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s^/`|?
FW[<;$
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记全国劳模钟佰均 \p [!@d^
`=%[
来源: 连云港传媒网 发布日期: 2010-6-28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_qJ[~'m<^C
_Ndy;MQ
HHa7Kh|-H
EUUj-.dEN
?#slg8[
【连云港传媒网】柘汪镇西棘荡村位于江苏省的最北端。西棘荡村名的由来,源于该村地势低洼、荆棘丛生之意。1998年前的西棘荡村是全县出了名的后进村。生产任务完不成、公粮交不上、水利任务无人去干、社会治安不好,这些都让西棘荡村的村民和干部抬不起头来。甚至乡镇府到村里办事的一个普通工作人员,都能指着村支部书记的鼻子训上一下:你这个村干部还想不想干了?当时的乡党委政府为了改变西棘荡村的现状,没有少下心思。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没有一个能干长的。 w?<:`
+z("'Cv
“西棘荡村太乱了,太穷了,弄不好就会陷进去。”这就是现任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当时的想法。钟佰均出生于1969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西棘荡村人。他在高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县养殖公司工作,有经济头脑,上进,年富力强有冲劲,这就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在87年的时候,他就靠着吃苦耐劳和独特的经济眼光,达到了年收入2万余元。因为工作的原因,他经常跑动于沿海城市,城市的发达与繁荣,让他深深的感觉到了自己家乡—西棘荡村的落后和贫穷,为自己的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成为了他心中的梦想,也是他日后能够带领西棘荡村成为经济先进村的一个奠基石。 N-K.#5
6t/})Xv
上任伊始,钟佰均从解决党支部活力、村“两委”合力、村干部能力、村干部的工作动力、集体经济实力“五个力”问题入手,着力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研究制定了村“两委”干部工作制度、例会制度,规范了“三会一课”,建立健全了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推行了村民代表听证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听证会,公布工作完成情况和下季度工作安排,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接受党员群众民主评议,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党支部及“两委”干部在党员群众中的形象。 I2K52A+
"0zMx`Dh
健全了村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将目标完成情况列入村干部年度考核,与年底的待遇、奖惩挂钩,把目标和责任联在一起,用责任制管责任人,用责任人带一班人,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动力。开展了党员“设岗定职”和党员联系帮扶制度,坚持“鞭打快马”,对“双带”能力强的党员多交任务,多帮扶帮带,党员由配角走上主角,成为村民创业的主力军,并从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对党员群众创业进行扶持,在全村形成了浓郁的发展氛围。 ] p'+F
-v >BeVF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钟佰均上任后,先拿出时间找党员、找村民谈心,征求他们对西棘荡村发展的意见。针对大多数党员和村民的意愿,集思广益,点燃了上任后的三把火。 >\(Ma3S
%>5Ht e<
一是打了一个大口井。西棘荡村地处山区,过去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农业生产基本是靠天吃饭,为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钟佰均和一些老党员老干部带头集资,共筹资近万元,在村西岭上新建了一口直径40米、深20米的大口井,并安装了机灌站,使村西岭好几百亩山岭地告别了祖祖辈辈农业生产靠天收的历史,村民也打心底支持钟佰均的做法。 r/3!~??x
_lyP7$[:
c
二是引进特色项目带来希望。当时,西棘荡村的主要生产项目就是农业,村民们以种植业为主。为了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钟佰均和村干部们邀请专家来到西棘荡村考察当地种植业,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压缩传统种植业,先后引进了美国红提葡萄、日本大洋葱、套种西瓜等经济作物,通过减粮扩经,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甚至,村里拿出年薪一万元聘请了一个农业专家驻村指导产业结构调整。这些做法,在当时,走在了全乡乃至全县的前列。科学决策带来明显效果,全村农业产值大幅度提高。 G}D?+MWY
dpJi5fN
三是建立一个治安联访站。为解决村里的混乱状况,钟佰均又协调派出所,在村里成立了边界治安联访站,通过联访联治,打架半殴现象明显减少,全村的社会治安有明显好转。 @YWfq$23
@RbAC*Y]g
钟佰均的“三把火”,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坚信,假以时日,西棘荡村一定会过上安稳的生活。这是村民对钟佰均的希望,也是村民心里最大的愿望,可是钟佰均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的是带领全村人富裕起来。可是富裕并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的,那么多任的村书记都没有做到的事,他可以做好吗? McH*J j
#; }IHAR
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钟佰均开始认真分析当地形式,发现沿海一带有着丰富的废旧渔网资源,但没人去再利用。为此,他决定,利用废旧渔网资源发展尼龙颗粒加工。但是西棘荡村地处山区,利用沿海资源发展经济有着很大的难度。尽管发展尼龙颗粒加工前景好、效益高,但是对于世代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来说,却是个全新的行业,由于缺技术、少经验,广大农民担心亏本,所以一直难以实施。村民对新兴产业的担心,让钟佰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没有人带头,做出效益,村民们不会有信心去接受这个新产业。所以他决定做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钟佰均利用在水产养殖公司工作室积累的人际关系,先后三次远赴浙江宁波,请来了浙江客商王立忠,与他联合投资100万元,建起了西棘荡村尼龙颗粒加工厂,从沿海一带低价收购废旧渔网,加工成尼龙颗粒后,销售到南方一些企业,产品成为抢手货,供不应求,当年仅上缴的税收就达40余万元。 R!}B^DVt
sy/J+==
做到了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钟佰均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在致富之后,他并没有沾沾自喜,村里的村民恨多还没有增收项目,距离他心中的全村致富的目标还很远。他对村民们说:“跟着我干,保你两年致富。”马上就有很多户跟着他血,加工尼龙颗粒。从市场信息、加工、销售开始,他手把手的教村民,帮助他们发展尼龙颗粒加工,先后有王延团等七户在他的支持下,建立了加工厂,第二年,就有十多户通过尼龙工业,成为了村里的“先富一族”。 Me5umA
S,Zjol %p
看到加工渔网风险小,投资少,见效快,很多村民开始发展这一项目,但也有很多村民,想进行尼龙颗粒加工,可是苦于没有现金。钟佰均告诉他们,你们没有钱,但是想做尼龙颗粒加工,你们可以去贷款,我盖章给你们担保。可以说,凡是村民需要贷款的,都有钟佰均担保的印章。每年,仅通过钟佰均担保的贷款就超过300万元。在担保的过程中,还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柘汪镇信用社新换了一个主人,新官上任要了解账目,一看西棘荡村贷款这么多,认为有问题。一细看,担保的人多是钟佰均,就认为坏了,这个人会不会是个骗子,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贷款,就到钟佰均家里去调查,经过调查在知道西棘荡村是尼龙颗粒加工装也村,他担保的贷款,全都及时归还。信用社主人彻底服了,主动为西棘荡村办理了集体担保,为村子的发展大开绿灯。信用社敢放贷款,群众放心用,主动还,没出现过一次过期归还的事,金融部门和群众的信用,为西棘荡村的工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a[ Txd=b
]DC]=F.
小作坊永远是小打小闹。一个当地的产业想做大就需要一个龙头来带动。为了坚定村民发展工业的决心和信心。2002年,钟佰均与人合资,投资100万元,成立了中兴塑业有限公司。这样大的投入,彻底坚定了村民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对尼龙颗粒加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准备进入这个行业。场地不足了,钟佰均和村干部们一起想办法。利用村里的旧学校,填沟造地,集中工业用地100多亩,新建了工业小区。鼓励村民集中发展加工业,形成规模优势。加工户多了,工业用电负荷不足,他就多次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新上工业用电变压器。后来,又在村东北解新建了一个工业小区,开通了工业用电专门线,修了水泥路,在两年时间内,为西棘荡村开通了两条高压专线,新上变压器23台,解决了发展工业的后顾之忧。 :qgdn,Me
^b>E_u
为了鼓励村民有序竞争,钟佰均2009年,在在村里成立了村级公司和行业系会,他担任领导。注册了商标,为加工户实行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使全村的尼龙颗粒加工业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eQ9{J9)?
'#u2q=n4*
在村级公司的运作下,在钟佰均的带领下,共发展尼龙颗粒加工企业140多户,组建了2家规模加工销售企业。2009年全年实现工业税收1000余万元,实现了连续8年纳税超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把一度陷入困境、落后闭塞的村庄打造成为苏北鲁南边界文明的工业经济强村和江苏省文明村。 VJHHC.Kz
Z''Fz(qMC
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西棘荡村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西棘荡村的100多家尼龙颗粒加工企业,与全国各地的商家都有业务联系,而各地商家与国内外市场都有业务来往,可是说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市场行情不好,全村颗粒加工业一年损失1000万元,这对西棘荡村以尼龙颗粒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史一个巨大的打击。 U|U/B
fa5($jJ&
在这样的困难中,钟佰均并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消极等靠,而是积极向办法,应对危机。做好市场调研,迅速应变。有针对性的调研市场行情,及时掌握行情,科学的决策下一步工作。一些小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准备停产。如果他们停产了,很有可能会起到不好的带头作用。村党委研究决定,积极协调信用社,对颗粒加工企业实行降息,支持他们度过难关。通过帮助,全村的100多家加工企业,没有一家停产。 Q7c_;z_
z-$?.?d
针对市场行情,村党委也鼓励颗粒加工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科学转产,实现第二次创业。村干部钟秀,有一个颗粒加工厂,村里帮助贷款50万元,让她带头转产。她引进织网机,成丝机等设施,由颗粒加工向拔丝、成丝、织网转产,转产后行情看好,一顿产品毛利5000多元,纯利达200多元,是现有颗粒加工产品的六倍。村民看到后,纷纷效仿。 X] Tb4
T7cT4PAW
2007年7月,西棘荡村把战场开辟到了朝鲜,在朝鲜新上了一条颗粒加工生产线,实行异地发展,借船出海。村里又投资3000万元,新建了连云港顺德镁业有限公司,发展钢铁脱硫用行业,2008年8月投产,第一个月的税收就达30万元。通过这些举措,让村民们看到,尽管金融危机,但只要齐心合力,还是可以平稳度过。 Zb);08X
a-i#?hld
2009年,在深入学习时间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共赣榆县委提出了“远学许振超 近赶钟佰均”的口号,这是组织上对他工作的赞扬和肯定,但在他看来确实高标准和严要求。他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中心组集中学习18次、接到镇内外参观学习15次、承接市县镇各项学习实践活动会议10余次、积极撰写活动信息32篇,部分文章为市《连云港日报》采用,接受县电台采访3次,村党委也被评为“赣榆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集体”。 3^1)W!n/
as
o8
在村基础建设中,村党委以“争当发展工业排头兵 建设富美和谐西棘荡”为主题,制定了15件惠民实事工程。先后投入28万元新修800米村中心街道路一条,至此全村六横六纵长度达10公里的道路网络全部水泥化;投入18万元维修村中心大街下水道两处;投入7.5万元安装村中心大街路灯,继续完善亮化工程;投入4.8万元栽植绿化树木、完成村西工业小区的道路沙土化平整工作;实现了全村生活垃圾100%集中处理,基本达到“五无”标准,村集体被评为“2009年度全县生态环境优美村”;稳步推进新房建设、旧房翻新工程,在已有楼房80余栋的基础上,年底又新开发楼房30余栋;自来水入户率100%,农户安全饮水率达95%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了95%以上,2009年7月份建设了电信天翼村,使电话入户率达100%,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交流需求;全村宽带安装在100台左右,为尼龙颗粒产业提供及时的信息。2009年7月,投入240万元修建全县首家村级工业污水处理厂,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sY1@ch"
D|9B1>A,m
通过多年的辛勤努力,钟佰均把一个地处边远的薄弱村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富民的发展路子。面对未来,钟佰均踌躇满志,他将继续带领全体干群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本网记者 刘诗剑) ZpI _/
O aF+Z@s
0SvPyf%AC
【责编:金梦】 -uO< ]
iF61J%3-
`Rj
i=k>
mn0QVkb}lc
l\$_t2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