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公是锺姓始祖吗?即使是锺姓人自己,也是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没有定论! 就是说,接公的始祖地位与源流版本有关。“锺姓多源论”认为,接公是锺姓始祖;“锺姓一源论”认为,接公不是锺姓始祖。那么,接公到底是不是锺姓始祖?看看锺姓源流的研究者们是怎样说的。 1c4:'0
_hEr,IX=J
一、“锺姓多源论”认为,接公是锺姓始祖 j_SUR)5
|zOwC9-6
“锺姓多源论”有三个版本。锺蔚伦先生的《锺姓史话》代表的是第一个版本(“多源1.0版”),锺敬和先生的《锺史文选》代表的是第二个版本(“多源2.0版”), “广东蕉岭县锺氏文化研究会文史组”的《锺氏渊源 —— 史.谱互参细考析》代表的是第三个版本(“多源3.0版”)。这三个版本都说接公是锺姓始祖,但他们的“接公”的父亲却是不同的!下面,我要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三个版本的“接公”。 i_p-|I:hQ
`Cz_^>]|=
1、锺蔚伦著作《锺姓史话》的接公(“多源1.0版”) 2FEi-m}
^[b DE0
44(宋穆公)和 — 45(宋庄公)冯 — 46(宋桓公)御说 — 47子遨 — 48伯扈 — 49伯宗 — 50伯州犁 — 51伯郤宛 — 52伯嚭 — 53伯簠(锺离簠,本系钟离姓始祖)— 54锺离髦 — 55锺离秩千 — 56锺离垣 — 57锺离鬷 — 58锺离昧 — 59锺离接(锺接,颍川锺姓接系始祖,生于公元前223年)— 60 晏…… ;t4YI7E*
46世宋桓公的第三子遨公,子姓,是47世宋襄公(兹甫)之弟,遨受哥哥兹甫之命出使晋国完成任务后留晋为官生子改姓伯,其孙49世伯宗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因正直敢谏于公元前576年被害。伯宗之子50世伯州黎离晋奔楚,任楚大宰,食采邑锺离国(地处今安徽蚌埠凤阳的临淮关),但在公元前540年被谋害。后来伯州黎之子51世伯郤宛全家亦为奸臣所害,只有其孙52世伯嚭一人逃出奔吴国任为太宰大夫,后来吴国战败伯嚭于公元前473年被越王勾践杀害;伯嚭之子53世伯簠遂以上祖的食采邑地锺离国改姓为“锺离”。又五世后,58世锺离昧为楚项羽之大将,锺离昧公于公元前201年九月遇害。当年,其长子59世锺离发为避难迁去九江郡(今安徽寿县)仍姓锺离;次子锺离接则在颍川郡长社县(今长葛县)为避难弃长社令之职,隐居于长社城北五里之卢家村,改复姓锺离为单姓锺。因此,生于公元前223年的59世锺离接即锺接是颍川锺姓接系始祖。接公只生一子:“晏”,没有生“烈”。“烈公”是另一系的锺姓始祖。显然,《锺姓史话》认为,这个接系锺姓是由“子姓——伯姓——锺离姓——锺姓”的顺序“进化”而来的。 i.e4<|{
<6C:\{eo
2、锺敬和著作《锺史文选》的接公(“多源2.0版”) o RK:{?Y
《锺史文选》的接公,其世系与《锺姓史话》的完全相同。 g hW
但是,《锺史文选》在对50世伯州黎的食采邑“锺离”之地,却作了与《锺姓史话》完全不同的叙述! ZN!<!"~
《锺姓史话》按照宋朝《唐书》“伯州黎受封锺离国,后裔以国为氏”为依据,定伯州黎的食采邑为“锺离国”。 锺敬和先生说,定伯州黎食采于锺离国,这是影响了中国至今千年的天大错误,必须纠正! 事实上,伯州黎作为一个诸侯国(楚国)的下属官员不可能得到另一个诸侯国(锺离国)的封地,即伯州黎不是诸侯他不可能受封锺离国,只能得到他所服务的楚国的一小块食采邑地(锺离山);而且锺离山必然是在楚国境内,不在锺离国内。所以,《锺姓史话》以错误的《唐书》为据,是错的,是不负责任的。 ,
jCE
hb
那么,锺史文选》认为50世伯州黎的食采邑“锺离”,是在什么地方呢? -6#
_ t
《锺史文选》说,50世伯州黎的食采邑“锺离”不是安徽蚌埠凤阳的“锺离国”(临淮关),而是河南长葛县石象乡的“锺离山”(封升岗)。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河南长葛石象的“锺离山”不能与安徽蚌埠凤阳的“锺离国”混为一谈! i\kDb=
《锺史文选》对伯州黎之后的世系是这样描述的(经整理): Nu+DVIM
【 遨公子姓,是47世宋襄公(兹甫)之弟,遨受哥哥兹甫之命出使晋国完成任务后留晋为官生子改姓伯,其孙49世伯宗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因正直敢谏于公元前576年被害。伯宗之子50世伯州黎离晋奔楚,任楚大宰,食采邑锺离山(地处今河南长葛县石象乡封升岗。),但在公元前540年被谋害。后来伯州黎之子51世伯郤宛全家亦为奸臣所害,只有其孙52世伯嚭一人逃出奔吴国任为太宰大夫,后来吴国战败伯嚭于公元前473年被越王勾践杀害;伯嚭之子53世伯簠遂在吴都会稽(今苏州)以上祖食邑地名改姓为锺离,并回到楚地家乡豫州锺离山,数代不仕。后来,58世锺离昧为楚项羽之大将,并在灭秦后的楚汉相争中屡胜刘邦,楚亡后投少年时好友汉帅韩信但不为汉王刘邦所容,昧公于公元前201年九月遇害。当年,其长子59世锺离发为避难迁去九江郡(今安徽寿县)仍姓锺离;次子锺离接则在颍川郡长社县(今长葛县)为避难弃长社令之职,隐居于长社城北五里之卢家村,改复姓锺离为单姓锺。因此,生于公元前223年的59世锺离接即锺接是颍川锺姓接系始祖。显然,58世锺离昧公及之前的各世祖为姓前祖先,接系锺姓是由“子姓——伯姓——锺离姓——锺姓”的顺序“进化”而来的 (注:据《锺史文选》分析,在此系的锺离氏时段里,即从锺离簠到锺离昧之间,有可能存在着三四代的世系缺漏 )。接公只生一子:“晏”,接公没有生“烈”。 “烈公”是另一系锺姓的姓前祖先,这系锺姓的始祖是烈公的曾孙、63世的气公。 】 Y9B"yV
我认为,封升岗就是锺离山,这是事关锺姓史的重大发现!是锺敬和先生对锺姓史的重大贡献! 锺离山的被发现,在当今锺姓史的争论中所起的作用,就如拨云见日般一片光明!(见《颍川锺离山是怎样被发现的?》 ) mnU8i=v0A
BVS
SO's
3、“广东蕉岭县锺氏文化研究会文史组”的文章《锺氏渊源 —— 史.谱互参细考析》中的接公(“多源3.0版”) t_ \&LMD
这篇文章(简称《考析》)是广东蕉岭县锺氏文化研究会文史组在2017-5-22写成并在“锺氏天空网”上发表的。文章说,44世宋穆公生二子:长为冯(宋庄公),次为景(未接位);颍川锺姓是景公的后代,54世的接公是钟姓始祖。他们的世系是: ^O&&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