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 a(J@]X>'
T,a71"c
潮阳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XE>w&
A"e4w?
时间:2009-11-10 作者:e潮网 来源:e潮网 点击: 2537 h;+{0a
+\doF
广告及合作:QQ:1200662787 电话:13726525020 Email:ssmjgah@163.ocm x H\!j
aD(3.=[R
华侨的社会历史地位确定了华侨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促进力量之一,是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潮阳华侨也和全国华侨一样,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应载入潮阳的史册,具体地说,他们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贡献: o%b6"_~%3
HNRAtRvnY
一、广泛团结各界人士,建立统一战线,投身抗日救亡的行列 }qw->+nD
$`A{-0=x\U
潮阳华侨在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远渡重洋,回归祖国,在潮阳县中心区委(后改县工委)、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广泛团结各界人士,建立统一战线,英勇投身抗日救亡的行列。 xfF;u9$;
+v2)'?BS
1933年夏,“马共”(马来西亚共产党)党员钟萍洲被“英帝”驱逐出境回国,来到地处大南山的家乡两英镇古厝乡。1934年夏,他到南山第一联乡办事处工作,便利用夜晚在两英圩开办广州话、普通话学习班,招收了方维新、钟廷明、钟震等20多人参加学习班。这是侨乡南山进步青年互相联合的开始。他们于1935年冬组成南山青年进德会。西安事迹后,该会会员思想受到很大震动,在两英圩各商店、新圩小学内分散开展爱国抗日宣传活动,还经常举行时事讲座。青年进德会受到该区永丰乡的归国华侨钟圆秀等人的支持和赞助。此外,还通过做通有关抗战对象的工作,向南山管理局申请备案,取得合法地位,使沉寂的南山开始燃起了抗日救亡的烽火。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大南山青年自觉学习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县人民,各军队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国力,一致抗日。爱国归侨钟萍洲于是年6月被委任为南山民众教育馆馆长之后,利用这一合法阵地,积极开展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活动,团结大南山各阶层进步力量,取得了很大成效。当时,他们以“南山青年进德会”为基础,深入发动南山青年、两英商店店员、织布厂女工、各乡学校师生,于是年9月上旬在两英圩礼堂举行“南山青年救亡同志会”的成立大会,与会者1000多人。钟萍洲任总干事,方维新、钟廷明、钟震、陈数苗、章萍影、钟国雄等为常务干事。至1939年冬,会员发展到2000多人。至1937年9月下旬,该会为纪念“九·一八”东北沦陷6周年,在南山两英圩举行抗日救亡的火炬大游行。熊熊火炬形成巨龙,两英圩成了不夜天。1938年春,他们根据“岭东青抗筹委会会议”精神,将“南山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改为“南山青年抗敌同志会”,制作“南青抗”徽章,出版〈〈南山青年〉〉。这时,“南青抗”组织遍及山内外的20多个乡村,会员发展到1800多人。他们以学校为阵地,开办成年男女夜校28处、儿童识字班240多处、妇女识字班50多处,近4000人。是年夏,潮普惠南“青抗会”联席会议在两英召开,有力地支援了惠来县“青抗会”的反迫害斗争。是年秋,“南青抗”联合民众教育馆及各界人士发出通知,要求广泛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各界人士投身抗日救亡,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南青抗”各乡工作队调派骨干组成战时工作队,在两英公园进行军训,还组成了“南青抗”战时医疗队,以适应战时的需要。他们还组织募捐队,义演之时征募慰问品,计棉衣、毛巾6500多件、现金2300多元,慰问信3000多封,集送“岭青”转送前方战士。1938年春,上级党组织加强对南山各项工作的领导,经常给“南青抗”骨干上党课,1938年秋、冬和1939年春,先后吸收方维新、钟廷明、钟震、钟前、钟南天、钟惠卿等参加了党组织。1939年春,“潮青抗”蓬勃发展,国民党挖空心思限制抗日救亡的开展。当时设在普宁流沙的潮普惠南分委坚决贯彻上级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由分委书记陈初明主持组织“暹罗华侨青年抗日同志会农村工作队”,把归国华侨的进步青年团结到党的周围,密切配合抗日团体和南侨中学开展抗日运动的工作。工作队成员由分委抽调部分抗日青年骨干,并吸收几名爱国青年参加。由党外华侨开明人士江晓初担任名誉队长,队员由朱泽涛、林气强等14人组成。他们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争取上层人物拥护抗日主张,密切联系各地抗日团体,深入发动群众,他们到潮阳时,与南侨三校、棉城青抗会举行座谈会,密切配合,自带简易服装、乐具、背包,不辞劳苦,到潮阳沿海一带向农民和渔民宣传“八一”宣言,打下抗日工作基础,为开展武装斗争做好准备。他们还徒步到达潮阳的陈店、和平、棉城、海门和惠来等地巡回演出和开展工作。他们每到之处,便公开以署名队长江晓初的名片递交区乡政府,争取工作方便。他们运用口头、文字、文艺等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并与当地抗日团体配合,同台演出,广交朋友,逐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晚上,他们深入闲间,宣传前线的抗日英雄事迹,揭露国民党当局丧权辱国和控诉日军汉奸的罪行;日间到地里帮助农民搞农活,工作队离村,乡亲依依相送,鱼水情谊深切。 {RGQX"k
DPlDuUOd
后略。。。。。。。。。。。。。。。。。。 gSa !zQN6
$>8O2p7W
相关文章 cP",szcY
M}!
qH.W
抗日烽火中的“南青抗” KE4#vKV0yC
来源: 汕头日报 2009-08-16 潮风 &cWC&Ws"
南山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南青抗”)是在中共潮汕地下组织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进步青年团体,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v<Ywfb
X"jL
大南山地处潮普惠边缘地区。1930年代的南山管理局管辖范围东至华林桥仔头,西至云落,南至华湖,北至高堂,东西110华里,南北60华里。 O$n W
EI9;J-c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在潮汕地下党的领导下,是年9月中旬在两英公园举行了隆重的“南山青年救亡同志会”成立大会,与会的有“南山青年进德会”会员、师生、商店店员、古溪、深溪乡织布厂男女工人等一千多人,应邀出席的还有参加黄花岗起义的前辈郭老师。会议推选1933年被“英帝”驱逐出境回国回乡的马来西亚共产党党员钟萍洲为总干事,方维新、钟廷明、钟震、陈数苗、章萍影、钟国雄为常务干事。该会在抗日救亡中发展壮大,1938年春,“青救会”改为“青抗会”,工作队发展至20多支,会员增至2500多人,活动区域除南山管理局所辖范围外,还有深溪、陈禾陂乡两支工作队,会员近300人,深溪乡还建立儿童抗日救亡先锋队。“南青抗”在农村开展扫盲及学习潮州话打丁化新文字运动,各乡村普遍开设男女识字班,人数6000多人,扩大抗日阵地,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抗日烽火锤炼了会员。 +7Uv|LZ~@
~<.{z]*O
“南青抗”在潮普惠中心县委曾鸣、杜克洋、袁琼、黄剑鸣(女)等领导下,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利用其时钟萍洲任南山管理局教育馆馆长、南山后援会副常委之便,争取南山管理局的头面人物,取得南山当地开明绅士黄鼎铭、李君石、刘鼎铭、华侨钟圆秀等的同情拥护,主动赞助活动经费。“南青抗”根据“岭东青抗会”筹委会会议精神,出版《南山青年》刊物,制作“南青抗”徽章,发给会员。会员同仇敌忾,做好宣传募捐,在两英圩搭台演出话剧《保卫南山歼敌记》、《捉汉奸》、《父与子》等,使群众受到了生动的救国保家乡的教育。此举,发动募集2300多元、6500多件慰问品、3万多封慰问信,及时汇交汕头市“岭青”转送前方抗日战士。“南青抗”在潮汕地下党组织的支持下,从潮安、澄海、普宁、揭阳、饶平、潮阳等地派来50多位骨干深入各乡,很多以教师为公开职业,发动抗日救亡,和汕青、普青、潮青及兴文、南侨等中学连结起来。此时,两英、古厝、古溪、茶园等乡村,先后建立了党支部。其时,“南青抗”在两英圩召开潮、普、惠、南“青抗会”联席会议,发出通电,支持惠来县“青抗会”进行反迫害斗争。还在两英公园进行军事训练,刘鼎铭等医师协助培训“南青抗”战时医疗队,以适应抗日战时需要。 k:&vW21E
4@+']vN4
1939年9月下旬,“南青抗”为纪念“九·一八”东北沦陷6周年,发动会员和各校师生近3000人,举行了有组织、有规模的抗日火炬大游行,当天下午6时,从平原到山区,一支雄伟整齐的游行队伍到两英公园集合后,各队高擎大横匾,敲锣、打鼓、吹号,宏亮的抗日救亡歌声、口号声响彻云霄。当游行队伍经过玉麟桥、新英路、中山路,绕南北沿河穿进巷道时,群情激昂,有不少观看游行的男女青年踊跃而起,纷纷自觉加入队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不做亡国奴”、“肃清汉奸卖国贼”等口号。雄壮的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火炬照亮夜空,震动大南山大地。 '3w%K+eJY
=]r2;014
1940年春,根据潮汕地下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南青抗”面对逆境,从公开轰轰烈烈地抗日救亡,逐步转移到各乡村,化整为零,隐蔽待机,坚持地下斗争。到1945年春,又恢复了“南青抗”城乡组织活动,迎来新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