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最新帖子会员列表统计排行
主题 : 钟胜:理性探讨才是出路
admin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1
精华: 2
发帖: 47
铜币: 30 枚
威望: 24 点
贡献值: 36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0
最后登录: 2019-05-15
楼主 发表于: 2017-07-19  

钟胜:理性探讨才是出路

zgn~UC6&  
#I9hKS{  
       湖南钟存根先生的文章《钟氏联谊活动该向何方去》,对中国各姓族谱的发展史做了很好的诠释和解读。这是一篇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学术性论文,它让我们对姓氏族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很赞赏作者对中国族谱史的分析,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族谱是否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例如,对锺姓在1300年的时间段里竟有95世的《祖名歌》或《汀州谱》,应该怎样去理解,就很有针对性。 "8l& m6`U-  
        但是,作者对钟氏源流的介绍,我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他是站在“锺姓一源论”的角度去进行解释的。他认为,钟姓族谱与其他姓氏的族谱一样,几乎都是在明清时期建立的;对锺姓始祖的追认都是锺姓人在明清时期追溯所得,于是便有了锺仪、锺气、锺接等不同的始祖,才有了今天锺姓“一源论”和“多源论”在源流方面的争论。他觉得,钟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少名人的姓氏,钟仪是见于史书上的最早以“锺”为姓的名人,那么,以春秋战国时的名人钟仪为全国锺姓的唯一始祖是可以接受的。 ;&} rO.0  
        我欣赏他对姓氏史的诠释和解读,但不认同他以名人为始祖的做法。 D.ERt)l>  
cii! WCu  
        一、锺姓谱都是明清时期建立的吗? V`& O`  
        我没有研究过钟姓史,所以我的文章没有考证,只有评论。据钟敬和先生的《钟史文选》,在南宋之前,气系钟姓就先后进行了八次修谱,最早的是西汉初年气公的儿子在公元前150年左右的"首创宗谱”,此后便不断续修,第八次是在南宋1136年“象洞十四祖”于福建武平象洞修谱。这说明,气系谱在南宋之前没有中断过。这是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这意味着,气系谱并不是明清时期追溯所得,而是始于汉初,说明气系的源流与钟仪不一定存在血缘关系。 xT8pwTO  
        钟敬和先生依据“首创宗谱”,在河南长葛石象乡找到了钟离山(封升岗),证明这就是伯州黎的食邑地,而不是在安徽的钟离国。我认为钟离山的发现,是钟敬和先生对钟姓史的重大贡献,意义深远! t3 rQ5m  
        但是,接系钟姓的源头在哪里?人们的说法却各不相同,钟蔚伦先生说是宋襄公的弟弟“遨”的后代锺离接(见《锺姓史话》),钟大元先生说是宋襄公之孙“公孙黎”(见《中华民族肇姓特点与鍾氏启姓鼻祖及其裔孙考证》),分歧较大。此外,对接公与烈公的关系,说法也很不一样,一源论说“接生烈、晏”(见《中华民族肇姓特点与鍾氏启姓鼻祖及其裔孙考证》),多源论说“接生晏,没有生烈”(见《锺姓史话》和《钟史文选》),分歧也很大。面对这些分歧应该怎样去消解,都是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 mmvo >F"  
        钟姓发祥于中原颍川地区,钟离山是气、接钟姓的发祥地,故称他们为颍川钟姓。钟姓人经过二三千年的发展,不断地由北迁南,由东迁西,已经覆盖全国。但钟姓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主要还是分布在长江以南。在东南数省如赣闽粤桂,是钟贤、钟宠后代的旺发区域,他们的族谱大多是多源论的,分别认钟气(或烈)、钟接为始祖。而在西部数省如湘鄂滇黔,则多为一源论的,他们认公孙黎或钟仪为始祖;但在族谱世系介绍和迁徙方面,他们几乎都说是从赣闽迁徙去的,都是气公、接公的后代。就是说,他们的谱与赣闽粤桂的“上游”谱不对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否是因为他们在明清时期追溯方向不同所造成? 好像还没有人去研究过。 |r<#>~*  
        川渝则不同,由于清初“湖广填四川”,实际上是江南填四川,他们的谱就各不相同,多源论的和一源论的都有,但以多源论的多些。  这就有可能说明,湘鄂滇黔地区的“一源”谱,在清朝“湖广填四川”之前就有了。这样,持有多源谱和一源谱的锺姓人在“湖广填四川”时,他们从原居住地同时持谱带入了四川。 #V-0-n,`  
        所以,现在湘鄂滇黔的钟姓人大多相信一源论,而赣闽粤桂的钟姓人大多相信多源论。我认为从重视证据、数据和历史的角度看,他们都有些道理。但从迁徙时间上看,先祖们大多是在汉晋隋唐时期由北(长江之北)迁南(长江之南的赣闽地区)之后,再在宋元明清时期由东(赣闽粤桂)迁西(湘鄂滇黔)的;而且从一源论者与多源论者的论据来看,双方并非无懈可击,但毕竟存在着论据是否充分和可信度的差异。因此,就相信的程度而言,我是八成信多源、二成信一源。 MO-7y p:K  
h%PbM`:}6  
        二、多源与一源无定论锺姓总谱怎么编? Wz+7CRpeP  
        据钟敬和先生的《钟史文选》,一源与多源的争论,早在十年前在中华锺氏宗亲总会的刊物《锺史论坛》上就已经开始了(见拙文《锺姓谱的源流演变和我的编谱感受》),只是没有近几年那么激烈而已。但是,在2014-4的广州花都会议之后,他们抛出了以锺仪为锺姓唯一始祖的《会议纪要》,并以此为宗旨,要求编谱班子(即赣州谱办),采用“锺姓一源论”来编纂《中华锺氏宗谱》,于是引起了人们的激烈反弹。2016-6在广州花都又召开编辑工作会议,改组了编谱班子成立了新的基于多源论兼顾一源论的《中华钟氏宗谱》编辑部(即南雄谱办),总谱的编辑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可在今年出版,引来一源论者的坚决反对。直到今天(2017-7),一源论者和多源论者仍然是相互指责不停,各持己见,好像还看不到“和解”的希望。 vp4NH]fJ  
        毕竟,相对于这两年的争论,相信“锺姓一源论”的钟存根先生这篇论文的论述还是很理性的,比起那些明显带着个人情绪和偏见的言论确实不可同日而语。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类探讨性的文章出现,为一源多源争论的最终解决而理性的出力。 .P#+V$qhv  
        中央电视台cctv10“百家讲坛”节目在这几年里播出了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百家姓》,证明许多姓氏尤其是那些大姓都是多源的,其中包括人口排序为第56位的锺姓。我相信,钱文忠教授对各姓大都是多源的解读应该是准确的,尽管他对各姓下面的源流解读未必都对。 b-OniMq~  
        《锺史文选》依据“首创宗谱”定气系锺姓的始祖是气公,否定《锺姓史话》和《锺氏渊源校正本》的始祖烈公,我觉得是对的。(见拙文《气公的始祖宝座能否“让”给烈公?》) |kc#=b@l  
        但是,接系锺姓的始祖是谁?  锺蔚伦先生说是锺离接(见《锺姓史话》),锺大元先生说是公孙黎(见《中华民族肇姓特点与鍾氏启姓鼻祖及其裔孙考证》),锺存根先生说可以定为锺仪(见《钟氏联谊活动该向何方去》)。总之,还没有确定。依据锺存根先生的探讨,估计接系谱是在明清时期才建立的,所以对接系始祖的追认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别。  因为锺怀庆先生在《鍾氏遠祖考略》中说过:“舊譜自皓公以下至五十世,名曰鍾氏世系之圖,都是以锺皓为一世的(注:锺皓字季明,東漢潁川長社人,即今河南長葛市人,是“颍川四长”之一),是到了后来修譜时,才又将鍾儀、鍾建、鍾子期、鍾離昧、漢鍾離權、鍾離意、鍾離牧等七位,俱在庚戌年修譜添入。”  那么,这个“庚戌年”可能就是明清时期的庚戌年了。但是,接系锺姓的始祖是谁?是鍾儀还是鍾離接或是锺皓?锺怀庆先生的文章没有确定。 Iw[7;B5v  
        气系谱和接系谱,大都承认46世宋桓公是他们的姓前共祖(注:不是锺姓始祖!),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一源的,完全可以为大家所接受。但定公孙黎或锺仪为所有锺姓人的始祖则争议就很大。这就是现况。显然,锺存根先生在文章中以“钟仪是见于史书上的最早以‘锺’为姓的春秋战国时的名人”为由,要定钟仪为全国锺姓的唯一始祖,是我们在目前所不可接受的。 `Kb"`}`_vm  
        应该如何编全国钟谱?这是当前争论的焦点。在微信中,有宗亲为此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建议。他认为,只要将《中华钟氏宗谱》更名为《中华钟氏总谱》,就有可能为大家所接受。他的解释是,“宗”与“总”是有差别的,“宗谱”是指一宗一源之谱,而“总谱”则是包罗各宗各源之谱,其中当然包括少数民族的钟姓。我赞同他的建议,将全国钟谱定名为《中华钟氏总谱》。先编出“总谱”,让一源多源的学术性问题留下来,给人们以时间,慢慢去探讨解决。 因为这个建议,与我前些年提出来的,实行 “各源各表”、百花齐放、保留意见分歧的《各地锺氏族谱集》,可谓异曲同工。 i$gH{wn\`  
        我觉得,只有理性探讨才是出路。对锺姓源流探讨的最终结果,不管是多源的还是一源的,我们都能够坦然面对和接受。这就像我们接受《中国历史》课本的知识一样。因为族谱也是历史!不过只是一个姓氏的家族史而已。《历史》课本尚且会因为考古发现而不断作出修正,更何况是一姓之谱呢?! (iJ9ekB  
        当然,钟存根先生的文章标题叫《钟氏联谊活动该向何方去》,他是想通过回顾姓氏的源流衍变历史对当前钟氏编谱联谊活动的一些现象表达忧虑。我的文章只谈编谱,不谈联谊(因为我从未参加过他们的联谊活动),所以对“该向何方去”的话题,本文不谈。 AD>X'J u8  
        (原文作于2017-6-29,并发表在某锺氏微信群里。现做了修改,标题与原文同。) $d\>^Q  
%f1>cO9[  
        广东龙川  钟 胜 U'p-Ko#  
         2017-7-9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