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最新帖子会员列表统计排行
主题 : 鍾胜:浅议《中华鍾氏宗谱》的编纂
admin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1
精华: 2
发帖: 47
铜币: 30 枚
威望: 24 点
贡献值: 36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0
最后登录: 2019-05-15
楼主 发表于: 2015-05-04  

鍾胜:浅议《中华鍾氏宗谱》的编纂

据钟氏宗亲网,编纂《中华鍾氏宗谱》工作正在进行,并争取在2016年发谱。愿望是好的,但能否达到这个目标,我持怀疑的态度。为什么? }JI@f14  
W-D{ cU  
(P'{A>aHl0  
         网上最近有文章(见锺氏宗亲网2014-7-11《再就编修<中华鍾氏宗谱> 下一步进展有关问题的建言》一文)说:“今年四月,在广州花都举行了《中华鍾氏宗谱》(以下简称‘宗谱’)编纂工作会议,经过与会宗亲及专家、学者的深入研讨,实际上达成下列共识:鍾仪公乃华夏鍾氏启姓始祖;全国各地(含少数民族地区)及海外的鍾姓均属同根同源同祖之鍾氏族裔;颍川鍾氏乃鍾仪族系中最大的支流,尊重并确认该支流亊实上形成的烈、晏两大支系。”接着还说,“此会是一次化解分歧、争议,凝聚共识的会议;也是一次在鍾姓源流、历史等问题上,拨乱反正、正本淸源的会议。此会对于下一步编修‘宗谱’之进展,具有转折点(或曰里程碑)之意义。” \:y oS>G  
LT[g +zGB  
:<gC7UW  
         文章说得很明白:《中华鍾氏宗谱》要确认钟仪公为华夏鍾氏启姓始祖,其他的钟姓人(包括金童钟和金重锺)都是钟仪公的后裔,颍川鍾氏只是钟仪族系中最大的支流,就是说,应该由钟仪公来一统天下钟姓,而且这还是这次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共识!怎么不令人惊讶! G{CKb{  
_3%eIyk4T  
u'`eCrKT*  
         毫无疑问,“花都会议”是钻进了“一姓一源论”的死胡同。 s k_TKN`+  
VDT.L,9  
[eLMb)n  
         会议认为,几年来,编修“宗谱”就一直是“以《鍾姓史话》为纲” ,让编谱工作误入歧途。现在知道错了,却又要执行“一姓一源论”并且“由钟仪来一统天下钟姓” 。这是任何钟姓谱(不管新的旧的,金童钟的或者金重锺的)都没有见过的“新发明”。我敢说,用这个“新发明”去修谱,只会比前几年来得更糟糕更离“谱” ! 我认为,这样的“宗谱”不修比修好。 'Y2ImSWj  
'9u(9S  
nEHmiG  
         要知道,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福建汀州(今长汀县)有少数人不顾历史事实,将颍川锺姓的接系和气系强行并为一系,搞出了一部至今遗祸不浅的《汀州谱》。现在我们又要搞出比《汀州谱》还要离谱的天下一统的“现代锺谱”,这难道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吗? 717S3knlv  
WIKSz {"=/  
:_k5[KT.]9  
         该文章还说,颍川鍾氏本属鍾姓支流之一,应该称为烈、晏两支系,不宜称为“两大支流”,以免与“烈、接两系论”混淆。这是又一个“高论” !在这里,他的企图是撇清与《钟姓史话》的关系。但不知道这一“高论”又是谁的“发明”? 《钟姓史话》是烈、接两系,只说错了烈系(老谱称为气系),接系还是对的。现在,连接系也改成晏系了,比《钟姓史话》错得还多,岂不可悲?!所谓“烈、晏两支系”是什么意思? 他们是亲兄弟还是“两支系”的始祖? 我们都知道,颍川鍾氏的老谱都定气公、接公为始祖,其中,63世气公是60世烈公的曾孙,60世晏公是59世接公的儿子,辈分虽然没有改变,但是锺姓始祖的历史定位难道就可以在曾祖孙或者父子之间任由现代的“发明者”们去随意倒腾,像凳子一样在他们之间相互“转让”?  uo9FLm  
X~g U$  
7w\L<vFm  
ghGpi U$  
3FY87R   
         中国有成千上万个姓氏,每个姓氏最少有一个姓源一个始祖,许多姓氏(尤其是大姓)都是有多源多系即是有多个始祖的。如果认为一个姓氏(不管是大姓还是小姓)就只有一个源头一个始祖,这是严重的误解。始祖的定义是什么? 始祖就是:“因为某个原因,选择了既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而是改为第三姓的那个人;而且他的后代也沿用该第三姓,他就是第三姓的启姓始祖”。如颍川锺姓接系的始祖接公,他的父亲和上祖都姓锺离,他为避难在公元前201年由姓锺离改为姓锺,那么接公就是锺姓始祖;其后果是,他的前辈都不姓锺,他的后裔都跟他姓锺。再如,子烈公也是因为避难在公元前286年奔锺离山投靠接公的上祖锺离氏并改子姓为锺离姓,而他的孙辈在公元前230年再改姓为锺(即气公才是锺姓始祖),故子烈公就不是锺姓始祖而是锺离姓始祖。因此,颍川锺姓是一源(源头是商朝帝王的子姓)二系(气系和接系),就有两个始祖:气公和接公。 QZ& 4W  
`NySTd)\  
+N}yqgE  
         颍川锺姓源自子姓,只是钟姓中的一源(这里就称为第一源吧),那么,全国钟姓又有多少“源”呢?据《锺史文选》,至少还有四源(这还不包括少数民族的钟姓),下面作一简介。 A3^_'K  
swKqsN.  
Q2qT[aD,  
         第二源: 颛顼帝(高阳氏)的玄孙伯益是嬴姓始祖,他配合禹在淮河下游治水,且功劳卓著被舜帝封为费侯,还被禹定为接班人(据传后被暗杀未接班)。伯益的封地后被分成十四部(即分部落),其中有一个部叫锺部,锺部的后代以锺为姓,始祖是谁,暂时还未见其谱记无法知道。此为一系。 0@yw#.j  
o3W@)|>  
 I9Lt>*  
         此外还有另一系,伯益封地十四部中的另一个部叫终黎(即锺离)部,帝禹时锺离(终黎)部地在今山东曲阜,为嬴姓的封国(锺离国)。商朝南庚王时迁都于曲阜,商王遂将嬴姓封国移于山东峄城(今枣庄境);周武王时又将峄【音益】城封给亲属再移嬴姓封国到今安徽蚌埠凤阳临淮关(距凤阳约10公里)。这就是锺离国的迁移史(到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改故锺离国之地为凤阳府,凤阳即被沿称至今)。楚平王十一年(-518),吴国灭取楚国的附属小国锺离国,蚌埠凤阳一带的锺离国人遂改嬴姓为锺离姓。后来,在越王勾践二十四年(-473)越灭吴,锺离国又归属楚国。楚惠王四十二年(-445),楚王派官员取代了锺离国君的管治地位,为防止锺离国人的反叛,又将这些锺离氏人从安徽凤阳迁去湖北汉川筑城居住(称为锺离城,在今汉川东五里墩),他们的后人又有改复姓锺离为单姓锺(始祖是谁,当以其谱记为准)。 <c%  
>t#5eT`_ w  
9CG&MvF c  
         显然,源自嬴姓的锺姓,也是二系。可惜,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极少。 >=1Aa,_tc  
r17"i.n  
|BBo  
         第三源: 周朝时,姬周王室内置礼乐之官称宗伯,又称钟师。至周庄王(-696~-682)时国衰,周庄王之弟弟失去了钟师的世袭官位后,其后裔姬仪遂以上辈的官位钟师为姓(因无准确时间,为便于后面的讨论,我暂时假定其改姓时间为-610年),钟仪为钟姓始祖。后钟仪游列国到楚,楚庄王任其为楚国乐官。至周定王五十年(-597),楚军被郑晋两军打败,随军的钟仪竟以俘虏的身份被晋景公赞有“四德(仁、信、忠、敏)”,后为晋楚两国和好而立功,于楚共王七年(-584)被楚王封为郧公(邑于今湖北郧县)。 [nA1WFfM  
:Z%-&) F  
# Rhtaq9  
         这个源自姬姓的钟姓始祖钟仪公,按道理,他的姓应是金童钟,而不是金重锺。但在今年4月他却被“广州花都会议”定位为“华夏鍾氏启姓始祖”;这个“定位”是否合适? 请读者自己去理解。 i&^]qL|J  
&yRR!1n)H  
LEuDDJ -  
         第四源: 楚国下大夫芈建是颛顼帝的六世孙季连(芈【音米】姓始祖)的后裔。周敬王五十四年(-506),吴伐楚,楚昭王离郢(楚国都,今湖北江陵)奔逃,芈建背负昭王之妹季米过江随于后;在次年即楚昭王十一年(-505),芈建娶季米为妻,昭王封妹夫芈建为楚宫庭司乐大夫并赐邑地锺吾(今湖北安陆),芈建遂以邑地为姓,改姓为锺吾,后省吾取单姓锺。锺建成了锺姓始祖。 楚昭王二十七年(-489)昭王卒,世乱,锺建弃官携眷回了老家(今湖北汉阳集贤村)。建生楚,楚生子期。楚惠王三十九年(-450)锺建之孙锺子期与伯牙在今武汉市长江岸边识为知音,并且因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警世通言》中有“高山流水识知音”的故事而名闻遐迩。这一系是源自芈姓的锺姓。 8 qlQC.VA[  
 qC6@  
.;F%k,!v  
         钟仪源自姬姓,锺建源自芈姓,锺气和锺接源自子姓,现代已经有人称“钟仪生锺建”,花都会议之后是否就要再加上“锺建的后代生了锺气和锺接”,以达到“钟仪一统天下钟姓”的目的?这在逻辑上和“牛生马,马生羊”有什么区别! 6t=)1T  
j-#h^3l1?  
#(}'G*  
         第五源: 分布在闽、浙、赣、粤数省的畲【音舍】族钟姓。传说盘姓始祖盘瓠【音护】助高辛帝(即帝喾)伐犬戎立功,娶高辛帝之女三公主为妻,进山耕种称为畲民后称畲族。畲族始祖盘瓠与三公主在山区生有三子一女,长子随父姓盘,生次子时放于竹篮中取姓为蓝、生三子时天上雷响取姓为雷,生四为女娃,出生时刚好钟声响起取姓为钟(金童钟),该钟姓女即为畲族钟姓始祖。当然,在畲族还有故事为“有个叫锺志深的人入赘与龙郎公主结婚,民族成分由汉为畲其后代姓为锺” 的传说。该传说与生女为钟姓的说法谁是真谁是假,须由其后裔才能证实。 o-<XR9,N*  
~6=aoF5"3?  
KwNOB _  
         以上介绍了五源七系的钟姓。但除此之外,羌族、满族、蒙古族、白族、彝族、瑶族、回族、裕固族等据说也有钟姓。你说,钟姓的源流到底有多少? 这个源自姬姓的钟姓始祖钟仪是否能一统全国钟姓,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真不明白这些参加编纂“宗谱”工作会议的专家学者们是怎样能就此“凝聚共识”的。当然,如果他们能够拿出有说服力的历史依据来证明钟仪是全国钟姓(且不说钟姓还有金童钟和金重锺的区别)的启姓始祖的话(我认为,要定钟仪是全国钟姓始祖,至少要做到三点且缺一不可:一是否定掉上述五源钟姓各自现存谱记中的源头,二是找到并证实钟仪与上述五源钟姓在世系上有顺畅的世代衔接,并证实这些现存谱记中的源头与钟仪之间的所有世系的人都姓钟,三是解析这些现存谱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历史错误,将锺建、锺气和锺接定为钟姓始祖,且坚持了二千多年),那必定是钟姓之大幸!不过,我不相信他们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几点。若真能做到的话,现今各系钟姓的谱记都要作废,全部丢到垃圾桶去——这也需要花许多时间去改变人们的旧观念,才能让全国钟姓人的认识趋于一致——进而才能实现钟仪一统天下钟姓。但在目前的情况下,钟姓各源各系会同意吗? 若要强行“一统于钟仪”,这恐怕要学习秦始皇焚书坑儒才行。 [}I|tb>Pg  
{4{X`$  
'""s%C+  
mWF\h>]|.  
`m}G{jfk  
         对于历代祖先,还有一个称呼问题。所谓祖先,指的是已故的辈分比我们高的前辈,显然,祖先有姓前和姓后之分。就以颍川锺姓气系为例吧。63世气公是颍川锺姓气系始祖,比气公辈分低的祖先我们都叫锺姓祖先(锺姓祖先都姓锺),比气公辈分高的祖先我们都叫他们是锺姓姓前祖先(锺姓姓前祖先都不姓锺)。例如60世锺离烈、46世宋桓公、34世微子衍、18世商王成汤、1世轩辕黄帝等都是气系锺姓的姓前祖先。现代有人称他们是锺姓祖先,当然是叫错了。 j1 H eX  
{>UT'fa-  
j^.|^q<Y  
         如果我们硬要认源自周朝王室姬姓的钟仪公为钟姓始祖,那么就要回答如下的问题:气公他还是锺姓始祖吗? 如果答是,请问哪里有始祖下面还有同姓始祖的道理?如果答不是,就是说气公不是锺姓始祖;那么我们就要给许多姓前祖先改姓,例如,气公的上辈姓为锺离,再上辈姓为子,他们也都要改姓为钟(金童钟),变成钟仪的子孙,才能去完成钟仪为天下钟姓始祖的定位。若然真是这样的话,其后果将比清朝康熙六年的《汀州谱》更严重!这已经不是在修谱,而是唯恐天下不乱了!  !Qq~lAJO;  
l?A~^4(5a/  
.Zc:$"gDu  
         若按各始祖的立姓年份来排序(钟仪公-610,锺建公-505,锺气系-230,锺接公-201,其他不详无法提供),钟仪公无疑是这四位始祖中最早立姓为钟的,但他就一定是最早的立姓始祖吗? 要知道还有无法提供立姓年份的其他始祖呢,你敢保证再也没有比钟仪公更早立姓为锺的其他始祖了? 况且,即使真的是钟仪公最早立姓为钟,那他就一定是天下钟姓的始祖了? 其他立姓时间较迟的始祖就不是始祖,都成了他的子孙了? 如此逻辑混乱,真是岂有此理! !t[;~`d9  
b ,x$wP+  
;o158H$gz;  
r:M0# 2   
[Lcy &+  
         综上所述,天下钟姓事实上是多源多系,而且钟姓还有金童钟和金重锺的区分;即便是前述的五源七系,目前也无法证明某一源是另一源的支流。因此,要编纂《中华鍾氏宗谱》,绝对是不能用“钟仪一统天下钟姓” 来完成的,只能是各源各表,因为他们只是在“符号”上同为钟姓而已,其他方面如源出、世系都各不相同。或者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只有执行各源各表的《中华鍾氏宗谱》才会为全国各源的钟姓所接受。 ?$MO!  
Z.`0  
N6Dv1_c,  
         我不禁想起网上的另一篇文章《天下钟氏宗归颍川》,它让许多不明白真相的颍川锺姓的后人心中涌出一种莫名的“快感” 。文章认为“出自嬴姓和乐官之后的钟姓都值得商榷”(意思就是不存在),只有颍川的烈、接二系锺姓“就像中国的长江与黄河,虽互不相通,但同源于巴颜喀拉山”一样,是同宗共祖的一源两流,浩浩荡荡,如诗如画。 现在,广州花都会议则是“确认钟仪公为华夏鍾氏启姓始祖,其他钟姓人都是钟仪公的后裔”,将钟姓合为一源,大有“天下武林,一统江湖”的味道,但它只会让天下的钟姓人感到“恶心” !如果真的按照该“花都会议精神”去编纂的话,将于2016年出版的《中华鍾氏宗谱》,会是何等模样就不难想象了;我真心希望那时的《中华鍾氏宗谱》不要编成那个样子。 5?A<('2  
WMS~Bk+!  
[0D.+("EW  
         多源多系的华夏锺姓真的有必要在21世纪的今天一统于钟仪吗? N)/7j7c~;  
H#M;TjR  
r6&+pSA>  
         颇有市场的“一姓一源”论,真不知道害了天下多少姓氏! u"MfxW`  
/[5\T2GI   
0ybMI+*  
         (注:原文作于 2014-7-30 ,今修改于2014-12-7 ,标题与原文同。) ~7gFddi=i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