同行羡慕的舞蹈編導和導師的職業,為香港舞蹈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id9_RU
V'[Lqe,y
同時,鍾浩的成功也非偶然,除了幸運之外,他主要靠的是實力和勤奮,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CjW`cHd
bF'Y.+"dr
這一次專訪,乃筆者第一次見到鍾浩。鍾浩面目清秀,身高中等。就像許多舞蹈家一樣,身材保持苗條,七十幾歲了,仍未見中老年人發福的體態。鍾浩很健談,又很真誠,談吐中顯現其開朗豁達的個性,以及廣博的學識和涵養。 Jv*[@-.k
aKi&2>c5>
出生印尼,從小接受舞蹈訓練 Y![m'q}K
yU"pU>fV@
鍾浩原籍廣東梅縣,出身在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勿裏洞。在當地就讀華文學校,小學尚未畢業,就轉到首都雅加達,在八華學校念書直到高中畢業。 @lvvI<U
Z!\xVCG"q
鍾浩從小就立志長大後要成為翻譯家。在外文程度較高的八華學校念書為他奠定了較好的外文基礎,他當年回國就是為了學習西班牙語或法語。但是他又很早就與舞蹈結下不解之緣。他在念書期間,就喜歡舞蹈,成為學校的舞蹈骨幹。1953年,鍾浩十五、六歲,在雅加達念書期間,就積極參加了僑總領導的舞蹈班。這個舞蹈班是把各個社團的文藝骨幹集中起來,聘請教師授課指導,然後推廣普及到各個社團及更廣的範圍。當時舞蹈班主要教的是芭蕾舞,沒有系統地教中國舞蹈。中國舞蹈主要是從電影中的舞蹈片段逐段學。除了在舞蹈班外,鍾浩還另外向當地舞蹈導師石聖芳(著名音樂家林克昌的太太)學芭蕾舞,向贊西巴爾學習西班牙舞和向古斯曼蒂學印尼舞。當時學習舞蹈的條件比較艱難,但是舞蹈開展得比較好。僑總認識到開展文藝的重要性,重視舞蹈班的工作,這對當地舞蹈的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本來雅加達在舞蹈推廣方面不及棉蘭,但是後來居上,並帶動萬隆等周圍地區的舞蹈活動。 t
As@0`x9
Ww8<f$
鍾浩當時在印尼的舞蹈活動為他以後正規學習舞蹈並將舞蹈作為終身職業創下了基礎。 t+C9QXY
c@p4,G
鍾浩於1960年回到中國,同許多歸僑青年學生不同,鍾浩一到廣州,就即刻被安排去北京接受舞蹈訓練。鍾浩表示,當時的中僑委看來已對他的文藝底子非常瞭解,所以作出如此安排。到北京後,鍾浩通過了由北京煤礦文工團主持的考試,其後接受了舞蹈訓練,並經常演出。他們這一批人不光是學舞蹈的,還有學聲樂和器樂的,學員來自東南亞各地。學的舞蹈除中國舞蹈外,還有印尼、柬埔寨、泰國、日本、印度及其它亞非拉國家的舞蹈。演出主要面向華僑華人,一有世界各國的華僑華人來北京,中僑委就安排他們演出。他們與當時就已出名的東方歌舞團和部隊總政文工團也都有交流和切磋,邊學習,邊實習,這些交流有助於提高他們的藝術和演出水準。 #
`}(x;ge
<Z^ P8nu
這一訓練歷時四個月,就趕上困難時期。當時很多文藝團體下馬,鍾浩等人也被下放到雲南甘莊霸華僑農場,當時動員他們說要準備一輩子當農民,熱愛舞蹈的鍾浩想不通,但大勢所趨,他無從選擇。還好,他們這批人不完全是幹農活,而是大部分時間仍是從事藝術訓練和演出。農場專辟一棟房子給他們練舞練歌,他們還有機會到大理和西雙版納等地采風;還到昆明集訓,由歌舞團老師授課。他們邊勞動,邊學習,邊演出。鍾浩說,這段時間日子過得艱苦,但也得到了鍛煉,很有意義。 P,.<3W"4i
F$[1KjS
就讀華僑大學藝術系 M[aF3bbN
,+`1 /
鍾浩等人在雲南前後呆了兩年,1963年就調回了北京,並進入華僑大學藝術系,接受正規的舞蹈學習和訓練。藝術系雖然歸屬泉州華僑大學,實際上直接由中僑委領導。藝術系的創辦傾注了中僑委主任廖承志的心血。藝術系從籌備到建立,廖公都非常關心,並設法為藝術系配備盡可能好的師資、好的設施和各種條件。藝術系開辦後,廖公還經常到訪,對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表示關切。回憶起這一點,鍾浩非常動情,說:“廖公非常疼我們,經常到我們學校,向我們這些歸僑問長問短,問寒問暖。直到文革初期,他還沒有靠邊站之前,還不時來藝術系探訪我們。”在中僑委安排下,藝術系的學生還到湛江為從印尼歸來的難僑舉行慰問演出。 u#TRm?s
"VEA71
在1964-1965年間,鍾浩還曾參與過電影譯?工作。當時文化部為了更好地向印尼推介中國電影,決定譯?中國電影。華大藝術系選派了十五名學員到上海電影譯?廠參與當年紅透中國影壇的《英雄兒女》和《年青的一代》等影片的印尼語譯?工作,鍾浩還擔任《英雄兒女》的配?導演。這兩部電影都已譯?完畢,在北京給在中國工作的印尼專家觀看,他們都讚不絕口。本來計畫1965年國慶送到中國駐印尼使領館放映,但印尼發生震驚世界的“九卅事件”,印尼政局發生急劇變化,這個計畫只好作罷。 ce3w0UeV
Z/#l~.o[
華僑大學藝術系不斷改善條件和教學品質,不斷演出實踐,整個水準獲得很大提高。據說,中僑委本計畫以藝術系的師生為主,在廣州建立一個面向華僑華人的小東方歌舞團。然而文化大革命的到來,令這一切落空。 g5THkxp
C*O648yz[
文化大革命改變了一切。鍾浩臨近畢業,就被分配到福建三明專區泉上華僑農場。不過,鍾浩等人還算幸運,沒有中斷練舞和演出。農場屬於部隊建設兵團,場部將華大藝術系這些人集中,專門在兵團屬下的農場之間搞巡迴演出。隨後又將他們分到八個隊勞動,但也組織他們搞宣傳隊,成為文藝骨幹。後來兵團在沙縣成立宣傳隊,人員約有四十人,除歌舞演員外,還有樂隊。宣傳隊幾乎是專業搞演出,曾到福州等地演出。鍾浩當時已擔負舞蹈編導和指導排練工作。 {J_1.uN=
&OpGcbf1
鍾浩在兵團約兩年多,後申請赴香港,於1972年中獲?。 <HReh>)[
>kK!/#ZA
移居香港後,將面對什麽樣的處境,鍾浩其實心裏沒底。然而幸運之星再次降臨到鍾浩身上。初到香港,一位朋友負責統籌潘迪華的中國式音樂劇《白娘娘》,請鍾浩幫忙負責舞蹈編導和訓練。鍾浩欣然允諾,開始了他在香港的開拓之路。後來這位朋友移居外國,他教的學生也由鍾浩接手。 "Me)'
){ywk
其後,又經朋友介紹,鍾浩到無線電視臺工作。當時無線正熱播“歡樂今宵”,在黃金時段播出,很受觀眾歡迎,成為香港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一。“歡樂今宵”需要中國舞蹈,鍾浩正好有用武之地。當時“歡樂今宵”的總監蔡和平對他說:我們重視你,希望你能發揮你的專長。我們需要的是輕歌漫舞的中國舞蹈,不要那些硬邦邦的東西。 k[6%+
a~#MMl
進入“無線電視臺”展現才華 z@WuKRsi
(;1rM}B;1
鍾浩憑藉其扎實的舞蹈功底,再加上靈活變通,適應能力強,很快在無線電視臺站穩腳跟,並大展拳腳,獲得重用,一做就是二十六年,擔任舞蹈編導、導師、港姐選舉舞臺監督,後期則主管整個舞蹈工作。 tG1,AkyZ
@y3u'Y,B
在注重歌星和明星效應的香港,舞蹈在電視節目中不是重頭戲,但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香港非常重視明星的包裝,而包裝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為明星提供“綠葉的扶持”。為歌星提供伴舞,既可配合歌唱內容,又是一個畫面繽紛的背景襯托,而歌星本身在演唱過程中也需要有舞蹈動作,以形成一個完整的視聽效果。而對舞 +n#kpi'T
NI(fJ%U
返回主列表(ReturntoMainList) 879x(JII
e+Qq a4
kJ^)7_3
-------------------------------------------------------------------------------- wD(1Sr5n
<Uz~V;
蹈,鍾浩駕輕就熟,得心應手。電視臺為鍾浩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臺。 iR
k.t=B
\?n4d#=$o
在內地,編舞可以細嚼慢嚥、精雕細刻、從容而來。少則幾天,幾個星期,多則幾個月才編出一部舞蹈,乃家常便飯的事。而在講求效率的香港,一切“速戰速決”。伴舞的排練往往只給你三、四小時的時間就要出臺,而且要求很高,很嚴格,馬虎不得。這對鍾浩來說是一大挑戰,但他憑藉實力從容應付,頂了下來,他由此也養成了時間觀念和講求效率的習慣。電視臺所要求的舞蹈,不光是鍾浩所擅長的中國舞,也還包括爵士舞、現代舞、各國的民間舞蹈等。鍾浩興趣愛好廣泛,平時就注意涉獵較廣的藝術領域,他這一優勢,也令他能夠勝任工作。因而他的工作和表現,不僅獲得上司的認同,也受到眾藝員的普遍讚譽,並與他們建立了良好的友情關係。 J$Huzs#
6O|B'?]Pf
鍾浩不僅負責舞蹈編導和排練,還負責藝員的身段和形體訓練,如站姿、走步等。當時電視臺設藝員訓練班,其中的重要內容就是身段和形體的訓練,而鍾浩是訓練班的導師之一。在香港大名鼎鼎的周潤發、劉德華、黃日華、梁朝偉、周星馳、郭富城、古天樂等明星,都在訓練班學習過,接受過鍾浩的指導和培訓。
TRB)cJZ?
h( lkC[a&
無線電視臺在發展過程中深感人才之不足,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嘗試從內地招攬人才。當時鍾浩由總經理陪同曾到上海和北京招收舞蹈人才,限於當時香港和內地兩地的人才交流環境,這種招聘人才的活動是不公開的。第一次招收了12人(6男6女),連續去了三次,總共招收了五十幾個舞蹈人員、十幾個電視藝員和二十幾個技術人員。這些人集中在廣州華南理工大學訓練了三個月。舞蹈人員平時在當地老師指導下學芭蕾舞和中國舞,而鍾浩每星期去一次,並帶著香港的老師,給他們教授現代舞。這些藝員完成訓練後與無線電視臺簽約為期兩年的交流合同,無線在清水灣為他們提供住處。兩年後這些人必須回去,無線本來希望有一些人可以留下來,但限於當時香港的勞工條例,不能如願。 a(|YLN
R~9\mi5^UH
鍾浩在無線電視臺的出色表現也使他在香港的舞蹈界贏得了聲望。二十五年來,他在香港著名的舞蹈比賽——教育署主辦的全港校際舞蹈比賽和全港公開舞蹈比賽及港九各區舞蹈比賽擔任評判;曾任幾屆香港小姐選舉舞蹈監督及舞臺總監,他負責的港姐助興節目還曾獲得過國際金獎;曾主管中華模特兒大賽的舞步設計,等等。 8&q|*/2
}o>6 y>=
除了在無線電視臺外,鍾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還與李志華、鄒允貞等人創辦南方藝術學院,網羅內地來的藝術人才,以優惠的條件給他們提供教學場地,幫他們招收學生,使他們得以繼續發揮專長,為香港的藝術事業作出貢獻。鍾浩自己也開辦舞蹈學校,香港的一些藝員如汪明荃、黃杏秀等也曾在他的舞蹈學校學習過。 `gI`Cq4
014p = W
從無線電視臺退休後,鍾浩曾參與“星工廠”經理人的工作,專門培訓藝員,搞了一年多。後嘗試與朋友在廣州開辦藝員訓練班,把無線電視臺培訓藝員的那一套經驗和方法搬到廣州去,在雲南個舊等地招收人員到廣州培訓,也做了一年多。2005年在上海浦東曾與香港某電影公司創辦一個訓練學校,為香港人在內地拍電影或連續劇提供當地演員,配備的師資也不錯,但鍾浩覺得自己不善於也不能勝任應酬和交際,做了三個月就離開了。 qx#k()E.U
M\%LB}4M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精力的限制,鍾浩漸漸淡出了他熱愛的藝術天地。但是至今香港僑界舉辦大型的文藝活動,仍會請他幫忙籌畫和指導,他也義不容辭地盡其所能給予協助。他尤其關心印尼的舞蹈活動,也有在印尼開展舞蹈活動的一些設想。他去了幾趟印尼,都會與當地的舞蹈界人士會面,希望合作推動印尼的舞蹈活動。 m@Ziif-A
,mpvGvAI
鍾浩出生在印尼,在中國內地求學和學習舞蹈專業,後又到香港發展。他一生雖然沒有經歷過大起大落和大災大難,但也有過坎坷和波折。回憶其走過來的日子,鍾浩坦蕩地表示:我覺得我無悔於我的一生。我下過農村,曾經歷艱苦的日子,我的藝術之路也不平坦,但這也是一種鍛煉,我很珍惜這段經歷,把它視為一種財富。我有一個賢慧能幹的太太,她一直支援我從事舞蹈工作。美滿的家庭支撐著我走過我的藝術人生。總之,我覺得我這一生過得很充實,很精彩。 CYIp 3D'k
\tL9`RKpg
Z_%9LxZlyj
*hJ&7w ~
图片:0905-06cxsw.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