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C=8H)Ef,l
宋桓公曾孫鍾離或能夠統串鍾、鍾離二氏 ^n
t~-%
g .3f2w
--------鍾氏姓源多視角思考之三(初稿) 5Qb;2!
江西修水 扬山 VcP:}a< B\
&Y{F?
c^
前些時讀史偶然發現,春秋時期宋國曆史上曾確有過公孫鍾離其人。對此筆者在QQ空間作過披露。近時整理某系支舊譜世傳,見其一世祖記述中有“宋桓公之後曾孫黎仕楚食采鍾離故子孫因氏焉”一說,不禁再次對公孫鍾離引爲興趣,再作一番考究。 JL@F~U9
首先,還是從我所見的一套舊譜說起。舊譜中關于一世的記述是: 0"hiCGm'
o.v2z~V
乍一看,這與其它舊譜記述似乎沒什麽二樣。但筆者對照其它舊譜所說仔細想想,還是覺得其確有不同之處: $\+"qs)
R;%^j=Q
其一、直指鍾離始宋桓公之第四代。這就與一些姓氏古書記載和近代一些“大家”們著書立說的推斷不一樣。它既不是籠統的說微子啓之後,也不是“‘或’鍾”、“‘或’ 鍾離”。它把源頭斷代,定位在宋桓公,既爲後人探究源流標明了一個起點,又從時序上把鍾離氏的啓源指出了一個區間段。這一描述,不但把的鍾離氏出現比鍾離昧往前推了若幹代,而且否定了鍾離氏由宗氏演變而來的記錄。 X@cSP7b
其二、明確是曾孫黎仕楚食采鍾離。一方面,它挑明了與宋桓公的關系,是曾孫。另一方面,又明指這個曾孫是黎而不是州犁。黎犁雖然同音,若是同一個人何須獨獨省去一個州字?無獨有偶,筆者在另一系支的舊譜源流上也曾看到,特別提示此伯宗非彼伯宗、此黎非彼犁”。若無其根據,何須作此強調?恐怕很早以前我們的先賢對此就已察覺,唯恐後人以訛傳訛便特予明注了。 +5#x6[
其三,點明鍾氏單姓在公元前202年之前。譜記鍾氏知柔公根在桓公,他與蕭何劃謀議同仕沛,漢定封功賜侯爵而不受。從時間上,萧何是公元前257年-公元前193年的人,曾任秦沛县功曹。劉邦沛城起事稱沛公,公元前206年进入咸阳灭秦,公元前202年二月称帝后论功行赏,分封诸侯,定萧何为首功封酂侯排位第一。譜上記的與史書記的一致。既然這時的知柔公就是鍾氏了,那可見他比公元前200年鍾離昧死後逃難才改單姓的鍾接公又更早。從地理上考量,蕭何籍貫是沛丰邑。據《左传·桓公十一年》:“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杜预注解:“邑,亦国也。”可知战国时期部分古国依然称邑。沛丰邑中的“沛”是汉制“沛郡”,丰邑是丰县的古称,而丰县恰恰曾属于宋国,是宋王偃的都所故称丰邑。再往前推,《史记•宋微子世家》還記述有宋國“诸公子奔萧,公子御说奔亳”。此後萧邑子姓大夫大心,因是宋国公族子弟,他与诸公子共同组成一支军队,于当年冬天击杀南宫万之弟南宫中和新君游,立宋桓公御说为君。大心因平乱有功,受封在萧地建立萧国,为宋国的附庸国,直到公元前597年为楚国所灭。後又改爲臨沛,是萧大心世居邑地和建立萧国的封地,也是萧氏的发源地。我們不妨依據史書對照當今地圖看看,豫魯蘇皖交界的這一塊地方,涉及宋楚,正是探究鍾、鍾離氏發源的重要區域。东汉•应劭說“钟离氏,钟离,子国,在九江,盖其后徙于此,吴灭之。(路史国名纪二)”這與西漢《漢書。地理志》所記秦置九江郡,其境包括钟离,莽曰蚕富是一致的。 *jGPGnSo
說到這,把桓公曾孫、黎仕楚、知柔公與蕭仕沛串連起來看,或許也就能夠理解幷說的通了。 R3cg2H
其次、公孫鍾離從時間上疑似承上傳下之人。 _'&k#Q
《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記述:……十一年(前681)秋,愍公与南宫万猎,因博争行,愍公怒,辱之,……万有力,病此言,遂以局杀愍公于蒙泽。……因杀太宰华督,乃更立公子游为君。诸公子奔萧,公子御说奔亳。万弟南宫牛将兵围亳。冬,萧及宋之诸公子共击杀南宫牛,弑宋新君游而立愍公弟御说,是为桓公。…… |l$
u<3
……(桓公)二十三年,迎卫公子毁於齐,立之,是为卫文公。文公女弟为桓公夫人。……三十年(前652),桓公病,太子兹甫让其庶兄目夷为嗣。桓公义太子意,竟不听。三十一年(前651)春,桓公卒,太子兹甫立,是为襄公。以其庶兄目夷为相。…… m.!wsw
這段文字,一是敘述了诸公子奔萧,公子御说奔亳,萧及宋之诸公子立桓公御说的史實,二是說清了桓公的傳承及與諸多人物的關系。 j+nv=p
《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又記述:十四年夏(前637),襄公病伤於泓而竟卒,子成公王臣立。……十七年(前619 620),成公卒。成公弟御杀太子及大司马公孙固而自立为君。宋人共杀君御而立成公少子杵臼,是为昭公。…… 九年(前611),昭公无道,国人不附。昭公弟鲍革贤而下士。先,襄公夫人欲通於公子鲍,不可,乃助之施於国,因大夫华元为右师。昭公出猎,夫人王姬使卫伯攻杀昭公杵臼。弟鲍革立,是为文公。 Bf/|{@
至此可看出,桓公御说—襄公兹甫—成公王臣—昭公杵臼是直系四代。 !1("(Eb
再看《左傳》文公八年(公元前619年)關于公孙钟离的記述: 3<+z46`?
【经】八年春王正月。夏四月。秋八月戊申,天王崩。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会洛戎盟于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奔莒。螽。宋人杀其大夫司马。宋司城来奔。 vpi l$Uq
【传】…… 宋襄夫人,襄王之姊也,昭公不礼焉。夫人因戴氏之族,以杀襄公之孙孔叔、公孙钟离及大司马公子卬,皆昭公之党也。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公以其官逆之,皆复之,亦书以官,皆贵之也。 rJX\6{V!_
這段記述,不僅把含有鍾離二字的曆史人物,由項羽亡將鍾離昧往前整整推了419年,而且這個鍾離與宋桓公宋襄公的關系是直接血緣,比拐了一個大彎的鍾離昧更爲正統。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是“昭公之黨”,與昭公同輩,恰桓公而下四代爲曾孫輩是襄公孫輩,說穿就是堂兄弟。 %Or2iuO%-,
或許有人會問,他不是公孫嗎?猜疑他姓公孫。《路史》记载,轩辕氏初姓公孙,后改姓姬。“公孙”一词,自古以来本身的意义便十分尊荣。《广韵》记载:“封公之后,自皆称公孙。”春秋时期列国诸侯的子孙,被尊称为公孙。《通志·氏族略》记载“公孙氏,皆贵者之称。”后来“公孙”的意义延伸了,一般人也尊称贵胄的子弟为公孙,就好比对人“公子”称谓。春秋时代也有出身于诸侯之家的公孙,干脆以“公孙”为姓,称为公孙氏,其幷不是一脉相承自黄帝,而是诸侯贵族的后裔。宋國的公孫鍾離是诸侯的子孙被尊称为公孙。 s_TD4~
$
上述舊譜中所記的曾孫黎不僅世輩與公孙鍾離相吻合,而且黎離同音,西漢《史記》都把鍾離記述爲終黎,舊譜記爲黎或許沿之史書,也不無道理。記爲黎同時還避了鍾離被襄公夫人害殺之諱,于情于理也是說得過去的。按常理,公孙鍾離本在《左傳》中記的清清楚楚,古時著書立說者不可能不曉,何故不追其爲祖呢?同樣道理,或許也是因爲避諱也。除此之外,當然也不能排除著書者非官方修史未能接觸到文獻的等原因。因此,筆者以爲,說不定這個鍾離正是那舊譜所說的曾孫黎了。 ,^HS`!s[ E
第三,從時序上公孫鍾離能夠與鍾儀、鍾離春串連起來。 b##1hm~+9
原來一些關于姓氏的古籍,對鍾、鍾離氏都言之不詳,在伯宗州犁之後,列出鍾儀、鍾建、鍾離昧等名字,但其之間關系往往以“或”來表述,說不清道不明,到底是子姓、嬴姓还是姬姓,都未断言。事實也是, 鍾儀比鍾離昧早幾百年,是鍾派生鍾離還是鍾離衍生鍾呢?晉伯宗本比鍾儀還小啊。 =Aj"j-r&{
先說鍾儀。《左傳》成公七年(前584年)記載:“秋,楚子重伐鄭,師于汜。諸侯救鄭。鄭共仲、侯羽軍楚師,囚鄖公鍾儀,獻諸晉。……晉人以鍾儀歸,囚諸軍府。”成公九年(前582年)記載: “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從時序上看,鍾儀可以是公孫鍾離之後。 p x0Sy|
再說鍾建。《左传·定公五年》記載楚昭王把妹妹嫁給他幷以为乐尹,那是前506年的事。他更可以是公孫鍾離之後。 }Iip+URG
再有鍾離春,常說的鍾无盐。據西汉刘向所撰《列女传》记载:鍾离春者,齐无盐邑之女,宣王之正后也。…… 晏子春秋中也有提到鍾无盐向齐宣王自荐成为皇后的故事。齐宣王在位是前350年-公元前301年。她也可以是公孫鍾離之後。不僅如此,從其既稱鍾離春,又叫鍾无盐來看,或許那時候鍾、鍾離是幷存,而且可以簡稱的。 .izf#r:<
鍾離昧是公元200年被害,他比鍾離春更晚。 (xbIUz.
至于烈、接二公,是否爲宋偃之弟、昧公之子,史書無考。就依舊譜之說,也比鍾離春更晚。 n? }5!
至于葉、複、氣公,各譜說法不一。按爲有些舊譜上“昔周自東遷至定簡時鍾氏之族世仕楚及周益衰後遂隱居不仕居潁谷……至氣公當秦時仍屏處其間……鍾氏因氣公産于潁川故以爲始祖”、“漢高祖未入關之初從父葉公隱于潁川”的說法,东周定王简王时期是公元前606—公元前571年之间,也只是與鍾儀仕楚同期;秦時仍屏處其間氣公産于潁川,說明氣公生于秦時。 1b8c67j[
此後,《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七封建考八的西汉功臣侯表中記有锺氏一個人物,他就是“童乡釐侯锺祖,以捕得反者樊并侯,千户。七月己酉封,薨,亡后。”他兒子“元始五年,侯匡以祖子绍封,王莽败,绝。”元始五年是公元5年,正是王莽篡漢之前。此公譜上似未見。但有無串訛當再查考。 qZ&