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客家钟氏家族的阖族盛会
http://news.artxun.com 2008-03-24 19:01:54
+rse,b&U( ns`|G;1vv ~^jdiy5 成都东南方向的柏合镇二河村钟家大瓦房,每年清明这天都要举行一次颇具规模的“清明族会”。这个由客家血脉亲情传承纽结的钟氏家族的阖族盛会,在成都东山一带可谓声名显赫。而同具显赫声名的,就是压卷之作“九斗碗”。
m:|jv|f “九斗碗”是客家人传统敬归客佳肴,因其多摆席于农家院坝头,又称“坝坝宴”。
$OOZ-+8 ^3B)i= 清明族会的“压卷之作”
<X9 T}g g}HB|$P7 大瓦房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成都市目前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客家民居的正堂神龛。清明的时候,来自四面八方的钟氏族人要举行一套繁复、古老的祭祖程式,敬香、烧纸钱、念祭文、吹唢呐等——这平常在电影里才能看见的模糊场景此时在成都眼皮子底下清晰呈现。
u%n6!Zx xszGao' 与正堂之深邃和肃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屋外大院坝的明亮色彩。从门洞看出去,院坝一角,几个头戴白色厨帽、身系白色围腰的青壮乡厨正在龙泉山吹来的山风中忙碌着。那是一块约五六十平方米的临塘平地,平地砌起的6个火灶上摆放着6口热气腾腾、煮鸡炖肉的直径达1.6米的铁锅。其中两口矗立着10隔(笼)、高达2米多的竹编甑子。旺火,加上6个火灶随意而自然地吐纳,大院坝下风口就袅袅飘摇起肉香的炊烟了。
O%RkU?ME X"QIH|qx- 炉灶旁边,9张方桌“一字”拼成的桌案上,堆满了韭黄、青笋、肉类、姜蒜等半成品菜料、佐料等,乡厨们对准它们手起刀落。
EX^}#|e*h 4u}"ng
主厨的钟世平说,据钟家大瓦房谱牒载,他们这支钟姓家族是清乾隆时从广东梅县迁徙入川的,家族中一直延续着清明时亲朋好友相聚吃“九斗碗”的习俗。也正因为如此,十分热衷于家族事务的他,自然成了远近闻名的“钟厨子”。每年有500多人参加清明会。
m# #( uSh ,nn5LQ|l.j “祭祖仪式”结束,大家聚坐在大瓦房前2000余平方米的宽敞院坝上,一边观看着他们请来的戏班表演节目,一边用客家乡音摆着“龙门阵”,那场景好不热闹。
(eX9O4 !e~Yp0gX# 中午12点30分,表演结束。随着一声“开席”,院坝上竟神话般地出现了一大片摆放伸抖的桌凳,一数,居然有54桌之多。于是城市食客少见的场面出现了——眼前穿梭不休的上菜人是一些青壮汉子和干练的乡妇,他们双手端着盛有大碗大盘菜品的硕大簸箕,一次次地在桌缝人隙里穿往,不遗一桌,不错一菜。人声鼎沸的就餐场景更蔚为壮观,五六百人的吃相、饕餮之状贴山触水,天知地知,笑声、闹声、觥筹交错之声,在院坝周遭的竹丛、梨林、桃树、鱼塘中回旋、碰撞。
Hg8n`a;R GA&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