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氏老谱是我氏族祖先爲後裔留下的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産和精神食糧。了解老谱、讀懂老谱是後裔義不容辭的曆史責任。然而,由于世遠年湮、滄海桑田,老谱所述地名及其所轄區域發生了巨大變化,爲後裔了解老谱、讀懂老谱帶來了很大障礙。爲此,擬議由本群宗賢編纂《锺氏老谱地名详注》一書,奉獻宗親。此舉或對于梳理锺氏源流繁衍、了解各地宗支遷徙具有重要工具作用,更深層次,對于更好地傳承與宏揚锺氏文化或具曆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Fdi,\e
編纂辦法初擬如下: 1v4kN
-
一、編纂人員:凡有志锺氏谱諜研究宗親,都可通過“華夏汀州鍾氏群”,參與本書編纂。力求大家參與、成果共享。 mTPj@F>
本書由“華夏汀州鍾氏群”主編。群主負責本書編纂發行全部工作,總負責、總安排、總聯絡。群內推舉一名總編輯、2-3名副總編輯;各省推舉一名編輯組長;各縣推舉一名編輯小組長。 cR&xl^BJ
二、老谱定義:凡1965年以前各地編纂的宗譜、族譜、家譜、家史,不論堂號、不論編者、不論印本手抄本,在本書資料收集、編纂過程中統稱爲老谱。 2|=_kN8;
三、地名定義:凡上述老譜中所有祖公祖妣居、遷、葬所涉及的國、郡、道、路、州、縣、鄉、村、村以下小地名,均可作爲老谱地名收錄。 nGbrWu]w
四、详注定義:將老谱地名按老譜所述轄區,即國、郡、道、路、州、縣、鄉、村分類歸集,然後依據有關典籍或史志資料,逐一注述其地名由來及轄地、地名變化,著重注明當今轄地、地名變化。 &wuV}S7
五、編寫步驟: sZH7EK
1、凡存有老谱的宗親,將老谱上涉及的地名逐一列出,按譜上區域劃分分類彙總,先傳至各縣編輯小組長,各縣分類彙總後傳至各省編輯組長,各省分類彙總後傳至總編。 5oKc=iX_3
2、總編收集各地資料後,按省分類彙總,再將各省、縣所涉地名條目反饋各省、縣編輯成員。 2o$8CR;
3、各省、縣編輯成員分工協作進行資料收集、實地校核、注述編寫。 [GP(r
國、郡、道、路、州的地名由總編、副總編負責注述編寫。 8bGq"!w-
4、以省爲單位確定一名編輯成員對本省資料進行統稿,必要時對交叉的問題協調磋商;然後確定初稿傳至總編。 ul?BKV+3E
5、總編進行統稿,定出討論稿,然後反饋各編輯成員審議。 N 93E;B
6、審議意見成熟後,選擇適當時間、地點,召開一次各省編輯組長會議審議定稿付梓印制。 qck/b
7、印制後由各省、縣編輯組長、編輯小組長負責發行。 [5VUcXGt*\
8、時間暫定一年完成。 <e^/hR4O
9、本書根據編輯、印制成本定價。扣除成本後所得收入,除付給全體編輯人員勞務費用外,余留作“華夏汀州鍾氏群”活動費用。
xAjQW=
華夏汀州鍾氏群 f3N:MH-c
二o一三年七月十六日 #{M
-3
粤英德-鍾志刚 )|{{}w~`
祖先牌位、碑文寫位須注意: zvf]}mNx
1、祖先牌位分大牌及公媽龕有內、外板子。大牌是將祖先名字寫在最外面 的,外板寫堂號、姓氏,內板寫祖先姓名,用黑色毛筆書寫。 Tpukz_F
2、寫祖先牌位內牌一行字必須是11字以上,是以”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生老”,每5個字為一個循環來數,均需數到”老”字,外牌則是數”兩生抱一老”之寫法。 LasH[:QQQ
3、內牌木片的寫法有幾世祖及顯祖二種,為求全行有11個字以上,所以常用”名”、”諱名”、”閨名”、”之”、”神位”等字來增添。 KVR}Tp/R
最值得一提的是神牌的字数是有规矩的。神牌的字数很有讲究,即要过大黄道、小黄道。所谓“大黄道”指“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时还乡”的一种所谓黄道的规律,将一行祖牌的字按“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这12字的顺序反复念,最后一个字,凡是走之底的字就合道而吉利。若没遇到,则添或减一个字就可;所谓“小黄道”是五个字的黑道即“生老病死苦”,逢“生”、“老”两字则吉利,遇到“病、死、苦”则不吉,就要添或减一个字。所有牌位的字既要通“黄道”,也要通“黑道”。一般祖先牌位多书11个字,如“钟氏堂上历代先祖考妣神位”,其中“考妣”两字并列书写只占一个空格,算一个字,这11个字的牌位过大黄道的“还”和小黄道的“生”字。多为用17个字加上“世系、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