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最新帖子会员列表统计排行
主题 : 争鸣:钟姓起源(转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假)
钟文海离线
呼朋唤友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
精华: 1
发帖: 688
铜币: 713 枚
威望: 588 点
贡献值: 92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1
最后登录: 2014-01-21
楼主 发表于: 2010-05-18  

争鸣:钟姓起源(转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假)

钟姓起源网络传闻之一: ovV'VcUs  
FN73+-:n:j  
  宋桓公次子襄公系列产生钟烈系;桓公三子遨系列产生钟接系。桓公是这两支钟姓的共同的祖先。烈系和接系先后起源于颖川地区。 @KAI4LP  
  一、源于周朝时代的宋国君偃的三弟公子烈,周赧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国联军攻灭之后,公子烈避奔到颖川(今河南许昌长葛县)改子姓为钟姓。 !|>"o7  
  桓公往上溯是宋国开国始祖微子启之弟微仲衍的十三世孙。微子启和微仲衍同是商代末代君王纣的庶兄,分别是帝乙的长子和次子。从微子启再往上溯三十代是商代始祖契。契是帝尧的同父异母兄弟,即帝喾的儿子。帝喾的父亲是娇极,娇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轩辕皇帝。 >LuYHr  
  成汤灭夏建立商朝 E_LN]v  
  十八世天乙,名履,契的十三世孙。契以前的原始公社时代,生产力十分低下。契封商以后,一方面遵帝尧之命,加强对百姓的管理和教育,一方面重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他们将战争得来的奴隶用到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上。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改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显著提高,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逐渐形成。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是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向奴隶制过渡的主要标志。 { (}By/_  
  传到天乙以后,他用伊尹为右相,仲虺为左相。伊尹是天乙妻陪嫁的媵臣,仲虺是夏朝奚仲的后代,他本身就是一个部落的酋长。得到这两个人的辅佐,如虎添翼,商代的国力日益增强。在事实上造成了商将代夏的形势之后,天乙将都城从商丘迁徙到毫(今山东曹县),先灭了夏东部的两个小国即韦(今河南滑县)和顾(今山东范县),战败昆吾,乘势攻夏。夏桀到鸣条迎战,士兵败散,不敢回洛阳,逃到昆吾。公元前1766年,天乙挥师灭昆吾,夏桀败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夏朝最后灭亡。天下尊天乙为帝,称武王,在位13年,祀寿百岁,葬平阳府曲沃县。子二:太乙、太丁(十九世)。太乙早殁,幼子太丁太小,按“兄终弟及”,王位传天乙之弟外丙。两年又殁,再传仲壬。仲壬卒,王位传回给太丁之子太甲(二十世)。太甲生二子:沃丁、太庚(二十一世)。王位先传沃丁,再传太庚。太庚生三子:小甲、雍己、太戊(二十二世)。王位先传小甲和雍己,再传太戊。太戊生三子:仲丁、外壬、河亶甲(二十三世),王位先传仲丁、外壬,再传河直甲。河直甲生一子:祖乙(二十四世)。祖乙生二子:祖辛、沃甲(二十五世)。王位传祖辛,生一子:祖丁(二十六世)。祖丁承父位,生四子:阳甲、盘庚、小辛、小乙(二十七世)。王位传小乙。小乙生一子:武丁(二十八世)。武丁子承父位,生二子:祖庚和祖甲(二十九世)。王位先传祖庚,再传祖甲。祖甲生一子:庚丁(三十世)。庚丁生一子:武乙(三十一世),子承父位。武乙生一子:太丁(三十二世),承父位为王,生三子:比干、帝乙、箕子(三十三世)。王位传帝乙,帝乙生三子:微子启、微仲衍和受辛(纣)。 &kw@,];4Z  
  三十四世微子启,帝乙长子。他和其弟微仲衍出生时,其母尚未贵为王后。升王后生子受辛。帝乙卒,王位传受辛(纣王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发兵伐纣,商朝灭亡。 cM7[_*Ot<m  
  微子启和微仲衍兄弟仍回原封地东海(今江苏沛县),将纣之子武庚封于商丘。桓公御说孕育了钟姓茂分两支祀。并封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于武庚周围,史称“三监”。武王即位两年卒,子成王继位,因年幼,周公旦辅佐。三年(公元前1062年)监视武庚的三叔欺侮成王年幼,带头发难,指责周公旦妄图篡位。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危及周初政治,周公旦奉成王之命,发兵平叛,杀武庚,废三监。派人到东海迎来微子启,将其封在商丘,国号宋,爵位公,从此有了宋国。 Aiea\j Bv  
  钟姓尊微子启为远古始祖 <9 ;!3xG  
  钟姓是在宋国时孕育产生,所以尊微子启为远古始祖,实际是伯祖。微子启卒,他的儿子早死,有孙名膈年幼。根据周制“兄终弟及”,王位传其弟微仲衍。微仲衍生一子,名稽(三十五世)袭父爵,稽生一子:申(三十六世)。申继父位,生二子:共、晹(三十七世)。共(泯公)生二子:长弗父河,次鲋(三十八世),弗父河是孔夫子的上十代始祖。王位先传共,薨后传鲋。鲋生一子:举(三十九世)。举承父位,生一子:覸(四十世),覸承父位在位30 年,传位哀(四十一世)。哀在位不到一年而卒,传位子戴(四十二世)。戴生一子:司空(四十三世)。司空(武公)在位18年。卒前将王位传其弟和(穆公),武公司空生一子:兴夷(四十四世)。穆公和在位9年,卒前又将王位再传兄之子兴夷(殇公)。但殇公被太宰华督所杀,另立穆公和之孙冯为庄公(四十五世)。庄公生二子:长捷、次御说(四十六世)。庄公在位19年卒,先立捷为闵公,闵公被大将南宫长万杀害,再改立次子御说为桓公。 四十六世桓公御说,庄公冯次子。他的长兄闵公捷与大将南宫长万行猎,被南宫长万杀于蒙泽。群臣于是立御说为桓公。桓公生三子:长目夷,字子鱼;次子兹甫嫡出立为襄公;三子遨(四十七世)。公元前638年,襄公兹甫欲继齐桓公称霸诸侯,与楚泓水一役为楚所败,身受箭伤,一蹶不振,欲联晋报仇,派其弟公子遨出使晋国。公子遨在晋国生子,改姓伯,六代后传至伯嚭,又六代传至钟离昧。钟离昧遇害以后,其次子钟离接单姓。襄公兹甫在位14年,公元前637年卒,子王臣继位(四十八世)。王臣在位17年,公元前620年卒,宋国大乱,王臣弟御杀王臣太子和大司马公孙固自立,群臣不服,联合起来杀御而立王臣长子杵臼为昭公。昭公卒,王臣次子鲍革继立为文公(四十九世),文公在位22年,公元前589年卒,子共公段立(五十世)。共公段在位13年,公元前579年卒,子平公成立(五十一世)。平公成在位44年,公元前532年卒,子元公佐立(五十二世)。元公佐生二子:长头曼,次褍泰(五十三世),褍泰生纠(五十四世),纠生特。佐死在去鲁国的路上,子头曼立。景公头曼在位64年,公元前453年卒,头曼无嗣,只好立其弟褍泰的孙子,他的侄孙公子特(五十五世),这是七百多年宋国历史上第一例隔位传代。昭公特在位47年,子一:购由(五十六世)立。购由在位8年,子休公田(五十七世)立。休公田在位22年,子辟公僻兵(五十八世)立。辟公僻兵生四子:长剔成,次偃,三昌,四烈(五十九世),辟公在位3年卒,长子剔成立,他是宋国第二十五位国君,也是宋国780年历史的最后一世。但在公元前328年,他的公爵没有维持下去,遭其二弟偃的袭击,剔成奔楚。赶走了剔成之后,偃自立为君,自称君偃。这是夏桀殷纣一类的一个昏庸腐败之君,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联军将其攻灭后,他的四弟公子烈避奔到颖川,改姓钟姓,翻开了钟姓历史的第一页。 HpnWo DM  
  二、源于和公子烈同宗同源的宋桓公三子遨,公子遨为宋襄公委派出使晋国,生子改姓伯名扈。他的孙子伯宗任晋国大夫,因忠直敢谏而得罪了执政的却氏而被杀,伯宗子州犁出奔楚国,仕于楚,官太宰,食邑于钟离小国(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20里),子孙遂姓钟离。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的大将钟离昧,在项羽失败后,遭刘邦追杀,自刎而死。其次子钟离接为避父难,于公元前201年,在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去离单姓钟。他是继钟烈之后又一支钟姓的受姓始祖。 e(G |;a  
  四十八世伯扈,宋国四十七世公子遨之子。公子遨奉其兄襄公兹甫之命,出使晋国,不辱使命,争得了晋国的支持。公元前636年,晋文公(重耳)上台,四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再伐宋,宋告急于晋。五年(公元前632年)晋出兵与宋联军在城濮大败楚军,报了宋襄公在泓水之战败于楚国的“一箭之仇”。公子遨出使晋国,再也没有回宋国。在晋生一子名扈,改姓伯名伯扈。伯扈生一子:伯宗(四十九世)。伯宗生一子:伯州犁(五十世),伯州犁生二子:长伯却宛,次连(五十一世),连居南阳,以其祖父伯宗的名字为姓,成为宗姓的始祖(见《唐书·宗姓世系表》)。伯却宛生一子:伯嚭(五十二世)。伯嚭仕吴为太宰,但在公元前473年,越王打败了吴国后被杀。其子簠在家乡钟离小国以土为氏改姓钟离,名钟离簠(五十三世),钟离簠生一子:钟离髦(五十四世)。钟离髦生一子:钟离秩千(五十五世)。钟离秩千生一子:钟离垣(五十六世)。钟离垣生一子:钟离鬷(五十七世)。钟离鬷生一子:钟离昧(五十八世)。钟离昧生于周末,仕西楚霸王项羽为车骑将军。公元前202年楚霸王败死,钟离昧逃亡投奔在汉大将韩信府,被汉王用陈平计害死。钟离昧生二子:长发仍居九江郡(今安徽寿县一带),次接为避祸至颖川,去离字单姓钟,开创了中原继钟烈姓钟以后,钟接系钟姓的新纪元(五十九世)。鸣谢:提供该资料的湖南平江钟存根宗亲。 A5w6]:f2  
0ZO2#>gh$  
@=kSo -SX  
H>@+om  
钟姓来源网络传闻之二 W@!S%Y9  
hR|MEn6KC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以邑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尚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 >F&47Yn  
o _H`o&xr  
  至宋桓公时,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I#^X5lv  
8Q+36!  
  2 出自嬴姓,为钟离氏改钟氏。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国人称钟离氏。是为安徽钟氏。 POR\e|hRT]  
j <RrLn_  
  3 钟氏源流始于西周,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任康王伶官,子期之孙名建,为昭王司乐大夫,昭王以建之先世采食之地钟赐姓。到东汉建公十二世孙兴甫,已延续到颖川,兴公被光武帝召拜为中郎将,敕封为关内侯,谥赠颖川公。颖川公传到四十五世维处,维处次子伯琰,自南宋绍兴年间迁居万载康乐之西,已有八百四十年。 {1 94!S4z  
t&DEb_"De  
网络转载之三: 7t_^8I%[  
钟(Zhōng)姓源出有四: lb1Xsgm{  
1、出自子姓。 E1f\%!2l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春秋时宋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入楚,食采于钟离(故城在今安徽省凤阳东北二十里),他的大部后人以居地为氏,单称钟姓。 ;jTN | i'  
2、出自嬴姓。 y*h<MQ  
周代伯益(亦称大费,古人嬴姓民族的祖先)的后人封于钟离国(今安徽省临淮关一带),春秋时被楚吞并,国人称钟离氏,其有一部改钟离为钟。唐人林宝《元和姓纂》云:“钟,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钟离,因氏焉,子孙或姓钟氏。楚有钟仪、钟建,又钟子期与伯乐为友。项羽将钟离昧,昧中子楼(应为接)亦单姓钟氏。”这里所说的“宋微子”是殷纣王的哥哥,西周初期受周公旦之封在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为宋国的开国君主;宋桓公是宋国第19位国君,他有曾孙叫伯宗,在晋国任大夫,被称为“晋之贤者”但因忠直敢谏,得罪了执政的却氏,结果被杀。伯宗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后任太宰,食采于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其子孙以邑为氏,分为两姓,一支为复姓钟离。春秋时楚国有郧公钟仪,大夫钟键,还有善于听琴、与善鼓琴的伯乐结为知音的钟子期。秦末有伊卢(在今江苏连云港市海州镇西南)人钟离昧,为项羽将,其第二子接,开始居于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为避仇,省“离”单姓钟氏。 >yh2Lri  
3、以官为氏。 kO-(~];  
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郑人“囚郧公钟仪,献诸晋”;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晋三却害伯宗,谮而杀之,及栾弗忌。伯州犁奔楚”。这说明在州奔楚之前楚国早已有钟氏。因此;宋人邓名世《古今氏书辨证》说:“钟建乃仪之后,而子期又建之孙,皆非出自州犁”,“今宜曰:钟仪之先仕楚,以所食邑为氏”。但是,钟仪的先人“食邑”在何地?邓名世没说,古籍也没有记载,所以,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认为钟氏“当是以官为氏”。据《周礼·春官》记载,古代有官名钟师,掌击钟奏乐。如按张澍所说,则钟姓最早的一支系以官为氏,是周期乐宫官钟师后代。 HUOj0T  
4、出自其他民族。 7J&4akT{9  
如北魏高祖时有羌人钟岂内附,又满洲钟吉氏、裕固族钟鄂勒氏改单姓钟,又当今台湾土著、犹太后裔、拉祜、蒙古、回、畲、苗、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L&OwPd  
61 ~upQaR  
得姓始祖:微子 n{SJ_S#a.a  
微子是商纣王帝辛的庶兄,最初封在微(在殷墟附近),故称微子,原为太子,理当继帝位。周武王克商灭纣后,封微子于宋国,这样微子就成为宋国的开国君主。宋第十九位君主桓公有曾孙名伯宗,在晋国任大夫,被称为“晋之贤者”,但因直言敢谏,得罪执政的权贵郤氏,结果被杀。伯宗的儿子州犁逃奔到楚,后来贵为太宰,食采于钟离,其后世子孙以居地为氏,是为钟姓(同时分出一支复姓钟离),他们尊微子为钟姓的得姓始祖。 A. w:h;7  
   L4?IHNB  
5rUdv}.  
发此贴的目的是让广大宗亲了解钟姓的起源的各种说法,所有的说法显然都不是空穴来风,由此也看出钟姓的来源显然不是其中任何一种说法能解释清楚的。只有依靠广大宗亲发布更多的族谱资料和历史资料来共同研究才会有更明确的答案。 D|#E9OQzs  
[ 此帖被钟文海在2010-05-18 00:32重新编辑 ]
呼朋唤友
钟他山离线
级别: 总版主
UID: 7
精华: 0
发帖: 80
铜币: 2380 枚
威望: 9 点
贡献值: 49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2
最后登录: 2014-12-18
沙发 发表于: 2010-05-18  
是个不错的人
来自梅县的钟姓客家人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5
精华: 0
发帖: 136
铜币: 141 枚
威望: 54 点
贡献值: 84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2
最后登录: 2013-08-19
板凳 发表于: 2010-05-18  
我们族谱是写的烈系,烈公为一世祖。
梅县钟姓客家人
钟文海离线
呼朋唤友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
精华: 1
发帖: 688
铜币: 713 枚
威望: 588 点
贡献值: 92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1
最后登录: 2014-01-21
地板 发表于: 2010-05-24  
颍川郡由来钟氏起源(转自代高空间)
锺姓系出商微即微子启,历年数百,经世数十,而至气公居于豫之颍川——战国时期,秦灭韩后,将韩地置颍川郡,是气公为颍川之始祖也。“颍川郡”实系郡望。“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全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 >Wg hn:^  
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内的名门大族。堂号是指一家或一房的名号,除用于自称外,又常书写在厅堂、族谱封面、祖庙横额、店铺字号,甚至一些生活器具上作为标记。在较为正规的族谱中,往往在姓氏的前面冠以郡望,在姓氏之后标明堂号,使人一看便知该姓氏的发源发祥,支派族别的基本脉络。 %vi<Ase g  
    锺姓发源于安徽省境内,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市的锺姓著称于世,以锺烈和锺接为开基祖,后成为我国各地锺姓的主要来源。故颍川——因颍水而名为锺姓发祥之地。 nwCrZW  
    现港台和海外锺姓祠堂均取名为“颍川堂”,并承认长葛为锺姓故地。1984年1月7日,世界锺姓联谊总会在台湾省台北市成立,规定每两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第十二届世界锺姓宗亲大会已于2005年9月24日至26日在长葛市举行。 \v)+.m?n  
    颍川锺姓以士起家,后以军功卓著而变成豪门大族,后代以文化修养而著称。聚族而居和重视儒学是锺姓家族之重要特征。
呼朋唤友
钟文海离线
呼朋唤友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
精华: 1
发帖: 688
铜币: 713 枚
威望: 588 点
贡献值: 92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1
最后登录: 2014-01-21
4楼 发表于: 2010-05-25  
锺氏源流网转贴,只为宗亲提供更多相关资讯,不作结论。
钟姓源出有四: x{/g(r={}  
    (一)钟姓出自子姓,为春秋时宋桓公曾孙伯宗的后裔。 7o5BXF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载,春秋时宋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入楚,食采于钟离(故城在今安徽省凤阳东北二十里)。他的大部后人以居地为氏,单称钟姓。唐人林宝《元和姓纂》也载:“钟,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钟离,因氏焉,子孙或姓钟氏。楚有钟仪、钟建,又钟子期与伯乐为友。项羽将钟离昧,昧中子楼(应为接)亦单姓钟氏。”宋微子是殷纣王的哥哥,西周初期受周公旦之封在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为宋国的开国君主;宋桓公是宋国第19位国君。宋桓公的曾孙伯宗在晋国任大夫,被称为“晋之贤者”。伯宗因忠直敢谏,得罪了执政的却氏,结果被杀。伯宗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后任太宰,食采于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其子孙以邑为氏,为复姓钟离,后又改单姓钟。 $(>+VH`l  
(二)钟氏出自嬴姓,为伯益的后人。 SQt 4v"  
伯翳(亦称大费,古人嬴姓民族的祖先)封于钟离国(今安徽省临淮关一带)。春秋时,钟离国被楚吞并;国人称钟离氏,其有一部改钟离为钟。对钟氏出自嬴姓的说法,也有不同意见。因为,嬴姓的始祖是伯翳。《史记·秦本纪》:“伯翳为舜主畜,多息,有土,姓嬴。”伯翳为秦国的祖先。司马迁考证说:“秦之先为嬴姓,后分封,国为姓,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赵氏。”这里从赢姓体衍分的14个姓氏中并没有钟姓。 J!U}iD@occ  
(三) 以官为氏,是周期乐宫官钟师的后裔。 3 xp)a%=7  
据《周礼·春官》记载,古代有官名“金童师”,掌击钟奏乐。因此,清人张澍《姓氏寻源》中认为钟氏“当是以官为氏”。《左传》载有: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郑人“囚郧公钟仪,献诸晋”。宋人邓名世在《古今氏书辨证》中说:“钟建乃仪之后,而子期又建之孙,皆非出自州犁”。因此,湖南蓝山县钟氏第八届族谱称,该姓出自姬周之族,有钟师掌金奏。春秋时,子央失其世官,散逸列国,遂以钟为姓。 3"KCh\\b  
(四)其他民族也有钟姓。 >[=^_8M  
不少少数民族都有钟姓,以畲族最多。传说盘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别姓盘、蓝、雷。一个叫钟志深的入赘为龙郎公主的驸马,其子女姓钟。因此,钟是畲族四大姓之一,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数省。此外,羌族、满族、蒙古族、白族、彝族、回族、裕固族等也有钟姓。北魏高祖时,有羌族人钟岂内附,清代时满洲钟吉氏、裕固族钟鄂勒氏改单姓钟。彝族人姓钟的有钟里、钟拉(属狄俄米安家支)。钟鄂勒是裕固族钟姓,属贺郎格家部落,世居甘肃南,清末民初改姓钟。台湾土著、犹太后裔等都有钟姓。 (,Df^4%7  
x39<6_?G  
汉族钟姓得姓于安徽,至先秦主要居住在楚国境内(今湖北、湖南一带)。汉族钟姓有两位受姓始祖:一位是源于周朝时代的宋桓公的三公子遨;另一位是源于与公子遨同宗同源的宋国君偃的三弟公子烈。宋桓公有3个儿子:长子目夷,字子鱼;次子兹甫,嫡出立为襄公;第三子遨。周襄五郑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宋襄公欲继齐桓公称霸诸侯,与楚国在泓水对阵时,为楚所败,自己也身受箭伤。他为了联合晋国抗楚,派其弟公子遨出使晋国。公子遨在晋国生子改姓伯名扈。他的孙子伯宗任晋国大夫,因忠直敢谏而得罪了执政的郤氏而被杀,伯宗子州犁出奔楚国,仕于楚,官太宰,食邑于钟离小国(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20里)。伯州犁生有二子:长子叫伯郤宛,次子叫连;连居南阳,其后裔以祖父伯宗的名字为姓。(见《唐书·宗姓世系表》)伯郤宛生一子:伯嚭,仕吴为太宰。战国周元王仁三年(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伯嚭被杀,其子笪在家乡钟离小国改姓钟离。战国周显王扃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宋辟公去世后,由长子剔成继承王位。他是宋国的第二十五位国君。但是他的即位遭到了他二弟偃的反对。偃赶走剔成,偃自立为君,自称君偃。君偃是夏桀殷纣一类的一个昏庸腐败之君。当年,齐楚魏三国联军乘机攻宋,将其灭亡。公子烈避奔到许州(今河南许昌)改子姓为钟姓。至秦朝末年,项羽与刘邦争霸。笪的第六世孙钟离昧为西楚霸王项羽的车骑将军。项羽失败后,钟离昧遭到刘邦的追杀,被迫自刎而死。钟离昧长子钟离发居九江郡(今安徽寿县一带);次子钟离接为避难,于汉高祖刘邦六年(公元前201年),逃隐于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去离单姓钟。其实,这两支钟姓均是微仲的裔孙。欧阳修为《钟姓合修族谱》写序时说:“今阅钟姓之始祖,肇绩河南,次分于江西、福建、广东,子孙蕃盛,兄弟高科,上不遗世系之遥,下克驽宗盟之固,非克忠克孝者而然乎?” Z Sd4z:/  
钟接后裔在颍川定居后,瓜瓞绵绵,代有簪缨。西汉末,王莽篡权。刘秀起兵讨莽。颖川钟氏的钟桂集合族人追随刘秀讨莽,被汉光武帝刘秀封为镇蛮大将军,加光禄寺正卿,并赐予金铜宝图。钟氏随同征战的25位兄弟叔侄均受到期不同的封赏。颖川钟氏更次名声大震,倍受时人敬仰。钟姓是颖川的著姓,世善刑律。东汉时,钟皓(字季明)就是一个著名的刑律专家。但,他淡泊功名。他避隐密山,以诗律教授门徒达千余人,年69岁,终于家。当时,诸儒颂赞扬他为:“林虑懿德,非礼不处。悦此诗书,弦琴乐古。五就州招,九应台辅。逡巡王命,卒岁容与。”钟皓的孙子就是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与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的钟繇。钟繇(151~230年),字元常,不仅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而且在仕途上也十分坦荡。东汉末,他以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时,他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后,他又迁太傅,人称“钟太傅”。三国时,钟繇的长子钟毓化在魏为车骑将军,《三国志》说他“机捷,谈笑有父风”。钟繇少子钟会在魏为将。《古今书人优劣评》载:“钟会,字士季,钟繇少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受其父影响,在书法上有独到成就,梁武帝萧衍称其书“有十二意,意多奇妙。”唐代张怀瓘《书断》也赞他“书有父风,稍备筋骨,兼美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他助司马炎灭蜀后,打压邓艾,又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但事情败露,被士兵乱箭射死,年仅40岁。钟繇故里的钟姓怕受到株连,从繁体“鍾”字中抽出“田”字来作为自己的姓。所以,钟繇死后葬于颖川长社的故里,如今仍叫田庄。从汉代开始至往后数百,颖川长社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颖川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成为钟氏重要的郡望地。 同时,“颍川”也成为钟姓族人的一个重要堂号。据《钟世三修族谱》载“钟氏系出商微,历年数百,经世数十,而至气公家于豫之颍川,是气公为颍川之始祖也。” 3y8G?LL/[7  
西晋始,颖川钟氏开始渡江南移。南移始祖为颖川钟氏、钟繇的第五世孙钟雅。钟雅(字彦胄)“少孤,好学有才志,举四行,除汝阳令,入为佐著作郎。母忧去官,服阕复职。东海王越请为参军,迁尚书郎。” 晋元帝避乱东渡时,钟雅为丞相记室参军,迁临淮内史、振威将军,随晋室渡江南下,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不久,钟雅征拜散骑侍郎,转尚书右丞。钱凤作乱时,钟雅被加为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他率军平定广德县人周为凤作乱,升为尚书左丞。钟牙不仅作战有勇有谋,而且执法严明,不避权贵。东晋永昌二年(323年)晋元帝驾崩,正值国丧期间,尚书梅陶私奏女妓。身为御史中丞弹劾梅陶,奏曰:“臣闻放勋之殂,八音遏密,虽在凡庶,犹能三载。自兹以来,历代所同。肃祖明皇帝崩背万国,当期来月。圣主缟素,泣血临朝,百僚惨怆,动无欢容。陶无大臣忠慕之节,家庭侈靡,声妓纷葩,丝竹之音,流闻衢路,宜加放黜,以整王宪。请下司徒,论正清议。”所以,钟雅“直法绳违,百僚皆惮之。”(见《晋书·钟雅传》)东晋咸和三年(328年),苏峻以讨庾亮为名,与祖约起兵反晋,攻陷建康。钟雅为叛军所害。追赠为光禄勋,诏赐布帛百匹。他的儿子钟诞任中军参军。钟雅后裔世居江南,亦有迁居浙江者,也逐渐向江南各省扩衍。东晋元熙二年(420年),钟先(钟接的第二十八世孙)的长孙钟宝(有谱作钟简)携三子(善、圣、贤)避难南徙。钟善迁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钟圣移居上元(今属江苏省南京市);钟贤先迁徙至江苏的金陵,后又转徙至虔州(今江西省赣州)义孝坊,再徙至兴国蓝田里。钟贤为赣州钟氏的开基始祖。南朝时,钟贤之子钟朝初为黄门侍郎,奉宋武帝刘裕之命入闽平乱,后因平乱有功,擢升至福建宁化都督任职,居于宁化石壁,成为钟氏入闽始祖。据族谱载,钟朝是携母马氏、妻欧阳氏、三男(远、逸、道)一起入闽的。后见长汀的白虎村山丽水秀,“遂同母、妻欧阳氏与三男筑居立业。”钟朝后裔颇众,分衍各处,如钟助迁广东南海,钟业斋之子钟晃迁江西犹县,续衍南雄等地。钟雅的第七世孙钟屿在南朝梁朝为永嘉县丞;他的儿子钟宠为临海令,为避侯景之难徙居至南康赣县(今江西赣州市)。差不多与钟朝入闽同期,另一支钟氏迁徙至湖北的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这一支钟氏繁衍很快,后毅扩衍至湘、鄂各地。因此,竟陵是钟氏的另一郡望地。 ?"g2v-jTK  
南朝末,钟士雄为南朝陈伏波将军,史书称其为“岭南酋帅”。《广西通志》的《蒋烈女碑》载:蒋母“又笄,从颍川钟氏,讳骞,字宗闵,则魏太尉繇二十代孙。由零陵、汀沅入南,封贺城太守。生二子:长子士雄,拜开府仪同三司、伏波将军、持节广南酋帅;次子士略,银青光禄大夫岭县国公,食邑里五百户。武德四年(621年),李卫公巡抚岭徼,受贺州刺史。”可见,南北朝时,钟姓已播衍至今两广与越南北部一带,植根于少数民族中。 (+y  
唐代,钟姓族人纷纷进入今福建、江西、山西、四川、广东等地。唐初,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河南固始的将佐钟德兴随军入闽,后在福建安家。 `XEr(e9  
至唐代,钟姓在江西繁衍为大族。据《新唐书》载:钟繇的第十七世孙钟绍京(659~746年)“虔州赣人。初为司农录事,以善书法而入‘直凤阁’。此后时署诸宫殿、明堂及铭九鼎,皆其笔也。”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年),他被擢升为“宫苑总监”,“庶理宫廷事务”。唐中宗复位后,韦皇后与武则天之侄武三思勾结,想利用中宗的懦弱,篡夺朝政大权,毒死了中宗,杀害了左羽林郎大将李多祚。一时李家王朝黑云翻滚,朝纲难维。危难之机,钟绍京与后来成为贤君的唐玄宗李隆基共同密商大计,一举铲除“韦武集团”,为其后唐室中兴立了大功,被拜为中书令,加光禄大夫,封越国公。 <1\Nb{5  
唐昭宗时(889~904年),钟盛(钟接的第三十七世孙),字全慕,从河南入闽任汀州刺史。《新唐书》载,景福二年(893年)“建州刺史徐归范,汀州刺史钟全慕叛附于王潮。”《长汀县志·循吏传》也载:“钟全慕,唐昭宗时为刺史,王审知喜其骁勇有谋略,分汀州使守之,祀名宦祠。”钟全慕任汀州剌史十多年,为官清正,兴利除害,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钟盛有3个儿子:仁德、义德、礼德。其中,长子钟义德生也有3个儿子:理政、朝政、礼政。钟理政,字翱。《临汀志》说钟翱:“生而雄武有膂力,善骑射,审知每奇之。”因此,“翱世守是邦,历年甚久,多创塔庙,捐田为粮,大邑僧舍,至今多奉钟令公祠。”(见《永乐大典》)王审知死后,王氏家族内部纷争,诛杀异姓,众叛亲离。钟翱急流勇退,隐居于长汀濯田的同睦坑十多年。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南唐国兴起,钟翱又受南唐国的重用,累官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卒后南唐主赐赠尚书令。所以,《长汀县志·循吏传》载:“钟翱,全慕孙,具经济,善骑射,继全慕为刺史,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钟翱葬于长汀濯田同睦坑。该墓被长汀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J@9NU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时因朝廷签命九龙岗祖坟地(马氏祖婆等坟地)为汀州府衙,住宅签为长汀县衙”,长汀钟氏一部分族人只好外迁。据当地《钟氏族谱》载,“时礼、廉二公移武平,宽、恭、敏三公复移虔州(赣州),惠公居长汀。”钟礼、钟廉为长汀迁徙武平的开基始祖。 ysf~|r4s  
从宋代始,南方的福建、广东成了钟姓族人的主要居住地。福建的漳州、泉州、宁化等地,广东的南海、南雄、莲岭、潮州、梅州、兴宁等地均有钟氏的聚居点。北宋时,福建武平钟氏人才辈出。钟友盛中举,堂兄弟钟友文、钟友武、钟友勇俱荣登进士第。宋元符元年(1098年)蔡京、章惇、等人矫旨清查“元佑党”,钟友文、钟友武、钟友勇、钟友盛兄弟被定为“元佑党”人,受到迫害落难。钟友盛、钟友文、钟友武、钟友勇共有子侄毅、密、察、中、刚、齐、强、庄、正、温、柔、发、理、裕(堂兄弟)14人为了生存,被迫纷纷迁出祖居武平,流向邻省广东等地。据武平、蕉岭《钟氏族谱》载:钟毅迁居冷阳,复居象洞;钟密迁居武平南门,后移居上杭;钟刚、钟察迁居来苏;钟理迁居广东兴宁;钟斋迁居武平招信;钟裕迁居武平南门;钟温迁居漳州,分衍泉州;钟柔迁居广东长宁;钟中、钟庄迁居广东蕉岭;钟发迁居潮州;钟强迁居程乡(梅州)。其中,钟友武次子钟理一支最旺。他的后裔遍布广东兴宁、五华、紫金、增城、东莞、惠州、河源、从化、龙川,以及江西赣州、安远、龙南、定南、全南、遂川、修水、和广西、四川、台湾等地。后来,钟友文之孙、钟密之子钟秀(又名十一郎)诰封中书令、银青光禄大夫,移居武平,并乌石栋之麓建祠;其后裔遍布于武平城乡各地以及蕉岭。 oj_3ZsO  
南宋时,颖川钟氏的钟响为江阳太守,自颖川避难迁居江西于都的竹子坝阱秋乡,后又转徙至宁化白虎村,其后裔迁徙至福建的长汀、广东。(见广东梅州松口《钟氏族谱》)又见广东南雄的《钟氏族谱》载: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钟响(疑为钟响后裔)迁居广东南雄城外五里山。钟响后裔迁徙广东南雄历十二代,明季再迁武岭,又迁上塘,并在上塘开基立祠,后裔由上塘分迁南甫、新塘坑、西坑、雄州镇铺背。 /HRFAqep  
南宋末,祖居河南许昌的钟仁,清淳祐三年(1243年)进士,曾任广东雷州主簿、肇庆路总管等职。咸淳二年(1266年),他致仕北归,时,途经南雄,见南雄浆溪山水秀美,乃携家卜居浆溪,为广东南雄浆溪钟氏开基始祖。他的后裔分为两房,分别迁居长龙圩、龙迳、吊斗下、修仁、油山廖地、南枫、澜河上矽、大塘五炉等地。 yhA6i  
明初,新取得政权的明王朝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实行移民垦荒的战略决策,钟姓作为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至安徽、河南、河北、江苏、山西、陕西等地。与此同时,福建的钟氏也大规模向邻省广东迁徙。元末明初,福建钟氏的钟天柱的5个儿子提龄、遐龄、幀龄、祥龄、瑞龄相继迁徙广东东莞、归善、河原、长乐等地。其中,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钟提龄与胞弟钟瑞龄迁居长乐县(今广东五华县),明初又由长乐割籍兴宁。因此,钟提龄兄弟为福建钟氏迁徙广东兴宁的开基始祖。 _D(rI#q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钟叔敬因避寇乱由龙南迁居南雄溪塘;钟叔敬有3个儿子,除长子留居溪塘外,次子钟仁由溪塘迁居下楼大沙丘开基,后裔分迁山坑;第三子钟永庆由溪塘迁上湖洞开基,后裔分迁江头范岭、珠玑巷、周地排、旱寨下。随后陆继有龙南钟氏族人迁居广东各地,如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龙南象塘的钟万有迁居水口当面岭;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龙南象塘浆湖的钟辟迁居广东南亩邓坑,其后裔分迁缽头碗、马占丘、鹅公岭;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原居龙南程龙水阁上秀排西坑围的钟文沿迁居广东武岭。 bY QRBi  
明中期,广东顺德钟氏出了一位难得的刚正清廉的好官——钟善经。钟善经,字理夫,广东顺德都粘堡(今北滘镇桃村,绿道一带)人,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历任福建兴化府推官,福建道监察御史。钟善经为官刚正,敢于顶撞权贵。他任都察院时,弹劾横行不法的锦衣千户陶淳和太监文芮等,声震一时。同时,钟善经也是一个大孝子,因母亲年老多病,辞官回家。钟善经是一位难得的刚正清廉的好官,去世时,连丧葬费都没有,靠亲友资助,才得草草殓葬。 m#Z# .j_2  
从清乾隆年间始,福建、广东两省大批钟姓族人,为了谋生迁居台湾。清乾隆三年(1738年),梅州钟氏的钟沐芳,偕妻子儿女渡海赴台,成为至今有据可查的钟姓入台第一人。嘉庆年间(1796~1820年),又有大批闽粤两地的钟姓人渡海入台以及到东南亚等地谋生。据武平《钟氏族谱》载:清嘉庆开始,钟氏子孙迁台日益增多。布居于苗栗、头份、铜锣、公馆、狮潭、台北大安、淡水、桃园、龙潭、杨梅、新屋、新竹、台中、高雄、杉林、屏东、万峦、高树等地。台湾省有关文献载,钟姓列台湾姓氏人口的第51位,分布于台湾各地,其中居新竹最多,其次为台北。 Q%mB |i|  
如今,钟姓列中国姓氏人口的第56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0%。其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四川、广西、湖南、浙江6省;6省钟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钟姓人口的83%。钟姓郡望地有颖川、竟陵,主要堂号有“颖川”、“知音”、“敬爱”、“大宗”等。 A`o8'+`C  
二、入明与定居 *w0%d1  
三明境域原居住的古老少数民族——畲族中有钟姓。三明畲族比较集中居住于今的宁化县的治平乡、翠江镇,永安的青水乡和大田的桃源乡、梅山乡等地。 Bad:n o\W  
晋代时,颖川钟氏、钟接的第三十世孙钟贤渡江南下,迁居江苏金陵,后又转徙至江西赣州孝义坊,再徙至江西兴国蓝田里。南北朝时,钟贤之子钟朝为黄门侍郎,奉宋武帝刘裕之命入闽平乱有功,擢升至福建宁化都督任职,居于宁化石壁,成为钟氏入闽始祖。据族谱载,钟朝是携母马氏、妻欧阳氏、三男(远、逸、道)一起入闽的。后见汀州的白虎村山丽水秀,“遂同母、妻欧阳氏与三男筑居立业。” +-CtjhoS  
南宋时,颖川钟氏的钟响为江阳太守,自颖川避难迁居江西于都的竹子坝阱秋乡,后又转徙至宁化白虎村,其后裔迁徙至福建的长汀、广东。(见广东梅州松口《钟氏族谱》) F,)%?<!I  
明景泰三年(1452年),钟接的第五十四世孙钟道庸从江西赣州府兴国县太平乡迁徙到永安青水畲族乡祭头村盖竹洋定居,为青水畲族乡钟氏开基始祖。 mmRJ9OhS  
明末清初,大田县建设镇钟氏迁居沙县的大洛镇昌荣村、山际村上坂等地。 )*x6 FfTUd  
清初,世居邵武府建宁县(今三明市建宁县)的钟世辉、钟世耀兄弟迁居尤溪县西滨后坪。据尤溪西滨后坪《颖川钟氏族谱》载,尤溪西滨后坪钟氏的先祖为钟有昇,世居福建邵武府建宁县长吉保瓜楔下。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钟有昇的第八世孙钟世辉、钟世耀从建宁县长吉村迁居尤溪西滨的后坪村。后坪村钟氏有600多人,分别居住后坪及大他厝两个自然村。钟世辉有3个儿子,分为日房(长子钟禄德)、月房(次子钟禄庆)、星房(第三子钟禄陈)3房;钟世耀也有3个儿子,分为君房(长子钟禄积)、臣房(次子钟禄胜)、义房(第三子钟禄宁)3房。尤溪西滨后坪钟氏繁衍至今已下传13世,有175户、700多人。 ve2u=eQ1  
三、迁移 R2]Z kg  
元末明初,宁化钟贤后裔迁徙至广东各地。据武平、蕉岭《钟氏族谱》载:钟贤后裔子孙众多,分衍各处:钟助迁广东南海;钟业斋之长子钟晃移江西犹县,续衍南雄。又据《崇正同人系谱》载:“贤子朝,宦闽,因家于宁化(居石壁)。传至元末,钟天柱生五子:长提龄,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徙广东长乐;次遐龄,移东莞;三祯龄,徙归善;四祥龄,迁松源;五端龄,亦徙长乐。” >y:,9;  
呼朋唤友
钟文海离线
呼朋唤友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
精华: 1
发帖: 688
铜币: 713 枚
威望: 588 点
贡献值: 92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1
最后登录: 2014-01-21
5楼 发表于: 2010-05-26  
钟氏的姓氏渊源(转)
钟氏的姓氏渊源 SG)hrd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战国时期宋国君偃的三弟公子烈,属于避祸改姓为氏。 nisW<Q`uB  
JS&=V 67[  
从西周时期宋国君主宋桓公往上追溯,是宋国开国始祖微子启之弟微仲衍的十三世孙。微子启和微仲衍同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的庶兄,分别是帝乙的长子和次子。从微子启再往上溯三十代是商朝始祖契。契是帝尧的同父异母兄弟,即帝喾的儿子。帝喾的父亲是娇极,娇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轩辕皇帝。 '}Tf9L%  
Q|O! cEW/  
⑴.成汤灭夏建立商朝: QNk\y@yKw  
xux j  
十八世天乙,名履,契的十三世孙。契以前的原始公社时代,没有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没有剥削,也没有阶级,生产力十分低下。契封商以后,一方面遵帝尧之命,加强对百姓的管理和教育,一方面重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他们将战争得来的奴隶用到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上。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改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显著提高,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逐渐形成。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是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向奴隶制过渡的主要标志。 ?/SIA9VK  
)sh+cfTCb  
传到天乙(成汤)以后,他用伊尹为右相,仲虺为左相。伊尹是天乙之妻陪嫁的媵臣(奴隶),仲虺是夏王朝奚仲的后代,他本身就是一个部落的酋长。得到这两个人的辅佐,天乙如虎添翼,商族的国力日益增强。 ]4$t'wI.  
\G!TC{6  
在事实上造成了商将代夏的形势之后,天乙将都城从商丘迁徙到亳(今山东曹县),先灭了夏东部的两个小国即韦(今河南滑县)和顾(今山东范县),之后乘势攻夏。 t81}jD  
ep<O?7@j-G  
在公元前1766年,夏桀(姒履癸)到鸣条迎战天乙,不料士兵败散,不敢回洛阳,遂逃到昆吾。天乙挥师战败昆吾并灭之,夏桀再败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夏朝最后灭亡。天下尊天乙为帝,建商王朝,称商武王,在位十三年,祀寿百岁,葬平阳府曲沃县。 5$(qnOi  
#K5)Rb-H  
帝天乙有子二:太乙、太丁(十九世)。太乙早殁,幼子太丁太小,按“兄终弟及”,王位传天乙之弟外丙。两年又殁,再传仲壬。仲壬逝世,王位传回给太丁之子太甲(二十世)。太甲生二子:沃丁、太庚(二十一世)。王位先传沃丁,再传太庚。太庚生三子:小甲、雍己、太戊(二十二世)。王位先传小甲和雍己,再传太戊。太戊生三子:仲丁、外壬、河直甲(二十三世),王位先传仲丁、外壬,再传河直甲。河直甲生一子:祖乙(二十四世)。祖乙生二子:祖辛、沃甲(二十五世)。王位传祖辛,生一子:祖丁(二十六世)。祖丁承父位,生四子:阳甲、盘庚、小辛、小乙(二十七世)。王位传小乙。小乙生一子:武丁(二十八世)。武丁子承父位,生二子:祖庚和祖甲(二十九世)。王位先传祖庚,再传祖甲。祖甲生一子:庚丁(三十世)。庚丁生一子:武乙(三十一世),子承父位。武乙生一子:太丁(三十二世),承父位为王,生三子:比干、帝乙、箕子(三十三世)。王位传帝乙,帝乙生三子:微子启、微仲衍和受辛(纣)。 mihR *8p  
";&5@H|  
⑵.微子启是钟氏远古伯祖: 0&YW#L|J  
aMxg6\8  
三十四世微子启,帝乙长子。他和其弟微仲衍出生时,其母尚未贵为王后。升王后生子受辛。帝乙逝世,王位传受辛(纣王)。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发兵伐纣,商朝灭亡。微子启和微仲衍兄弟仍回原封地东海(今江苏沛县),将纣之子武庚封于商丘。 c']3N  
Oc51|[ Wj  
桓公御说孕育了钟氏茂分两支祀,并封周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于武庚周围,史称“三监”。周武王即位两年逝世,子周成王继位,因年幼,周公旦辅佐。周成王三年(公元前1062年)监视武庚的三叔欺侮周成王年幼,带头发难,指责周公旦妄图篡位。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危及周初政治,周公旦奉成王之命,发兵平叛,杀武庚,废三监。派人到东海迎来微子启,将其封在商丘,国号宋,爵位公,从此有了宋国。 y" (-O%Pe  
TT'sO[N[  
⑶.钟氏尊微子启为远古始祖: f:=y)+@1My  
x/UmpJD+  
钟氏是在宋国时孕育产生,所以尊微子启为远古始祖,实际是伯祖。微子启逝世,他的儿子早死,有孙名膈年幼。根据周制“兄终弟及”,王位传其弟微仲衍。微仲衍生一子,名稽(三十五世)袭父爵,稽生一子:申(三十六世)。申继父位,生二子:共、旸(三十七世)。共(泯公)生二子:长弗父河,次鲋(三十八世),弗父河是孔夫子的上十代始祖。王位先传共,薨后传其弟鲋。鲋生一子:举(三十九世)。举承父位,生一子:覵(四十世),覵承父位在位三十年,传位哀(四十一世)。哀在位不到一年而逝世,传位子戴(四十二世)。戴生一子:司空(四十三世)。司空(宋武公)在位十八年,卒前将王位传其弟和(宋穆公)。 xUiSAKrcM  
h=fzX .dt  
宋武公司空生一子:兴夷(四十四世)。宋穆公和在位九年,卒前又将王位再传兄之子兴夷(宋殇公)。但宋殇公被太宰华督所杀,另立宋穆公和之子冯为宋庄公(四十五世)。 (sXR@Ce$  
7V^\fh5~  
宋庄公生二子:长捷、次御说(四十六世)。宋庄公在位十九年逝世,先立捷为宋闵公,宋闵公被大将南宫长万杀害,再改立次子御说为宋桓公。 W!R}eLf@  
#i8] f{  
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国联军攻灭,其后公子烈避奔到许州(今河南许昌),改子姓为钟氏,世代繁衍至今。 3XCePA5z  
XtJ _po  
   x9,X0JO  
': }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与公子烈同宗同源的宋桓公三子遨的封邑,属于以国名为氏。 ?8g*"& cn  
l;N?*2zm[  
公子遨为宋襄公委派出使晋国,生子改姓伯名扈。 aCq ) hR  
.ykCmznf*  
伯扈的孙子伯宗后来出任晋国大夫,因忠直敢谏而得罪了执政上卿郤氏家族而被杀,伯宗之子伯州犁出奔楚国,后仕于楚国,官至太宰,食邑于钟离小国(今安徽凤阳东北十公里),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钟离氏。 YH0=Y mU#X  
.d^XM  
四十六世宋桓公御说,庄公冯次子。他的长兄闵公捷与大将南宫长万行猎,被南宫长万杀于蒙泽。群臣于是立御说为桓公。宋桓公生三子:长目夷,字子鱼;次子兹甫,嫡出立为襄公;三子遨(四十七世)。 X0h`g)Bbf  
0gI^GJN%Y!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兹甫欲继宋桓公称霸诸侯,与楚国泓水一役为楚所败,身受箭伤,一蹶不振,欲联晋国报仇,派其弟公子遨出使晋国。公子遨在晋国生子,改姓伯,六代后传至伯嚭,又六代传至钟离昧。钟离昧遇害以后,其次子钟离接单姓钟,宋襄公兹甫在位十四年,公元前637年逝世,子王臣继位(四十八世)。 ?"d25LyN  
}# ~DX!Sj  
王臣在位十七年,周襄王三十二年(公元前620年)逝世,宋国大乱,王臣弟御杀王臣太子和大司马公孙固自立,群臣不服,联合起来杀御而立王臣少子杵臼为昭公。宋昭公逝世,子鲍革继立为文公(四十九世),宋文公在位二十二年,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逝世,子共公段立(五十世)。共公段在位十三年,周简王七年(公元前579年)逝世,子平公成立(五十一世)。宋平公成在位四十四年,周景王十三年(公元前532年)逝世,子元公佐立(五十二世)。宋元公佐生二子:长头曼,次褍泰(五十三世),褍泰生纠,纠生特。佐死在去鲁国的路上,子头曼立。宋景公头曼在位六十四年,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逝世,头曼无嗣,只好立其弟褍泰的孙子,他的侄孙公子特(五十四世),这是七百多年宋国历史上第一例隔位传代。宋昭公特在位四十七年,子购由(五十五世)立。购由在位八年,子休公田(五十六世)立。宋休公田在位二十二年,子辟公僻兵(五十七世)立。宋辟公僻兵生四子:长剔成,次偃,三昌,四烈(五十八世),宋辟公在位三年逝世,长子剔成立,他是宋国第二十五位国君,也是宋国七百八十年历史的最后一世。但在周显王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他的公爵没有维持下去,遭其二弟偃的袭击,剔成奔楚国。赶走了剔成之后,偃自立为君,自称君偃。君偃是夏桀殷纣一类的昏庸腐败之君,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联军将其攻灭后,他的三弟公子烈避奔到许州(今河南许昌),改姓钟氏,翻开了钟氏历史的第一页。 V<ZohB?y  
3X0"</G6  
四十八世伯扈,宋国四十七世公子遨之子。公子遨奉其兄襄公兹甫之命,出使晋国,不辱使命,争得了晋国的支持。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姬重耳即位,晋文公四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再伐宋国,宋国告急于晋国。晋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晋国出兵与宋国联军在城濮大败楚军,报了宋襄公在泓水之战败于楚国的“一箭之仇”。 n#{z"G  
XIgGE)n  
公子遨出使晋国,再也没有回宋国。后来他在晋国生一子名扈,改姓伯,名伯扈。伯扈生一子伯宗(四十九世)。伯宗生一子伯州犁(五十世),伯州犁生二子长伯郤宛、次连(五十一世),连居南阳,以其祖父伯宗的名字为姓,成为宗姓的始祖。伯邰宛生一子伯嚭(五十二世)。伯嚭仕吴国为太宰,史称奸相一个,在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打败了吴国后被杀。其子簠在家乡钟离小国以邑名为氏改姓钟离,名钟离簠(五十三世)。钟离簠生一子:钟离髦(五十四世)。钟离髦生一子:钟离秩千(五十五世)。钟离秩千生一子钟离垣(五十六世)。钟离垣生一子钟离鬷(五十七世)。钟离鬷生一子钟离昧(五十八世)。 eQiK\iDS  
oVG/[e|c'  
钟离昧生于战国末期,后来成为西楚霸王项羽的车骑将军。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楚霸王败死,钟离昧逃亡投奔在汉军大将韩信府,被汉王刘邦用谋臣陈平之计杀害。 O?6ph4'  
0/1Ay{ns  
钟离昧生有二子:长子钟离发居九江郡(今安徽寿县),次子钟离接为避父难,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在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改单姓为钟氏。他是继钟烈氏之后又一支钟氏的受姓始祖,为钟接系钟氏的新纪元(五十九世)。 s/;iZiWK  
q_h=O1W  
钟氏、钟离氏族人大多尊奉微子启为得姓始祖。 #s4v0auK  
$jpAnZR- /  
   ^#-i%V%  
20Umjw.D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宫廷乐师钟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b5-WK;  
(?G?9M#7_  
按周礼规定,在春官大宗伯以下,有一负责钟吕等打击乐器的属官,称钟师。担任钟师的人,其职位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故世代相袭。 *8ZaG]L  
r )EuH.z  
乐器中以“钟”为十二律之首,郧公钟仪的先祖以职业为姓姓钟。他们后代中有著名的有楚国大夫钟建以及钟子期,其中的钟子期,因在《警世通言》中有“高山流水识知音”的故事而名闻遐迩。 2MV!@rx  
J%Cn  
   >uu ]K  
Pjs L{,  
第四个渊源:源于羌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H pZD^h?L  
Y-0o>:SM  
北魏高祖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执政时期,有羌族人内附,北魏孝文帝特赐其姓钟氏,全名为钟岂。其后裔子孙世代为钟氏至今。 7$z]oVbO'  
&<oZl.T  
   mbij& 0  
sQ4~oZZ  
第五个渊源:源于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Y0kvnd  
4Ou|4WjnL  
少数民族中钟氏最多的是畲族,传说是高辛氏后裔伯夷的后代。 ~ AU!Gm.  
c" |4'#S  
传说,畲族的始祖盘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别姓盘氏(盘庚)、蓝氏(蓝光辉)、雷氏,一女名叫龙郎公主。后来,有一个叫钟志深的汉族青年入赘,与龙郎公主结婚,因而由汉族改为畲族,并将汉姓钟氏带入畲族,钟志深遂成为畲族钟氏的始祖。 qu}&4_`%:V  
TQor-Cymz  
畲族钟氏一族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数省之地。 w7(jSPB  
T i{~  
   %,Pwo{SH  
,%bG]5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5._=m"Pl  
y;.U-}e1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QR.]?t;1  
L.%N   
蒙古族钟吉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抚顺(今辽宁抚顺)、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onggi Hala。 ;Q1/53Y<  
@T }p.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钟吉氏所冠汉姓即为钟氏。 4v=NmO }  
-0 e&>H%  
   rJ@yOed["b  
hC nqe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C'dW  
QJsud{ada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s+F+8"P+  
BEm~o#D  
⑴.满族宗佳氏,亦称周佳氏,满语为Jo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河(今黑龙江上游或嫩江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钟氏、周氏等。 J:N4F.o&K  
rA">< pH  
⑵.满族觉罗氏,满语为Gioro Hala,后有冠汉姓为钟氏者。 3U_,4qf  
,h#U<CnP#  
本书按: ^Hdru]A$2  
UC u4S >  
关于满族觉罗氏,早期的俄国学者史禄国从土著满族人中收集了一个非常悲凉的传说: AUan^Om  
-F]0Py8(  
在蒙古和南宋联手灭金国的时期,已经失国潦倒的金国遗民们无奈地从中原逃回祖先的故乡,为了生存,一路上向人乞讨,形成一个具有相当的文化底蕴的“丐帮”。他们为了纪念国耻和自己的凄惨遭遇,抛弃了自己的本姓,以“Giohoto”(乞丐)为姓氏,形成了一个女真复国主义的特殊“哈拉”,散处在东北各地生息繁衍,经过数百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祖先的愿望,建立了雄霸天下的满清王朝,“Giohoto”,也就随着岁月的流失而转为“Gioro”(觉罗),历史就这样模糊了。 }Q=@$YIesD  
{<p-/|Z52  
近有学者发现,在清朝《钦定满洲祭祀条例》的卷首中有“我爱新觉罗姓之祭神……”一语,但相对应的满文实际为“Meni gioro hala wecengge”,因此,这句话的正确汉译应该是“我们觉罗姓所祭祀的……”显然,这证明了满清皇室在主观上掩饰爱新觉罗与各个觉罗之间的特殊联系。 53i7:1[uV  
OYj4G ?c  
值得注意的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第五子荣亲王爱新觉罗·永琪的后代金启琮(满族史学专家)在研究乾隆大帝的诗集《盛京赋》时,发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爱新’是家族的‘徽称’,‘觉罗’才是姓氏。”这说明:天下满族觉罗氏是一家。 ]+OHxCj:  
U1.w%b,  
   voD0 u  
4!I;U>b b  
第八个渊源: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uTX0lu;  
'QMvj` -  
彝族钟氏,源出狄俄米安家支的钟里氏、钟拉氏。后在名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省改为单字汉姓钟氏,世代相传至今。 Z7Y+rP[l  
gvoo1 Sa  
   1]yjhw9g  
aDae0$lc.S  
第九个渊源:源于裕固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HxH.=M8S_  
ssWSY(j]  
裕固族,起源于唐朝时期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民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丁零、公元四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色椤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部。 No'^]r  
ITq$8  
回纥部,是东部铁勒(狄历、敕勒、高车)的六大部之一,后来东部铁勒在反抗*****厥汗国的斗争中,形成了以回纥为核心的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或简称“九姓”。公元八世纪中叶,回纥击败突厥,在乌德勒山(今杭爱山支系)、温昆河(今鄂尔浑河)建立回纥汗国。公元九世纪中叶,回纥汗国为黠戛斯民族(鬲昆、隔昆、坚昆、护骨、结骨、契骨、纥骨)所破,回纥各部四处迁徙,其中一支迁至甘肃地区河西走廊一带,与早先迁来的部分回纥汇合,在这里生息繁衍,史称“河西回鹘”。 0zL7$Q#c  
Me.t_)  
元朝时期,朝廷称其民族为“撒里畏兀”、“撤里畏兀儿”。至明朝初期,其部落陆续迁至祁连山一带,自称“尧呼尔”。清末民国初期则多称“锡喇伟古尔、西喇古儿黄番”。按其分布地区,分别使用三种语言: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尧乎尔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恩格尔语和汉语。裕固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X=2Ff  
`akbzHOM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该民族曾称自称为“撒里维吾尔”。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其本民族的意愿,确定以同明朝时期的称谓“尧呼尔”谐音相近的“裕固”(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民族称谓。1954年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在甘肃省建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Zl:Z31  
[h3y8O  
裕固族钟氏,源出贺郎格家部落钟鄂勒氏族,世居甘肃南部,在清末民初改汉姓为钟氏。 ^<}>]F_  
~<)CI0=  
   HZG<aY="  
oD0N<Ln}  
第十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C4`u3S  
_F"o0K!u  
在今白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钟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1>$}N?u:T  
<21@jdu3n,  
   ?puZqVu5  
Hf ]w  
得姓始祖:微子启、钟离接、钟建、钟子期、钟岂、钟志深。
呼朋唤友
钟他山离线
级别: 总版主
UID: 7
精华: 0
发帖: 80
铜币: 2380 枚
威望: 9 点
贡献值: 49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2
最后登录: 2014-12-18
6楼 发表于: 2010-05-26  
LZ辛苦了。
是个不错的人
钟文海离线
呼朋唤友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
精华: 1
发帖: 688
铜币: 713 枚
威望: 588 点
贡献值: 92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1
最后登录: 2014-01-21
7楼 发表于: 2010-05-27  
呵呵,应该的
呼朋唤友
钟文海离线
呼朋唤友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
精华: 1
发帖: 688
铜币: 713 枚
威望: 588 点
贡献值: 92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1
最后登录: 2014-01-21
8楼 发表于: 2010-05-27  
又有以下说法(仅供参考): jMT];%$[  
,sM>{NK 9R  
按照“钟”姓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区域和民族来写,分为山东(华夏)、湖北(华夏)、湖南(畲)、四川(羌+鲜卑)、两广(蛮)五个部分。 vfh0aW-O  
N1O& fMz  
一、山东 P@u&~RN9f+  
 `#m>3  
MJ曾经曰过:啊~山东,您孕育了最早的钟”姓人。 0B4&!J  
Hko(@z  
让我们一起回首那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五帝”是哪五帝?有很多说法,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太昊、炎帝、黄帝、少昊和颛顼。关于这五位老祖宗究竟是指个人还是指氏族的复杂问题,我们先放到在一边,从其中的“少昊”开始,将“钟”姓人的褂子扒将起来。 {U`B|  
.q>4?+  
少昊氏属于“东夷”,东夷人喜欢鸟,以鸟为图腾。少昊氏的后裔皋陶TX在尧、舜时期掌管司法之事,如今的法律工作者都该记得这位TX。皋陶的儿子伯益(柏翳)TX是位畜牧业专家,善于驯养鸟兽,传说《山海经》就是他写的,当然这说法很不靠谱。伯益TX助禹治水,立了大功,由舜赐姓为“嬴”(您猜对了,就是秦始皇嬴政TX的那个“嬴”)。“嬴”姓是“钟”姓的起源之一。 4/Vy@h"A3  
Xgy)Z:R  
伯益的后代在山东临沂一带建立了“钟离国”,其子孙以“钟离”或“钟”为姓。呱唧呱唧鼓掌,说了这么半天,“钟”姓终于出现了,这是“钟”姓起源中最早的一支,撒花思密达! Mohy;#8Wk  
""dX4^gtU  
周初,武庚联合钟离国等诸国叛乱,周公姬旦东征平叛,钟离国失败,被迫迁徙于安徽凤阳东。春秋时代,楚国强大,钟离国成为楚国的边邑。由于钟离国位于吴、楚两国的边境地带,又由于吴、楚两国互不DJ,钟离国成为两国的兵家必争之地。就在伍子胥TX投奔吴国后没几年,钟离国与吴国的边邑卑梁国之间发生了“小童争桑”事件,开始是争桑的两家人互殴,钟离人殴死了卑梁人。卑梁大夫一听,怒了,发邑兵攻打钟离国。楚平王一听,也怒了,发国兵攻打卑梁国。吴王阖闾一听,也怒了,发国兵攻打楚国。结果,吴国把钟离国给灭了= =b 史称:一棵桑树引发的血案。 (f5v{S6b(  
iz2I4 _N  
二、湖北 lu GEBPi  
'm;M+:l 6  
MJ曾经曰过:啊~湖北,您孕育了最早的“钟”姓名人。 L?@ TF;  
8Jz/'  
(一)“嬴”姓起源的钟姓人,沟昂!  n(mS  
4HG@moYn@  
安徽凤阳东的钟离国虽然被吴国灭了,但还有不少幸存的钟离人,楚国的箴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谏官,楚国的官员大多叫“X尹”)宜咎(臼)TX将他们迁移到了湖北汉川东,重新筑造了钟离城。起源于嬴姓的“钟”姓人,在这座新的钟离城中继续繁衍。  l*+"0  
%7_c|G1  
(二)姓“钟”的净是音乐家 yxECK&&P0#  
U2tsHm.O  
春秋时,楚国出了三个“钟”姓名人,他们是:钟仪、钟建和钟期。可巧,这仨人都出身音乐世家,都是楚国著名的音乐人。热爱音乐的小钟啊,难道这就是遗传吗? h-XMr_F  
%Jrdr`<  
1、 钟仪 >gt_C'  
ZU vA`   
关于钟仪的出身,我见过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钟仪的祖先是周朝乐官,周室衰落后,许多乐官流落于各诸侯国,其中可能就有钟仪的祖先。按照这种说法,钟仪的祖先很有可能是“姬”姓(“姬”姓是周朝的国姓,前面说过“周公姬旦”嘛)。由于我这人才疏学浅读书少,没见过此说的原始的、确切的记载,又由于此说只是基于一种猜测,因此,这种说法我们就不深入讨论了。 yqg&dq  
/f_c?|  
还有一种说法:钟仪出身于楚国的“伶人”世家,大家不要一看见“伶人”二字就觉得钟仪和小顾一样出身低贱,“伶人”在周朝指的是乐官,楚国的乐官叫作“乐尹”(前面说了,楚国的官员大多叫“X尹”),由于楚国人特别热爱音乐舞蹈(啊~小钟,你很有楚风啊~~~),所以,楚国乐尹的地位格外高。如果钟仪是楚人,那他的祖先很有可能是“芈(芊)”姓。 jU#/yM "Y  
MuQBn7F{c  
要扒楚人祖先的褂,就要从黄帝他老人家说起。按照《史记.楚世家》的说法,黄帝生了个儿子叫昌意,昌意生了个儿子叫颛顼(前面讲过,他也是“五帝”之一哟),颛顼生了个儿子叫称,称生了个儿子叫卷章,卷章生了个儿子叫重黎,重黎在帝喾时代做火正,被帝喾命为“祝融”。后来共工氏作乱,帝喾让重黎去干掉共工氏,却没做干净,帝喾便让庚寅日把重黎给干掉了,让重黎的弟弟吴回继任火正,吴回也是祝融(古代的“回”是“雷”的简体字,在传说中,祝融既是火神也是雷神,常常把人雷得风中凌乱、如魔如幻)。 JJvf!]  
!U,^+"l'GP  
我为毛要不厌其烦的说祝融的事儿呢?因为楚人奉祝融为始祖,楚文化的主干就是祝融文化。 &M)S~Hb^  
a{lDHk`Wf  
我们继续说吴回,吴回生了个儿子叫陆终,陆终娶了鬼方氏的姑娘女颓,女颓为陆终生的第六个儿子叫季连,由于季连姓“芈”,“芈”便成了楚人早期的国姓。“芈”是羊咩咩的意思,为什么是羊咩咩的意思呢?因为季连的妈妈女颓是鬼方氏的姑娘,鬼方氏属于东部羌人,羌与羊同,所以季连姓“芈”。你们看你们看,小钟喜欢放羊,那是有历史原因的。 W~1/vJ.*l  
;|2h&8yX(/  
后来,季连的后代又不姓“芈”,改姓“熊”了,涌现了一批名叫“熊X”的首领,动不动就吼“我蛮夷也”,然后理直气壮的跟中原华夏族掐架,BH啊~~~ mErXdb|L  
xHml" Y1  
BH的楚人虽然总是自称蛮夷,但他们非常热爱音乐,尤其喜欢“钟”这种乐器(曾侯乙墓编钟就是在楚国故地出土的)。大家都知道,中原华夏族以鼎为重器(有没有想起《鹿鼎记》呀),一个国家把另一个国家打败了,常常要把战败国的鼎搬走。楚国不一样,他们以钟为重器。楚昭王时,伍子胥率领吴国军队攻破楚国的都城郢,打碎了代表着楚王王权的“九龙之钟”。再后来,白起率领秦国军队攻破郢(此郢已非彼郢),把所能找到的钟全都搬走了。苏轼为此写了一首诗《渚宫》,说:“秦兵西来取钟虡,故宫禾黍秋离离。” ;w(]z  
>`jsUeS  
总之,楚人很喜欢音乐,在各种乐器中又最喜欢钟。钟仪出身于楚国的乐官世家,姓“钟”是自然而然的了。 @G vDl=.  
I5"ew=x#  
2、钟建 +[ _)i9a  
N*PF&MyB  
伍子胥攻楚时,楚昭王带着妹妹季芈畀我(您没看错,这位王妹的名字正是“季芈畀我”这四个字)等人逃离郢都,随侍中就有钟建TX。逃亡途中,钟建TX曾经背过季芈畀我,姑娘俊俊的美啊,小伙儿帅帅的靓,姑娘小伙儿真棒真棒真棒棒啊,他们俩人相爱鸟,于是楚昭王把季芈畀我嫁给了钟建,还任命钟建为乐尹。 iL-I#"qT,  
u_aln[oIv  
3、钟期 vT<q zN  
kT(}>=]g  
钟期就是钟子期,这个人不用说了吧。高山流水,伯牙子期,“我没有把你当兄弟,我把你当知音。”小钟,“知音”的情节和你有渊源啊~~~ &FWPb#  
/H)K_H#|;  
总结一下钟仪、钟建、钟期这三个最早的“钟”姓名人(他们的生平我就不讲了):他们都出身于乐官世家,都精通音律。他们的“钟”姓,应起源于他们世代所从事的职业。 q%4l!gzF3  
LzEAA{  
(三)“子”姓起源的钟姓人 hT&,5zaWdv  
+uF!.!}  
我们又要回首了。刚才我们扒祝融的褂时不是提到帝喾了么?帝喾的次妃叫作简狄,简狄吃了个蛋生了个娃(古代净是吃蛋生娃的传说),名叫契。契和伯益一样,也曾助禹治水有功,舜就赐契姓“子”,封他于商。中间省略一大堆爷爷生爸爸、爸爸生儿子、儿子生孙子的过程,出来个孩子叫成汤,成汤建立了商朝,之后再省略一大堆爷爷生爸爸、爸爸生儿子、儿子生孙子的过程,到了帝乙这一代,所生长子是微子启,人不错,可惜是个庶出,所以没有资格继承王位。帝乙的嫡子是辛,辛继位后,成了我们熟知的——殷纣王。 TQ? D*&  
(K$K;f$"r  
但凡看过《封神榜》的人,都知道武王伐纣的故事。殷商灭亡了,但殷人还在。周公姬旦将微子启封于宋,幸存的殷人十分爱戴微子启,和他一起到宋国繁衍生息。 4#5w^  
r<;bArs-u  
在宋国的历代国君中有个宋桓公御说,御说有个曾孙叫伯宗,伯宗是晋国大夫,能干,而且敢于直谏,却被三郤谗杀,他的儿子州犁逃到了楚国,被封为大夫,食邑就在前面所讲的湖北汉川东的钟离城。从此,州犁的子孙也称“钟”姓。 O&# bC  
}2Lh'0 xY  
三、畲族的钟姓人 \/jr0):  
r)|X?   
(一)畲族传说:盘王与三公主的故事 ZQvpkO7}M  
x@+m _y  
记不记得前面两次提到过的帝喾(高辛氏),这次的故事还是和他有关。话说帝喾当政的时候,有个老太太(也有说是帝喾的老婆)的耳朵得了怪病,从耳朵里头挑出个虫茧来(恶~~~)。老太太真是善,既没把这虫茧捏死也没把它扔掉,而是放在瓠瓜里,上面扣个盘子,养着!虫茧长啊长啊长大了,竟然出落成一个又帅又MAN、五彩斑斓的……狗狗= =b这条狗狗的名字叫作“盘瓠”。 \TG!M]D:  
H|='|k5Y.  
后来北方的犬戎作乱,帝喾放出话来:“谁能斩下犬戎首领吴将军的首级,我就赏他黄金,封他食邑,还要把我顶顶漂亮的小女儿三公主嫁给他。”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成了众人/狗皆知的事情,盘瓠嘚嘚嘚的进了犬戎的敌营(估计没人会去拦一条狗= =b),趁着吴将军喝醉了酒的当儿,咔嚓就把他的脑袋啃下来了。盘瓠叼着脑袋跑回本国见到帝喾,帝喾一看,这脑袋还真是吴将军的!这可得赏!给他黄金!给他食邑,再把三公主嫁给他……呃,黄金和食邑倒还好说,迈克尔.杰克逊的猩猩还有大笔财产呢,可要把三公主嫁给他……哇,人shou啊,会被版主封ID的……帝喾这下可犯了难。这时盘瓠张嘴说人话了:“您别犯难了,您找个大钟把我扣起来,扣个七天七夜,我就能变成人。”帝喾是个尊重狗狗意见的人,真的听话找来一个金钟把盘瓠扣在里面。扣到第六天的时候,美丽善良的三公主担心狗狗未婚夫在里面没肉骨头会饿着,就掀开金钟想给darling送点吃的。金钟一掀开,三公主立马星星眼了:哇,好漂亮的脚!好长好直的腿!(消音:哔——)!好结实的腰腹!好宽阔的胸膛!好健美的手臂!总之,身材好好的一个大帅哥喔(狗狗是不会穿衣服的)!呃,可惜掀早了一天,只有身子变成了人,头还是狗头= =b   hFw\uETu  
]JX0:'x^  
三公主和狗头人身的盘瓠欢天喜地的结了婚,婚后生下三男一女。帝喾赐长子姓“盘”,次子姓“蓝”,幼子姓“雷”。后来,盘瓠又招赘了一个姓钟的男子做女婿,其后代便姓“钟”。“钟”姓、“蓝”姓和“雷”姓,至今仍是畲族大姓。 QZBXI3%#s  
XA~Rn>7&H  
“盘王(盘瓠后裔对盘瓠的尊称)与三公主”的传说千百年来以各式各样的版本在畲族人民中世代传唱。传说虽然不靠谱,但我们通过传说可以影影绰绰的看到它背后隐藏的历史。 {xw*H<"f<  
r}i<cyL  
二)钟离人:是结局,也是开始 &* 4uji  
.>0e?A4,5?  
再回过头来讲我们前面提到的楚国附庸“钟离国”(以“子”姓后裔为主)。秦始皇一统天下,钟离国彻底灭亡,其子孙或姓“钟离”(比如沐晟,啊不,是项羽手下的名将钟离昧),或姓“钟”。部分钟离人被迫迁徙到湖南钟水流域,与当地土著一起生活并通婚,而当地土著正是畲族的先民。在“盘王与三公主”的传说中娶了盘瓠之女的钟姓男子,应该就是钟离人的后裔,钟姓男子入赘给盘瓠之女的传说,正好印证了钟离人迁徙到当地后娶当地女子为妻并生育后代的历史。 =2#a@D6Bl  
ZdEeY|j  
原属于华夏族的钟离人,在与畲族先民共同生活和通婚的过程中,逐渐融为畲族中的重要一支。后来,钟姓畲族人又迁徙到了浙江和福建等地。与汉族“钟”姓人不同的是,这支“钟”姓畲族人的“钟”姓,其繁体字写法变成了“金+童”,而不再是“金+重”。 \ ?[#>L4  
XD`QU m  
四、古代羌人中的钟姓人 /&=E=S6  
&nk6_{6 c  
前面讲楚国钟姓人的时候,我们提到过楚国先祖“季连”的老妈——鬼方氏的“女嬇”,鬼方氏属于古代羌人。 'sJ=h0d_[V  
^e$;I8l  
羌是咱国家很古老很古老的一个民族,和汉族的先祖华夏族一样古老。如今,曾与华夏族同场竞技的蛮夷戎狄等族已纷纷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古代羌人历经无数争战、迁徙、征服与融合,成为中国今天56个民族中的羌族。2008年,这个古老民族所聚居的汶川、北川、茂县和理县等地经历了512大地震。在这里,我们先把钟姓起源的话题放一放,向钟汉良先生在512地震中的善举表示一下敬意。 ,ZcW+!  
&\][:kG;  
在那神话与历史混成一锅粥的年代,羌族和华夏族有不少通婚的例子,除了上面说的“女嬇”之外,帝喾的大老婆“姜嫄”(前面提到的商人先祖“契”的老妈“简狄”是帝喾的二老婆)也是羌人。姜嫄虽然是帝喾的大老婆,却一直没能为帝喾生出个一儿半女。一天,姜嫄去郊游,看到地上有个巨人留下的大脚印,出于好玩之心,姜嫄在这个脚印上踩了踩(现在我们管这种行为叫作“强帖留爪”)。这一踩不要紧,“姜嫄”的身心感到一股子说不出来的欣悦劲儿,什么欣悦劲儿呢?圣母玛利亚的,她怀孕啦!生下了儿子“弃”。“弃”虽然是姜嫄的儿子,但他的爹并不是姜嫄的老公帝喾。“弃”和小顾一样,都是没爹的娃,但他的命运要比小顾好得多,长大后成为一位伟大的农业家,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后稷”大人,并被周人奉为先祖。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姬旦这些人,都是“弃”的后代,也可以说都是姜嫄的后代。 a z 7Vy-  
w,NK]<dU@  
姜嫄和女嬇的故事,说明华夏族乃至汉族的形成,有古代羌人掺和的一脚(甚至还有人说炎帝和禹也是羌人,我才疏学浅读书少,对这种说法我是要犯嘀咕的,所以咱就不讨论了)。他们掺和归掺和,经济文化上比起华夏族还是落后不少的。从“羌”这个字就可以看出,这个民族和小钟一样——爱放羊,主要靠畜牧业吃饭。春秋时期,羌人中出了一个大英雄,名叫“爰剑”。爰剑曾经在秦国做过奴隶,后来逃回羌人的地盘,教大家农耕。从此,羌人一边放羊,一边种地,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bz_Zk  
lgZ3=h  
羌人不但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发展也很迅速。我们现在一说古代戎狄没文化,常常举例说他们老爸死了老妈要嫁给儿子(前提是老妈不是这个儿子的亲妈),哥哥死了嫂子要嫁给小叔子,啊哟哟,违背人伦哇~~~但是,风俗自有其必要性,范晔在《后汉书.西羌传》中说,正是这种风俗的影响,使得羌人“国无鳏寡,种类繁炽”,人口增长很快。 /)SwQgK#  
g$~3@zD  
羌人虽然人口多,民风强悍,却始终不够强大,因为他们不团结。羌人一直没能像匈奴、鲜卑那样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谁强大了,谁就自立门户,和其他部落打来打去,谁弱小了,就依附另一个部落,跟着这个部落和其他部落打来打去,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内讧当中去。所以,羌人对华夏族乃至汉族地区的侵扰,不像犬戎、匈奴、鲜卑等族那么严重。 b .k J&c  
 C~vU  
也许正是因为人口的压力,羌人的地盘从原来的甘肃、青海、陕西等地逐渐向南迁移和扩张。汉朝的西部边境,从西北到西南,到处都有羌人。范晔说羌人“种类繁炽”,都有哪些种类呢?比如 “先零羌”、“烧当羌”、“参狼羌”、“牦牛羌”,“白衣羌”、“青衣羌”等等,还有一个——“钟羌”。 b r)oSw  
(Q !4\Gy  
据说,羌人中的“钟”姓,正是源自于“钟羌”,钟羌人以部落名称为姓,即“钟”姓。应该注意的是,“钟羌”之钟,是“金+童”的钟,而不是“金+重”的钟,所以,钟姓羌人所姓之钟是“金+童”的钟,比如北魏时率领2300户(一户大约可以视为7人)族人归附的“钟岂”,就得写成“金+童”的钟。我们前面讲华夏族的钟姓起源,关键词是“钟离国”,“钟离国”的“钟”是“金+重”的钟,而不是“金+童”的钟,所以,汉族“钟”姓应该写成“金+重”的钟。 L0SeG:  
]RmQ*F-  
前面提到的“钟岂内附”中的“钟岂”是吐谷浑(念“突玉魂”)国人,“吐谷浑”原为人名,是西晋时慕容鲜卑(《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祖先)单于“慕容涉规”的庶长子,原据辽东,因与慕容涉规的嫡子,也就是慕容鲜卑的继任单于“慕容奕”不睦而率众西迁。吐谷浑及其子孙经过扩张,在甘肃南部、青海和四川西北部建立了吐谷浑国。前面说过,这些地方原本是羌人(其实还有氐人、月氏人、汉人等)的地盘,吐谷浑人去了,难免与当地人发生矛盾。长话短说,吐谷浑人决定硬的不行就来软的,采取与羌人通婚等民族融合的方式,吸收羌人共同治理吐谷浑国。除甘肃临洮的钟羌以外,据说唐朝时四川岷山一带也有不少钟姓羌人。后来,吐蕃强大,吐谷浑就被他们灭掉了。 TX]4Y953D  
: j&M&+  
五、南蛮俚人中的钟姓人 ;$@7iL  
9+.0ZP?  
前面讲过,汉族钟姓最重要的源头是楚国的钟离国。先秦时,楚国是华夏文化的边缘地带。在华夏族的心目中,楚国是半蛮夷半华夏,而楚国之南的百越,那更是彻头彻尾的蛮夷。“百越”的“百”,指很多很多;“百越”的“越”通“粤”,指人;“百越”泛指南方(比如云南啊、广西啊、广东啊、福建啊这些地方)很多很多的土人。 =+q9R`!L]  
vq *N  
后来,秦灭六国,秦朝的南疆一直延伸到荆楚故地的南端,即四川、湖南、江西、浙江等地。但是,秦始皇嬴政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他怎么能容忍百越那么一大块地方居然不受他的统辖呢?自公元前219年起,秦始皇南凿灵渠,三征百越,历时5年,终于让大秦帝国的疆土直达南海之滨!秦始皇设立南海、桂林和象三郡,岭南从此正式并入中国的版图。 lIO.LF3  
CGIcuHp  
(水利副工程师柯志宏插花:灵渠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和军事工程。大家不仅要关心都江堰,也要关心一下灵渠哟^_^) wJJ4F$"b  
22|eiW/a  
那个时候的岭南在中原汉族的心目中属于化外之地,岭南的土著都是不通教化的南蛮。其中,广西东南和广东西南的南蛮被中原汉族称为“俚人”。隋朝时,生活在临贺郡(今天的广西钟山县和贺州县)的俚人中出现了不少“钟”姓人。我常天真的想:他们姓钟,大概是因为他们住的地方曾经叫作“钟山”吧(汉朝时治设钟山)。 |,bsMJh0  
呼朋唤友
钟文海离线
呼朋唤友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
精华: 1
发帖: 688
铜币: 713 枚
威望: 588 点
贡献值: 92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1
最后登录: 2014-01-21
9楼 发表于: 2010-05-27  
一、姓氏源流?   & |u  
        春秋时,宋襄公(公元前650~637年在位)派遣他的弟弟子敖出使晋国。子敖在晋国为官,生子改姓伯名扈,伯扈的儿子伯宗为晋国大夫。《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云:“伯宗,晋之贤者也,为郤氏所谮被杀,子州犁奔楚,邑于钟离,今之濠州也,子孙以邑为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钟氏出自子姓,与宗氏皆晋伯宗之后也。伯宗子州犁仕楚,食采于钟离,因以为姓。楚汉时有钟离昧为项羽将。”宋人林宝《元和姓纂》记载:“钟,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钟离,因氏焉,子孙或单姓钟氏。”商务印书馆编的《辞源》云:“钟:晋伯宗之后,楚有钟建、钟子期。”《颍川上杭钟氏族谱》及其他各地的钟氏族谱里都印有“微子启肖像”,像内题注:“商汤本支,宋微子之后,州犁公以邑为氏。”钟离郡在后齐时改为西楚州,隋开皇二年(582)改称濠州。治所在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东部。钟离黎(即州黎)被多数钟姓人奉为得姓始祖。   1?"vKm  
    ?秦末,伯宗的九世孙钟离昧是楚霸王项羽的名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楚汉时,有钟离昧为项羽将。有二子,长曰发,居九江,仍故姓;次曰接,居颍川长社为钟氏。”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他担心钟离昧会替项羽报仇,悬赏千金捉拿。钟离昧躲进昔日好友韩信家中,刘邦用陈平之计,诱使韩信逼钟离昧自刎,时为汉六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钟离昧长子钟离发居九江郡(今安徽寿县一带),次子钟离接为避祸逃到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去离字而单姓钟,是为钟姓接系之始祖。钟接在颍川定居后,到他的二十三世孙钟宠的700多年里,瓜瓞绵绵,代有簪缨,或为国家栋梁之材,功勒钟鼎,如十二世钟繇,他不但是魏国相国、太傅、定陵侯,还是十分有名的大书法家,“舞鹤飞鸿”典出于他;或为军队长城之任,戮力上国,如十六世钟雅,助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累官广武将军、中丞廷尉、侍中尚书。   DW@PPvfs  
    ?宋国的第二十五位国君剔成,在周显王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遭到他的二弟偃发动的“宫廷政变”而下台,逃难到楚国。偃自立为君,自称君偃,他是一位腐败昏庸的国君,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国所灭。他的三弟烈避奔到许州(今河南许昌),因其祖上曾食采钟邑,即改子姓为钟姓,是为钟姓烈公系始祖。   Lm\N`  
     ?以官为姓的钟氏出自古代的官名钟师(掌管击钟奏乐)。按周礼规定,在春官大宗伯以下,有一位负责钟、吕等打击乐器的属官叫钟师,因其专业性极强,故世代相袭。据史书记载,州犁逃到楚国之前,楚国已有钟氏,如钟仪、钟建、钟子期等。所以姓氏学家张澍认为钟姓最早的一支系是以官为氏,是周代钟师的后代。   7X.rGJZq  
    ?此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有钟姓。如畲、羌、满、蒙古、白、彝、回、裕固等族。比较有名的有:钟保,满州镶黄旗人,雍正十二年(1734)为湖广巡抚;钟音,满州镶蓝旗人,乾隆年间礼部尚书;钟依,蒙古族人,光绪年间归化副都统等。   `pzp(\lc  
     ?钟烈、钟接的后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颍川“邑中望族”,后裔遂以“颍川”为郡望、堂号。   T%K(opISc(  
        颍川郡的堂联很多,兹列举三联如下:“高山流水第,舞鹤飞鸿家。”“缀羽缉商,操解高山流水;挥毫洒墨,笔传舞鹤飞鸿。”“钟山聚秀人文起,颍水流徽世泽长。”“高山流水”典出钟子期。钟子期洞悉音律。俞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意在高山,子期曰:巍巍乎若高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曰:荡荡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舞鹤飞鸿”典出钟繇。钟繇字元常,汉末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魏受禅,进太傅,封定陵侯,繇善书,其书法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钟氏向以钟子期和钟繇作为家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对联表明钟氏裔孙对祖宗艺德文治的崇拜。?   bC?uy o"  
        二、入闽始祖?   +Y,>ftN  
        从史志、族谱等资料所介绍的情况看,入闽钟氏有钟接系和钟烈系。?     0\%/:2   
钟氏的64世(或说钟接的37世)孙钟盛,字全慕,在唐昭宗时由河南到汀州任刺史。《新唐书》载,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建州刺史徐归范,汀州刺史钟全慕叛附于王潮。”   fi+u!Y*3Z  
?①《长汀县志·循吏传》载:“钟全慕,唐昭宗时为刺史,王审知喜其骁勇有谋略,分汀州使守之,祀名宦祠。”钟全慕任汀州剌史10余载,为官清正,兴利除害,得到当地百姓的受戴。夫人马氏生有三子:仁德、义德、礼德。义德生三子:理政、朝政、礼政。理政字翱,《长汀县志·循吏传》云:“钟翱,全慕孙,具经济,善骑射,继全慕为刺史,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宋《临汀志》说,钟翱“生而雄武有膂力,善骑射,审知每奇之。”明朝《永乐大典》则说:“翱世守是邦,历年甚久,多创塔庙,捐田为粮,大邑僧舍,至今多奉钟令公祠。”闽王王审知死后,王氏家族内部纷争,诛杀异姓,众叛亲离,民不聊生。钟翱由是避乱隐居长汀濯田的同睦坑十余载。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后,南唐国兴起,钟翱受南唐国的重用,累官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卒后南唐主赐赠尚书令。钟翱墓葬于长汀濯田同睦坑登(丁)坑窝“盘龙形”宝地,墓碑文曰:“唐一世祖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累官节度使汀州刺史赠尚书令理政钟公*王、朱、赖夫人墓”。   }% JLwN  
?②墓前碑联为“典郡传芳绳其祖武,肇家启绪贻厥孙谋”。   CJk$o K{Q  
?③钟翱墓已被长汀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钟全慕之妻马氏夫人在全慕回原籍后教育辅佐儿孙,仁恕宽宏、化雨春风,深受裔孙敬重,死后葬长汀县城北山下钟屋地。清同治二年(1863),曾任闽浙水师提督,时任汀郡总兵的上杭人钟宝山出资修葺马夫人墓,并写了一篇《汀州府署内马氏太夫人墓碑记》,文字不长,但对了解钟氏入闽源流有帮助,全文照录于下:?   CfQOG7e@  
唐时吾祖全慕公自河南许州   "aK3 ylz;  
④入汀为剌史,后回原籍。理政公继祖典郡,退居同睦乡,遂家焉,卒葬丁坑。祖孙俱崇祀名宦,事载府志,彰彰可考。独马氏祖*人人皆知葬于汀署西偏,微特汀郡嗣裔为其所出,即闽、浙、江、广凡同姓者均此一脉。但家乘已亡,其详莫考。先君由侍卫任甘肃游府,常愿一寻往迹而不遂。宝山宦游数十年,心亦歉然者久之。今奉命来镇斯郡,公余之暇得修丁坑之墓,而马氏祖*,自唐迄今历有千年,荒凉一 ,碑记无存。兹蒙郡伯冯公,推锡类之恩,俾镌石于坟,以垂永久。上有以慰先人未遂之志,下有以启后人追远之思,使千百年之旧迹不致湮灭弗彰,非吾族之大幸乎??   6G G&mqr+  
民国《长汀县志·古迹志》云:“钟氏始祖马夫人墓,在中山公园内。民国二十四年陆军第三六师一O八旅旅长钟彬等修筑。马夫人为钟全慕之妻、翱之祖母。”钟彬是广东省兴宁县人,1943年任七十一军中将军长,驻军保山,率部对日作战,取得“龙陵大捷”。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马夫人墓被毁。?钟全慕裔孙播迁江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等省,被尊为入闽始祖。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福建解元,上杭官庄人钟大受倡议建造上杭钟氏总祠,乾隆四十二年(1777),总祠建成,奉钟全慕为始祖。“至吾汀之有钟姓,则始于六十四祖全慕公讳盛。盛公于唐昭宗时为汀州刺史,遂居于汀。汀祠追远堂、杭祠敬和堂皆以公为始祖。”?   [o<R#f`  
⑤另外,有些族谱和一些资料也介绍了钟氏入闽的另一支——钟贤。钟贤是钟烈的27世(或说23世)孙,在东晋末年,南迁到江西虔州(赣州),先住阳都,后奉南朝宋武帝刘裕之命,入闽平定“六戎之乱”(六戎即绕夷、老白、耆老、鼻息、戎央、天刚),后为闽中都督。   z71.5n!C  
?⑥钟贤奉诏入蜀为官,殁于蜀。钟贤之子钟朝随父入闽,父奉诏入蜀后,钟朝袭封都督大将军。南朝宋明帝年间,他在鄞江白虎村(今福建长汀白石村)定居。钟贤之妻马氏(有些族谱说黄氏)相夫教子,一生贤德,死后葬长汀九龙岗,1966年,墓地被毁,1993年,在世界钟姓联宗总会台湾区理事长钟维炫先生的推动下,筹集巨资在广东省蕉岭县、三圳镇新建了一座“钟氏贤公*马太夫人墓园”。钟贤成为闽、粤、赣、川、浙、桂、台等省及海外客家钟姓的又一始祖。 =:[Jz1M5  
本文提到在钟氏南迁史上有两位马氏祖*,一在晋代,一在唐朝,死后都葬在长汀“钟屋地”,是否真的有两位,抑或只有一位?这是一个关系钟氏家族历史的疑问。据我了解,在其他姓氏的发展史上,一位很受后人仰慕的某一脉系的某一代祖宗(祖*),被这个姓氏的多个脉系都奉为先祖(祖*)的现象也有存在。这是由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有文化的人不多,虽然,我国早在唐初就发明了刻版印刷术,宋朝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那也只是为朝廷官家和少数人服务的,大部分的民间族谱家乘的传承接续只能*口传耳记,手抄笔录,其中张冠李戴,以讹传讹的事情在所难免,何况天灾、战祸、迁徙等原因还会造成族谱的亡失。笔者抛砖引玉,敬请前辈、方家释疑解惑。?   aM?Xi6 U5  
三、钟氏入杭和外迁情况?   }kI-UEn$EP  
据1995年钟永泰、钟达雄等先生主编的《颍川郡上杭县钟氏族谱》记载,大致可分二脉三系。一脉为朝正之孙钟毅(中都古坊)、钟密(茶地久泰)二系,一脉为理政之后裔德义(又名德二郎,南阳南岭)系。   ex7zg!  
?元朝至正十年(1350)钟密之孙四五郎从长汀南岭(今上杭县南阳镇南岭村)迁上杭的胜运里上坑塘赤竹山(今茶地乡久泰村)居住,是为久泰一脉始祖。四五郎*谢、林、王氏,死后葬久泰上坑塘水口陂头坑,墓碑曰:“宋诰封光禄大夫钟氏始祖考四五郎公,*谢、林、王三夫人合墓”。四五郎生有六子:长子四七郎迁武平象洞,其裔孙七五郎后裔迁上杭的上登、小泮、滩下、文光、梅溪、小磜、石砌、九洲(湖坊)、玉女、谷坑等地。次子四八郎之子五三郎生有九子:千一郎后裔居久泰、湖坊、碧田;千二郎迁广东梅州;千三郎迁才溪大贵;千四郎迁长汀;千五郎、千六郎迁中都后去向不明;千七郎先迁庐丰安乡滩下后在中都古坊定居,其后裔又迁浙江泰顺;千八郎迁武平;千九郎先迁庐丰滩下,其裔孙又迁官庄。三子四九郎迁广东梅县。四子三十六郎迁江西赣州。五子三十七郎迁广东潮州。六子三十八郎迁江西吉安,后裔再迁湖南平江。久泰钟氏外迁的还有:胜清迁江西上犹,鸣旺迁江西寻邬,鸣英迁江西修水,钟勋迁浙江平阳,后裔迁泰顺,翁儒、清秀、昌秀迁浙江温州,廷章兄弟迁浙江龙泉,文泰迁上杭南阳双溪,后裔福庸、福文又迁广东大埔长富、长窖一带,新飞迁顺昌县大干乡,德玉迁新干坡。久泰一脉其他村外迁的还有:小泮村准云迁永安市洪田乡;石砌村景安迁江西瑞金;九州村湖坊钟孟迁长汀三洲村;上登村春泰等迁宁化湖村、水茜等地;碧田村美修、茂祥迁宁化;大贵村文洪迁建阳,文怀迁江西步城;福全村祥昌、金生、锦生迁长汀,德尚、德辉迁武平,达贵迁江西广丰白石坑,金灿迁江西崇义,兆来迁江西瑞金,国丰迁宁化,铭昌、旭昌迁台湾。?   M *BDrM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钟矸(千七郎,钟毅的八世孙)从武平象洞迁至上杭中都古坊(见明崇祯十年中都古坊12世纪万里《重编钟氏族谱序》。钟矸为中都古坊(古称来苏里)钟氏始祖,死后葬宫前村对面主背岭乌石垅燕窠穴“绣花针槽”形。钟玕*饶氏生子三九郎。三九郎*吴氏生六子:长子百七郎裔住中都罗迳、下天迳、上都流光。次子百八郎后裔住中都古坊和部分迁往福建浦城。三子百九郎*赖氏生四子: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后裔分别居住本县的中都古坊、陈坑、瑞香、前锋,南阳双溪,太拔丘辉,茶地大燮等地。四子百十郎后裔住古坊村。五子百十一郎后裔分迁上杭县城、白砂及广东梅县。六子百十二郎后裔迁白砂黄蕉坑,后裔再迁安溪湖上、德化炉口等地。古坊钟氏后裔外迁的还有:富太迁湖南湘潭,长生迁沙县红霞,文信迁长乐,立环迁江西,詹章定居美国,润章、达和、达标迁台湾。丘辉钟氏族谱》记载,丘辉钟氏外迁者甚多,今择其要者抄录如下:钟滨移广东翁源,增林、正福移福建霞浦,景茂移江西上犹,汝丰、胜荣父子、永茂、富生、景宁移江西崇义长龙乡,金赞兄弟移江西永丰,景标迁江西吉安,仁发移广东南雄,玉发移湖南攸县,达富移江西上犹,九万移湖南汝城县集龙乡,长泰携子学连移寿宁县南阳乡,光彩、光照兄弟移湖南郴州市,发生移本县古田镇,肇腾移江西赣州市,时璇、育淳移居香港,洪音、梅音、慧音、港音移居美国。  @jO3+  
钟理正的第十代孙德义(德二郎)自长汀濯田同睦坑于明朝年间迁到长汀南岭(今上杭南阳镇南岭村)居住。原先居住在这里的钟氏后裔都已外迁了,因而,德义成为南岭钟氏始祖,死后葬在香塔园墩上。*黄官娘,生五子:清、辉、照、耀、明。钟清之子叶森迁长汀南山乡钟屋村。八六郎迁石坑源。千六郎迁涂坑,后裔又迁钟屋村。景寿后裔迁长汀宣城中畲。应启迁江西会昌余屋峒。石坑源村祖鉴后裔迁江西。?   ]uX'[Z}t  
上杭钟姓分布在:南阳镇的南岭、涂坑、马洋洞、双溪,才溪镇的大贵,官庄乡的福泉、官庄,旧县乡的梅溪、谷坑、全坊,临城镇的石砌、上登、九洲、玉女、龙翔、城西、水西、西南,湖洋乡的碧田、新坊、文光、元丰、水埔,中都镇的古坊、陈和、前锋、睦邻、由安,庐丰乡中坊,太拔乡的丘辉,溪口乡的余家山,白砂镇的茜黄,临江镇等13个乡镇42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约1.4万人。?   M~w =ZJ@  
四、祖祠?   mq$'\c 9.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官庄钟大受倡议在县城东门(今解放路143—145号)建“上杭钟氏家庙”(又称“敬和堂”),追祀钟全慕为始祖。钟大受为总祠落成作《建造家庙序》。嘉庆四年(1799),总祠失火被毁,嘉庆六年(1801)商议重新筹建,由丘辉村钟金声任筹建总理,嘉庆十年(1805)建成。总祠占地约600平方米,分上下厅、横屋、书房,正厅背临街道(即今解放路)有店铺楼房,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号。各村钟氏后裔来杭城者可按各自支派的房间食宿。现在正厅后的店铺楼房仍保存完好,每块青砖都烧有“钟祠”字样。总祠堂联有:“颍水家声远,杭川世泽长”、“颍地发祥水山趣,川流辉映鹤鸣飞”等。?   rH8^Fl&jT  
三脉入杭始祖祖祠:中都古坊的“和敬堂”家庙,茶地久泰的“四五郎公祖祠”,南阳南岭的“德二郎公祖祠”均有保留。太拔丘辉念二郎公祖祠“至德堂”已于“文革”中拆毁。建祠时,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财政部长孔祥熙、驻日大使许世英为宗祠落成题有“奕世忠贞”、“诞昭世泽”、“至德长存”的匾额,悬挂在厅堂正中。?   Bv \ihUg/  
五、人物?   :L&Bbw(  
上杭钟氏,代有英才,根据县志、族谱等史料,摘录简介,恐有遗漏,请予补正。?   n(,b$_JK7  
钟大受,官庄福泉村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乡试中第一名举人,任山东德平县知事,在任8年无一悬案,四境百姓安居乐业。钟虎翀,临城石砌人,任玉泉营游击,其子炳斋袭父职官至总兵,咸丰元年(1851)在镇南关(今友谊关)殉职,炳斋子宝三赴军袭职,曾任海坛总兵,闽浙水师提督,汀漳道总兵,后辞职返乡隐居圆通山带发修行。钟世安,太拔丘辉人,任广东龙川县知事,南雄州知州。明清时,中都古坊有三位举人:钟应明、钟润、钟尚志,尚志曾任静海县知县,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著。钟之灏,太拔丘辉村人,清优廪生,曾任平和等县县长,上杭县立中学教员,民国《上杭县志》编纂,清光绪三十一年主持编纂第一部《丘辉钟氏族谱》,汀州府知府张星炳、翰林院编修郑锡光为该谱作序。自号小盘谷居士,著有《小盘古诗稿》、《小盘谷文存》、《杂录》等手抄本多卷,惜已散失。之灏长子洪音,毕生服务于铁路交通事业,1946年赴台任台湾铁路局总工程师,后侨居美国,洪音之子盛蕃、道蕃、东蕃、淳蕃,女儿满蕃,孙儿绍经、绍宣、绍元、绍农等皆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大学或科研机构任职。道蕃、东蕃曾先后回国讲学。之灏次子觉音,1947年去台,在台湾铁路局任职,其次子庆蕃是位建筑师。钟之祺,太拔丘辉村人,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主事、少将,长女梅音,1948年赴台,后侨居美国,集作家、翻译家、画家于一身,一生笔耕不辍,出版了40多本文集和译著。之琪长子慧音,美国林肯大学教授。?   WM NcPHcj  
钟辉元,才溪大贵村人,土地革命战争时任新汀杭县军政委员会主席、游击大队长,民国25年(1936)春牺牲。钟泮猷,临城石砌村人,1929年参加红军,参加了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秦皇岛市邮电局局长。钟有煌,茶地久泰村人,1930年冬参加红军,参加了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校长,被授予大校军衔,1983年,以副兵团职离休。?钟妹子,女,临江镇新生巷人,是闽西、粤东汉剧界名演员,曾受聘任广东省汉剧院教师,为广东汉剧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钟史明,官庄福泉村人,东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东南大学热能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钟朝福,临城石砌村人,从事信息研究工作,解放军大校军衔。钟时璇,太拔丘辉村人,早年赴香港从事实业,他及其次子琅音多次为家乡公益事业捐款,琅音的商务已向美国拓展,时璇曾任县侨联顾问,香港上杭联谊会顾问。钟启荣,南阳南岭村人,1989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1994年赴比利时攻读博士学位。钟雄才,临城九洲村人,1994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电脑博士学位。?   Lv+lLK  
W$ #FM$U  
注:?   fLL_{o0T  
①海南出版社《二十六史》第三册453页。?   Hv(0<k6oH  
②黄顺炘:《钟翱官名、品位及职掌简介》,载《长汀文史资料》第30辑。?   {S(?E_id5b  
③黄顺炘:《唐钟理政墓碑联试释》,载《长汀文史资料》第30辑。?   8s pGDg\g  
④有些族谱写作“浒州”,查《新唐书·地理二》,唐时置河南道,“许州颍川郡”,辖长社、长葛等九县,无“浒州”的设置,估计是传抄笔误。?   )Y RVy  
⑤钟之灏:《升谱祭列祖文》,载清光绪三十一年《丘辉钟氏族谱》。?   dON 4r2-yC  
⑥钟贤入闽的时间还有其他一些说法:1、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54),2、东晋恭帝元熙三年(420),3、唐朝时官拜都督大将军,唐玄宗时由江西随官迁到汀州,4、唐时南迁至虔州,再迁入闽等。?   +4f>njARIb  
$[5ihV$u  
以上源流只是从福建上杭县的角度来写的,有关其他方面的问题和名人录等记述都不详,这里特作声明,并请各位补充。谢谢!   <",4O  
ibex:W^  
钟巨蕃 著 rA&|!1q"B  
(Mhj-0xf$  
呼朋唤友
钟文海离线
呼朋唤友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
精华: 1
发帖: 688
铜币: 713 枚
威望: 588 点
贡献值: 92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1
最后登录: 2014-01-21
10楼 发表于: 2010-05-27  
颍川堂钟氏溯源 世系概述 :.f =>s]  
OaRtGJnR  
一、黄帝是钟姓的远古始祖 5:E7nqsNhq  
23@e?A=C  
传说中国上古帝王有炎帝和黄帝。他们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和炎帝乃公孙氏少典之子,系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黄帝是姬姓部落的始祖。相传其母(名附宝)感北极星而孚,24个月生帝于辕之丘(今河南新郑氏轩辕故里),故名轩辕氏。长于姬水,又称姬氏,国号有熊,又号有熊氏。以土为王、土色黄,故曰黄帝。当时炎帝(神农氏)为姜姓部落首领,末代帝榆罔无道,而黄帝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版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部落,又伐蚩尤及南方诸蛮,天下推尊,华夏二族合而为一,诸侯遂推轩辕氏为天子。黄帝于癸亥年即公元前2698年登帝位,寿111岁,葬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有四妃,共生子25人,其时得姓者14人。黄帝传位其孙。黄帝曾孙帝喾,帝喾生契,契是黄帝玄孙,契在尧舜时代,因协助响治水立了大功,受封于商(今陕商洛),为司徒,赐姓“子” ,因之“子”是我钟姓前身,而契则为商之始祖,故钟姓是黄帝子孙。 Bx0^?>  
D`0II=  
黄帝到钟烈姓氏的演变,从一世黄帝轩辕氏,二世玄嚣穷桑氏(青阳氏、金天氏),四世帝喾姓姬,五世契,封于商,为司徒,赐姓子,至三十四世微子启建立宋国,仍姓子。四十六世宋桓公御说,被钟人尊为血缘鼻祖,仍以子为姓。六十世烈因宋国被齐、楚、魏三国联军所灭,烈为避祸奔许州改子姓为钟姓。这个演变过程可概括为:轩辕氏——穷桑氏(青阳氏、金天氏)——姬——子——钟。 ?Q;8D@   
VS@o_fUx)  
二、烈系钟姓的繁衍播迁 .cN\x@3-j  
ZdeRLX  
(一)河南许昌时期 +"6_rbeuO  
UOSa`TZbZ  
六十世钟烈(烈一世),生于公元前334年,宋国末代群王偃的三弟。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国联军入灭以后,公子烈避奔到许州(今河南许昌),时年48岁。为避祸,他以自己曾被封为“钟邑大夫” ,改子姓为钟姓。在中原上空升起了第一面钟姓大旗,他是中国汉族历史上第一个以钟为姓的人,故被尊为烈系钟姓始祖。 qPuxYU  
."l@aE=|  
烈生复(烈二世),复生叶(烈三世),叶生气(烈四世),气生运享、运丰(烈五世),运丰生文义、文仪、文佳(烈六世),文义生纯佑(烈七世),纯佑生吉(烈八世),吉生保、俨、朝、倬、儒(烈九世),俨生逢兴、逢治(烈十世)、逢治生楠、桂、树(烈十一世)。 'W usEME  
2+ F34  
钟桂生于汉平帝元始五年乙丑(公元5年),河南许昌封升岗(今河南长葛石象乡,西汉时属许)人。至19岁时就身长九尺,腰粗八围,力大无比,异常骁勇。时值汉光武帝在南阳张榜招募天下勇武之士,讨伐王莽。钟桂带领本族兄弟叔侄25人应征入伍。初任总兵。桂在讨莽战争中作战勇猛,功绩卓著,被封为镇蛮大将军(一说佐卫大将军),并加封光禄正卿,赐“金铜宝图” ,跟随他的宗支25人皆受封赏。 _C~e(/=z  
[tym~ZZ]_m  
钟桂生焕(烈十二世),焕生增、垣(烈十三世),增生铣、镳(烈十四世),铣生县、绵(烈十五世),县生余、立(烈十六世),立生宏、宿(烈十七世)。汉献帝时宏和宿分别为会稽太守和扬州都督。兄弟俩首次修钟烈系家谱,以启后世。宏生斌(烈十八世),斌生大有、大仁(烈十九世),大有生项、贵(烈二十世),贵生才、先(烈二十一世),先生酉(烈二十二世),酉生简、范(烈二十三世),简生圣、善、贤(烈二十四世),简、范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东晋末年,东晋末代皇帝恭帝(司马德文)禅位给南朝宋武帝刘裕。 ?~uTbNR  
a{^[<  
当时社会动荡,草寇遍地,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钟氏一门决定析居,渡江南徙,寻求安定的环境和一个好的发展场所,除简、范两兄弟仍留颍川故宅外,其他钟姓均渡江南迁。据《钟氏族谱》记载:他们家离许昌(颍川)三十里,有祖坟36穴,松柏三百余棵,还有石狮、石象和明珠山朝拱。当时许昌治所在今许昌县东张潘乡,有古城遗址。在城北三十里的封升岗,即现长葛市石象乡蔡寨西的封升岗,当时此地属许,封升岗上有“古闻人墓” ,传为烈系钟姓始祖钟烈的坟墓,因避难不称真名实姓。我提龄公第五子文亮公,明时曾在河南开封任布政使司,离任南归时路过颍川,曾赋诗一首:“乱世乏力拯众难,辞官南归效平民,遥望封升闻人墓,倍感祖德恩泽深。 ” %YG ~ql  
GiJ|5"  
(二)从宁化至汀州时期 Q\&FuU  
S9J<3 =  
简生三子:圣、善、贤。圣、善、贤兄弟于东晋末年(公元420年)五月二十一日辰时同时过江南徙。圣迁上元县(今江苏南京),善迁会稽(今渐江绍兴),贤迁江西虔州(今赣州)。钟贤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乙未(公元395年),迁到虔州时年25岁。先住阳都(今宁都)竹坝斜,成为客家钟姓入赣始祖,并由此入闽、入川,播衍全国,乃到海外。后奉南朝宋武帝刘裕诏命,受爵武威大将军,入闽平定“六戎之乱” ,后任闽中都督,携妻子入住宁化石壁村,成为钟姓入闽始祖。后钟贤奉诏入四川为官卒于蜀。钟贤奉诏入蜀后,子钟朝袭父职。钟朝(烈二十五世)随父入闽立籍宁化石壁村,为由江西迁福建第一人。父奉诏入川后,朝袭封都督大将军。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466年),他看到辖区的鄞江白虎村(今福建省长汀白石村)山青水秀,风光绮丽,遂与后母马氏,妻欧阳氏和三个儿子远、道、逸(烈二十六世)在此筑宅居住。钟贤去世后,朝又入川袭父爵。钟朝继母马氏卒于南朝宋顺帝开明二年戊午(公元478年)。马氏一生贤德,常劝丈夫和儿子在战争中谨慎杀戳,并经常收容伤者、病者,爱民如子,深受当地官员和民众爱戴。马氏卒,由钟朝在汀之子远、道、逸将其祖母葬于后山九龙岗癸山丁向。二百多年后,成为境内名墓。远生诠、訢、谥(烈二十七世),诠生荩(烈二十八世),荩生洪(烈二十九世),洪生木(烈三十世),木生照、勋(烈三十一世),勋生北(烈三十二世),北生逵(烈三十三世)。逵生于唐高宗显庆三年戊午(公元658年),官至唐玄宗开元年间谏议大夫,与钟接系八十七世钟绍京同朝为官。逵妣马氏,生七子:礼、恭、宽、廉、敏、惠、节(烈三十四世)。后来在唐代宗大历年间因“迁坟事件”而被逼迁出汀州,向外发展。 wQWokpP;T7  
aAiSP+#  
(三)福建武平时期 01}az~&;35  
<iunDL0  
钟逵长子钟礼(烈三十四世),生于武后垂拱三年丁亥(公元687年),卒于唐代宗大历六年辛亥(公元771年),享年85岁,可谓高龄,但他晚年不幸。先是他的上十一世祖钟贤之妣马氏,殁后葬于九龙岗,二百多年后,传闻“茔内常有鼓乐之声” ,成为境内名墓。后来他的母亲马氏也葬同一祖坟。两个马氏葬在一起,更使名墓闻名遐迩,沸沸扬扬,远在长安的唐朝衙府也有所闻。事有凑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唐朝衙府决定在闽西增设一个府治。初选新罗圩(今上杭县)废地,因嫌此地多发瘴气,又传闻汀州九龙岗的马氏墓有异响,府衙遂移命在此筑府城以镇之。马氏名墓被压在汀州府衙的正堂之下。又拆毁钟屋村,改建长汀县衙,至唐代宗十四年(公元779年),历时十年方建成。过去流传“天下衙门皆子午,惟有汀府癸山丁” 。可见,当时朝廷在此设府的真正动机是为了消除马氏名墓。钟礼去世前二年(公元769年),汀州府衙和长汀县衙同时施工,历时十年。面对强大的压力,钟氏一门不敢抗命,于是抛售全部产业,并将汀州府、长汀县府作为占地补偿的六十亩“射箭田”全部舍入附近的开元寺。钟礼在忧郁中死亡,其子濬和六个叔父,34个兄弟,先后分迁出汀州。钟濬作为长房长孙,迁往长汀附近的井秋坑(今上杭南阳乡),以便应付岁时祭祀。逵次子恭系迁江西信丰县,三子宽系迁江西于都县,四子廉系迁福建上杭、河田和回龙等处,五子敏系迁江西赣县,六子惠系留长汀县境内,七子节系迁江西瑞金和宁都等处。兄弟各散西东,情景凄凉。走时他们留下一首诗句:“汀州府衙妣坟堂,长汀县衙祖屋场,惟愿子孙存方寸,随居处处世荣昌。”一场大迁徙到此结束。 Fx 2 KRxk  
?Z {4iF  
钟礼长子濬(烈三十五世)生武、睿、智(烈三十六世),唐代宋末年濬长子武(烈三十六世)为山东博州太守,把家从上杭井秋迁往武平县象洞千家村。武生二子:尚仁、尚义(烈三十七世),尚仁生二子:以福、以禄(烈三十八世),以福在唐文宗太和元年丁未(公元827年)中进士,官广东程乡(今梅县)县令,敕封文林郎。以福生泰(烈三十九世),泰生进一、进二(烈四十世),进一生缵绪(烈四十一世),缵绪生式(烈四十二世),式生六初、大始(烈四十三世),钟姓历史在这一代后又掀波澜。大始生尚(烈四十四世),尚生三子:山、岱、峦(烈四十五世)。钟山字中质,生于宋真宗咸平四年辛丑(公元1001年),卒于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公元1064年),殁后丧葬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怪异现象。丧葬的地点是武平县象洞乡庵前坝月形。准备落葬时,连续三天三夜大风大雨。雨止后,发现棺材不见了,而地上的砖块石料完好无损,祭扫时又发现一大群黄峰,人们传为“天-。葬-。地” ,称为祥瑞之地。此后钟家连科及第,官显禄厚,天下知名。钟山生三子:友文、友武、友勇(烈四十六世),他二弟钟岱生有一子友盛,三弟钟峦也生三子:友才、友能、友瑞。一共七兄弟,其中友文、友武、友勇官监厨使。使山父以子贵,被宋王朝敕封“文林郎” 。更值得称颂的是友文生三子:毅、密、察(烈四十七世),友武生三子:刚、理、齐(烈四十七世),友勇生五子:裕、温、柔、中、正。除友勇三子柔为中书舍人,其余十人全部中进士。加上钟岱之子友盛和友盛的三个儿子(发、强、庄),父子四人皆进士,确实曾经誉满神州。“一家十四口,进士十三人” ,轰动朝野,震惊东南半壁。 Q ,30  
LOpn PH`  
四、从武平向全国播迁 cOcF VPQ  
;0O3b  
宋神宗熙宁二年己酉(公元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以图挽救赵宋王朝失败的命运。友文兄弟向宋神宗奏议反对意见,触怒了“龙颜” 。公元1074年,指旨罢官归田。更不幸的是30多年后,宋徽宗上台,起用蔡京、章惇、童贯等人借口“元佑党事件”打击和整肃朝中元老。钟友文三兄弟也在劫难逃。蔡京甚至扬言要诛友文九族。这一支钟姓面临“灭顶之灾” 。为了生存,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他们兄弟裔孙进行了空前的大迁徙。从武平走向全国,走向海外,走向世界。有的在迁徙途中改名换姓。 ^ '!]|^  
N~ _GJw@  
友文系播迁点为武平、岩前、泉水塘,上杭的古坟、丘辉、荷山里,刘坑塘、陈坑,广东蕉岭,江西兴国,有一部分流向四川和台湾。 &H$ 3`"p5u  
a_4Ny  
友武系主要播迁点为广东的兴宁、五华、紫金、龙川、增城、东莞、惠州、河源、从化及江西赣州、安远、龙南、定南、全南、遂川、修水和广西、四川、台湾等地。友武次子理与兄刚同榜进士,任广州剌史。家庭遭难事发后,弃官奔程乡(今梅县)居住,理生大相(烈四十八世)大相生天柱(烈四十九世),天柱生朝政(烈五十世),朝生响(烈五十一世)。响生提龄、遐龄、祯龄、祥龄、瑞龄(烈五十二世)。其时发生了历史的转折,开创了新局面。提龄为广东五华、兴宁开基祖。遐龄迁紫金、东莞、河源等地,祯龄迁惠州,祥龄迁河源、龙川,瑞龄迁五华和紫金。提龄在五华生三子:有始、有甲、有贤,在兴宁生三子:文振、文亮、文康。 )Q9m,/F  
^_#0\f  
友武三子钟齐,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甲戌科进士,生不逢时,不久遭 F7gipCc1We  
lrB@n?hk  
大迁徙。齐生二子:满和明。满迁广东五华县的铁炉坝,明留祖居福建武平。明之玄孙胜于公元1202年将家迁至广东大埔县。胜生三子:镛、钦、义明。义明生七子,其子孙分布饶平、揭阳、兴宁、龙川、河源、雁洋,遍布梅州地区。 Ac'[(  
7tMV*{+Z  
钟友勇系播迁情况是:友勇长子裕裔孙迁嘉应州(今梅州)的白渡堡和雁洋遮布村及江西瑞金壬田寨的大悦村。次子温的后裔迁镇平(今蕉岭)石屈都,后迁南雄珠玑巷,再迁广西中山县龙源头。如今他的裔孙遍布广西各地。 SkBa- *MC  
<at/z9b  
钟友盛系播迁情况是:友盛生三子:发、强、庄(烈四十七世)。发迁广东潮洲,强 U:m[* }+<  
m5Q,RwJ!xK  
迁兴国竹坝,庄迁福建武平石屈都、广福等处。 Rnt&<|8G  
K@Q_q/(%;  
钟峦的三个儿子在迁徙过程中,友能(烈四十六世)改姓萧、友瑞(烈四十六世)改姓叶。 no`c[XY  
sufidi  
时事变迁,沧海桑田。几百年后,许多钟姓裔孙从福建、广东等地往海外发展,已遍及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 '; ,DgR;'  
V$%%nG uE  
为让提龄系裔孙更容易了解源流世系,特制唐代逵公至宋代提龄公直系简表: oGx OJyD  
U*`7   
逵(烈三十三世)——礼(烈三十四世)——濬(烈三十五世)——武(烈三十六世)——尚仁(烈三十七世)——以福(烈三十八世)——泰(烈三十九世)——进(烈四十世)——缵绪(烈四十一世)——式公(烈四十二世)——大始(烈四十三世)——尚(烈四十四世)——山(烈四十五世)——友武(烈四十六世)——理(烈四十七世)——大相(烈四十八世)——天柱(烈四十九世)——朝政(烈五十世)——响(烈五十一世)——提龄(烈五十二世) Er^ijh,  
~[d U%I>L^  
)$Xd#bzD|  
%l%5Q;t  
呼朋唤友
钟月新离线
级别: 新手上路
UID: 398
精华: 0
发帖: 1
铜币: 1 枚
威望: 0 点
贡献值: 9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1-06-13
最后登录: 2011-06-13
11楼 发表于: 2011-06-13  
钟姓起源网络传闻之一: {%5k1,/(  
这个,原姓"子" #\KSv Z  
pXf@Y}mH  
这个听前辈说过 8 7P{vf#  
txyzwh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
精华: 0
发帖: 285
铜币: 284 枚
威望: 198 点
贡献值: 45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0
最后登录: 2023-12-20
12楼 发表于: 2011-06-14  
回 11楼(钟月新) 的帖子
能说说大概吗?文中也说有子姓的啊?
呼朋唤友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