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最新帖子会员列表统计排行
主题 : 鍾胜:“颍川锺姓”有没有“烈系”?
admin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1
精华: 2
发帖: 47
铜币: 30 枚
威望: 24 点
贡献值: 36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0
最后登录: 2019-05-15
楼主 发表于: 2015-09-19  

鍾胜:“颍川锺姓”有没有“烈系”?

本网按:本网将陆续发表广东龙川县鍾胜宗亲的系列探讨性文章,发表鍾胜宗亲文章的目的不是表示支持,而是对他对于鍾氏历史研究执着的一个肯定。目前,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族谱和史料的宗亲不多,希望鍾胜宗亲今后能够结合更多的史料佐证进行研究。 y8y5*e~A-)  
ho{*Cjv  
r+!YI k  
在“钟姓”的条目下去网上查找,颍川锺姓都是“烈系”和“接系”。对“接系”没有人质疑过,但对“烈系”却是另一番景象。 wVXS%4|v  
$QF{iV@6d4  
.Z`R^2MU  
自从2000-8出版了钟蔚伦著《钟姓史话》、 2003-8出版了陈瑞松著《锺姓通谱》、2006-6出版了钟春林著《锺姓源流史》之后,由于三本书(以下简称“三书”)都是将“颍川锺姓”分为“烈系”和“接系” ,于是网上的文章也几乎一致地将“气系”改为“烈系”,其中包括本人在内(我在编家谱第一稿和第二稿时亦是跟随“三书”,将家传旧谱的“气系”改为“烈系” )。 ,]C;sN%~}  
,oe <  
a~`eQ_N D  
2010-10出版了钟春林著的改版《锺姓源流史》(下称“改版史”)、2012-10出版了钟敬和著《锺史文选》,这二本书(以下简称“二书”)对上述“三书”的提法做了纠正,说:烈公虽然是气公的上祖,但“颍川锺姓”没有“烈系”只有“气系”。 H H)!_(SA  
OF>mF~  
2>9C-VL2  
那么,“颍川锺姓”到底有没有“烈系”? hF?1y`20  
w_c"@CjkE  
L< S9  
T.F!+  
hW' )Sp  
《锺史文选》说,在战国时期,宋康王“偃”(黄帝59世)是周朝宋国的最后一位国君。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等三国联军所灭,偃死宋亡。宋康王的第三子,姓子名烈,时年48岁,为避亡国之难从商丘睢阳奔豫州锺离山(锺离山原为伯州黎的食采邑,当时属楚国,是伯州黎的后裔锺离氏的居住地,后来秦时属颍川郡。锺离山就是今河南长葛石象乡封升岗),投靠同宗亲人伯州黎的后裔锺离氏,改子姓为复姓锺离,是为60世锺离烈。烈公是本支系锺离姓始祖。二代后烈公之孙62世锺离叶又在秦置颍川郡时(公元前230年)见锺离山居所山清水秀其形如锺为两间淑气所聚,遂改复姓锺离为单姓锺,是为锺叶。叶公妣姜氏于公元前225年生锺气。依理叶公应为锺姓始祖,但62世锺离叶公的孙子、64世的运亨和运丰两兄弟在汉朝景帝年间致仕后于许州城首创锺氏族谱(后世称之为“汉传老谱”)时尊63世锺气公为锺氏一世始祖。因此,生于公元前225年的63世锺气公是颍川锺姓气系始祖。 ~\SGb_2  
mM~qBrwL  
*"2+B&Y  
《钟姓史话》说,伯州黎的食采邑是在安徽的锺离国(今凤阳临淮关)而不是河南的锺离山(今长葛石象乡封升岗)。烈公在公元前286年因宋亡国而逃奔颍川许昌,因宋康王曾封他于锺邑(锺城),遂在许昌改子姓为锺姓,在中原大地竖起了第一面锺姓大旗,即生于公元前334年的黄帝60世的烈公是钟姓始祖。 ;a!S!% .h  
Rh2+=N<X  
]]![EHi(\  
那么烈公在亡国避难之后到底是改姓为“锺”还是“锺离”?伯州黎的食采邑到底是地处今河南长葛的封升岗(锺离山)还是地处今安徽凤阳的临淮关(锺离国)?这是我们编谱时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umfD>" ^I  
tIi&;tw]  
dbLZc$vPj  
r r %V.r;2  
qbr$>xH  
我认为,既然《锺史文选》和《钟姓史话》都说46世宋桓公(御说)是“颍川锺姓”二系的姓前共祖,即伯州黎和宋康王都是宋桓公的后代,也认同烈公为60世,气公为63世,那么余下来的问题讨论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urc| D0n  
PQt")[  
w(Ovr`o?9t  
据老谱,锺离山是伯州黎的食采邑地,伯州黎的后代在锺离山改伯姓为锺离姓并住在了那里。烈公是宋康王之子,在国亡家碎时避难去锺离山投靠同宗亲人伯州黎的后裔锺离氏,就合情合理;但地处河南的锺离山时属楚国,而楚国是灭宋之敌国,子烈公岂非自投罗网?是很危险!于是他选择了在钟离山隐居并改姓,避过了敌国的追杀。在锺离氏的地盘上,他不可能改为别的姓,只能改为锺离姓,才能在这里隐居并生存下去。所以烈公避难去了锺离山的话,改姓应为锺离,不可能为锺。 YMyfL8bO  
je-!4r,  
Ty\R=y}}  
《锺史文选》说,地处今安徽凤阳的锺离国是周朝时嬴姓的诸侯封国,伯州黎官于楚而非侯于周,他只能食邑于楚国的钟离山不可能占有嬴姓的钟离国。颇受后人诟病的宋朝《唐书》说:“伯州黎受封钟离国,后裔以国为氏”,这是天大的错误;《钟姓史话》因为在河南许昌找不到钟离山就抛开“汉传老谱”而接受《唐书》之观点,当然也就错了。显然,伯州黎的食采邑不是在安徽的钟离国而是在河南的钟离山。 5ta `%R_  
k}CVQ@nd  
s+Pq&<nV-  
《锺史文选》说,国内的包括海外的钟姓宗亲回国照谱寻根,在许昌平原找不到钟离山而大失所望。《锺姓通谱》的作者陈瑞松先生是河南长葛人也无法在当地找到钟离山而错误地称颍川锺姓是“芽发凤阳”。 “三书”因为无法在河南找到钟离山就照搬《唐书》将其置位于安徽的钟离国,也是很无奈的,其中困惑可以理解。事实上,当年的钟离山现名已是石象乡封升岗,现今的河南省长葛市石象乡,就是因为当地曾拥有的地标性建筑物——钟家的石狮石象——而得名为石象乡的。钟家在颍川故居的石狮石象,在气系钟姓的所有旧族谱中都有记载。封升岗就是钟离山,这是《锺史文选》作者钟敬和先生的发现,意义重大。 P8 c`fbkX2  
P:S.~Jq  
uc{Ihw  
综上,我认为,《锺史文选》对“三书”失误之处的纠正是对的。“颍川锺姓”没有“烈系”,只有“气系”和“接系”。烈公是气公的曾祖父,烈公改姓为钟离,气公则姓钟。因此钟气公才是钟姓始祖,而钟离烈公只能称为钟氏姓前祖先或者称他为本系姓前钟离氏始祖。伯州黎的食邑地钟离山,不但是接系钟姓的发祥地,也是气系钟姓的发祥地。 "Y.tht H  
P[-E@0h)-t  
(Rh,,  
u#fM_>ML  
/62!cp/F/D  
《锺姓源流史》的作者钟春林先生在2006年出版了“初版史”之后,又在2010年出版“改版史”,对“初版史”的多处失误作了更正,防止了我们对钟姓史错误描述的继续。本来我钟姓始祖是烈公还是气公的争论应该是一种学术之争,“三书”和“二书”百花齐放,是对是错都很正常,但他能在短短四年就出书对前书之错进行纠正,这是需要勇气的,确实令人钦佩。目前,我在2014-6编的家谱第三稿,已经参照《锺史文选》,遵“汉传老谱”,以“气公为一世,发端于颍川钟离山”,对前二稿之错进行了纠正。 w "F 9l  
o[4}h:> dq  
/<k/7TF`  
2013-11-6我在“钟氏宗亲网”上发表了《提龄公与“三文公”(文振、文亮、文康)之间关系的探讨》一文,其中用的是烈公世系。此后很快,我就看到了《锺史文选》和“改版史”,知道自己错了,应该改正为气公世系才对,况且我家的旧谱也是以气公为一世的,尽管该旧谱存在其他的问题。对此,本人特向点阅过我的上述网文《提龄公......探讨》的读者道歉;我是编写家谱的新手,对这个难以回避之错,敬请大家原谅。当然,对该文的中心内容我仍然坚持,即是说,在世系探讨上,我仍然相信“提龄公为一世,文亮公为四世”是对的。现在(2014-12-1),经修改后的《提龄公与“三文公”(文振、文亮、文康)之间关系的探讨》已经将烈公世系改正为气公世系。  N% B>M7-=  
g =hg%gRy"  
Wb_J(!da  
M?49TOQA  
*R,5h2;  
                                                                                   广东省龙川县  钟胜 修改于2014-12-3  EWt[z.`T1  
 dFc':|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