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鍾胜:读议家谱谈世系 --]

鍾氏天空-钟氏宗亲家园-颍川堂钟-中华鍾氏 -> 钟(锺)姓源流 -> 鍾胜:读议家谱谈世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txyzwh 2021-03-03 17:42

鍾胜:读议家谱谈世系

特别说明: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与龙川锺氏廷珠系“德富、德贵、德满”等三房宗亲交流,对其他各房系宗亲,未必适用,只供参考。 ?Z Rkn+;  
    我的家谱是指1948年保存下来的《湴田钟氏族谱》,因保管不善腐朽虫蛀,1983年集资请人进行了重抄,故我在之前的文章中称之为“1983版湴田钟氏族谱”。 8Y\OCwO  
    在2017年《对广东兴宁文亮应乾脉系的探讨分析》中,我已经对家谱作过一番探讨,但不够深入,在2019年出版了两个“中华锺氏总会”的《中华锺氏总谱》和《中华锺氏宗谱》之后(下简称《总谱》和《宗谱》),我觉得有必要对家谱作一次深入的读和议,这个“读议”其实是我学习锺谱的一份心得 以与族人交流,也是我之前文章观点的汇总和对族人的一个交待。 >AQ) x  
    读谱不难议谱难。读议时,我只好按时间顺序,以汉初、北宋、明朝中叶(1536年)之前和之后,在世系上分成四个阶段,即汉前时期、汉宋期间、宋明期间、明后时期,分段进行。我会一边读(分段用中括号【】引用家谱的原文),一边引(概略引用《总谱》和《宗谱》的相关内容),一边议(讨论其中的问题和个人看法),即边读边议,有错的地方欢迎族人批评指正。 1GG>.RCP  
VJN/#   
    一、第一部分:汉前时期的世系 cXS;z.M\_  
{b'}:aMc  
    (一)湴田锺谱的汉前世系 =!(*5\IM  
【  颕川堂钟氏源流之谱 G; C8Kde  
    钟氏世传微启之后,周成封于守宋公,稽生丁公,丁生申,申生襄,襄生熙,熙生励,励生釐,釐生举,举生惠,惠生间,间生哀,哀生戴,戴生武,武生穆,穆生和,和生庄,庄生凭,凭生桓,桓生兹,兹生甫,甫生遨,遨生禦,禦生宗伯,宗伯生州黎,州黎生眛。眛为楚项羽之大将,称亚父,食采薇于钟离因氏焉,生三子:发、接、连。 v`S2M  
    接公----始居颕川单姓钟,故郡曰颕川。钟氏自接公始。生烈公。 | "Jx  
    烈公----妣姒氏,生一子:复。 ]bTz b u@  
    复公----妣姬氏,生一子:叶。 M!Z*QY."P  
    叶公----妣姜氏,生一子:气。 LAv:+o(m/  
一世始祖 mPs%ZC  
    钟气公----妣吕氏,生二子:运亨、运丰。 &_9YLXtMi;  
    气公之初,因世炝乱,从父叶公隐于颕川钟离山,为州黎食采之故地,隧姓钟氏,是为托始之祖也。 】 9DOkQnnc  
Ak5[PBbW  
    (二)《总谱》和《宗谱》的“颍川堂钟氏源流” ^n&]HzT`y  
    (1)《总谱》为源分二系:“接系+烈系”。 Q`S iV  
    1、接系: 46宋桓公 御说 — 47子遨 — 48伯扈 — 49伯宗 — 50伯州犁 — 51伯郤宛 — 52伯嚭 — 53伯簠(锺离簠)— 54锺离髦 — 55锺离秩千 — 56锺离垣 — 57锺离鬷 — 58锺离眛 — 59锺离接(锺接,锺姓接系始祖) — 60锺晏 — 61锺钦 — 62锺崱 — 63锺元 — 64锺期 — 65锺范 — 66锺表 — 67锺宝 …… q Vm"f,ruo  
    2、烈系: 46宋桓公 御说 — 47宋襄公 兹甫 — 48宋成公 王臣 — 49宋文公 鲍革 — 50宋共公 段 — 51宋平公 成 — 52宋元公 佐 — 53瑞秦 — 54纠父 — 55宋昭公 特 — 56宋悼公 购由 — 57宋休公 田 — 58宋辟公 僻兵 — 59宋康王 偃 — 60子烈(锺烈,锺姓烈系始祖)— 61锺复 — 62锺叶 — 63锺气 — 64锺运丰 — 65锺文义 — 66锺纯祐 …… ;Y'8:ncDn  
    (2)《宗谱》只有一源一系: HKTeqH_:  
     46宋桓公 御说 — 47宋襄公 兹甫 — 48公子御 — 49锺离(公孙黎,锺姓始祖)— 50锺仪 — 51锺瑁 [弟:锺珩(其六世孙叫“锺子期”)] — 52锺密 — 53锺建 — 54锺喬喆 — 55锺君 — 56锺信(锺离信) — 57锺离馨 — 58锺离滏 — 59锺离椻 — 60锺离眛 — 59锺接 — 60锺烈 [弟:锺晏(后续世系接上面的接系“60锺晏”)] — 61锺复 — 62锺叶 — 63锺气 …… $A;7Em  
    以上阿拉伯数字均为黄帝世系(即黄帝为1世,宋桓公御说为46世)。 g.I(WJX0  
5^i.;>(b  
    (三)议评汉前世系 M*5,O   
    湴田钟谱的汉朝之前世系(即立姓之前的世系)表述,既不同于《总谱》也不同于《宗谱》,而且语焉不详,既称“钟氏自接公始”又称“气公为一世始祖”,让人看不懂立姓始祖是接公还是气公。但《总谱》和《宗谱》的立姓始祖又各不相同,不知道以谁为准,说明姓前世系和立姓始祖,全国各地锺谱很不一致。 1l/AKI(!  
    据史,锺离眛是项羽麾下大将,大约生于公元前250年,公元前201年9月被汉高祖刘邦所杀。有锺谱称,锺离眛的次子锺离接生于公元前223年,为避父难在公元前201年“去复姓锺离改单姓锺”为锺接。另有锺谱称“汉高祖入关(公元前205年10月)时气公年方二十”,据此推定气公生于公元前225年。既然接公只比气公大2岁,他们不可能是曾祖孙的关系,证明湴田谱的“接-烈-复-叶-气”世系有问题。 J?U A:u  
    《总谱》将接公从“接-烈-复-叶-气”中剥离出来,把“烈-复-叶-气”接到“59宋康王偃”之下,把接公接到“58锺离眛”之下,变成“接+烈”二系,广受诟病。  而《宗谱》将“接-烈-复-叶-气”归入“49公孙锺离”之后,将在“昭公事件”中被杀掉的公孙黎(锺离)进行死而复生处理,变成锺姓唯一的始祖,违背历史记载不被认同。 sULIrYRA  
    现在有文章称,上述世系都是明清后人主观追溯出来的,不能反映真正的姓史事实,这个观点我认同。 tYs8)\{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的上海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先生在《百家姓》中说:锺姓和百家姓一样,是多源的。不过,他的许多观点大都来自网络和族谱,说服力也不强。所以,锺姓是“一源”还是“多源”?锺姓始祖是谁?锺姓始祖有多少个?这些都是至今没有解决的存在着巨大争议的问题。 %cH8;5U40  
U~uwm/h  
    二、第二部分:汉宋期间的世系 `d7gm;ykp  
    这里的“汉宋期间”是指“汉初至北宋末期”。 SU%mmw ES3  
j)jCu ;`  
    (一)湴田锺谱汉宋期间的世系 lSH ZV Fd  
【  一世始祖 u64 @"P  
钟气公----妣吕氏,生二子:运亨、运丰。 1.'(nKoq  
气公之初,因世炝乱,从父叶公隐于颕川钟离山,为州黎食采之故地,隧姓钟氏,是为托始之祖也。 WD15pq l  
二世祖 w4\BD&7V  
运亨公----妣苏氏,生文趣。汉景帝时为中牟入关令。 X=v~^8M7%  
运丰公----妣姜氏,生一子:文义。 x3Nkp4=Xd  
三世祖 <7=&DpjI7F  
文义公----妣嬴氏。汉景帝时为许州牧。生一子:高。 9wL!D3e {Q  
四世祖 tg~A}1o`0  
钟高公----妣刘氏,生二子:晖、亮。久已分派不及录。 lijB#1<8*  
五世祖 u`'ki7LA  
钟晖公----妣秦氏,陈氏,生一子:纯祜。 ]SFWt/<  
六世祖 +7V=aNRlE  
纯祜公----妣项氏,生一子:祮。 [6AHaOhR'  
汉平帝时为许州牧,因王莽篡位,遂隐居焉。 gU l1 CH&  
七世祖 m_a^RB(  
钟祮公----妣李氏,生三子:保、俨、朝(左边要加单人旁)。 ,-@xq.D  
八世祖 wJ6_I$>  
钟保公----光武帝时为朝散大夫。 sffhPX\I  
钟俨公----和帝时为侍郎。妣陈氏,生一子:巽。汉明帝时为朝散大夫。 Bk,2WtVX  
九世祖 }@d>,1DU  
钟巽公----妣荀氏,生一子:良。 jcE Msc  
十世祖 oP/>ju  
钟良公----妣庞氏,生一子:洧。 xEjx]w/&  
十一世祖 *kP;{Cb`  
钟洧公----妣许氏,生二子:逢兴、逢治。 wHx}U M"  
十二世祖 d] U`?A,  
逢兴公----妣孔氏,生二子:桂、楠。 & =G)NeT_  
逢治公----妣谌氏,生一子:稔。顺帝时为奉剌大夫。 E W`W~h[  
十三世祖 $=/rGpAk  
钟桂公----妣徐氏,生一子:焕。 6DB0ni  
十四世祖 (~h7rAEc  
钟焕公----妣刘氏,生二子:增、坦。 ;;:">@5  
十五世祖 8qn 9|  
钟增公----妣陶氏,生二子:铣、镳。 z&O#v9.NE|  
十六世祖 [w!C*_V 9  
钟铣公----字迪,妣姜氏,生一子:繇。 为桓宙主簿,官至封侯,钟会即其派也。 >w9sE8i  
钟镳公----妣裴氏,生一子:县。 kP@H G<~  
十七世祖 ~p:?QB>1]  
钟县公----妣曹氏,生一子:余。 U_]=E<el  
十八世祖 axX{6  
钟余公----妣周氏,生二子:立、丘。晋惠公时为偃师令。 wh%xkXa[ur  
十九世祖 e,(a6X  
钟立公----妣荀氏,生二子:宏、宿。 I? B,sl_w  
钟丘公----妣孙氏,生二子:守为、守宁。二子皆为简帝县令。 <Z},A-\ S*  
二十世祖 V\0E=M*P  
钟宏公----妣朱氏,生一子:斌。 bl=ku<}@  
钟宿公----为扬州都督。 "# !D|[h0  
二十一世祖 7'z(~3D  
钟斌公----妣刘氏,生一子:大有。 S_6g~PHsr  
二十二世祖 Qlw>+y-i  
大有公----为会稽大守。妣姒氏,生二子:贡、贵。 qe<Hfp/p  
二十三世祖 q]CeD   
钟贵公----妣孔氏,生二子:才、先。 %,0%NjK  
此时宗族,居住南京、凤阳、颕川颕上县、许州长社等处,共有九百余丁。因天下晢沸,多隐居不仕,亦多迁居他郡,长社累被荼毒。宗谱失落,莫知源流。东晋太和元年,先公为扬州令,在宿公都督府中,找出族谱,方知源流。及先公罢任不仕,因不忍离祖旧业,仍居于颕川焉。 =~&VdPZ  
二十四世祖 S<"oUdkz  
钟先公----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为扬州县令。妣闵氏,生一子:酉。 {Ur7# h5  
二十五世祖 Q^L) Vp"  
钟酉公----妣孙氏,生二子:范、简。二子俱奇才伟抱,东晋将败元兴之时,俱隐居不仕。 *Ddi(`  
二十六世祖 z`4c 4h]I  
钟范公----妣朱氏,生三子:善、圣、贤。 uAUp5XP|Z  
东晋将败恭帝悼宋之际,草寇勃发,钟氏一门皆荡析离散。元熙二年(公元420年)五月廿五日辰时,兄弟三人带族谱过江避难,流落万成在兴国竹乡。世传颕川离许州城三十五里,有祖坟三十六穴,又有松柏三百余株,面前有石狮石象,更有明山朝拱。(民国廿七年正月初旬记) b]T@g J4H=  
  [ 注:这是原谱注释,民国廿七年是公元1938年。] /'ZKST4  
钟简公----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八月十五日带人口三十余丁徒于浙江。 P;73Hr[E#  
二十七世祖 }Al YNEY  
钟善公----移居浙江绍兴会稽县。 'S*k_vuN  
钟圣公----移居江西江宁府上元县。 {{\ce;hN  
钟贤公----妣黄氏,生一子:会正。移往江西虔州,即今赣州是也。后因闽地宁化县陆戎烽起,会正公督兵冲锋,前去剿灭陆戎。后为都督。 M diw Ri  
二十八世祖 2VA!&`I  
会正公----字朝,妣欧阳氏,生三子:逸、道、远。 +y/55VLq  
会正公,查见勤江白虎村地形秀丽,遂与母及妻、三男,筑居于是地焉,即今长汀是也。后来黄氏身故,公之子兄弟三人将祖母黄氏、马氏葬于九龙岗,即今汀州府台是也。     TkRmV6'w  
以上族谱,(钟)宪文进学之初,在汀州钟文俊、文杰兄弟进士家中,抄出一本。及(钟)宪尧在江西象洞堡钟氏,亦抄一本。二本若合符节,道公兄弟子孙累巨万焉。 Zyu/|O g  
二十九世祖 vy [C'a  
钟逸公----妣伍氏,生一子:大仁。 dxK9:IX  
钟道公----妣李氏,生一子:大义。 #Y2i*:<  
钟远公----南北朝宋武帝时之人也。妣孙氏,生三子:诠、䜣、谥。 Q,gLi\siI  
三十世祖 zyFUl%  
钟诠公----妣张氏,生一子:纯。 2Q@Y^t   
三十一世祖 $5NKFJc  
钟纯公----妣赵氏,生一子:有碬。 FQk!d$BG  
三十二世祖 0OnV0SIL  
有碬公----妣司马氏,生六子,俱是博秀士:曰功、曰助、曰勲、曰劼、曰勇、曰勅。 &l m#  
三十三世祖 XRxj  W  
曰勲公----妣范氏,生二子:侗、供。 Be2lMC  
三十四世祖 19W:-Om  
钟侗公----妣糜氏,生一子:弼。 Y]Vq\]m\  
三十五世祖 ; b*i3*!g  
钟弼公----妣傅氏,生二子:邺、齐。 Z+4D.bA  
三十六世祖 ~E)fpGJ  
钟邺公----妣颜氏,生七子:晃、暠、景、昱、晟、昇、旭。 bWmw3w  
钟齐公----高帝时为襄阳太守。 ^nNitF  
三十七世祖 du_4eB  
钟暠公----妣文氏,生一子:岿。 v7,$7@$:\  
钟旭公----为扬州都督。妣许氏,生三子:孟、尚、书。奇县令三将军。 +.kfU)6@  
三十八世祖 s2REt$.q  
钟岿公----妣高氏,生一子:荩。 T.ML$"f  
三十九世祖 XKS8K4"  
钟荩公----妣柳氏,生一子:寅。荩公为山阴县令,梁武帝时之人也。 r|eZv<6  
四十世祖 \~~}N4  
钟寅公----妣丁氏,生一子:勉。 _MuZ4tc  
四十一世祖 X!>eiYK)  
钟勉公----妣徐氏,生二子:璿、智。 dg_Gs>?2  
四十二世祖 l1'6cLT`  
钟璿公----继宿公扬州都督,遂居于扬州。 ) #+^ sAO  
钟智公----妣孟氏,生二子:昭、穆。 <%P2qgz5  
四十三世祖 jQ+sn/ROp  
钟穆公----妣鲁氏,生一子:光。 oyvKa g  
四十四世祖 -oP'4QVb  
钟光公----妣陈氏,生三子:易、平、日。 q%i-`S]}qL  
四十五世祖 LT VF8-v  
钟易公----妣詹氏,生二子:天明、天聪。 VU wC-)  
四十六世祖 iM]o"qOQm  
天明公----妣游氏,生一子:人龙。 />44]A<  
四十七世祖 Uz dc  
人龙公----妣柳氏,生二子:其才、其能。兄弟俱为县令。 [{ ~TcT  
四十八世祖 -LW[7s$  
其才公----妣张氏,生二子:百里、百有。 'xE _Cj  
四十九世祖 ;j%BK(5  
百里公----妣伍氏,生一子:江。 -7{ $ Vj  
五十世祖 ._PzYE|m2  
钟江公----妣田氏,生一子:概。 <hx+wrv  
五十一世祖 eE@&ze>X  
钟概公----妣郭氏,生二子:文焕、文烜。 y[?-@7i  
五十二世祖 Ul+Mo&y-  
文焕公----妣祝氏,生一子:紫。 t#i,1a HA  
文烜公----妣白氏,生六子:长子天锡,其余五子不祥,未录。 r] Lc9dL  
五十三世祖 XYr J/!*.  
天锡公----妣何氏,生一子:大海。 t2BL( yB  
五十四世祖 8}s.Fg@tE  
大海公----妣欧阳氏,生二子:林辉、林耀。兄弟俱为大夫。 Zd:Taieh@  
五十五世祖 &--ej |n  
林辉公----妣丘氏,生一子:谈。 $O)3 q $|  
五十六世祖 ,yd=e}lQx  
钟谈公----妣有氏,生一子:圭。 N!2Rl  
五十七世祖 .iD*>M:W  
钟圭公----妣田氏,生二子:本锡、本鏐。 oXXC@[??}N  
五十八世祖 L+}n@B  
本锡公----妣刘氏,生二子:洪、渤。 v <Kmq-b  
五十九世祖 TuDE@ gq(  
钟洪公----妣欧氏,生一子:木。 \ZU1J b1c  
六十世祖 [`RX*OH2  
钟木公----为许州牧。妣田氏,生二子:炲、炤。 y| wlq3o  
六十一世祖 k%]=!5F  
钟炲公----妣何氏,生一子:北。 n\z,/'d"  
六十二世祖 { gbn/{  
钟北公----妣何氏,生一子:逵。 -Go 7"j  
六十三世祖 d;mx<i=/  
钟逵公----妣马氏,生七子:礼、恭、宽、廉、敏、惠、节。逵公,前唐玄宗开元时,谏议大夫。 $37 g]ZD  
六十四世祖 e [_m< e  
钟礼公----妣田氏,生一子:浚。 4(Iplo*Ys@  
礼公住赣县,又迁江西。公因朝廷佥鄞江白虎村祖坟,为汀州府衙,废住宅为长汀县衙,兄弟难抗。靠有司恩祈每年祭扫时,马知府将箭射坝田六十亩,作钟姓蒸尝,逢清明逊府堂与钟姓祭扫。后一许知府下令不容祭扫,将一姓磨灭,百端挖出祖坟,不见金骸。见一缸灯火明亮,有碑石镌云:“许尤许尤,与你何仇,数百年后,为我添油。”遂添油而复葬之。因官府贪酷,磨害无休,遂将箭射坝田尽卖,仍存者施舍入开元寺,兄弟各徒他方,分别时拜天誓曰:山有来龙水有源,此去代代产英贤,若有不认宗枝者,天雷劈碎化灰烟。  后一李知府,初到寺僧,顶祝逸公兄弟功德,通府绅士呈明当事追封为令公塑像,寺东阁配佛世祝。 $-}e; VZb  
钟恭公----住信丰。 XxIHoX&  
钟宽公----住雩都。 DwHF[]v'  
钟廉公----住上杭县。 ' Z0r>.  
钟敏公----住赣县一作雩都。 _j ?e~w&0b  
钟惠公----迁居长汀府。 Z[__"^}  
钟节公----徒邻邑,世传穽秋坑(井秋二字上面要加穴旁),有祖坟三穴象形,坐东向西,小河为罗带水一本廉下有信公住兴国。 \^7C0R-hX  
六十五世祖 fjk\L\1  
钟浚公----妣陆氏,生一子:武。 0sca4G0{  
六十六世祖 } :=Tm]S  
钟武公----妣梁氏,生二子:尚仁、尚义。武公移于象洞庄中坊千家坪,大历元年(公元766年)为郡守。 k@ZLg9  
六十七世祖 s, k  
尚仁公----妣王氏,生二子:以福、以禄。 Sf5X3,Uw  
六十八世祖 $Iv2j">3)  
以福公----妣张氏,生一子:泰。 ivDGZI9  
六十九世祖 D%6;^^WyUx  
钟泰公----妣王氏生二子: 一、二。泰公唐开成元年(公元836年)为知府。 <Rh 6r}f  
七十世祖 =0uAE7q(9  
钟一公----妣王氏,生二子:达上、通上。 >{\7&}gz  
七十一世祖 < -W*$?^  
达上公----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为知府。妣王氏,生一子:三才。 NT@;N/I  
  [评:出问题了——泰公做知府的时间比孙子达上公做知府的时间竟然还后了114年?] 2MZCw^s>  
七十二世祖 AKMm&(fh%  
三才公----开元十年为知府。妣王氏,生二子:四知、四奇。 iY"l}.7)  
七十三世祖 Z87_#5  
四知公----妣梁氏,生二子:五道、五达。 *HEuorl  
七十四世祖 J+d1&Tw&  
五道公----妣乐氏,生一子:球。 7$h#OV*@,  
七十五世祖 ZaNQpH.  
钟球公----唐僖宗广明帝封为中丞。妣李氏,生一子:徵奇。 .`>y@p!  
七十六世祖 0d8%T<=J  
徵奇公----妣刘氏,生一子:襄。 Xp0F [>h  
七十七世祖 S26MDLk`R3  
钟襄公----妣黄氏,生一子:衮。 }!IL]0 q  
七十八世祖 P(F+f `T  
钟衮公----妣刘氏,生一子:可栋。 KM^ufF2[  
七十九世祖 i[wb0yL  
可栋公----妣陆氏,生二子:所见、所知。 Sb~MQ_  
八十世祖 o,|[GhtHqs  
所见公----妣伍氏,生二子:作楫、作霖。兄弟俱进士。 lz1 wO5%h  
八十一世祖 t%F0:SH  
作楫公----妣刘氏,生一子:廷简。 OS8q( 2z?s  
八十二世祖 B&D}F=U  
廷简公----妣邱氏,生五子:起宗、振宗、光宗、泰宗、耀宗。 0}_[DAd6  
八十三世祖 e=O,B8)_  
振宗公----妣乐氏,生二子:鼎新、鼎调。兄弟均大夫。 EkziAON  
八十四世祖 s%<eD  
鼎新公----妣黄氏,生一子:养正。 \7CGUB>L  
八十五世祖 "etPT@gF  
养正公----妣黄氏,生一子:缵绪。 )7h$G-fe  
八十六世祖 9K1oZ?)_z  
缵绪公----妣练氏,生一子:式。 8By|@LO  
八十七世祖 LD!Q8"  
钟式公----妣邓氏,生二子:大始、大初。 O{ #=d  
八十八世祖 s6>ZREf#J  
大始公----妣余氏,生一子:尚。 u*hSj)vr1  
八十九世祖 j_Yp>=+[  
钟尚公----妣邹氏,生二子:山、岱。 ,G)r=$XU  
九十世祖 &RfC"lc  
钟山公----封文林郎。妣李氏,生三子:友武、友文、友勇。 KZ/=IP=  
宋英宗四年,友文、友勇同登进士。 TqnT S0fx  
山公于英宗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十五日殁,择葬日月形安厝,打开有砖有石有穴,坐北朝南,其地在庵前坝桥头。葬时大风雨,连雨三日,棺忽不见,地上本砖本石一一复之。后去祭扫,见有黄蜂出现,始知天﹟葬也。 w K}T`*k  
山公好施舍,乡里无衣食,及不能葬娶者俱周给之。其时乡中屠戮甚多,公皆捐资尽埋之。 eH{[C*  
钟岱公----封为崇义公,与山公配亨龙源庙食。岱公生一子:友盛。 Fi0GknQ+  
山岱二公早卒,感岱公妻,殷勤教子侄读书,俱登科第。 EY tQw(!Q  
九十一世祖 qT+%;(  
友武公----妣徐氏,生三子:刚、理、齐。刚徙居来苏,齐徙居武平。 x)@G;nZ  
友武公为宋神宗庚戍年进士,官至侍郎。因谏王安石新法害民拂旨,兄弟遂罢职归。葬于穽秋坑,后兄弟阴灵,五凤楼救火,阴兵战败金人。徽宗刺封为龙源助国尊王。 %f]:I  
友文公----妣囗氏,生三子:毅、密、察。毅住象洞,密住武平,察居来苏,即今之宁化县。 ?!+MM&c-n  
友勇公----妣囗氏,生五子:裕、温、柔、中、正。 )rC6*eR  
裕徙屯镇武平即其派也。温徙樟州,后分一派回居象洞。柔居湖广。中徙武平河坑。正徙武平,后迁石窟都。诸公后代,俱称为郎,故混其名。 *c2YRbU(  
友盛公----妣陆氏,生三子:发、强、壮。 kBffF@{  
发公度名三十四郎,其母姓陆,是宰相之女,住潮州。强公度名三十郎,住嘉应州。壮公度名三十七郎,住石窟都。 |j7,Mu+  
九十二世祖 :8OZ#D_Hl  
钟理公----字正懋,度名二十八郎,妣李氏,生五子:提龄、遐龄、祯龄、祥龄、瑞龄(学名满堂)。 ~;N^g4s  
理公葬于福建汀州府白虎村穽秋坑,眠狮望月形,坐北朝南。登一榜进士文第,授广东广州府刺史,因谏诤一事,遂罢其职。 `^)jLuyu  
钟齐公----妣罗氏,生一子:鼎盛。 <[-nF"Q   
钟强公----妣杨氏,生三子:义德、义明、义相。 MjU6/pO}L  
钟壮公----妣邹氏,生三子:毡、壁、堂。 R~PA 1wDZ  
壮公移居石窟都,福建,广东,长乐县(即五华),铁炉坝,正长乐上祠堂之基祖也。 】 !_Wi!Vr_  
P}4QQw  
    (二)《总谱》和《宗谱》的汉宋世系 }9FSO9*&}  
    《总谱》以黄帝六十世的烈公为锺姓烈系1世始祖,气公为4世,理公为47世;气公至理公共44世,世系吊线略。其世系的依据来自《1999锺氏渊源校正本》、《2005福建武平锺谱》和《2006江西赣南锺谱》。 t;}:waZD  
    《宗谱》以黄帝四十九世的公孙锺离为锺姓1世始祖,气公为18世,理公为66世;气公至理公共49世,世系吊线略。其世系的依据来自2013《中华民族肇姓特点与鍾氏启姓鼻祖及其裔孙考证》,重点来自湖南澧县白族锺谱,以及《1999锺氏渊源校正本》。 (=om,g}  
R#I0|;q4|p  
    (三)议评汉宋世系 5rU[ T ir  
    1、《总谱》的“校正”世系和《宗谱》的“考证”世系,我认为都不严谨,因为他们没有给出校正和考证的具体过程,是没有说服力的。 aJ>65RJ^=  
    2、对比以气公为锺姓1世始祖,理公为92世的《湴田谱》(后面另列有详细吊线。湴田谱其实是抄自兴宁岗背的旧谱),其所列的世系与《总谱》44世和《宗谱》的49世的宋前世系差距实在太大。而且《总谱》和《宗谱》的汉宋期间世系也是彼此不同,所以,《湴田谱》、《总谱》和《宗谱》的宋前世系都值得怀疑!(见拙文《再谈锺谱的源流迷失》) sr{a(4*\  
    3、虽然兴宁岗背(旧称大平湖)在公元1617年(明朝万历四十五年)出版了最早的粤东谱《大平湖钟氏源流传》,但他的世系完全不同于福建武平谱,于是便受到以下事件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公元1667年由锺宗祚、锺白凤为首主编出版的福建《汀州谱》,其世系首次出现“锺氏九十五世祖”,据说还制造舆论称此谱被雍正皇帝在公元1724年发布“圣谕广训”加以表彰,影响很大,成为流行粤东的主流谱;公元1796年四川内江出版了基于“汀州谱”的锺丕谟编《内江锺谱》,其中加编了易于朗诵的“锺氏九十五世祖名歌”,更是成为许多地方的编谱指南,影响更大。兴宁锺氏受此影响便无法再坚持《大平湖钟氏源流传》,也改变为“锺氏九十五世祖”的世系,抄自兴宁的《湴田谱》可证明兴宁谱的这种改变。(见拙文《清代的<祖名歌>及其历史教训》) X"fb;sGT  
    4、湴田谱和兴宁旧谱的这段汉宋世系与《1667汀州谱》、《1796-锺氏九十五世祖名歌》几乎一致,见上面的(一)所列,由于其平均代距只有14年(1世气公生于-225年,武平谱92世理公生于1062年),根本不符合人类生育规律,于是便出现了《1999锺氏渊源校正本》、《2000钟姓史话》和《2003锺姓通谱》,将锺氏九十五世祖从接公到理公“校正”为47世,这三本书都没有说明校正的依据,所以锺敬和先生的《2012锺史文选》说他们是“校而不正”。《总谱》和《宗谱》都依据《锺氏渊源校正本》引用入谱(或做适当的调整而引用入谱),也同样不做论证,显然也是“校而不正”、“考而不正”,是无法服众的。(见拙文《中华锺氏源流争论及解决办法探讨》) e7sp =I ,  
jWrj?DV,2N  
    三、第三部分:宋明期间的世系 WHj'dodS  
N'GeHByIT  
    据史,除帝王家族和门阀世家外,民间无民谱。隋唐时期,由于朝廷废除了门阀世家大族的特权,门阀大族的家谱因家族地位的丧失已散失殆尽,因此,宋前无民谱。宋朝虽然推出了欧阳修和苏洵的“欧苏谱例”,也仅只适用于上层士大夫家族,且最多只能往上追溯五代;到了元朝,由于蒙古人对汉人实行禁谱毁谱,这些士族家谱也很难存世,难怪四川内江的清朝官员锺丕谟先生说:“旧谱遭元季之乱,留存者仅仅百之一二!” ):[7E(F=  
    到了明朝中叶,由于社会稳定,事情出现了转机。公元1536年,明朝嘉靖皇帝恩准民间百姓可以建祠堂,从此催生了民间建祠修谱之风。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历史时间节点!在此,我将这个时间点之前的世系,称为明前世系;将这个时间点之后的世系,称为明后世系。 H["`Mn7j2  
    这里的“宋明期间”是指“北宋末期至明朝中叶公元1536年之间”。 V)[@98T_4?  
XzEc2)0'v  
    (一)湴田锺谱的宋明世系 0"pAN[=K@  
【  九十二世祖 G U( _  
钟理公----字正懋,度名二十八郎,妣李氏,生五子:提龄、遐龄、祯龄、祥龄、瑞龄(学名满堂)。 QD0"rxZJ  
理公葬于福建汀州府白虎村穽秋坑,眠狮望月形,坐北朝南。登一榜进士文第,授广东广州府刺史,因谏诤一事,遂罢其职。 3R.W >U  
钟齐公----妣罗氏,生一子:鼎盛。 ]d! UJ&<?  
钟强公----妣杨氏,生三子:义德、义明、义相。 xwq+j "  
钟壮公----妣邹氏,生三子:毡、壁、堂。 <4HDZ{"M  
壮公移居石窟都,福建,广东,长乐县(即五华),铁炉坝,正长乐上祠堂之基祖也。 v]B3m  
九十三世祖 )mF5Vw"  
钟壁公----妣蓝氏、黎氏,生三子:有始、有甲、有贤。 `ojoOB^L  
遐龄公----入东莞、博罗二县,立业居住。 E2Q[ZoVS  
祯龄公----入归善、永安二县,立业居住。 +l HjC$   
祥龄公----入河源、龙川二县,立业居住。 ,X`)ct  
惟提龄、瑞龄二公,俱居长乐铁炉坝。当时有长乐而兴宁未立也,国朝立兴宁。 .K1FKC$C  
吾祖提龄公移居兴宁,卜居城所五里外东厢,地名花螺墩,寨子脑,版籍图。后文亮公移居龙归洞,大平湖,冈背堡始祖也。 xHD=\,{ig  
提龄公----妣罗氏,生三子:文振、文亮、文康。提龄公南宋高宗时中举人,葬在离县五里东厢,马脐塘侧。妣罗氏葬于花螺墩。 Utnr5^].2O  
九十四世祖 &E.^jR~*  
文振公----字六一,妣刘氏、陈氏,生六子:政、隐、俊、通、荣、安。 CEX " D`  
文振公,南宋光宗时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绶河南省布政,归官葬于大平湖,螃蟹爪。 SAy=W V  
文亮公----字六二,妣余氏,生一子:志唿(口旁要改为日旁,音“聪”)。 xdp`<POn%  
文亮公,宋朝光宗帝时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公任河南省布政。移居龙归洞,大平湖,冈背堡。寿九十九岁,葬于大平湖螃蟹形。妣余氏葬于东厢马脐塘侧。 lPw%ErG  
文康公----妣囗氏,无传。 7/I,HxXp!  
九十五世祖 hoK>~:;  
志聪公----谥耆老公,邑庠生,妣尤氏,生三子:应乾、应通、应和。聪公葬于大平湖螃蟹形。 Ab{ K<:l  
钟政公----妣邓氏。 (>nGQS]H  
钟隐公----妣张氏。 e4? >-  
钟俊公----妣黄氏。  寿仙公在海阳居住。 Uq^#riq  
钟通公----妣叶氏。  寿珍公在程乡居住。 A#EDk U,  
钟荣公----妣董氏。 Cv6'`",Yzm  
钟安公----妣胡氏。 ~?d Nd  
九十六世祖 j+ $rj  
应乾公----妣罗氏,生一子:晖。大房公派,龙州白坭田。乾公葬于螃蟹形左眼穴。 um!J]N^  
应通公----妣曾氏,生二子:晓、要(左边要加日旁,或用“曜”)。 {zQ8)$CQ  
应和公----妣伍氏,生二子:义晧、义暶。 L~lxXTG\  
九十七世祖 _`&m\Qe>  
钟晖公----妣许氏,生一子:顺先。晖公葬于螺子塘。 3G}x;Cp\D  
九十八世祖 A%KDiIA  
顺先公----妣王氏、鲁氏、龚氏。王生二子:廷璋、廷弁;鲁生二子:廷器、廷衮;龚生三子:廷免、廷虎、廷珠。先公葬于黄龙出洞。 UC ]\yUK1J  
九十九世祖 +BETF;0D  
廷珠公----妣黄氏,生三子:德贵、德富、德满。 】 $w2u3 -  
    注:九十九世的“廷璋、廷弁、廷器、廷衮、廷免、廷虎、廷珠”等,人们统称为“七廷公”。 p@xf^[50k  
\LR~r%(rM  
    (二)《总谱》和《宗谱》的宋明世系 ME46V6[LX]  
    1、以烈公为1世始祖的《总谱》世系: v0z5j6)-1  
    47理 - 48大相 - 49天柱 - 50朝政 - 51响 - 52提龄(、遐龄、祯龄、祥龄、瑞龄)- 53(有始、有甲、有贤、文振、)文亮(、文康)- 54(志福、志明、)志聪 -55应乾(、应通、应和)- 56晖 - 57顺生 - 58(廷器、廷兖、廷弁、廷冕、廷琥、廷璋、)廷珠 - 59德富、德贵、德满 。 2bw_IT  
    2、以锺离公为1世始祖的《宗谱》世系: pwL ;A3$|  
    66理 - 67大相 - 68天柱 - 69朝政 - 70响 - 71提龄(、遐龄、祯龄、祥龄、瑞龄)- 72(有始、有甲、有贤、文振、)文亮(、亿里)- 73(功化、)志聪(、志盟、法旺) - 74应乾(、应通、应和)- 75晖(、十二郎) - 76顺生(、清先) - 77(廷器、廷弁、廷琥、廷璋、)廷珠 - 78德富、德贵、德满 。 cW@Zd5&0S  
v%+:/m1  
    (三)议评宋明世系 TN+iA~kQ  
    湴田钟谱的宋明世系与兴宁岗背的旧谱相同:“理公至文亮公共3代”,完全不同于《总谱》和《宗谱》的“理公至文亮公共7代”。而且《总谱》和《宗谱》的吊线也有明显的差异,说明这段宋明世系,即使是粤东各地谱都很不一致。 Xg|B \ \  
    “理公至文亮公共为多少代”?这是兴宁旧谱为3代和兴宁新谱为7代(如锺泽民先生主编的《1997兴宁锺谱》),即新旧族谱世代数不同,记载混乱造成的。《总谱》和《宗谱》采信了兴宁新谱的7代,否定了旧谱的3代。这段世系为什么会不一致?这个问题拟在后面另述。 ;z}i-cNae  
    但是,离开兴宁谱,看看同为“七廷公”的谱,对各“廷”的表述也不一致。 hI]Hp3S  
    下面看看廷弁系谱对这个时期“七廷公”的世系表述。 9g'LkP  
    2018-5-28广东和平县的廷弁23世孙锺汉标先生在“七廷公宗亲群”发了他的家谱照片,他的记载是:“九十七世祖 顺生公, 妣曾氏、龚氏、朱氏。元配曾氏生三子:长 廷器,次 廷兖,三 廷弁; 二妣龚氏生一子:廷冕;三妣朱氏生二子:廷琥 廷璋。顺生公葬于岗背下营,黄龙出洞形……”。 X' H[7 ^W  
    显然,廷弁系的族谱与我的家谱在记载上主要有如下几点差别: ①同是“应乾系谱”的九十七世祖,廷珠谱记为晖公,廷弁谱记为顺生公,两者相差了一代; ②名字有差别,廷珠谱记为顺先,廷弁谱记为顺生; ③顺先公的妣姓有差别,廷珠谱记为王氏、鲁氏、龚氏,廷弁谱记为曾氏、龚氏、朱氏; ④她们生育的儿子各不相同,廷珠谱记为“王生廷璋、廷弁,鲁生廷器、廷衮,龚生廷免、廷虎、廷珠”,廷弁谱记为“曾生廷器、廷兖、廷弁,龚生廷冕,朱生廷琥、廷璋”,两谱都没有七子的出生时间顺序; ⑤廷弁系谱还漏记了廷珠; ⑥在同一个微信群里,江西宗亲有谱称“顺生公生八子,第八子名叫廷颜”。 Z}mLLf E  
    据其他微信朋友说,类似差别,另外的五“廷”族谱也同样存在。 6#7Lm) g8  
    为什么提龄系各地谱(兴宁谱和“七廷公谱”)的宋明世系会有这样多的差别?而且人们争论最多的也是这段世系?我的探讨是:  oM2l-[-  
e:fy#,HEj{  
    1、在公元1565年之前兴宁岗背应该无锺谱 Mo?~_|}  
    先了解一下提龄公的“原生地”广东兴宁的族谱情况。 E ~Sb  
    (1)民国前的兴宁旧谱如我家谱:“提龄公,妣罗氏,生三子:文振、文亮、文康。提龄公南宋高宗时中举人,葬在离县五里东厢,马脐塘侧。妣罗氏葬于花螺墩。”   Mm.<r-b  
    兴宁旧谱的世系是“理-提龄-文亮”。 >s>1[W@*  
    (2)兴宁近代新谱《提龄公谱系全》:“一世 壁公 字提龄、号应朝。邑庠生,妣黎氏、蓝氏、罗氏。黎氏生有始、有甲,蓝氏生有贤,罗氏生文振、文亮、文康。壁公和弟坛,坦、基、堂,均生于元代,出生在长乐(今五华)铁炉坝。” .}t~'*D  
    兴宁新谱的世系是“理-大相-天柱-朝政-响-提龄-文亮”。 l{I6&^!KS  
    (3)据《1997兴宁锺谱》,文亮公生于公元1316年,卒于1414年,寿99岁。[ 结合紫金县文振系族谱“文振公生于1309年”,我推算:提龄公大约生于公元1285年。] Ta ?_5  
    据《提龄公谱系全》,文亮之孙应通公生于公元1380年。  我据此推测,应乾公大约生于公元1375年,按平均代距30年计算,应乾公的曾孙“七廷公”大约生于公元1465年前后。 JEXy%hl  
    必须强调,1949年之前的旧谱,几乎都没有记载各世祖的生卒年份,近代各地新谱几乎都加进了生卒年份甚至精确到“年-月-日-时”,这是现代人的造假行为,我们不可信以为真。现代兴宁谱提供的几个先祖的生卒年份,是已故锺泽民先生探讨出来的,我认为误差不算大,经得起“逆向考证”(见《对“五龄公世系”的再质疑》),可以接受,故引用之。因此,我据此推算也只能作为探讨的一种参考,不能当真!务请大家注意。 :W!7mna  
    有了以上的兴宁旧谱和新谱的情况和数据,就可以进行以下的讨论。 ~.{/0T  
    据2018-6提龄系微信群的宗亲介绍,廷璋之孙天佑[ 我推算他大约生于公元1525年前后 ],曾经代表应乾系参加了兴宁岗背三大房(应乾、应通、应和)的首次修谱工作,这就是谱序为“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冬十月重刻 源流传。 九世孙:天奇倡首 世珍订正 逢龙修纂 天佑总理”的《大平湖锺氏源流传》。廷璋之孙天佑是提龄九世孙,按平均代距30年推算天佑大约生于1525年;假定他是40岁时修的“岗背三房谱”即笔写了《大平湖锺氏源流传》,这年当为1565年(这年比公元1536年嘉靖皇帝恩准民间可以建祠修谱,已经过去30年了),修谱已经不“违法”了,说明这个推理是合理的。在1617年天佑大约92岁时岗背提龄系又重刻了《大平湖锺氏源流传》,我认为可信。 QM5R`i{r  
    据此可以推定,在公元1536年“嘉靖恩准”之前,公开修谱是要被朝廷问罪的!兴宁岗背应该无锺谱,或者说1565年左右的《大平湖锺氏源流传》应该是兴宁锺氏的第一本锺谱。由此推断,生于1465年左右的“七廷公”生前无谱。 cv998*|X:  
    据上还可以推定,“提龄九世孙”天佑公之前的世系,都是靠“天奇、世珍、逢龙、天佑们”在1565年通过记忆、追溯或者个别人的私人笔记去完成的。例如成都锺光伦先生在2019-9的《从宋代史籍和明清古碑刍议钟提龄生父》(下简称《刍议》)中,就介绍了钟崇辉在1469年做的笔记《葺录流传》,它必会成为《大平湖锺氏源流传》的重要参考。显然,“九世孙们”追溯了240年前的祖先提龄公,也追溯了提龄前面的迁出地福建的世系。可以肯定,他们的追溯和某些人的个人笔记都不可能完整地再现真实的历史,他们编写的“提龄公从福建迁入广东”的1617《大平湖锺氏源流传》,必然很不完善。 C'\- @/  
    于是,这些“九世孙”的后代们,在后来《1667汀州谱》和《1796内江锺谱》流入广东后,粤东各地为了对接“上游”福建武平谱的“理公生于1062年”,从理公到文亮公,粤东在近代几百年里就出现了否定《大平湖锺氏源流传》的“三代说”,转而用“五代说”“七代说”“九代说”等取而代之,后世谱就这样变得更乱了!   0^I|u t4  
    既然“提龄公是从福建迁入广东”的,那时候的人们只知道兴宁旧谱的“三代说”无法对接福建武平谱,而不知道上游的武平谱也是人们追溯所得的!自公元1980年后,人们又开始研究和编修族谱时,大家只是一味追究粤东谱之错而“忘记了”追究武平谱之错,是这四十年来人们研谱的最大缺失! # hfXZVD  
    因此,通过追溯得到的明前世系,必是《大平湖锺氏源流传》和武平谱的天生缺陷。而《刍议》以历史事实否定了武平谱,并进而否定了以《2005武平谱》和《1999校正本》作为基础而编辑出版的《总谱》和《宗谱》的“通天谱”地位,这是《刍议》对锺姓谱的重大贡献(请注意,我没有贬低《总谱》和《宗谱》带给我们的参考价值)。 OK[T3/v,  
adCU61t  
    2、外地宗亲为什么要坚持武平谱“理生五龄”? -+(jq>t  
    在《对“五龄公世系”的再质疑》中我已明确指出:在否定了武平谱世系的正确性之后,就应该否定我以前坚持的“九代说”,有必要回到兴宁旧谱的“提龄生文亮”,但不能回到兴宁旧谱的“理生提龄”,原因就是经过逆向考证的广东兴宁谱“提龄大约生于1285年”根本无法对接福建武平谱“理公生于1062年”,即理公不可能在223岁生提龄!  |=Eo?Q_  
    但是,许多外地的对接兴宁提龄谱的宗亲因为合谱或其他原因而世系太多(例如自称是“提龄35世甚至40多世”),而兴宁谱的提龄至今才735年,让外地谱的平均代距不大于20年,在生育规律上很难自圆其说;他们不敢面对这个事实,又不想退出提龄系,于是便杜撰出“提龄生于1079年、文亮生于1101年”去对接武平谱“理公生于1062年”,并自作聪明给每个祖先都“安排了出生年份”,以坐实兴宁旧谱的“理-提龄-文亮”,并指责提龄原生地的兴宁宗亲无谱和造假了新谱“理-大相-天柱-朝政-响-提龄-文亮”;据说兴宁宗亲由于在“文革”中丢失了旧谱,已经拿不出自己的“理至文亮共三代”的旧谱,而且还接受了外地的造假谱(“理至文亮共七代”)→间接地再造假了自己的新谱,在人们的指责声中兴宁宗亲无法解释只能沉默以对。 dgR g>)V  
    显然,这种以假谱怼假谱的论谱,能论出结果来吗? g7}Gip}.>  
    不过,我用“逆向考证法”证明兴宁谱“提龄大约生于1285年”是合理的,并由此认可“提龄生文亮”不认可“理生提龄”。(见拙文《对“五龄公世系”的再质疑》)     G18F&c~  
ZZ2vvtlyG  
    3、“合谱”的客观历史 R;s?$;I  
    (1)提龄公至今大约有多少代世系? 0 HGM4[)=  
    这里,我再采用“逆向考证法”,考证两个“原生地”锺姓村落。 {@6= Q 6L  
    据兴宁永和镇提龄后代锺声望先生介绍,他的村子“目前辈分最大的是提龄20世,最小的是提龄26世已经出生了。”如前述,提龄大约生于1285年,假如辈分最大的今年60岁,则平均代距为(2020-60-1285)/19 = 35.5年;辈分最小的今年1岁,则平均代距为(2020-1285)/25 = 29.4年;则全村人的平均代距大概均分为32.5年。 X 0WJBEE  
    据五华铁炉坝村瑞龄后代锺锡君先生介绍,他的村子“目前辈分最大的是瑞龄21世,最小的是瑞龄26世”。据他的铁炉坝瑞龄谱和地方志记载瑞龄四世孙锺宣公任职时间推算,瑞龄大约生于1290年,同样假定辈分最大的今年60岁,则平均代距为(2020-60-1290)/20 = 33.5年;辈分最小的今年1岁,则平均代距为(2020-1290)/25 = 29.2年;则全村人的平均代距大概均分为31.4年。 ;&< {ey  
    兴宁、五华是提龄、瑞龄的原生地。这两个村子的情况表明,提龄和瑞龄至今大约730年,两村平均代距约为32年。今年他们两村后代的最大世代数都是26代,考虑到各地村落生育的离散性,其他提龄和瑞龄血统村落大概率也应该在30代之内。所以那些自称是“提龄/瑞龄35世甚至40多世”的外地宗亲,是否应该思考一下自己一直坚持的与提龄或瑞龄的血统自信? (D#B_`;-  
    (2)“合谱”是历史的客观事实 2D75:@JL}|  
    据2019-9《从宋代史籍和明清古碑刍议钟提龄生父》(下简称《刍议》),“七廷公”中的廷弁公,其年龄比提龄公要大将近60岁,但族谱记载却将廷弁记为提龄七世孙。究其原因,是为了抱团取暖以提高宗族实力,他们的先祖在公元1782年与兴宁岗背提龄系进行了“合谱”。 Gw>^[dmt!  
    从我在微信群中的调查来看(见拙文《逆向考证的“基石”和提龄公世系说评》),“提龄公群”中有许多自称是“提龄35世甚至40多世”的群友,现在看来,这些宗亲是应该考虑自己的族谱是否曾经在历史上和兴宁谱进行了“合谱”。 Aydm2!l1  
    “合谱”是南方各姓都存在的历史客观事实,我们必须面对这个事实。其实,当年为抱团取暖而“合谱”是当时的形势需要。所以合谱大多只能文化认同不可能血缘认同。如同“天下锺氏一家亲”一样,也只能是文化认同。 o3Yb7h9  
    综上,可以这样认为,在公元1536年“嘉靖恩准”之前无锺谱,即“七廷公”之前无族谱(即使有,顶多也只是上溯五代的“小宗”之谱,比如1469年的笔记《葺录流传》或许就是);大约在1565年兴宁岗背出现了锺氏首修族谱《大平湖锺氏源流传》手写本,对“七廷公”之前的世系做了大量的往上追溯;1617年重刻了《大平湖锺氏源流传》,让他扩散到整个粤东。后来有部分族系为了抱团取暖自觉地“合谱”到兴宁提龄谱中来了(于是也依照《汀州谱》完成了追溯到立姓始祖的“大宗”之谱)。 .a O,8M  
    (3)测Y证谱是血缘认同的最好方法 .{ocV#{s  
    “七廷公”是亲兄弟吗?他们到底有多少房系曾经和兴宁提龄系进行了“合谱”?我相信会有许多七廷公后代关心这个问题。作为廷珠公的后代,我就关注这个问题。可以肯定,如果还像这几十年来企图通过以谱怼谱去论证谁对谁错,事实证明是无法解决的,只会继续争吵而且得不出结果。但是,利用现代科技的“Y染色体基因检测”就能得到祖先遗传给我们的“基因密码”,基因密码其实就是“一串先祖们的Y基因数据”,这组数据可以证明我们是否共祖于提龄公/应乾公/七廷公。而且检测的人数可以很少,每个房系只要取样几个具有血统代表性男人的唾液(即三四毫升的口水)即可,不必对全部男人进行检测。就是说“测Y”是检验血缘关系的最好方法,可以很轻松地解决是否“合谱”的问题。(见拙文《中华锺氏源流争论及解决办法探讨》) zL$@`Eh-KP  
    这里不妨介绍一下锺姓人的“测Y”进度情况。据相关测试机构公布的数据,锺姓已有一千多人参加了基因检测。2020年锺氏总会副会长锺小明先生组建了锺氏“父系测Y寻亲证谱”微信群,参加者日见踊跃,目前已有上百锺氏宗亲向该群提供了自己的“Y数据”;群内有锺氏基因专家对“群”众普及基因知识和分析锺姓人群的基因数据,还得到许多外姓基因研究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可以相信,在几年内,人们就能通过“Y数据”的比对,找到自己的血缘祖源,让科技为纠正族谱记载的祖源错误和世系错误、为服务各地宗亲寻亲问祖,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t[ubn+  
S^-DK~Xt4  
    四、第四部分:明后世系 :[wsKF aV+  
N4^-`  
    历代朝廷都不允许民间建祠修谱,但是事物总会有例外。如前所述,明朝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嘉靖皇帝恩准民间百姓可以建祠堂,从此催生了民间建祠修谱之风。民间从此有族谱。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历史时间节点!我将这个时间点之前的世系,称为明前世系。前面所介绍的“汉前时期、汉宋期间、宋明期间”的世系都属于明前世系。 ?k]2*}bz  
    很明显,公元1536年之前的明前世系都是后人追溯出来的,不一定符合历史。这种追溯行为自1536年之后持续了几百年直至当代,才完善了锺氏“大宗”之谱,这就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种样子的族谱(包括2018《总谱》和2019《宗谱》),所以我对这些世系大有怀疑。 G,? hp>lj  
    在公元1536年之后的“明后世系”,绝大多数是正确的(“合谱”除外),而且大多都有墓葬可证,我对这段世系基本上不怀疑。下面介绍的就是我们廷珠系后代有墓葬可证的“明后世系”,还是继续边读边议吧。 x'+T/zw  
    据谱:“廷珠公,妣黄氏,生三子:德富、德贵、德满”。(下统称为“三德公”)  我是德富19世后裔,2020-9-27我与龙川义都的六位“德贵系/德满系”的宗亲预约在老隆聚会,探讨族谱问题。他们给我看了一本义都石头塘德贵系和义都水南德满系在1998年合修的白色封面《锺氏族谱》,其中没有廷珠公墓葬方面的记录,有点失望;但看到了德贵、德满二公的墓葬记载,又很惊喜。就是说,除了廷珠公之外,他的后代墓葬都能在族谱中找到。 .> = (' -  
    廷珠系的“明后世系”介绍如下。 '8Q]C*Z  
Bc+w+  
    (一)湴田锺谱的明后世系 YLqGRE`W  
    为节省篇幅,现只节录前面可供探讨的几代世系,后面的世系没有疑问,从略。 `IP/d  
【 九十九世祖 l1T m`7}  
廷珠公----妣黄氏,生三子:德贵、德富、德满。 3.| S  
一百世祖 k.5u  
德富公----字国宝,度名钟富九郎,妣杨妙四娘,杨生二子:良仲、良惠。 ?u{~>  
国宝(德富)公, 永乐元年做里长起,正德七年征安开户甲首。当时从大平湖兴宁冈背堡,移于龙川广信都,百齐约,大有布开基立业,乃龙川基祖也。公葬于龙川百齐约大有布汤背坑,艮山坤向,孩儿坐栏形,顺局。妣杨妙四娘,葬于百齐约,下塘水口湾里,坟名荷白地,丙山壬向逆局。 )2Wi `ZT  
德贵公----法名九十郎,妣罗氏,生二子:李养、洪养。 4" Cb/y3  
德满公----妣廖氏,生一子:李保。 Rn}l6kbM  
一百零一世祖 2)G %)'  
良仲公----妣马氏,生五子:永和、永顶、永隆、永智、永亮。 C"6?bg5N  
仲公葬于大有布水口獭形,逆局,坤山兼未。妣马氏葬于良仲公脚下,未山兼坤。 ^N7e76VwR  
良惠公----度名钟念三郎,妣张妙四娘,生五子:永富、永贵、永传、永祖、永坚。 DK$X2B"cV  
洪养公----妣赵氏,生三子:维正、维清、维宁。 1pt%Kw*@j  
李保公----妣刘氏,生一子:应时。 】 r[2ILe  
    2020-10-4大有布宗亲集族拜祖,我首点香火随众拜祭了德富公墓和杨妙四娘祖婆墓。 v=0(~<7B  
    按族谱,我是德富公19世孙,生于1950年。 (61EDKNd9  
't1 ax^-g  
    (二)1998年编《义都锺谱》的明后世系 `b Fff %_  
    此谱以提龄为1世,按旧谱“1提龄--2文亮--3志聪--4应乾--5晖--6顺生--7廷珠-8德富、德贵、德满”进行排序。现节录相关几代世系如下(为节省篇幅,后面的世系省略): 9{RB{<Se!  
    A、《龙川县义都石塘廷珠公德贵房系》:  O{QA  
【 第七世 廷珠公,妣黄氏,生三子:德富、德贵、德满。 aoTM  
德贵公落居到石塘后,(其后代在)公元1754-8-28(甲戍年甲戍月甲戍时)行墙起樑,屋形寅山申向:七星伴月石头塘,三栋四杠大池塘。 &+cEV6vb+  
后辈数排列:槐映琼林永焕彩,祖宏德业庆增辉。 9KDEM gCW  
第八世 德贵公,葬湖洋坝屋角头左边上面,已巳年重修。妣罗氏,葬大洉里屋角头右边上面,生二子:洪养、李养。 2;z b\d   
第九世 洪养公,葬大岭巷,狮形地。妣赵氏,生三子:维正、(维清、维宁 移居外地)。 】 _2h S";K  
    注:①德贵公是从哪里迁来的?谱中没有记录。 !Fca~31R'  
    ②据某宗亲群转发的族谱图片看到,廷弁系谱将“维正、维清、维宁”记入了廷弁系,这是个有待澄清的疑点。 Kf>A\l^X7  
    在2020-9-27老隆聚会时,得知参会者锺培根宗亲是德贵公19世孙,生于1956年。 wb]%m1H`:  
    B、《龙川义都水南廷珠公德满房系》: -K q5i  
【 第七世 廷珠公,妣黄氏,生三子:德富、德贵、德满。 CLRiJ*U  
第八世 德满公,由兴宁移居龙川义都水南立基,葬下本乡土名牛肉岭狮形。妣廖氏,葬下本乡土名楓稔墩眠犬形,生一子:李保。 f-bVKHt  
第九世 李保公,葬于本乡土名吴坑飞凤形艮山兼寅。妣刘氏,葬下本乡土名黄竹坜,生三子:应时、车荫、细细。长房细细公居住和平软坑,二房车荫公居住和平杨洞。 D ~stM  
第十世 应时公,葬本村土名鬼塘吴公形丑山兼艮;妣刘氏,葬本村土名周径老罗坑丑山兼艮,生三子:青头、明享、明亮。三公俱住水南各祠,青头公居住井头,明享公居住上屋。 &,}j #3<  
第十一世 明亮公,葬本村土名杨江丘,癸山兼子右边灰坟上片第一穴。妣囗氏,葬杨江丘,夫妇同穴。生六子:贵聪、贵荣、贵远、贵添、贵喜、贵坛。 】 ,=UK}*e"  
    在2020-9-27老隆聚会时,得知参会者锺恩伟宗亲是德满公20世孙,生于1972年。 /RNIIY~w  
mkYqpD7  
    (三)议评廷珠公后裔的明后世系 U7K,AflK?M  
    1、廷珠公的墓葬在哪里?德富、德贵、德满等三房族谱都没有记载。但族谱记载德富、德满二公均从兴宁迁出,好像廷珠公应该生在兴宁,有可能(但不一定)葬在兴宁。这个悬念有待澄清。 iI\oz&!v H  
    2、依兴宁谱及平均代距30年顺向推算,“三德公”(德富、德贵、德满)生于1495年左右,他们的儿子如良仲、洪养、李保等生于1525年左右(即与《大平湖锺氏源流传》的“总编”天佑同辈)。问题是,“三德公”为什么要各自外迁?而且外迁地贝岭大有布和义都水南、石头塘相隔六七十公里,为什么不迁到同一个地方? rm5bkJcg~  
    这与“七廷公”的情况相同,为什么生在兴宁岗背的顺生公要将七个儿子一个不留全都“赶出”岗背?而且他们同样也是分散地迁去各地而没有集中一处? + ,%&e  
    3、“三德公”兄弟都外迁了,父亲廷珠按常理也应该随迁。否则,就可能在父亲廷珠去世后三兄弟才外迁。但这些情况都谱无记载,让我质疑:“三德公”是亲兄弟吗?廷珠公和三德公是父子吗? Ir {Oh eJ  
    父辈“七廷公”全部外迁,子辈“三德公”也全部外迁(我用兴宁谱推算他们都出生在公元1536年之前),这说明了什么?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有没有“合谱”的可能?我认为这是需要继续考证的地方。 \?Z{hmN  
    4、然而,“三德公”的墓葬各有族谱记载:德富公葬于龙川百齐约大有布汤背坑,德贵公葬义都石头塘湖洋坝屋角头左边上面,德满公葬义都水南乡牛肉岭狮形。实证了德富、德贵、德满是大有布、石头塘、水南等三地的开基祖,已经不容置疑。 W }8'Pf  
    “三德公”有墓葬记录,“三德公”的后代也都有实墓记录,且生在“合法修谱”的公元1536年之后,无须追溯,谱记的正确性当然无须置疑。 oI=fx Sjd  
    综上我的看法是:廷珠系是否与兴宁岗背锺氏同血统,还无十足把握;但是,假如“三德公”的后代真的是与兴宁岗背发生了“合谱”,在时间点的选择上,他们只能选择在“三德公”之前,不可能在“三德公”之后。 5 xppKt  
    同样,“七廷公”是否与兴宁岗背锺氏同血统,也无十足把握;但是,“七廷公”谱是否真的是与兴宁岗背发生了“合谱”,在时间点的选择上,最大的可能就在应乾公到“七廷公”之间,重点在“七廷公”这一代。甚至觉得,因为往上追溯了八九代,加上抱团取暖的需要,连《源流传》的主编天佑公是否与提龄公文亮公同血统,在理论上我都不敢实锤保证。 @aAW*D~-J  
    目前来看,对上面“1、2、3、”的疑问,“七廷公”中只有廷弁系通过《刍议》考证为合谱,其他各“廷”暂时还没有出现深入研谱的“锺光伦”也没有出现他这样的考证条件。但是幸运的是,“没有考证条件”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这就是“测Y证谱”,而且“测Y证谱”的准确性比锺光伦先生的考证论谱更有实操意义。 *C5R}9O5  
    所有的男人都有自己的父系祖先遗传给自己的“Y染色体基因”。只要几毫升的口水进行检测就能获得自己的“Y染数据”,用各自的“Y染数据”就能证实彼此之间血缘的远近和共祖的年代,所以要解决上面这些疑问,对“七廷公”“三德公”的后代“测Y证谱”已是大势所趋。 &:/h righH  
x.f]1S7h[  
    五、湴田旧谱的世系吊线介绍 |bq$xp  
TOkp%@9 /  
    由前面湴田旧谱原文可得到如下的世系吊线(中括号内的名字是下一代世祖的父亲),不管正确与否,依原文罗列于下,只供参考: ?\vh9  
%6t2ohO"  
   【接】 —— 【烈】 —— 【复】 —— 【叶】 —— 1【气】 —— 2运享、【运丰】 —— 3【文义】、文仪、文隹 —— 4【高】 —— 5【晖】 —— 6【纯祜】 —— 7【祮】 —— 8保、【俨】、朝、倬、儒 —— 9【巽】—— 10【良】 —— 11【洧】 —— 12逢兴、【逢治】 —— 13楠、【桂】、树 —— 14【焕】 —— 15【增】、垣 —— 16铣、【镳】 —— 17【县】、绵 —— 18【余】 —— 19【立】 —— 20【宏】、宿 —— 21【斌】 —— 22【大有】、大仁 —— 23项、【贵】 —— 24才、【先】—— 25【酉】 —— 26【简】、范 —— 27善、圣、【贤】 —— 28【朝】 —— 29【远】、道、逸 —— 30【诠】、䜣、谥 —— 31【纯】 —— 32【有碬】 —— 33功、助、【勲】、劼、勇、勅 —— 34【侗】、供 —— 35【弼】 —— 36【邺】、齐 —— 37晃、【暠】、景、昱、晟、昇 —— 38【岿】 —— 39【荩】 —— 40【寅】 —— 41【勉】 —— 42璿、【智】 —— 43昭、【穆】 —— 44【光】 —— 45【易】、平、日 —— 46【天明】、天聪 —— 47【人龙】 —— 48【其才】、其能 —— 49【百里】、百有 —— 50【江】 —— 51【概】 —— 52文焕、【文烜】 —— 53【天锡】 —— 54【大海】 —— 55【林辉】、林耀 —— 56【谈】 —— 57【圭】 —— 58【本锡】、本鏐 —— 59【洪】 —— 60【木】 —— 61照、【炲】 —— 62【北】 —— 63【逵】 —— 64【礼】、恭、宽、廉、敏、惠、节 —— 65【浚】 —— 66【武】、睿、智 —— 67【尚仁】、尚义 —— 68【以福】、以禄 —— 69【泰】 —— 70【一】、二 —— 71【达上】、通上 —— 72【三才】 —— 73【四知】、四奇 —— 74【五道】、五达 —— 75【球】 —— 76【徵奇】 —— 77【襄】 —— 78【衮】 —— 79【可栋】 —— 80【所见】、所知 —— 81【作楫】、作霖 —— 82【廷简】 —— 83起宗、【振宗】、光宗、泰宗、耀宗 —— 84【鼎新】、鼎调 —— 85【养正】 —— 86【缵绪】 —— 87【式】 —— 88大初、【大始】 —— 89【尚】 —— 90【山】、岱 —— 91【友武】、友文、友勇 —— 92刚、【理】、齐 —— 93【提龄】、遐龄、祯龄、祥龄、瑞龄 —— 94文振、【文亮】、文康 —— 95【志聪】 —— 96【应乾】、应通、应和 —— 97【晖】 —— 98【顺先】 —— 99廷璋、廷弁、廷器、廷衮、廷免、廷虎、【廷珠】 —— 100 德富(大有布开基祖)、德贵(石头塘开基祖)、德满(水南开基祖)……   ix([mQg  
'JCZ]pZ  
    六、我的看法 SLkhCR  
uehDIl0\[b  
    (一)逆向考证廷珠系谱 87BHq)  
    “边读边议”到此结束,我认为“读议家谱”已经完成了。 Yn@lr6s  
    但是我觉得意犹未尽,因为前面所说的,都是依兴宁谱“应通公生于1380年”从上往下“顺向推算”进行讨论,推算七廷公大约生于1465年,廷珠公之子“三德公”(德富、德贵、德满)大约生于1495年左右。即他们都生于公元1536年“嘉靖恩准”之前。 6A>dhU  
    我的思考是,如果反过来,通过“从下到上逆向推算”廷珠系谱,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下面不妨试试。 v{(^1cX  
    从2020-9-27老隆聚会时通过互通信息当面交流得知:德富公19世孙锺胜生于1950年、德贵公19世孙锺培根生于1956年、德满公20世孙锺恩伟生于1972年。 i&5XF  
    如果按平均代距30年进行逆向推算:1950-30*18=1410年(生德富),  1956-30*18=1416 年(生德贵), 1972-30*19=1402年(生德满),则“三德公”的平均出生年份应该为1409年左右。对比兴宁谱“顺向”推算的1495年,两者相差了(1495-1409=)86年。86年相当于三代人的时间。 ePr&!Tz#  
    我想,在锺胜与“三德公”之间的(1950-1409=)591年里比平均情况只是多了3代人,这在生育的离散性和情理上都可以接受,但从数据上分析就有点尴尬了。 )CuZDf@  
    这是因为,如果按兴宁谱顺向推算“三德公”大约生于1495年来计算他们与锺胜之间的平均代距,是(1950-1495)/18 = 25.3年。虽然25.3年的平均代距也说的过去,但对比已知全国各姓平均代距为30-33年的大概率,19代人的平均代距才25.3年毕竟还是显得太勉强了一些! B.dH(um  
    假如在二三年前靠“以谱怼谱”的方法来理解,我肯定会觉得上述差异可以接受,不会去钻牛角尖,探讨会到此为止。  但是,既然正向考证和逆向考证让我发现了这个疑问,而基因技术又能很好的解决这个疑问,我就应该利用现代科技“Y染色体基因检测”的方法,用自己的“Y染”数据来检验是否能与提龄公/文亮公/应乾公的“Y染”数据相同。我希望用基因数据来实锤族谱的记载,而不想让这个“尴尬”困扰自己也困扰族人。 &^#VN% {  
    另外,四川锺光伦先生在《刍议》说他的廷弁系谱是在公元1782年“合谱”到兴宁提龄系谱的,那么我的家谱出现的这个“尴尬”是否也与“合谱”有关?(注:我已经在前面议论过了)  这是促使我采用基因数据来解决这个疑问的思考基础。 eZSNNgD<:  
    但是提龄公/文亮公早在六百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哪里能找到他的基因数据呢? 8dO!  
    基因技术是一门科学,科学就是这样神奇。因为文亮公是兴宁岗背的开基祖,兴宁岗背有他的许多血缘后代,只要兴宁岗背能有几个男性宗亲参与“测Y”,就能在他们的基因数据的比对中找到文亮公的基因值,根本不用对文亮公开棺挖坟! -n=^ U  
    有了兴宁岗背宗亲的基因数据,再比对自己的基因数据,不就能判定自己与文亮公是否同血缘了吗?不就能证明自己的家谱是否曾与兴宁岗背“合谱”了吗? I,0q4  
    同样,通过比对自己和义都宗亲的基因数据,不是也能判定“三德公”是否亲兄弟了吗? %K>,xiD)  
    所以,我期待着兴宁岗背宗亲的基因数据,希望通过“Y数据”的比对来确认自己和廷珠公/“三德公”是否与文亮公有相同的血缘。也期待德贵公、德满公的后代能有人出来“测Y”,以证实“三德公”是否为亲兄弟。 }\%Fi/6Z{  
    至于“七廷公”其他兄弟的族谱和血缘应该怎么考虑,相信他们会自有办法,我没有研究过他们的族谱,没有发言权,也没有更好的想法,但“测Y”肯定是个好方法,谨作建议。 XiL~TCkx4  
    几年来,有廷璋、廷器、廷弁系的宗亲在微信私聊中跟我探讨过这类问题,我都没有明确的回复。因自己水平太差,我连廷珠系下的疑问都没能解决,哪有本事解决“七廷公”的问题?所以,我希望通过“读、议”自己的家谱,回应这些宗亲,供这些态度理性且信任我的宗亲参考,这既利于彼此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提高,也是一种友好的交流和探讨,谢谢大家。 y`F3Hr c  
1`(tf6op  
    (二)我对编廷珠系谱的看法 AfX}y+Ah  
    在2020-9-27老隆聚会时,大家曾设想编一套“廷珠系德富、德贵、德满三房族谱”。现在看来这个设想不太现实,理由如下: ,quoRan  
    1、义都石头塘德贵系和义都水南德满系在1998年已经合修了《锺氏族谱》,贝岭大有布德富系也已经修了谱,如果再合修,无非是将这些谱叠加而成,意义不大;为此再劳民伤财,而且看不到新的内容,众宗亲必会有怨气,效果将是费力不讨好。 3on7~*  
    2、“三德公”虽然是贝岭和义都的开基祖,但他们的后代在500年里已有许多人外迁,分布到外县外省甚至外国,没有他们的参与,这样的合修谱肯定是不完整的。 \9cG36   
    3、要得到外地宗亲的相关资料,并不容易,其中有的可能已经失联了几十年几百年,短时间怎么联系得上? [3(7  4  
    4、要先解决“三德公”在血缘上是否亲兄弟的问题,还要解决廷珠系与兴宁岗背文亮公是否同血缘的问题,合修族谱才有意义。由于人们思想保守和对新技术的陌生,许多人对基因“测Y”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所以在短时间内还不太可能得到他们的基因数据。 cl]Mi "3_  
    5、要完成上面的工作,还必须要有经济基础,有钱无人难办事,无钱无人更难办事。由于大家都要工作吃饭顾家带小孩,难有时间义务为宗族集体长期付出,加上人员分散,不易集中,目前很难有人愿意出面牵头组织编谱班子,也没有人出面发动有经济实力的宗亲投入赞助。 %/|9@er  
    综上就是,时机还不成熟。 AyNI$Q6Z  
    与其编一本受后代质疑的谱,还不如不编谱。 s$cK(S#  
    大家只有将族谱好好保存,尤其是保存好旧谱,以平常心待之,不要受潮流影响,才是正道。我在上面介绍的湴田旧谱,就是旧谱原文,不加不减,不管对错,搬字过纸,如实引用。假如看到外地谱“新鲜”,就依样学样,将旧谱改得面目全非,这是害了自己也害了后代!例如,硬给先祖们安排上生卒年份,甚至“准确”到令人目瞪口呆的“年-月-日-时”,这明显是造假,是无法面对祖先的。 o=50>$5jlS  
    最后,总结全文,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以公元1536年为时间节点,“三德公”之后的世系由于他们兼有墓葬实证,是真实可信的,不必怀疑;廷珠公之前的世系,因其年代在1536年之前,需要基因“测Y”用Y数据才能证实其血缘及是否“合谱”。 P!H_1RwXKC  
YE|SKx@  
    广东龙川 锺胜 2021-3-3


查看完整版本: [-- 鍾胜:读议家谱谈世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 2003-09 PHPWind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