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专家钟生元 o>T+fBHE
-------------------------------------------------------------------------------- -V[!qI
p,uM)LD
新华社记者 黄会清 ne 3t|JZ
“七月蓝天飘彩云,塞上江南枸杞红。 y@7CY-1
千家万户摘果忙,千箩万筐装不尽……” KoWG:~>|
当人们传唱这首“花儿”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知道,使宁夏枸杞从亩产不足10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科技功臣是一位叫钟生元的人。 J4z&J SY
最近,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授予年过花甲的钟生元“宁夏科技创新奖”,并颁发奖金30万元。 ~V?\@R:g
一 Fpwhyls
历史悠久的宁夏枸杞由于独特的药用价值早已驰名中外,可是枸杞产量低的问题从古到今无人能解决。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的钟生元从江南水乡江西来到宁夏后,立志攻克这一难关,造福人民。从1965年开始,钟生元就深入中宁县刘营十队研究枸杞,一干就是20多年。 ) ]<^*b>
当时,宁夏枸杞只在中宁县有少量种植,品种混杂,果粒小、产量低。枸杞栽培技术没有现成的资料,只在民间口授心传。钟生元就向农民学习。为了树种选优,钟生元每天背上一壶白开水、两块干粮馍,伴着朝霞走,随着晚风回,一双脚板踏遍了数千亩茨园,上百万棵枸杞树,从中精挑细选了42棵树作为优种。仅这一项工作就历时3年。 x{GFCy7
1973年,枸杞丰产栽培正式被列为自治区科研课题,可是钟生元连块试验田都没有,几乎也没有什么科研经费,农民们也舍不得把地给他作试验。幸亏有一位农机站的站长同情他,让他把树苗种在农机站前面的一块空地上。 tw.z5
群众看到钟生元搞的枸杞树结果早、果粒大、产量高,生产队主动找上门来,钟生元终于有了6亩试验田。1982年,钟生元的研究得到了农科院的重视,在银川市芦花台基地给他批了地,还给配了两名助手。 IG2z3(j
经他们培育出的枸杞,亩产高达200多公斤,而普通树种亩产不到100公斤。1987年,钟生元的培育的宁杞1号、2号新品种通过了自治区技术鉴定,开始向全区推广。以前宁夏全区枸杞面积不到1万亩,到目前全区已种植宁杞1号枸杞12万亩,占宁夏枸杞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1998-2000年增产枸杞430万公斤,新增纯收益1.9亿元。宁杞1号也已在内蒙古、新疆、青海、陕西等省区推广应用。 E9t8SclV
二 <]|!quY<*
钟生元工作和生活条件听起来让人觉得惊诧:下乡没有补贴,中午在太阳的暴晒中干活,晚上在蚊蝇的侵扰下摘果,因为没有钱,他连雇农民摘果都雇不起。一个人住在老乡家,不肯吃老乡的饭,自己找乡上照顾才特批一天9两的粮票,自己涮一锅面糊糊就是一顿饭。 ;XlCd[J<
是什么使他几十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是什么支配他不计报酬,一心一意搞研究?钟生元说:“我从1950年离开家乡江西省兴国县那天起,一直享受国家照顾,吃穿用全是国家给的。国家对我们那么好,我只有以一心一意抓好工作来报答。” sJl>evw
钟生元整天在外面奔波,一年很少在家,妻子和孩子都抱怨他。但在家庭和事业之间,他不得不向后者“倾斜”。 8DbP$Wwi
从走进茨园那天起,他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成了年近花甲的老人。孩子有时问他,都说爸爸是科学家,为什么别人家有的我们还没有?钟生元总是默不作声。可只要看一眼塞上大地的盈盈红果,他就感到心满意足。 -%K}~4J
对国家兴盛和宁夏经济发展的强烈责任心使钟生元取得了显著成果。他先后承担省、部级研究课题5个,获重大科技成果5项,发表重要文章20多篇,撰写出版的《枸杞高产栽培与育种》、《枸杞高产栽培技术》两部专著,成为我国枸杞育种和栽培方面重要的指导书籍。 q|IU+r:! 3
三
klY, @
家里的事钟生元管得少,可是农民的事,钟生元总是装在心里。防虫、修剪、田间管理,钟生元随叫随到,耐心辅导。当地老乡都称他是“我们的半个生产队长”。 Ml{4)%~Y7f
在蹲点的时候,农民们一块心病是枸杞树在结果的高峰期,往往落花又落果,谁也搞不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钟生元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决心为老乡解开这个谜底。 )K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