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备受关注的“中国虚拟人男1号”数据集构建成功,其数据量和分辨率均为全世界虚拟人之最。令人惊讶的是,“中国虚拟人男1号”的项目带头人竟然是一位80高龄的老人。 `pn-fk
9 ;! uV>-H
他带着他的团队,在多具自愿捐献的尸体中,挑出了健康的尸体作为切片标本。再用精密切削刀将尸体横向切削成0.2毫米薄片,每切下一片,就用高效数码相机和扫描仪拍照,然后转化成数据,输入电脑,最后由电脑合成三维的立体人类生理结构———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虚拟人”诞生的秘密。 $txWVjR?\
/3bca !O
8月9日是钟世镇院士八十华诞,从教55载的他此时依然雄心勃勃。8月8日晚,记者专访了钟院士。 wHDFTIDI
%QlBFl0a
问:健康活到80岁可以干什么? aF_ZV bS
zke~!"iq
答:可以带领一个优秀的学术团队把4具尸体从头到脚切成几万片,完成4个“中国数字化虚拟人”的数据收集工作;可以编著出版中国第一部《数字人和数字解剖学》。 pR^Y|NG!
AF{7<v>/P
大器晚成 #h|,GvmF<b
L@x8hUG"
钟世镇80岁雄心不减,要把虚拟人成果在医学领域推广运用:给病人动刀前先用“虚拟人”做一次模拟手术;给病人吃药前也请“虚拟人”先尝;着手建立中国“美男美女数据集”,把国人公认的“美男”、“美女”头面部骨骼肌肉数据收集、量化,为整容学界的手术设计提供借鉴…… |<o>$;mZ
6d?2{_} ,
从教55周年,钟老在学术界的“江湖地位”极高———这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年表:在当了10年助教和17年讲师后,钟世镇60岁晋升教授,72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76岁承担国家863计划开展虚拟人研究。他是中国数字人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医学生物力学开拓者、国际著名的人体标本制作大师,全军优秀党员…… >ehWjL`8
():?FJM
大器晚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青年时加入过国民党军队,从镇反肃反到十年浩劫,钟世镇屡屡被“隔离审查”、“控制使用”,住牛棚,挨批斗。同是中山医学院校友的古乐梅对夫君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终于令这位“笨鸟先飞”的夫君成就大业。 8 H"f9S=K
ff+9(P>*
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 38.J:?Q
lDM~Z3(/b
选择了解剖学就等于选择寂寞。他手部的皮肤泛着黄色,那是从教55年来被处理尸体的溶液泡的。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生存的巨型蚊子成了真正的生物轰炸机,拿着解剖刀的钟世镇却腾不出手来驱赶…… e, 3(i!47
7Mbt*[n
1985年,钟世镇编著了国际上第一部《显微外科解剖学》(英文版,英国出版),从此中国显微外科长期领先国际先进水平。10年前为好军嫂韩素云治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所创造的“血管植入法”,就是在钟世镇的基础研究保驾护航下取得成功的。 f0`rJ?us
y5t Ap
2000年,钟世镇在75岁高龄的时候出版了1000万字的宏篇巨著《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把自己大半辈子的研究成果和20世纪中国临床解剖学的完整资料著书立说,成为我国临床解剖学的光辉里程碑。 h],%va[
#YMp,i
领衔“中国虚拟人”研究 jtOsb91c}
pD.@&J~
2002年,数字化虚拟人系列研究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并正式启动。中国要成为继美国、韩国后第三个拥有本国虚拟人数据库的国家。钟世镇担任课题组负责人。 g.sV$.T2K
Rm1` D
钟世镇的目标很高———中国的虚拟人与美、韩相比,必须具备后来居上的技术优势,他确定了三个技术突破方向———标准人体选取和尸体处理、人体标本切片精密度、首创人体结构染色,他要制作世界上第一个“彩色虚拟人”。 r4>I?lD
[<I
`slK
美、韩的虚拟人对人体血管系统均未作前期处理,只能后期由解剖学专家作人为勾边,欠缺科学性。钟世镇采用世界领先的染色技术,把人体的动、静脉系统做了不同的染色处理,两套系统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彩色虚拟人”。 p5rRhu/|k3
s7.*o@G
2003年,钟世镇的课题组完成国内首例女虚拟人的数据采集,把一具标准女尸从头到脚平切成8556个人体横断面;此后,又完成了“中国数字人男一号”的切片工作,拥有9200的个平面。课题组至今完成的2男1女1女婴共4个人体数据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进行人体的三维立体重建,形成了看得见、摸不着的“数字化虚拟人”。 *M<=K.*\G
wef^o"aP
“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 xa*gQ%+F
^<Tp-,J$EN
在专业学识以外,大家对钟世镇的人品最为称赞。有才华、有名气,唯独没有架子,甘为人梯、不计得失———这是学生们对钟老师的评价。学生陈秀清回忆说,有一次,钟老师带他们去处理一具新鲜尸体时,见标本全身皮肤异样,当即不让学生参加操作,只让站在一旁观看。他说:“可能是个严重急性肝炎死者,你们年轻,易受感染;我年近60岁,对肝炎病毒已不敏感,以后有机会你们再动手练习。” %4KJ&R
(>[
CXFAb1m
钟世镇常说:“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有一次,钟世镇领导的科研课题“人体解剖标本制作”获得国家科技大奖,按规定报奖的作者不能超过5人,而当时他的科室里正好有5名年轻的技术员,作为学术带头人,钟世镇撇下了自己,把5名年轻人的名字报上。在55年的从教科研工作中,钟世镇与国内很多协作单位有合作,但是在报奖、发表论文署名上,钟世镇从来都是主动谦让。记者发现,他牵头的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化虚拟人”系列研究,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首都医科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共同承担为期3年的过程中,发表了许多重要论文,他都主动要求把名署在最后,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年轻人。(来源:《新闻晨报》) w1G.^
?YykCJJ ~@
钟世镇 D8{HOv;d^
YU,:3{9,
1925年生。195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全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科技工作者。 }f'1x%RS^
D*Q#G/TF3
主要学术工作是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解剖学研究体系,创办主编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担任总主编出版了《临床解剖学丛书》。在解剖学领域开拓了医工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建立了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标本陈列馆。 j]D = \
W+S; Do
《市场报》 (2005年08月12日 第九版)
描述:钟世镇
图片:无标题.jpg

描述:图为人体横切面图
图片:U0D261856I5c67f33f089b738c25fa9a124a33c04f.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