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3ks|
xdSj+507
火眼金睛把脉“失效”蛛丝马迹探查“究竟”——访我国著名失效分析与预测预防专家钟群鹏院士 {gq:sj>
发布日期:2009-5-27 点击次数:86 z8MpE
钟群鹏 1934年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1957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我国著名机械(电)装备失效分析与预测预防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和失效预防研究所所长、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兼任国防科工委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组长,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业组组长,中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和科学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nS{
;:
4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机械装备失效分析与预测预防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方面的学术活动,是我国失效分析预测分支学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在金属材料的韧脆转移和断裂机理诊断、预测和控制方面;在压力容器、管道的分析、模式识别、控制参量及确定性和概率型的弹塑性断裂安全评定技术和标准方面;在金属模型和定量反推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终身)。 z@40g)R2A
三月,阳春白日风在香。 k1
txY
早春的北京,空气中都透着清新的味道。记者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见到钟群鹏院士时正是在这样一个明媚的早晨。钟老穿着米色的西装,戴着金边眼镜。接近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他一直坐得很端正,面对记者的采访,也一直带着笑意,很和蔼。但是,每每讲到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和知识,他的表情又一下严肃认真起来,我想,这就是身为科学家的一种敬业精神和对科学的崇敬之情吧!失效,新华字典解释为失去效力。对于学生,一道数学题的错误是失效,对于医生,一次手术的失败是失效,而对于钟群鹏院士来说,小到钢铁构件的断裂,大到工厂的爆炸、飞机的失事等都是失效,都是他每天要面对和研究的对象。 ? F:C!_
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失效研究是一项无论对国家还是人民都极其重要的学科。因为在每次由失效导致的事故中,都可能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可能是人员的伤亡、可能是财产的损失、也可能是几代人的努力付之一炬。面对这些令人心痛的失效结果,钟群鹏凭借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一次次的失效事故中查找原因、探求真理,并为下次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现在,年过古稀的钟群鹏已经在失效领域奋斗了四十余年,主持或参与了数百例的失效事故分析,为我国机械装备失效分析与预测预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v,O&UrZ
童年灾祸,十年终磨一剑1934年的秋天,钟群鹏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市的一个小镇,那时候的钟家并不富裕,父亲经常要靠做一些伪职员的工作来维持生计。1937年7月7日,日本人在北京制造了耸人听闻的卢沟桥事变,震惊了整个中国,仅仅两年之后,战火即烧到了钟群鹏的家乡。1939年,刚刚5岁的钟群鹏就不得不开始逃难生活,跟随着父亲,流落异乡。在温州乐青,逃难的一家终于暂时安顿了下来,钟群鹏也开始在这里的小学就读。即便如此,那时的生活也是极不安定的,国内局面的动荡不安,国外侵略者的无情蹂躏,让钟群鹏的整个童年时光都在战乱与不安中度过。 Ymh2qGcj]8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6岁那年,一场更大的灾祸降临到了钟群鹏的身上。那一年,年幼的他在玩耍时不慎跌入了充满乱石的深沟之中,头部受到重创。“重度脑震荡及神经分裂”的诊断像一块巨石,压在了钟群鹏一家的身上。这样的病,就算在医疗设备已经如此发达的现代也是个难题,更何况是在那样一个连吃饭喝水都困难的战乱年代。经过了整整一年多的休养,钟群鹏的病情才逐渐开始好转。但受过重创的部位毕竟是头部,那里有错综复杂的神经系统,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脑部重创的完全愈合可以说是一种奢望。那时,医生安慰似的告诉钟群鹏一家,多学数学,练数字,也许对脑部的恢复有所帮助。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钟群鹏开始努力学习数学,他的付出常常要比普通人多出很多倍。 I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