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最新帖子会员列表统计排行
主题 : 颍川钟氏源流考(转钟华考记文)
钟文海离线
呼朋唤友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
精华: 1
发帖: 688
铜币: 713 枚
威望: 588 点
贡献值: 92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1
最后登录: 2014-01-21
楼主 发表于: 2010-07-11  

颍川钟氏源流考(转钟华考记文)

颍川钟氏源流考 <^&ehy:7y  
/Lfm&;  
Px4) >/ z,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10-4-12 nCUg ,;_=  
v[ . cd*b  
%'b M){  
e^8 O_VB  
]^yFaTfS  
zwhe  
  在原始公有制时代,氏族起源于共同的祖先,每位上古首领都是经天纬地,造物事而足以令人引以自豪且代代传诵的开创人物,都有不胜枚举引人入胜的创举,闪耀着人类初始阶段的理性之光。然而,原本廖若晨星屈指可数的华夏始祖,却衍变出了众多的姓氏。仅收入《百家姓》中的单姓和复姓就有486个。枝繁叶茂木有根,派衍绵绵水有源,作为钟姓的后裔,必然和其他各个姓氏一样,一代一代都在思索、发问:钟姓何来?始祖何人?根在何处?源在何方?是钟姓宗族及关心钟姓历史期盼着要回答的问题。 PC~Y8,A|.t  
k Z?=AXu  
  一、溯源问祖 "Lzi+1  
n`#tKwWHYx  
  宋桓公御说(46世)是两支钟姓的共同祖先,至今二千二百多年历史。桓公子目夷、兹甫、遨。次子兹甫(宋襄公)系列产生钟烈系;三子遨系列产生钟接系。两支钟姓先后起源于河南许昌地区。这里是秦*****辛未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魏两国后建立的颍川郡,所以钟姓堂名叫“颍川堂”。宋桓公往上溯是宋国的开国始祖微子启之弟微仲衍(34世)。微子启、微仲衍同是商代末代君王纣(受辛)的庶兄,分别是帝乙(33世)的长子和次子。因微子启、微仲衍出生时其母尚未贵为王后,升王后后才生子受辛,所以帝乙卒王位传受辛(商纣王)。 aRj9E}  
:0Bq^G"ge  
  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最昏庸的国王,公元前1066年被周武王伐灭,微子启持宗庙祭器跪于军前请罪,武王扶起安慰说:“都是纣的罪过,与你们兄弟没有责任”。微子启、微仲衍兄弟仍回原封地东海(今江苏沛县);将纣之子武庚封于商丘,以继殷祀;并封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于武庚周围,史称“三监”。武王继位两年卒,子成王继位,因年幼由周公旦辅佐。霍叔欺侮成王年幼,带头发难,指责周公旦妄图篡位。武庚也错误地估计形势,发动叛乱,危及周初政治。周公旦奉成王之命发兵平叛,杀武庚,废“三监”,派人到东海迎来微子启,将其封在商丘,国号宋,位公爵,从此有了宋国。 g2BHHL;`  
WA5&# kg\  
  因微子启卒,子早卒,孙幼,根据周制“兄终弟及”王位传其弟微仲衍,所以,钟姓在宋国孕育产生,尊微子启为远古伯祖。 ~5NXd)2+Ks  
\d 6C%S!  
  从微子启再位上溯三十代是商代始祖契(5世)。契是帝尧同父异母之兄弟,即帝喾(4世)的儿子,帝喾的父亲极(3世),极的父亲是玄嚣(2世),玄嚣的父亲就是轩辕黄帝(1世)。轩辕黄帝是华夏共同始祖。 *1 uKr9  
s]HOGJJz  
  二、钟姓在宋国孕育产生 QX!-B  
J=\HO8E6>  
  宋桓公(46世)次子兹甫(襄公)传至瑞泰(53世),瑞泰因无子祠,传位于其兄头曼之子纠(54世)的儿子特(55世)(即瑞泰传位于侄孙特),史称隔代传位。至剔成(59世),他是宋国的第25位君王,也是宋国780年历史的最后一世。公元前328年,剔成遭二弟偃的袭击奔楚,偃自立为君,是夏桀殷纣一类昏庸腐败之君。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联军灾宋后,偃的三弟公子烈避奔到许州(今河南许昌),改姓钟姓,翻开了钟姓历史的一页。 N:S/SZI  
B-xGX$<z  
  宋桓公三子遨,奉其兄兹甫(宋襄公)之命,出使晋国不辱使命,得到了晋国的支持。公元前632年晋出兵与宋联军在城濮大败楚军,报了宋襄公在泓水之战败于楚的“一箭之仇”。次年楚再次伐宋,宋告急于晋,公子遨出使晋国,再也没有回宋国,在晋国生子六代后传至伯嚭(52世),吴国太宰,在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被杀。其子簠在家乡钟离小国以土匪为氏,改姓钟离,名钟离簠(53世),又六代后传至钟离昧(58世)。钟离昧生于周末,仕为西楚霸王项羽的车骑将军,公元前202年楚霸王败死,钟离昧逃亡投奔在汉大将军韩信府,被汉王用陈平计害死。钟离昧生二子,长子发仍居九江郡(今安徽寿县一带),次子接(59世)为避祸去离字单姓钟,开创了中原继钟烈系以后又一支钟接系钟姓的新纪元。 . k#U]M  
x.]i }mt  
  三、河南许昌时期 ynq}76 H0k  
qB~rQPa  
  钟烈(59世)系传至钟简(81世)。钟姓在河南许昌颍川郡繁衍生息至东晋末年帝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南朝宋武帝刘裕时期,因社会动乱,钟姓一门年轻一代渡江南徙,以求一个好的发展场所。简、范兄弟仍居颍川故宅。时有祖坟三十六穴,松柏三百余棵,还有石狮、石虎、石象和明珠山朝拱。 0]'7_vDs|  
rA3$3GLQ-  
  四、从江西(赣州)到闽宁化、汀洲 vUN 22;Z\  
bn#"?6Z2  
  东晋末简子圣、善、贤兄弟同时过江南徙。圣迁南京、善迁绍兴,贤迁江西(赣州)住宁都竹坝斜。在江西贤受南朝宋武帝刘裕之诏命为武威大将军,入闽平定“六戌之乱”,后为闽中都督,住宁化石壁村;又奉诏入川为官,殁于蜀。 8NxM4$nQX  
! +a. Ei  
  贤之子朝(83世),父奉诏入川后被袭封为闽中都督大将军,与继母马氏和三个儿子远、道、逸迁居山青水秀、风光绮丽的福建长汀白石村。贤卒,朝又入川袭父爵。朝继母马氏一生贤德,常劝丈夫和儿子在战争中谨慎杀戮,并收容伤病者,爱民如子,深受当地官员和民众的爱戴。马氏卒,远、道、逸将祖母葬于后山九龙岗癸山丁向,二百多年后成为境内名墓。 ;ic3).H  
RmI]1S_=  
  五、福建武平时期 P2NQHX  
o m^0}$V  
  钟礼(92世)之十一世祖钟贤之继配马氏(原配黄氏)坟茔葬于九龙岗,二百多年后,传闻茔内常有鼓乐声,成为境内名墓,后来钟礼之母也是马氏,死后同葬于祖坟,两个马氏葬在一起,更使名墓闻名遐迩。唐开元24年(公元736年),政府决定在闽西增设一个府治,传闻汀洲九龙岗马氏墓有异响,为消除马氏名墓,政府移命在此筑府城以镇之,马氏名墓被压在汀州府衙正堂之下。而且在建府衙的同时,拆毁钟屋村改建长汀县衙。其逼迁的程度可想而知。唐代宗大力四年(公元769年),汀州府衙和长汀县衙同时施工,历时十年,于公元779年建成。面对强大的压力,钟氏一门不敢抗命,但郁气莫伸,悉将产业全部抛售并将汀州府马知府作为占地补偿的六十亩“射箭田”全部舍入附近的开元寺。钟礼在忧郁中死亡(享年85岁),其子钟浚和其6个叔父,34个兄弟,先后分批迁出汀州。钟浚作为长房长孙,迁往长汀附近井秋坑(今上杭县南阳乡),以便应付岁时祭祀。后钟浚长子钟武为山东博州太守时,把家从上杭井秋坑迁至武平县象洞千家村。 {o)Lc6T8s  
I& 2c&yO  
  钟尚(102世)子山、岱、峦。钟山子友文、友武、友勇,钟岱子友盛,钟峦子友才、友能、有瑞。钟山死后丧葬时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怪异。丧葬地为武平象洞乡庵前坝月形,葬时连续三天三夜大风大雨,雨止后,发现棺木不见了,地上的砖块石料完好无损。祭扫时又发现一大群黄蜂,人们以为是“天”“葬地”,亦为祥瑞。 B\=L3eL<D  
~Y`ldL  
  后友文、友武、友勇和友盛前后中进士,都在宋神宗年间在朝为官,友文官御史,友武官大中丞,友勇官监厨使。钟山父以子贵,被宋王朝敕封为“文林郎”。 t#V!8EpBg  
69PE9zz  
  友文子毅、密、察,友武子岗、理、齐,友勇子裕、温、柔、中、正。除友勇三子柔为中书舍人,“一家十四口,进士十三人”。友盛子发、强、庄,父子四人皆进士。确实曾誉满神州,轰动朝野,震惊东南半壁。 oQLq&zRH`f  
{Bk[rCl  
  公元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以图挽救赵宋王朝失败的命运。钟友文兄弟向宋神宗奏议反对意见,触怒“龙颜”。公元1074元,拂旨罢官归田。不幸的是30多年后,宋徽宗上台,起用蔡京、章惇为相。蔡、章二人和童贯等人借口“元祐党事件”打击和整肃朝中元老。钟友文兄弟也在劫难逃。蔡京扬言要灭钟友文九族,这支钟姓面临“灭顶之灾”。因此,他们兄弟裔孙进行了空前的大迁徙。从武平走向全国,走向海外,走向世界。有的在迁徙中改名换姓。 9Z|jxy  
./- 5R|fN  
  六、从武平到四川、云南 ]GMe \n  
35A|BD) q  
  钟友文(104世)裔孙播迁点为武平、岩前、泉水塘、上杭的古坟、丘辉、荷山里、刘坑塘、陈坑,广东蕉岭、顺德,广西柳州,四川重庆的垫江、长寿(钟毓灵就是这支钟姓入川始祖)、成都、内江、自贡、涪陵、宜宾的南溪、李庄,云南绥江和湖北荆州,新疆乌鲁木齐,最远的到了美国和加拿大。 zpzK>DH(  
o\[~.";Z  
  钟密(105世)友文次子。密之子秀、季。季迁上杭梅溪寨;秀迁武平乌石岽。至美予(120世)子嘉酉、嘉兴、嘉盛、嘉凤。兄弟四人除嘉兴(成酉公)外都老于乌石岽,死后葬在乳洋。 2L:_rR#w  
}{,^@xdyW  
  嘉兴(成酉公121世)于大清雍正八年入蜀(四川)。成酉公少年时就是乡里行侠仗义的豪杰,常在外游业,因此没有什么产业。当时是福建耿精忠反正后40年,休养生息,人口日益增长。有会乡人从四川带来消息说:川中土地广阔而美丽,气候也很好,刚经过流寇蹂躏后,一个县只有数千户人家。从楚、夔、赣、闽到四川的人很多,他们插地为界,标明自己具有土地权,故来的人越来越多。成酉公决心到四川一游。父亲美予公死后,他肩担柱杖,于雍正八年二月从乌石岽祀拜祖墓后,辞别兄弟、妻子启程。众兄弟考虑到路程遥远,怕难以到达,劝阻留下。而成酉公决心也定,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辩解,众兄弟无法阻拦。于是成酉公从西北越过羊石隘出福建,到江西会昌,转乘船到贡水抵赣州扬舲,北行过吉安、临江到南昌居住一个月。乘船北出湖口达九江,逆长江而上到黄州。因风浪大,船巅簸两天两夜几乎沉没,于是有人劝其回归。这时听人说汉口一姓黄的人家在蜀得善,当地群众为之庆祝。于是成酉公发奋说:福建的安宁不如楚(今湖北、湖南等地)。然后从陆路到武昌、荆州、宜昌,乘船经三峡进入四川,历经夔、涪、渝、泸到叙州府(今宜宾市)下游一百二十里的南溪县。当时南溪城西土地平坦肥沃,南北五六里,东西十数里,皆是钟氏居住和耕植之地。 x/NfZ5e0X  
SbND Y{5RO  
  据说,有一异乡客人同姓,自海南来,大家在一起争着敬酒,道家常,叙家谱,说来辈份排行大致相同。成酉公长于雄辩,酒酣身热之时,纵谈鄱阳、长江之壮阔,夔、巫之险峻及故乡岭南沿海风景绮丽如画。妇女儿童围坐在一起,听的手舞足蹈才停止喝酒。大家一起挽留来客,来客感谢挽留,使成酉公感到有些失望。 RU'=ERYC  
F5LuSy+v  
  又听说川中要清支田亩,土地都应该有主人,于是回家筹集资金,因爱南溪山水明秀和当地人的诚朴,便在城西江千租下房子以居住耕种。自种自食,空闲时就坐在江石上垂钓,面对青山自感快乐。居住一年后成酉公告诉所有亲人说:我不喜欢农业,想当兵。当时又没有招兵,何不经商,以解救贫困。于是西上叙州沿金沙江上游往来贩远经商。 "fQ~uzg="  
({ 8-*  
  中都蛮夷司副官村渡口处(今南岸渡口),因见这一带山川风俗形势险要,当时马湖西南土地尚未开辟,蛮夷随时来侵扰行劫,过往的人也少,成酉公出入在丛岩密林中,防备盗贼虎狠蛇虿,胆子日益壮大,而行囊日丰。 乾隆二年,成酉公突然思念家乡,便乘船由原来的路线返回福建。到家时,其妻王孺人已经去世。家族中由于婚姻嫁娶只有一半的人认识,犹如与世隔绝,自己都感到很惊讶。见这样的情况成酉公居住了数月,带着一子一女,收拾行装回到四川。儿子金珩在四川南溪娶马氏为妻。自己继娶王孺人为妻,生四子:金璋、金珍、金龙、金瑚。购买田地在云南省昭通府永善县珍珠坝(今绥江南岸镇)生育子孙到老,死后葬在南岸土牛湾,地形犀牛望月。配王氏死后葬福建武平县;继配王氏死后葬南岸花果园,地形飞凤捕江,后迁祖茔左侧。 (iBNZ7sJ  
-Y1e8H ='  
                       钟华考记 `EEL1[:BR  
TCN8a/@z  
                     二00八四月二十二日 spGb!Y`mR  
&c`nR<  
       bbtGXfI+SB  
tGD6AI1"I  
(供稿:钟华 #9B)Xx!g  
QHDXW1+|^  
z#8~iF1  
呼朋唤友
钟跃峰离线
级别: 新手上路
UID: 44
精华: 0
发帖: 1
铜币: 1 枚
威望: 0 点
贡献值: 13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8-19
最后登录: 2010-08-19
沙发 发表于: 2010-08-19  
呵呵,看来你的关于钟姓的功课做的比较足
钟文海离线
呼朋唤友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3
精华: 1
发帖: 688
铜币: 713 枚
威望: 588 点
贡献值: 92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1
最后登录: 2014-01-21
板凳 发表于: 2010-08-20  
鼓励
呼朋唤友
寻根问祖,乐此不彼!
级别: 新手上路
UID: 172
精华: 0
发帖: 52
铜币: 52 枚
威望: 15 点
贡献值: 18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1-03-04
最后登录: 2013-11-17
地板 发表于: 2011-06-04  
有的家谱和资料上说:烈公实60世,接公是59世。你说,二公都是59世。当然,还有资料上说烈公是58世的。看来,这无法考证了,因为,皇帝也只是个传说。
我敬吾祖,我爱吾孙。
txyzwh离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2
精华: 0
发帖: 285
铜币: 284 枚
威望: 198 点
贡献值: 45 点
银元: 0 个
注册时间: 2010-05-10
最后登录: 2023-12-20
4楼 发表于: 2011-06-04  
只有各位宗亲多发些族谱上来,让大家比较和研究,才能接近真实而不是传说呢
呼朋唤友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