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hF,gl5
'
MS!ss=r
湖南钟存根先生的文章《钟氏联谊活动该向何方去》,对中国各姓族谱的发展史做了很好的诠释和解读。这是一篇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学术性论文,它让我们对姓氏族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很赞赏作者对中国族谱史的分析,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族谱是否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例如,对锺姓在1300年的时间段里竟有95世的《祖名歌》或《汀州谱》,应该怎样去理解,就很有针对性。 |IX` (
但是,作者对钟氏源流的介绍,我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他是站在“锺姓一源论”的角度去进行解释的。他认为,钟姓族谱与其他姓氏的族谱一样,几乎都是在明清时期建立的;对锺姓始祖的追认都是锺姓人在明清时期追溯所得,于是便有了锺仪、锺气、锺接等不同的始祖,才有了今天锺姓“一源论”和“多源论”在源流方面的争论。他觉得,钟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少名人的姓氏,钟仪是见于史书上的最早以“锺”为姓的名人,那么,以春秋战国时的名人钟仪为全国锺姓的唯一始祖是可以接受的。 &!DZW5
我欣赏他对姓氏史的诠释和解读,但不认同他以名人为始祖的做法。 2Z;`#{
2 ]DCF
一、锺姓谱都是明清时期建立的吗? vpeBQ=2\
我没有研究过钟姓史,所以我的文章没有考证,只有评论。据钟敬和先生的《钟史文选》,在南宋之前,气系钟姓就先后进行了八次修谱,最早的是西汉初年气公的儿子在公元前150年左右的"首创宗谱”,此后便不断续修,第八次是在南宋1136年“象洞十四祖”于福建武平象洞修谱。这说明,气系谱在南宋之前没有中断过。这是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这意味着,气系谱并不是明清时期追溯所得,而是始于汉初,说明气系的源流与钟仪不一定存在血缘关系。 3 $$5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