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蔡元培,南有钟荣光”,这是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界流传的一句话。作为第一代中国大学的校长,同为举人出身的蔡元培和钟荣光承担起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历史重任。今日,对比蔡元培先生和北京大学的名扬四海,钟荣光先生和岭南大学则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0++RxYFCL
历史的风尘掩盖不住其真实的纹理,最早与美国名牌大学互相承认学位、交换留学生;最早实行男女同校;全球筹款办学;“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岭南大学红灰精神之提倡,钟荣光先生和他所在的岭南大学为中国大学教育现代化所作之贡献不会被人遗忘,在大学改革成为有识之士共识的今天,这份遗产显得尤为珍贵。 - 5v{p
zvGncjMkC
在中国大学教育史上,曾经流传过那么两句话。 7
2i&-`&4
S['rTuk
第一句是,“北有蔡元培,南有钟荣光”,蔡元培当然是如雷贯耳,钟荣光又是谁?还有第二句,“北张(伯苓)南钟”,南开大学的张伯苓先生也是耳熟能详,这个“钟”却又是那位“陌生”的钟荣光。 Tcv/EST
x _kT
Wq
能够与上述两位齐名的钟荣光先生自然就非泛泛之辈,他是广州岭南大学的第一任华人校长。钟荣光先生于今日之默默无闻,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校名取消有关。 o5RvxGN
(mbm',%- (
而钟荣光先生和他所在的岭南大学,直接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示范作用。岭南大学是中国最早与美国名牌大学互相承认学位、交换留学生,最早实行男女同校的大学;而钟先生本人,先是在1908年到1926年间,环游全球,向爱国华侨和国内各界集资办学,使岭大成为国内社会办学的先驱。再于1927年将岭大从美国教会手中收回,并竭尽所能,把岭南大学建成拥有文理学院、商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的拥有现代学科设置和学术精神的综合性大学。这一切都发生在民族经济十分困难、国内外形势纷乱的80年前。难怪哈佛大学威廉教授曾说:“岭南大学的校史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敢精神与冒险经历的极珍贵的故事,它有时比传说更令人难以置信。”这个传奇的核心人物就是这位如今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的钟荣光先生。 J>+\a1{
N
G vb]
笔者抖落这些沾满历史尘埃的传奇,并非为掉书袋而耸人听闻,时至今日,中国大学现代的路途仍任重而道远,无论从体制、机构、计划、课程乃至教学理念,尚有可检讨改革之处,重新审视钟荣光等先驱者之努力过程,仍是一门必修课。 kbvF9#
mS}.?[d"
钟举人的转变 16N|
djoP`r
有论者指出,中国早期承担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还是传统的读书人,他们的基础教育是在封闭的环境下完成的,但他们又是能开眼看世界的中国读书人。 ^[R/W VNk
'I}wN5`
所以说“北有蔡元培,南有钟荣光”,不仅是他们俩在中国教育史所作之贡献相似,他们的经历也相似:早岁中举,后来投身革命,终以教育为名山事业,这一点他们有别于梅贻琦、竺可桢、茅以升诸先生的科学家出身,“传统士人——职业革命家——现代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是他们人生的三部曲,蔡举人和钟举人在蒙童之乎者也的时候,恐怕不会料到这样的人生旋律。 &hZ.K"@7{
`*0VN(gf'
岭南大学校友记忆中的钟校长,却是一西式人物:他的学生杨华日有一传神的描写:“先生一表人才,体修长,貌清矍,双目含笑。日常穿洋服,结长狭领带,头戴巴拿马帽,手持行杖,目戴眼镜,气象朴实,与归国华侨外表无异。” fg,vTpBk
3xRn
谁曾想到,这位以道德见长的西式人物钟校长,在1895年中举报国无路后,愤世嫉俗,自甘颓废,沉沦于声色犬马,流连于风月场所,曾经过了一段明末士大夫式的放荡生活。 A:4&XRYZY
*Cp:<Mnd
甲午中日之战后,国人对清政府失去了最后的信任。刚从香港学医毕业的孙中山先生奔走在广州和港澳之间,密谋革命推翻满清政权,钟荣光非常赞同此等救国主张,他很快加入兴中会,并与革命志士相往来。 QxbG-B^)=
toU<InN
而在这之前的1884年,美国长老会哈巴医生欲在华开办西式的大学,对校址设华北、华中抑或华南,犹豫未决。时广东省名流四百余人,以李荣彰、陈子桥(陈少白之父)为首,备陈理由,并表达欢迎之忱,加上留美学生监督容闳等的支持,1889年,正式定名格致书院(岭南大学前身)。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